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由来 当时作者刚和女朋友分手非常痛苦,于是把他身上所有的钱都去赌了马。本来他买的马一马当先,但在最后时刻却被第二匹马所超过。而且只比他买的马领先了一个马头。作者当时的失意、颓废的不易言表的。于是一气呵成写成了这首《PorUnaCabeza》,中译名为《只差一步》。有人说这首曲子之所以叫《只差一步》,是因为如果伴着这首曲子跳探戈的话,永远都差最后一步(意为“永远跳不够”),但如果完全按照直译的话应该叫《只差一个马头》。 Por Una Cabeza 中文译名《只差一步》或《一步之遥》、《一步之差》或《只为伊人》。Por Una Cabeza西班牙语,读音用英语音标标注大概为/bo'runa ga'besa/,注意p发音近b,c发音近g,但两个声带都不震动;中文发音是(波·乌那·卡贝撒)。Por Una Cabeza是赛马用语,指的是,一匹马胜出时,仅仅比第二名超前了一个马头的距离。因此,por una cabeza直译为中文是“仅因一个头(的距离)(而胜出)”,引申一下就是“一步之遥”。 这首华丽而高贵动人的探戈名曲,出现在众多电影配乐中,是阿根廷探戈舞曲的极致代表,也是全世界乐迷所最为熟知而深深爱上探戈旋律,由阿根廷史上最负盛名的阿根廷探戈无冕之王 Carlos Gardel(卡洛斯·加德尔)所作。 小提琴高调又内敛的引领着旋律,犹如踩着探戈舞步的女人,有着高贵的步伐傲视一切的态度,对舞伴欲迎还拒,纠缠其中,而钢琴在音乐高潮到来前有力的击键,仿佛是在下一个旋转前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出发,去征服这个舞池。 自诞生以来,成为电影中探戈的首选舞曲,刚柔并济的旋律似乎适应着每一个角色的心理任何一个场景的铺垫。 这首Tango风格的曲子,曲式为 ABAB,两个部分那种前后矛盾 而又错落有致的风格充分的展现了探戈舞中两人配合的默契。进入B段后的激情将舞者与观众的情绪推到最高点。然后突然做减慢,回到首调收尾。整首音乐在帕尔曼精湛的演奏下委婉、激荡,尽现了探戈舞曲的精致。 一首曲尽,而脑中的旋律挥之不去,犹如一场没有尽兴的舞蹈,永远只差最后一步,总是怅然若失。 听它,永远也只差一遍。
Gardel卡洛斯·伽达尔1890年出生于法国,2岁时随母亲来到阿根廷。为了谋生,Gardel很年轻的时候就在酒吧里、婚礼上开始演唱。1913年他和乌拉圭歌手Jose Razzano组成了一个很受欢迎的folk二重唱,穿梭在两个国家间表演。1917年Gardel遇到了一位擅长用俚语写歌的街头诗人Pascual Contursi,结果Gardel录制了他的第一首探戈名曲“Mi Noche Triste”( “My Sad Night”),把歌剧演唱方式带近阿根廷音乐,歌曲描述了一个被爱情抛弃的小伙子夜不能寐,徒劳的等待情人的归来,掠带沙哑的嗓音开启了阿根廷探戈歌声的时代,喜爱者甚至至尊之曰:Carlos 就是探戈另一个雅号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夜莺”。从此Gardel开始单飞,一颗巨星诞生了。Carlos Gardel的探戈揉合了伤感的乡村旋律和热情奔放的传统米隆加(milonga)舞曲,讲述着一个个爱恨情仇的故事。通过广播节目,Gardel在美国也走红起来。派拉蒙电影公司将他看作是打开拉美市场的金钥匙,为他度身制作了一系列的电影。从波多黎各、古巴、哥伦比亚,到智利、西班牙,潮水般的人群蜂拥着,为拉丁世界的猫王而疯狂。 然而不幸的是,Gardel在1935年6月24日麦德林的空难中丧生,他到死亡之谷来是为了一场演唱会。“请想象一下假如1968年的Beatles也在一次空难中全部遇害吧!”整个布宜诺斯艾利斯陷入了悲怆的停顿,从显贵到平民,从纽约、巴黎到里约热内卢,无数的人们洒下了伤心的泪水,一位古巴女子从她哈瓦那的阳台上跳下来自尽,而在波多黎各和纽约,各有一位女子服下毒药,……送葬队伍经过时也曾造成万人张空港,今天,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仍有地铁站和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在Gardel的墓前,人们为了他塑了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鼻梁英挺,剑眉下的眼睛向前凝视,并在雕像的右手中永远保持着一根燃烧的香烟,看起来便是希腊神像的复活在奢华的20年代,他们说,"在Gardel真正的继承者诞生之前,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天空会继续飘雪。 Carlos 的作品经常出现于电影之中,包括《真实谎言》(又名魔鬼大帝)、《辛德勒名单》,《女人香》里都曾用过Carlos演唱的《POR UNA CABEZA》。Carlos Gardel,是拉丁音乐一个永远的神话,他的名字几乎成为探戈的别称,被尊为“探戈之父”,代表了探戈不朽的精髓。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6 11:2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