中国小提琴网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中国小提琴网 首页 音乐文摘 网文推荐 查看内容

来自《新民晚报》的“克雷莫纳”随想


2023-1-22 08:44 | 原作者: zyw8000 | 来自: chinaviolin.net(原文)

摘要: 呵呵!热爱小提琴的朋友们,对提琴之乡——意大利的“克雷莫纳”小城,一定不会陌生。我这里转来的,是上海《新民晚报》上登载的一篇以记者的视线介绍的“克雷莫纳”。不知大家看后,会有什么感想?呵呵!文章的题目 ...

  呵呵!热爱小提琴的朋友们,对提琴之乡——意大利的“克雷莫纳”小城,一定不会陌生。我这里转来的,是上海《新民晚报》上登载的一篇以记者的视线介绍的“克雷莫纳”。不知大家看后,会有什么感想?呵呵!


  文章的题目,叫做《克莱莫纳的前世今生》  文章作者 陈友义
 
   

  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克莱莫纳(Cremona)是仅8万人口的历史小城,城内有建于1267年高达111米的托拉佐教堂钟楼,比威尼斯的圣马可钟楼还高出24米,傲居意大利之首。不过这座钟楼的王者风范也只限于数公里方圆之内,相比这座小城的提琴制作业,钟楼的影响实在微乎其微。因为克莱莫纳是全世界提琴制作家们的麦加。
    
  16世纪中叶起,阿玛蒂家族、斯特拉迪瓦利家族和瓜涅利家族造就了克莱莫纳近300年的辉煌。三大家族流传的提琴,如今都已成绝世珍品。提琴制作大师不可逾越的技艺,使得留世作品充满着神秘。1737年,93岁高龄的斯特拉迪瓦利在完成最后一把小提琴天鹅后溘然去世。1743年,耶稣·瓜涅利的小提琴大炮帮助帕格尼尼征服了全欧洲,一年后瓜涅利也驾鹤西去。1747年斯特拉迪瓦利的高徒贝尔贡齐悄然离世后,提琴的圣城就逐渐凋零了。她的光芒射向拿波利、都灵和意大利之外的欧洲国家。到19世纪初,克莱莫纳的制琴业几乎已经绝迹。
    
  如今,克莱莫纳又重返世界制琴业的巅峰,领军复兴大业的是两位大师:比索洛蒂和莫拉西。
    
  比索洛蒂9岁起学习小提琴,他起先从事木雕和镶嵌艺术,后来进入克莱莫纳提琴制作学校。从1962年起跟随意大利著名制琴家和修复家萨空尼着手整理斯特拉迪瓦利的博物馆。分类、整理和修复那个神话般的文物过程,向他逐步揭示了斯特拉迪瓦利的真正秘诀。这些秘诀看来并不神秘但是很难达到。博物馆里的经历完善了比索洛蒂的制琴艺术,使他的风格大变,并带他越来越接近克莱莫纳制琴艺术的顶峰。克莱莫纳的传统制琴方法采用内模制琴,它有别于法国的外模制琴。木模是在提琴的里面,提琴的侧板围绕着木模而成。第二步才把木模取出合上琴箱。用这种方法做琴,提琴在木模周围严格地沿着一条风格曲线发展,这条曲线限制了侧板的走向但让制琴家按照个性完成。用同一木模所做的琴是相似的,但声音却是独一无二的。
    
  比索洛蒂从不参加任何提琴制作比赛,坚守单纯的制琴业。他的制琴工艺,处处严格按照克莱莫纳的传统,琴板弧度对称均匀,棱角线条完美无瑕。他很少使用砂纸,而是用极薄的钢片刮净,角木和衬条的做法和选材和斯特拉迪瓦利一样。比索洛蒂曾经说过:做一把好琴不容易。我一般要二百来个工时做一把琴,我从来不同时做两把琴,因为我只能专注于一把琴。在过去35年里他总共完成约200把提琴。现在年逾80但仍未封刀。他的三个儿子也从事提琴制作但没有自立门户而是团结在父亲周围,就像克莱莫纳古老的提琴作坊一样。
    
