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关于音乐调性的色彩问题


2016-3-6 10:40 | 作者: 神秘园 | 来自: chinaviolin.net(原文)

摘要: Alexander Scriabin曾经讲过,每一个调代表一种颜色,我想这和他本人的主观感觉息息相关,那么调性色彩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很早就对乐器音色的秘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发现是谐波叠加的不同产生的各类音 ...

  Alexander Scriabin曾经讲过,每一个调代表一种颜色,我想这和他本人的主观感觉息息相关,那么调性色彩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很早就对乐器音色的秘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发现是谐波叠加的不同产生的各类音色,继而联想到律学和乐理规律,由于升降音之间的“倾向性”,降号音属于五度表中靠左的音组,其发音与自身弦以及其他琴弦的物理共振部分是不一样的,因此升降调产生色彩肯定不一样。就个人的理解,一般来说降号调与升号调的色彩有统一的特性,那就是升号调更加明亮,随着升号增加,其色彩从明亮转为坚实有力;降号调暗淡,随着降号的增多,暗淡中越发透出光亮,当然,大调小调也有类似的规律,这只是一般性,不排除通过曲式变换获得的不同效果。


  正如上面所言,弦乐器或管乐器由于泛音点的不同,色彩变幻很好理解(至少我认为很好理解,其实肯定不会这么浅显),但钢琴呢?原则上讲黑键白键构造形同,升降音都用重复的黑键弹奏,有一个问题,是钢琴网上的一个网友提出的,比如在莫扎特时代,假设钢琴标准音调得比现在低半个音(这个假设完全成立,因为那时的标准音是相对浮动的),那么莫扎特刚好在这台钢琴上创作了一首F大调钢琴作品,我们在调成440Hz标准音高的现代钢琴上,是不是该用E大调演奏,才能还原当时的音乐呢?可F大调和E大调,一个降调式一个升调式,纯粹两个概念嘛!!!


  我自己还提了个更玄的呢,在基本乐理中有个“等音调”的概念,就是说#F调和bG调式等音调,从钢琴的发音来讲完全一样,不存在管弦乐器那种“倾向性”的泛音共振作用,可这种调性色彩规律在管弦乐器和钢琴中确是统一的,即#F调和bB调色彩在钢琴上表现的差异仍然非常大!


  个人的猜测,调性色彩是跟曲式挂钩的,写成什么样的调性和作曲家想表达的意思是息息相关的,但这里面感觉越来越违心了,比如说像上面说的,加入某作曲家创作#F大调作品,如果我把它的乐谱翻译成bG(就是按bG来理解),那么在钢琴上弹出来的音响效果是完全一样的,总不能说,这个曲子原本是#F的,于是照着改过的谱子我也要按照#F大调去理解和演奏,于是我奏出来的就是明显的升调式,这不成采妮的主观唯心论了!


  其实,对于升调式和降调式它们自己之间的调性色彩区别还是好理解,比如G大调转成A大调,主音提高了,整个旋律在钢琴上上升了一个全音,音区变了,色彩当然会变,降调也类似。著名民歌歌手阎维文曾经说过,歌手由于高音演唱的困难,会把乐曲伴奏经过处理降低小二度或者大二度,但如果超出这个限制,就会严重影响作品味道,估计和我说的这个有关。然而,如果重新只用钢琴演奏降个纯五度的原乐曲,色彩变化又会是怎样的呢?


  我们乐团的指挥,他是作曲指挥系科班出身,可仍然没法跟我解释清楚钢琴上的调性色彩奥秘,只是明确的跟我指出调性和标准音的高低没有关系。为此我苦恼了很久,本来这应该是钢琴论坛更应该讨论的问题,然而那里众多的“砖家”却并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下面是发表于流行钢琴网上的询问贴和引发的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看能不能调出高手给予完美解答。


