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分析] 巴赫的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資料分享與討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gene 发表于 2006-7-16 00: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2
緩板 发表于 2006-7-16 03:10:00 | 只看该作者

先來一點舞曲的資料:

Siciliano 西西利亞舞曲 --- 以 6/8 或 12/8 為節奏的慢舞曲,通常是小調。常用於巴洛克歌劇中,也有用於器樂曲 。古典時期也有西西利亞曲的作品,最著名的是莫札特歌劇《魔笛》中女主角的慢板詠嘆調和海頓神劇《創世紀》的女高音詠嘆調。

Allemande 阿勒曼第舞曲 --- 源自16 世紀以 2/4 或 4/4 拍子中速舞曲,流行於德國。其中一個特點是沒有切分音。

Sarabande 薩拉班第舞曲 --- 3 拍子的慢舞曲,通常第二拍和第三拍會用連線連起。這舞曲在 1539 年在中美洲首次被提及。後來給西班牙航海家帶回祖國。最著名的薩拉班第舞曲應該是 La Folia。

Bouree 布雷舞曲 --- 源自17 世紀法國和西班牙的快速雙拍子舞曲。

Chaccone 恰空 --- 3 拍子的慢舞曲,通常包括很多變奏。主題長度是四小節,或四的倍數。舞曲在第二拍開始。變奏進行通常是一連串主題的移調的過程,但低音線沒有大的改動。

Gigue 捷格舞曲 --- 活潑的巴洛克舞曲,以 6/8 、 6/4 、 12/16為節奏,經常以對位法寫作。

Loure 盧利舞曲 --- 17 至 18 世紀,以 3/4 或 6/4 為節奏,流行於法國的慢舞曲。

Gavotte 嘉禾舞曲 --- 源自法國 Dauphiné 快速舞曲。因為這舞源自 Gavot 民族,故名。 通常以 2/2, 4/4 為節奏。舞曲通常以第三拍開始。由作曲家盧利 (Lully, 1632 - 1687) 的推動,嘉禾舞曲在法國路易十四宮廷流行。德國音樂中以巴赫的音樂最常見。通常嘉禾舞曲奏在薩拉班第舞曲後,捷格舞曲前。

Minuet 小步舞曲 --- 源自法國的3拍子、較慢的、優雅的雙人社交舞,名字取於法文 Menuet,意為「小巧,精致」,特點為細小的舞步,故名。在法國 Lully 首先在其歌劇中把這舞曲引入音樂廳。17 世紀被巴赫和韓德爾為代表的音樂家引進組曲中。大型的小步舞曲會由兩首8小節的舞曲組成;通常第二首會長一點;然後重複第一首結束。在 Lully 時代,第二首會給寫成三重奏 Trio,由兩支雙簧管和一支巴松管演奏。小步舞曲和三重奏的組合給 Stamitz 引進交響曲成為標準的第三樂章曲式,後來給貝多芬改用諧謔曲 Scherzo 。

Courante 柯蘭蒂舞曲 (巴赫大提琴組曲)--- 3 拍子快速,跳躍性強的舞曲,流行於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代。有法國和意大利兩個派別。法國的比較慢,意大利的舞步比較快和自由。在組曲中, 柯蘭蒂舞曲奏在阿勒曼第舞曲後、薩拉班第舞曲之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7 2:25:07编辑过]
3
卡拉扬的启示 发表于 2006-7-16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顶上去!

好帖!

4
skystarby 发表于 2006-7-16 17:56:00 | 只看该作者

全是好东西

5
ChARsoN 发表于 2006-7-18 22:00:00 | 只看该作者

感謝分享!!

不要讓它沉下去!!!

6
Elaineemily 发表于 2006-7-19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记
7
月白风清 发表于 2006-7-19 18:43: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

8
superman109 发表于 2006-7-20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东西好啊,经典中的永恒

9
音乐泡泡鱼 发表于 2006-7-26 17:43:00 | 只看该作者
10
忧郁第六把 发表于 2006-7-28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咱...hao tie ding yi ge
11
jacob19730224 发表于 2006-7-31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12
緩板 发表于 2006-8-4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2006-8/2006840319857.zip (34.27 KB, 下载次数: 12)

看到一個帖子,樓主問巴赫無伴奏 g 小調奏嗚曲和弦分析:

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3&ID=19136&star=1&page=6

本來很有興趣試試,而且已經把第一樂章簡化成主要的和弦,但最近比較忙,沒有時間好好的分析下去,先把「草稿」貼上來,免得這帖子沉下去了。

遲點有時間的話,再標出和弦的名稱和轉調過程。

我只是業餘的學學和聲,請專業學作曲的朋友指出錯誤的地方!

13
 楼主| gene 发表于 2006-11-3 19:19:00 | 只看该作者

在尚存的巴洛克弓及當時的圖畫及其他資料的基礎上,現在學者的主流意見是: - 巴洛克弓不能同時拉4條弦 - 在上世紀初Schering倡議,其後Telmanji及Gahler等採用,所謂的巴赫弓沒有歷史根據 - 用巴洛克琴弓拉奏是這樣的: 2006-10/20061019234156540.zip (1.52 MB, 下载次数: 31)

http://www.cduniverse.com/search ... Bach+%2F+Podger.htm 巴洛克琴琴頸較粗且斜度較細、指板較短、低音樑較小,而且沒有腮托。拉時只用手托,或用腮夾琴的左邊或右邊。聲音較弱,但與現代琴聲的最大分別,卻是由於D、A和E弦乃沒繞金屬的羊腸弦。雖然較小的低音樑讓聲音震動較久,但震動的時間仍較短。上世紀初D、A和E弦仍是沒繞金屬的羊腸弦,故那時期的歷史錄音與上面的錄音相似,琴聲問題並非全因錄音技術所致。 巴洛克弓弓桿向弓毛的相反方向彎。早期持弓時姆指在弓尾箱下,後來則在弓桿下弓根對上位置,令力度較輕,再加上輕重輕的運弓,避免羊腸弦極易發出的刺耳聲。 即使用所謂的巴赫弓,要四條弦同時發聲並非十分容易(尤其是在沒繞金屬的羊腸弦上),而且也不能跟足巴赫手稿上的音長與句法。仔細聽聽Gahler的錄音樣本並對對巴赫的手稿,便會明白。跟足巴赫手稿上的音長在左手方面也很困難,試試BWV1005的Adagio便明白。 Gahler錄音樣本: http://www.amazon.de/Sonatas-Par ... 302-5910329-5092857 若要有用巴洛克琴弓拉奏的效果,也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換上沒繞金屬的羊腸弦。由巴洛克琴弓到現代琴弓的轉變沒有遇上很大阻力,這也許可以佐證,有關轉變並沒有嚴重破壞原有的拉奏方法和效果。 關於巴赫弓的網頁: http://www.baroquemusic.org/barvlnbo.html(支持) http://www.tononirecords.com/jsbach2.cfm (否定) http://music.arts.unsw.edu.au/ab ... iolin/polyphony.php(否定) http://www.music.princeton.edu/~jwp/texts/bachbow.html(否定其歷史根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4 0:07:27编辑过]
14
ChARsoN 发表于 2007-4-4 17:31:00 | 只看该作者

讓它浮起來吧~

我也是第一次聽到「巴哈弓」這回事

長見識了

15
ml1881 发表于 2010-6-10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巴赫無伴奏 g 小調奏嗚曲和弦分析”网页打不开?请问谁有巴赫無伴奏D 小調奏嗚曲和弦分析
16
saberily 发表于 2016-7-24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LZ分享,收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6 13:4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