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赶上五一长假,宝宝星期六下午有课,所以那天的课挪至周日。凄风冷雨的昨晚,我们按时来到老师家里。
摇篮曲,拉到快要结束时有些压弦。在老师提醒下,第二遍明显放轻,可惜过犹不及,轻得离谱,声音都不连续了。看来还需多加练习。
协奏曲第一排的最后一节有2个八分音符,1个八分休止符,然后又是一个八分音符,宝宝为了迁就休止符,第二个八分音符没有拉完就提前休止了。反复了N遍,基本纠正。
学习了新内容:颤音。本周只布置了一个音的练习,每天3~5分钟,要求发音清晰,不间断,由慢到快逐渐过度。
接触了另一种换把,即第一把位换至第二把位,因为以前用的一三把位的更换,宝宝不太适应,常常换过了发现仍旧是第三把位。
十六分休止符比较难把握,因为它的出现总是在一小节的开头,而上一节的最后一个音却并不是十六分音符,不知道怎么打拍子才好,老师说把那个休止符唱成它后面的十六分音符,但只是为了帮助掌握节奏,不可以拉出来。我直接怀疑,宝宝行吗?
上网查了一下:
颤音
颤音是指在运弓的同时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邻的二指在弦上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特殊音响效果。
如果我们在运弓的同时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邻的二指作揉弦状态,但并不揉弦,而是利用揉弦时腕关节那匀称的抑扬动作在弦上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特殊音响效果,这种按音效果就叫“颤音”。
颤音的时值较长,因而可以表现一种宽广、辽阔之感。不过,在初练额音时,两个交替出现的音往往会奏得不均匀,并且还不能坚持奏完,这主要是手指的独立活动能力还不强的缘固,所以,训练颤音技巧最好先从时值较短的颤音音符着手。
颤音跟揉弦一样丰富多样,有快颤、慢颤、从不颤到颤,慢颤转快颤、边揉边颤、边滑边颤、二度颤音、三度颤音等,这些颤音能表现出不同的乐曲风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12:49: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