  流行钢琴网中关于“调性色彩”的论战:

  http://bbs.popiano.org/viewthread.php?tid=15431&extra=&page=1


  ps:我同寝室一个同样是搞IT的同学,跟我区别是完全不懂音乐,但却给了些他自己的理解:现在科学也好、艺术也好、很多结论都是建立在经验论上,即发现-实践-检验-验证-结论-发现-实践……人类总是相信自己所见加之科学验证就是真理的表现,音乐也是如此,作曲家经过多少代琢磨实践,才总结出作曲理论里的经验心得,调性色彩恐怕也属于这类,至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调性色彩或者说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官,这甚至可以深入到人的感情神经本源的探讨……鉴于后面的讨论过于玄幻就不写出来了。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鱼儿 2009-6-15 02:34
<P>如果重新只用钢琴演奏降个纯五度的原乐曲,人对越低的频率会产生越紧张的情绪,如果原曲是明快的一首曲子,那降五度后,自然无法表现它原来明亮快乐的色彩。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一首乐曲是绝不允许随意升降改变调性的,这绝对是灾难性的后果,至少对演奏家来说是这样,否则应该称为“再创作”或“改编”了。</P><P>我认为调性只是为了捕捉音乐的方向,对演奏者起到引导和提示的作用;但对于创作,应该具有半音阶的概念。</P>
引用 tjtgcbg 2009-6-15 08:12
最早提出音色与色彩联系在一起的是德国人基歇尔,他曾提出:音乐是光线的模仿,二者是可以互为表达的。这一理论由法国人卡斯特尔所实践,于1720 年出版了《音乐与色彩》一书。后来又设计了一种“视觉哈普西科德”,将音按光谱的位置排列起来,一个键连接一种颜色,按不同的颜色的键来演奏乐谱,光线就从透明色彩带传出。1881 年,美国人毕晓普还设计过一种能演奏音乐的色彩风琴,能同时发出声和光。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也曾是色彩音乐的热心倡导者,他在作曲时喜欢在屋内安上各种彩色灯泡,演奏不同的音调就自动启亮不同的彩灯。他在他写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总谱上就写有一行色彩谱,详细标明用何种颜色与音乐配合进行,应用“色彩风琴”演奏时能同时在银幕上呈现出各种与音乐相联系的色彩。为此,交响诗《普罗米修斯》成为色彩音乐的名作。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的。从物理角度上看,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它们都是一种波动,只是它们的性质和频率范围不同而已。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发现,音高在一个八度内的七个音,其声波频率的比例同相应的光波频率之间七种色彩的比例大致相符。科学家牛顿就验证: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相当于八度以内的C、D、E、F、G、A、bB七个音。更有意思的是1929 年俄国作曲家萨巴涅夫调得C、D、E、F、B 五个音相当于灰、黄、青、红、绿五种颜色。

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斯克里亚宾等人,他们对每个调性都有一张调性色彩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调性色彩表定为:C 大调为白色,G 大调为棕黄色,D 大调为金黄色,A大调为鲜艳的玫瑰色,E 大调为蓝宝石般的青玉色,B 大调为铁灰色,#F 大调为灰绿色等;斯克里亚宾对调性颜色的见解却是随着升种调号的增多,色彩感由红向紫按光谱顺序移动:C 大调为红色,一个升号的G 大调为橙、玫瑰色,D 大调呈现出灿烂的黄色,A 大调为绿色,E 大调为浅蓝,B 大调为铁灰,#F 大调为湛蓝色等等。

作曲家还常用特定的色彩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在英国作曲家勃里斯的《彩色交响曲》中,第一乐章是《紫色》,代表紫水晶,象征高贵、死亡;第二乐章《红色》,代表红宝石,象征勇敢、欢乐;第三乐章《蓝色》,代表蓝宝石,象征华贵、忧伤;第四乐章《绿色》,代表绿刚玉,象征着青春的希望。法国作曲家梅西安也曾告诫听众:“要理解我的音乐中的音色、和声及声音的组合,你就必须热爱色彩,必须对色彩敏感⋯⋯懂得声音与色彩之间的联系。”有人还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贝多芬的音色为黑色;瓦格纳的音乐闪烁着不同的色彩等等。

