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市艺术培训机构,大大小小,从城东布满城西,从城南转战城北,可谓是琳琅满目,星光璀璨。 可在这种种光环的映衬下,我们收获着什么?据我所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有所成,还有众家长朋友慷慨的付出,包括金钱和精力,还有无休止的战争;当然,也有少年儿童的汗水和泪水。回头想想,我们所付出的,所期望的,和我们的收获是否能成正比? 在这里,讲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其一,乐器之父,充当家庭摆设。 乐器之父,钢琴,这点大家都不陌生。培养自家的孩子有个优良的艺术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选择了,最后收获了什么呢? 我一朋友家的小孩,自小学习钢琴。在刚刚起步的时候,以电(电子琴)代钢(钢琴),投资不是很大,作为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还是可以承受的。后来,在任课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引导下,投入巨资,购置钢琴。琴买了,孩子也再一天天的长大,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小智慧。 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学习步伐,急煞我的朋友。放弃固然可惜,更重要的是家里的钢琴摆在那里,孩子不弹了,朋友和他媳妇都不会,总不能永远当个摆设吧?所以,朋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的动员自家的孩子。忍耐是有限度的,口舌之功耗尽,不得不以武力解决问题,顿时家里阴云密布,草木皆兵,哀嚎四起。 自幼学习,受之罪、品其苦。得到是什么呢?朋友的孩子上了初中,面对中考残酷的竞争,该如何选择?走专业还是文化课,一道儿门摆在朋友的面前。朋友四处奔波,托友拜师,好不容易找到山艺一教授,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拜个名师,打谱以后走专业。 第一次上课,朋友携带土特产,带着自己的孩子,拜师山艺。上完课后,教授给出的指点意见却大大出乎朋友的意料。“这孩子,最基本的手型都不对,真不知道是什么弹的,虽说业余水平考级级别不低了,在我看来也就是个初学者。一切都得从头。” 最后,朋友的小孩还是以特长考入高中,不过上学后接着进行了转班。至少高中这三年,他会对自己的钢琴说一声,拜拜了。 纵观朋友孩子的求学历程,我想大家都能读出个一二三来,钱花了,时间也用上了,最后我们却收获了一个不得已的放弃,还有一个对自己前途的未知,孩子,你的未来谁能给你埋单? 其二,初中学生,选择弦乐,到底为啥? 刚才说到了乐器之父,钢琴。现在,咱来说说乐器之母,小提琴。 近来,陪着朋友家的小孩儿去寻访小提琴老师。 找到老师后,老师先对孩子进行了了解。了解后,老师委婉的拒绝了孩子求学的意愿。老师简单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是,初中学生,学习时间紧,作业多,晚上根本就不存在有练琴的时间,所以学了不练,一切都是无用功;二是,我得为自己的学生负责,目前的放弃,是为了有个美好的未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最终决定我们归属的是学习成绩,并不是看你的业余特长有多少,有多高。” 老师也间接的向家长表达,“有些时候,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接不接受,以大欺小;二是要合理指导孩子的业余取向,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可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 听了老师建议后,孩子犹豫后,决定放弃目前的想法。 以上是活生生的两个例子,下面我们来剖析一下。 一、学特长、选老师也可货比三家。 暑假是学生找课外老师最丰盛的一个时间段,很多家长要求不高。我就找个离家近点、能看孩子的地方就完了。但殊不知,为了家里增添一样家用电器,乃至一个清洁工具,我们都可以逛商场、进官寺,货比三家,但为了自己的孩子怎么不行了呢? 孩子的假期教育、乃至特长教育,不仅仅是方便、安全就可以决定的,关键的是学有所成。我觉得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一片空白。所以,选择还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好的老师,避免了求学过程中的弯路,摒弃了不正规的教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无弊,这何乐而不为呢? 但在选择的过程中还会有个误区,什么误区呢?就是教师水平高低的问题,教师的从业与水平高低毫无关系,最关键的是责任心的问题。所以,家长同胞们,有些时候千万不要迷信教师的水平,关键是看他们的责任心。 给大家举个列子,钢琴演奏家李云迪的老师在其未出道之前就是一介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其水平也无多高,但凭着自身认真、负责的态度将李云迪教授出来,成为一介教育家。所以,由此来看,水平的高低不能决定老师的成败。 二、强扭的瓜不甜。 选择的权利在孩子,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会经常替孩子做决定。 在我的身边,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学什么、选择什么,都是家长给选择,而且还要自己的孩子不折不扣的去执行,不能说:“NO!”。 家长同胞们,我们的时代没有那么优良的条件,也没有那么多课外生活,留有我们的遗憾非要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吗?即使强加也无所谓,可面对我市良莠不齐的艺术教育市场,我们该为自己孩子做什么样的选择呢?是一片大好的前景,还是到头来什么都不是。 我的很多朋友,自认为寻得名师,投入大把,迷信老师,走出莱芜这座城市,甭远了,就到济南就被打击的体无完肤。回头来,究竟怨谁呢?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努力,还是老师教授的不认真?在这个缺乏艺术教育监管的社会里,我们究竟让谁来承担这一切,金钱有价,可孩子耽误的时间和精力是无价的。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然而,我们打着培养的旗号,报这班,学那器乐,无情的剥夺着属于自己孩子的童年、欢乐,是啊,所有这一切我们都给孩子埋单了,但是,孩子的单有谁来埋呢? 所以,对自己的孩子来说,试着跟孩子交流,将权力下放,看看自己孩子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意见。即使学无所成,至少我们做家长的也应感到问心无愧,因为这是孩子的选择。 三、适合不适合自己知道。 盲目跟风或许是中国的特色。 这点从培训市场来说的话也有这个特点。 人家的孩子学什么,我就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不管适合不适合。 作为工薪阶层,我们的收入和精力有限的,我们不能盲目跟风,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了解,他们适合什么,他们会选择什么,还是自己了解。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酌情、慎重选择。不要和其他的孩子去比,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成与败,自身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存在于自己的心中,别人家的孩子即使再优秀,那也只不过昙花一现,没有任何位置。 所以,在选择科目上,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科目。 有感而发,时间紧张,乱写一通,难免有错词不通顺之处,还望各位海涵。一气成稿,不尽之处,希望共同讨论,为自己的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有个可以希冀的未来。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4:5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