  莫拉西的提琴工作室位于克莱莫纳市中心附近,离斯特拉迪瓦利的塑像不过数步之远。1955年莫拉西从克莱莫纳提琴制作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达25年,培养了不少年轻制琴师。他出生在山区的木工家庭,手艺极好。英国著名弦乐器杂志斯特拉德Strad)曾这样描述莫拉西工作时的情景,他能双手同时使用工具,刀法又准又快,动作是如此谐和娴熟,制琴时木屑纷飞如雨,使人联想起米开朗琪罗在创作雕像。他制作的琴使用内模和外模都有,采用酒精漆,琴的音色甜美而音量大,风格接近瓜涅利。
    
  如今两位大师年事已高,他们的作品正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关注。北京有一位企业家就收藏了莫拉西在2003年制作的一套四重奏乐器。一位台湾收藏家在过去数十年中向比索洛蒂购买了25把提琴。在大师们的培养和指导下,一批年轻的克莱莫纳制琴师脱颖而出,正在不断地取得国际性的声誉。比索洛蒂说过:我相信,自称掌握了制琴秘密和法则的人,是永远做不出完美的乐器的。就像伟大的斯特拉迪瓦利,他一生都在完美自己的技艺,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大师们正在谱写着克莱莫纳东山再起的更辉煌一页。