色彩也在点缀着不同的乐器。在1876 年,波萨科特就曾把黑色比拟为弦乐,把铜管乐器与鼓类比拟为红色,把木管乐器比作蓝色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已开创了用电子技术模仿乐器音色和探寻新的音色的先列,自动化电鸣演奏通过电脑、电子合成器的创制又提供了获得新的音响材料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多种音色。在美妙的音响世界,将使人更加目不暇接,音色也将随波逐流,荡漾于澎湃起伏的光波与声波之中。  回答者: fishstart
引用 金擇魚 2009-6-15 08:14
<P>我還以為是通過指法,分句,運弓,等來調色彩,原本還有調性色彩這回事,多謝分享.</P>
引用 tjtgcbg 2009-6-15 08:20
参考一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304024.html
引用 空穴来风 2009-6-15 12:34
<P>有一些问题单从其学科领域出发是无法得到解决的,音乐色彩从根本上讲或许就不是音乐艺术领域本身的问题,有可能其原理来自心理学,也可能借鉴或借助了绘画上的语言表达。</P><P>抛砖引玉了。</P>
引用 神秘园 2009-6-15 14:03
<B>以下是引用<I>鱼儿</I>在2009-6-15 2:34:00的发言:</B>

<P>如果重新只用钢琴演奏降个纯五度的原乐曲,人对越低的频率会产生越紧张的情绪,如果原曲是明快的一首曲子,那降五度后,自然无法表现它原来明亮快乐的色彩。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一首乐曲是绝不允许随意升降改变调性的,这绝对是灾难性的后果,至少对演奏家来说是这样,否则应该称为“再创作”或“改编”了。</P>
<P>我认为调性只是为了捕捉音乐的方向,对演奏者起到引导和提示的作用;但对于创作,应该具有半音阶的概念。</P>

<P>我的意思是,女高音演唱的版本,如果要换成男高音甚至男中音演唱,伴奏肯定得降,假如是降五度,是不是色彩就完全改变了?如何保证作品色彩的连贯性?</P>
引用 神秘园 2009-6-15 14:09
<B>以下是引用<I>tjtgcbg</I>在2009-6-15 8:20:00的发言:</B>
参考一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304024.html

<P>我的最大疑点是关于“等音调”在钢琴上的应用,#F和bG的色彩区分问题……
<P>其实第一个E大调和F大调的问题,我已经有些相通了。
<P>这个话题疑点主要集中在钢琴上,简单的说就是,在升降都用一个黑键弹奏的基础上,钢琴如何诠释升降号调性色彩的区分,尤其是等音调色彩的区分呢???</P>
引用 tjtgcbg 2009-6-16 07:11
<P>参考一下</P><P>http://www.cnkeyboard.com/bbs/thread-2675-1-1.html   </P><P>http://bbs.popiano.org/viewthread.php?tid=54694</P><P>http://www.baidu.com/s?cl=3&amp;wd=%C9%FDF+%BD%B5G</P>
引用 七色彩虹 2009-6-16 09:29
<P>怎么想都觉得在钢琴上#F和bG调是没有区别的。。。</P><P>可能只是在记谱上存在差异吧?我个人觉得,大调就用带升号或者降号少的调号,小调则用带降号或升号少的调号。</P><P>这样的好处就是在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上,记谱会比较方便。</P><P>我记得在作曲中有一种转调法,就是平行四度,即从主调转到下属调,然后再转一次下属调。在这种情况下,</P><P>如果采用#F调的话,那就是#F-&gt;B-&gt;E,但如果采用bG的话,则会变成bG-&gt;bC-&gt;bF,显然后一种在记谱上就比较不合常理了。</P>
引用 小提琴爱好者 2009-6-16 11:12
<B>以下是引用<I>神秘园</I>在2009-6-15 14:09:00的发言:</B>



