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弦上 A0 =35mm 1指 B0 =67mm 2指 C1 =81.5mm 3指 D1 =107.5mm 4指 上面的距离是从弦枕开始往下量。 这也是铃木教程上教的第一个左手手指形状—— 无名指中指并拢, 食指小指独立。 自学的兄弟们,胶布贴起来~ 当然,你必须把琴调准才能按照这些距离按下去。 |
<B>以下是引用<I>鱼儿</I>在2006-7-16 19:42:00的发言:</B>
<P>揉弦的原理就是肉垫在指板上滚来滚去产生的声音变化。</P>
<P>距离精确有什么用,你的手又不是硬硬的格尺,手放在准确到MM的指板上不移动,但肉垫一点方向不同声音就有变化。</P>
<B>以下是引用<I>你不会了解</I>在2006-7-16 23:47:00的发言:</B>
<P>时间多,就做做健身,搞搞烹饪,看看小资杂志,很多事情可以做嘛!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有益的!</P>
<B>以下是引用<I>想起你的脸</I>在2006-7-16 23:52:00的发言:</B>
呵呵,这个还是不精确的,调音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耳朵听。听它的和谐,听它的振动感,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了。没什么特别的窍门。
<B>以下是引用<I>superman109</I>在2006-7-17 10:03:00的发言:</B>
。
<P>您说的没错,但是我自学者一上来不可能全对全会,音准辨别力不强,和谐感是什么样我们也不知道。您也说了,要把振动感和谐感听准了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我们一上来就错了,那以后走的弯路会更长。
<P>我发这个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自学者按指有一个范围,与其让自学者靠他们并不强音准辨别力来按音,不如给他们一个范围,找这个范围按下去绝对精准说不上,但也不会错。以后还是要多听多练,用肉垫来进行微调。
<P>这不是什么捷径,也不是创新,只是一种方法。自学者没有老师,按错了也不知道。如果有准确的胶布位置,按下去音感觉不对,就可以看看自己按对了没有,如果按对了音还不准,就能马上知道琴没调准。</P>
<B>以下是引用<I>想起你的脸</I>在2006-7-17 12:28:00的发言:</B>
>
<P>
<P>呵呵,所以说小提琴这种东西,就算不找老师,最好身边也有人能时不时指点一下。这么难的东西,自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P>
<P>可能我是比较顽固的学院派,我不赞成小提琴完全自学,完全脱离老师的辅导。虽然现在掌握知识的手段很多,音像资料很多,但很多时候老师的一个点拨,一个示范抵上很多的文字,语言。</P>
<P>另外我要说一下,胶布的位置是不可能精确的。首先每个琴的尺寸不一样,指板长度不一样,琴码摆放位置不一样,会导致音的位置也有区别。作为一个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者,你可以保证自己的纸条贴的准确吗?在贴纸条之前,就必须把音调准了再贴,那又怎么办呢?其次,贴了纸条,在你每次拉琴的过程中,手指的按弦动作可以导致纸条在不知不觉中移动位置,而且你能保证有了纸条,你的调音每次都准确,每次都一样嘛?如果有偏差的话,过分依赖纸条的人就拉不准音了。这岂不是更糟糕?</P>
<P>所以,我还是觉得,除了极少数有天赋,聪明才智足够的成年人,可以尝试自学以外。大多数的人都还是应该在入门的时候接受一定的辅导和训练。</P>
<P>估计我这些言论要被自学者拍了,呵呵......</P>
<B>以下是引用<I>superman109</I>在2006-7-17 13:13:00的发言:</B>
>
<P>
<P>自学虽然不是好的学琴方法,但自学的人还是有的。</P>
<P>上台演奏的琴永远是必须调准的,不仅是琴码,有效弦长也必须正确。精装指板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弦枕的位置,这涉及到琴的有效弦长,也涉及到琴身与琴颈的尺寸比例。这个比例为3:2。即从面板顶端到装琴马处的长度为3,从面板顶端到弦枕处的长度为2。这一比例是琴结构上最重要的比例之一,而且对于所有提琴类乐器都是适用的。具体到小提琴,从面板顶端到装琴马处的长度一般是195mm,通过计算可知从面板顶端到弦枕的长度应为130mm。二者相加便产生了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即有效弦长325mm。这个比例及尺寸,19世纪以来,已为全世界所接受和遵循。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小提琴家,拿起任何一把琴,由于把位、指距是统一的,都可以毫无困难地进行演奏。</P>
<P>还有,我是在指板侧面涂修正液的,手指碰不到,看也看不见,只有自己觉得音不准的时候才能看一下。并且我的调弦法就是按照纸条的位置来调音的。</P>
<B>以下是引用<I>想起你的脸</I>在2006-7-17 13:26:00的发言:</B>
>
<P>
<P>呵呵,自学的人自然是有。我并没有否认过这一点。</P>
<P>不管是什么琴,都必须调准在拉,这是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每个人的的琴都调的准,这很难讲。至于你说的有效弦长也好,琴身各部位的比例,呵呵,这些只是理论数据。理论永远是死的,在实际制作提琴的过程中,这些数据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并非精准如电脑般。这就是手工制作的魅力所在,每把琴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训练有素的小提琴家,自然可以随心所欲的演奏任何一把琴,即便琴在不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及时在一瞬间的通过移动手指找到正确的音位而不被外人察觉。但对于自学者,初学者,来说,这就是妄想。所以说,在我们谈论初学者,自学者一些问题的时候,过多的提及理论和大师,是没有太多意义也不现实的,我个人认为。</P>
<P>至于这个调音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借鉴,我想,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工具。流传已久的调音方法直到今天还在被广泛使用,我想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呵呵。</P>
<B>以下是引用<I>superman109</I>在2006-7-17 16:38:00的发言:</B>
<P>
<P>是的,理论数据是死的,但市面上大多数的琴都是按照这个数据作的。所以我给的那张图上面也不是数据,而是公式,根据这个公式,任何一把琴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数据。而我在一楼所写的数据,是对应标准4/4琴,有效弦长325mm的数据。</P>
<P>在D弦虚按五度泛音(即在a音除虚按)拉泛音. 在A弦拉八度泛音,如果琴调准了,这二个音是完全一样音高。这是书上写的,而且泛音按不对也拉不出来。</P>
<P>用我自己方法调出来的弦也一样能达到上面的效果。</P>
<P>我并没有否定双弦调音,而竭力主张我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这个方法我认为更适合不会双弦调音的自学者。这只是一个方法,用不用在于自己。</P>
<B>以下是引用<I>想起你的脸</I>在2006-7-17 17:07:00的发言:</B>
<P>
<P>呵呵,我的藏琴不算多,但也不算少,说实话,很佩服LZ的专业钻研精神。汗一个,虽然我爸玩琴玩得很精,我倒是只管拉,不管别的。刚才在家随手拿了两把琴量了一下,有效弦长都不是325mm,这是偶然?还是......我不是制琴专家,不敢乱说。不过这个“大多数”是否有待考证,还请各位看官各抒己见了。</P>
<P>我只想说一点,LZ认为此方法对于自学拉琴的人来说,也许是通往罗马不错的途径。但我想请问一句,既然是自学拉琴,既然是因为没有老师,只能靠自己的情况下,已然能听准音,调好弦后再来贴纸条,还需要这个方法干吗?再汗一个......</P>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3:5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