克雷莫纳.jpg
这是原文所附照片,一同奉上。
2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eilei0611 2010-9-13 22:15
看完老师发的这篇文章,我做琴头的照片就不敢发了。
引用 zyw8000 2010-9-14 13:1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eilei0611</i>在2010-9-13 22:15:00的发言:</b><br/><br/>看完老师发的这篇文章,我做琴头的照片就不敢发了。 <br/><br/></div>
<p><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呵呵!可敬的“<font face="Verdana">leilei0611</font>”朋友您好!看完上面这篇文章,我的想法正好与您相反。我倒是认为,您一定要把您做的琴头,不管做得怎样,拍好多多照片,拿来贴在论坛上!大家指出的优点,可以增强您的信心,大家指出的不足,可以让您尽快改进。经过大家的评判,您可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水平日长!希望您能接受我这真诚的、小小的意见!呵呵!</font></strong></p>
引用 zyw8000 2010-9-14 16:2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棋烟琴酒</i>在2010-9-14 15:50:00的发言:</b><br/>
<p><br/>三百多年没进步,只在琴角锒线油漆上做些文章,斯瓜老爷子的一群不肖子孙。<br/><br/></p></div>
<p><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呵呵!尊敬的“<font face="Verdana">棋烟琴酒</font>”老师此言尖锐犀利,点中了当今克雷莫纳小城那么一批混虫的软肋,相当精辟!读来令人捧腹、忍俊不禁!哈哈哈哈————!</font></strong></p>
引用 小于 2010-9-14 18:5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棋烟琴酒</i>在2010-9-14 15:50:00的发言:</b><br/>
<p>三百多年没进步,只在琴角锒线油漆上做些文章,斯瓜老爷子的一群不肖子孙。</p></div>
<p><br/>&nbsp;&nbsp; 然也。 惭愧。</p>
引用 evariccobono 2010-9-14 19:07
来张大图...<br/><br/>大师中的大师...<br/><br/> bissolotti.jpg <br/>
引用 zyw8000 2010-9-15 10:5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小于</i>在2010-9-14 18:54:00的发言:</b><br/>
<p><br/>&nbsp;&nbsp; 然也。 惭愧。<br/><br/></p></div>
<p><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呵呵!“棋烟”老师只是打趣之言,不必把“惭愧”两字挂心上!说到底,“斯瓜老爷子”创下的传统,再有天大本事,谁也无能轻易改变。如若谁个真把“斯瓜老爷子”的路子背叛,来个彻底大改观。估计得到的骂名更剧,后果更惨。也许,早已被踢出琴界,砸了个“稀巴烂”!呵呵!</font></strong></p>
引用 经典提琴 2010-9-15 13:31
就跟中国的唐诗宋词一样。。。。。。。。
引用 小于 2010-9-15 19:01
<br/>&nbsp;&nbsp;&nbsp; 只是一个念头,过多的模仿,淡化了个性。 稍微想放纵一下的时候,想想比赛, 还是算了吧。。。呵呵。。。。&nbsp; 有时候还是挺羡慕Strad那个时代的。 你爱干嘛干嘛。 没有框子,没有评委。
引用 zm98 2010-9-16 11:16
小提琴的音色既已认定,就注定无法大变了。除非人们改变对提琴音色的要求。因此300年无进步就很正常了。。。。岂止提琴,几乎所有的传统乐器不都是这样?一旦音色被认定,就只能玩玩外观艺术了。
引用 zyw8000 2010-9-16 16:0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经典提琴</i>在2010-9-15 13:31:00的发言:</b><br/><br/>就跟中国的唐诗宋词一样。。。。。。。。 <br/><br/></div>
<p><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呵呵!“经典提琴”老师的经典之言。您说得对,提琴的祖制,就与唐诗宋词一样,这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山梁!当代后生,望其项背。只能模仿,不能“跨栏”。要想超越,难!难!难!</font></strong></p>
引用 zyw8000 2010-9-16 16:1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棋烟琴酒</i>在2010-9-16 12:40:00的发言:</b><br/><br/>新型材料:泡沫玻璃,容重0。15左右,是云杉的一半左右。杨氏弹性模量也比云杉高出很多。孔隙率70%左右。<br/>用来制作面板,音色音量远超斯瓜。有空给大家发个照片。<br/>&nbsp;&nbsp;&nbsp; 不好意思谈PK,材料不是一个档次,好象手枪PK大刀。 <br/><br/></div>
<p><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呵呵!“棋烟琴酒”老师介绍的“泡沫玻璃”材料,让大家多了一种思路,多了一份见识。赞!&nbsp; 不知制作后的效果如何?真的非常想看看照片。&nbsp; 突然有一种猜想,其是否会与炭纤材料一样,设想与效果虽好,但要完全替代枫杉,遥遥无望,不知哪年?呵呵!</font></strong></p>
引用 zhangmp 2010-9-16 23:58
800朋友,于版主,棋兄,你们的文字让我逐步看到了你们的人品、胸襟和学识,是我值得敬重的人。棋兄的泡沫玻璃琴从未有所耳闻,日后如能有幸拉上几弓真乃莫大快事!
引用 zyw8000 2010-9-17 16:5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hangmp</i>在2010-9-16 23:58:00的发言:</b><br/><br/>800朋友,于版主,棋兄,你们的文字让我逐步看到了你们的人品、胸襟和学识,是我值得敬重的人。棋兄的泡沫玻璃琴从未有所耳闻,日后如能有幸拉上几弓真乃莫大快事! <br/><br/></div>
<p><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呵呵!尊敬的“<font face="Verdana">zhangmp</font>”老师您好!看到您上面被称朋友的这个数字,我抖抖豁豁地小声问一下,是否您少打了一个“0”? 如果是,我在此向您表示由衷感谢!还要说上一句,您对8000过奖了。如果不是,我赶紧缩了下去,不敢言语。因为这少了一个“0”,整整少了7200个1。我若贸然顶替了,会被大家笑破肚皮,会被大家指后脊梁的。<br/>您说的“棋烟”老师制作的“泡沫玻璃”琴,已经有了照片,模样挺靓,您可一观。呵呵!</font></strong></p>

查看全部评论(14)

Archiver|手机版|联系站长|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4-3-29 12:51

Chinaviolin.NET|提琴唯一性编码标准(VUC)官方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