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练琴,一年只为暑假的一次考级,一年都在辛苦的练音阶琶音,把XXXX大小调,第N协奏曲每天几个小时的练,父母拿着擀面杖和皮带一次一次的打,练到现在20年了才勉强能够称为专业,也算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份职业.自己当了老师再去看这一群群学琴的小孩子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千. 说到心情,我就不得不说一说现在的艺术教育,功利色彩和被一大帮商人利用的污点因素,虽然看不惯,可还是要活在这样的世界里. 先从教育黑洞说起,客观因素是家长,攀比心理严重,才没学多久就要拿自己的孩子考了多少级,比赛拿了第几来比较,实在是愚昧.至少我小时候学琴被父母逼,学到现在我觉得是开心的,因为我确实学到了东西,而不是花一大把时间去参加所谓的垃圾比赛和拼命考级. 其次.大学的同班同学,毕业以后进了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协会,曾经的一次聚餐上他给我们讲起了所谓考级和大赛的内幕... 呵呵,我这些言论应该不会被和谐吧. 首先光拿我们小提琴考级来说,现在只有上海做的还比较地道,一年就一次,资历是上音的,我认可.其余的呢... 什么广东小提琴教育学会,承办音乐家协会的上百家琴行,管弦乐学会,还有大大小小的音乐学院甚至大专院校,各个都有资格举办考级. 不说这150起跳的报名费,光就教材也要用正版的才可以带谱子进考场,正版教材就99一本.连我自己都为学生心疼这个钱,试问我自己学琴的时候,也不是首首都能完整背下来的,那凭什么就一定要没99一本的书去考级? 还有这些大大小小的考级,各个说自己权威,各个动不动就给老师打电话要老师发展考生,150的报名费提成多少多少给老师.谁在乎那几个钱?不怕说,我认真上一节课赚的也不止这个数.谁希望一年四季月月都有考级,家长天天催促着说一年跳3级.整个社会都在无知,连家长也跟着无知. 大家可曾知道,当年不是普及教育的时候,考级是怎么考的? 音阶与琶音,双音音阶,视奏,两首练习曲(其中必须有一首带难度星号),协奏曲(要求背),中国乐曲(要求背),外国乐曲(一样,要求背) 这是早年小提琴考级的标准,有10年以上琴龄的朋友应该并不陌生. 那么再来看看广东的: 音阶与琶音,双音音阶,一首练习曲,中外乐曲各一首.只要买正版书,全部不用背(最重要一点,所有曲目都是降低难度的,也就是说,李自立的丰收渔歌在广东是9级水平.) 这样的考级考出来是什么?家长们,您认为这样的学习模式,您的孩子考完10级出入社会,姑且不说老一辈的艺术家,就说我,怎么跟我们这一辈人竞争?呵呵... 再来说比赛... 广东这个比赛,那可不是一般的多... 一般的流程是,先去北京找个关系,联络到文化部的头头,要到文件以后就回来广州办一个初赛海选,一人交200块左右报名费,演出时间5分钟.请的都是大牌评委啊...至于这个帐怎么算,我来说一下. 首先: 评委费用基本是1200/人/天,现场工作人员全部是兼职,啥也不懂,100/人/天..剩下的,组委会纯收入.. 至于比赛的人哪里来,很简单...琴行里每一家给一张大海报贴起来,给个50块钱,就是宣传..这当然不够,还有,就是所谓的电话宣传...我基本一星期收一个这样的电话, 内容如下"您好,XX老师吧,我是XX大赛组委会的X老师.我们这边有XX大赛要举办了,您可以叫学生过来报名,费用是这样的,30%的报名费会直接给老师做介绍费用". 大家不用怀疑,如果你的老师介绍你去参加XX比赛,那这30%肯定是老师拿去了. 然后他们会不管你拉的再差,都给你个银奖.因为总共只有金银两个奖.然后得奖的朋友自然可以拿着证书出去说自己得什么什么奖了,然后过一个月左右,就得上北京比赛了,费用是3000起跳,照样有30%是老师的,去了比两天玩一天,就让你回来...当然,至少是个铜奖... 然后是大大小小的提琴厂家会找上门,推荐给你他的琴是多么多么的好,多么多么的适合你,要你推荐给学生.老师从此也变成了推销员. 然后明明知道所有学会,协会的嘴脸,还要迎合上去,争取进入他们的教育学会,让自己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好让自己再招学生的时候说,自己是考级的考官之一,生源就稳定了. 哎...本该是个干净的艺术世界,真应该是只信仰像帕格尼尼这样的大师,可实际上在广东,山中无老虎了... 大家也许也没有想到,上面提到的那个"广东小提琴教育学会"的会长,也算是一位名人的他我就不提名字了..呵呵,看看我们的艺术现在与什么样的世界共存把. 我只是说了些真话,我也是受害者.. 怀念,为了拉好一首开塞36课闭门修炼一个暑假的时光,只是这个世界,没那么干净了...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1:4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