<P>我的最大疑点是关于“等音调”在钢琴上的应用,#F和bG的色彩区分问题……


<P>这个话题疑点主要集中在钢琴上,简单的说就是,在升降都用一个黑键弹奏的基础上,钢琴如何诠释升降号调性色彩的区分,尤其是等音调色彩的区分呢???</P>


<P>我的理解是:如果同一旋律在钢琴上用#F和bG演奏的话,若要有音调色彩区别的话应该采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或更改和声配置,光用等速演奏单一旋律线条是无法感觉到音调色彩区别的。

<P>楼主如果记的住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音乐话,有两段音乐就是分别用#F和bG调演奏的,(1)《红》第二幕开始,在合唱完娘子军军歌后紧接着是一段激昂的过渡音乐,然后是娘子军操练的音乐,那段激昂的过渡音乐就是用的#F大调,你如果能找到当年出版的简谱《红》的话就可看到调号清楚标明1=#F;2)《白》第二幕开始,那段描写喜儿在“黄”家受苦受难凄惨生活的音乐用的就是bG调大调,当年简谱上就标明1=b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6 16:00:55编辑过]

引用 神秘园 2009-6-19 01:08
<B>以下是引用<I>tjtgcbg</I>在2009-6-16 7:11:00的发言:</B>

<P>参考一下</P>
<P>http://www.cnkeyboard.com/bbs/thread-2675-1-1.html   </P>
<P>http://bbs.popiano.org/viewthread.php?tid=54694</P>
<P>http://www.baidu.com/s?cl=3&amp;wd=%C9%FDF+%BD%B5G</P>

<P>这个参考给我启发很大,音程!音程!!!</P>
<P>http://www.cnkeyboard.com/bbs/thread-2675-1-1.html   </P>
引用 神秘园 2009-6-19 01:12
<B>以下是引用<I>七色彩虹</I>在2009-6-16 9:29:00的发言:</B>

<P>怎么想都觉得在钢琴上#F和bG调是没有区别的。。。</P>
<P>可能只是在记谱上存在差异吧?我个人觉得,大调就用带升号或者降号少的调号,小调则用带降号或升号少的调号。</P>
<P>这样的好处就是在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上,记谱会比较方便。</P>
<P>我记得在作曲中有一种转调法,就是平行四度,即从主调转到下属调,然后再转一次下属调。在这种情况下,</P>
<P>如果采用#F调的话,那就是#F-&gt;B-&gt;E,但如果采用bG的话,则会变成bG-&gt;bC-&gt;bF,显然后一种在记谱上就比较不合常理了。</P>

<P>很受启发,包括上面我说的那个引用!
<P>假如说,作曲家要从D转调到#F,明显是要实现大三度转换,可写成bG的话,D-bG却是减四度!!!明显违背的了作曲家的意图。所以我觉得,关于这个,还是音程和调式的因素多一些。</P>
引用 神秘园 2009-6-19 01:20
<B>以下是引用<I>小提琴爱好者</I>在2009-6-16 11:12:00的发言:</B>
&gt;
<P>我的理解是:如果同一旋律在钢琴上用#F和bG演奏的话,若要有音调色彩区别的话应该采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或更改和声配置,光用等速演奏单一旋律线条是无法感觉到音调色彩区别的。


<P>楼主如果记的住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音乐话,有两段音乐就是分别用#F和bG调演奏的,(1)《红》第二幕开始,在合唱完娘子军军歌后紧接着是一段激昂的过渡音乐,然后是娘子军操练的音乐,那段激昂的过渡音乐就是用的#F大调,你如果能找到当年出版的简谱《红》的话就可看到调号清楚标明1=#F;2)《白》第二幕开始,那段描写喜儿在“黄”家受苦受难凄惨生活的音乐用的就是bG调大调,当年简谱上就标明1=bG。</P>

<P>
<P>用我上面的理解,第一段,用的是C上方的增四度音#F,而第二段用的是C上方减五度音bG,在作曲理论上是分得很清楚的</P>
引用 Vida 2009-6-20 16:21
<P>哈!又是“联觉”吗?</P><P>我正在尝试训练我的联觉能力呢,尚不知有没有效果……</P>

查看全部评论(14)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0:5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