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人把提琴声学研究归于内部科学(inside science)其实属于物理学范畴。德国物理学家制琴师马丁·施莱斯克(Martin Schleske),七岁开始学小提琴,十七岁开始学制琴。二十五岁考入慕尼黑工业大学物理系,从本科读到硕士毕业,毕业论文题目是,小提琴创作中的振动本征模式。他是世界著名科学制琴师和物理声学家。施莱斯克曾预言今后声学将成为制琴师的有力工具,每个制琴师的工作室都应建立声学实验室。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预言。发表了许多小提琴声学方面研究论文,提出了测试小提琴声学“指纹”概念,应用测试提琴声学“指纹”仪器测出思氏古琴的“指纹”后,用自己制作的琴与思氏古琴“指纹”拟合,制作出声学品质与古琴相似的作品。见斯特拉迪瓦里1712年琴 (白色)和施莱斯克(Schleske)1999 Op.37琴 (黑色)拟合曲线图: 这是他把声学与提琴制作相结合取得的成果。具体实验操作是很复杂的。要测每块自由音板刷漆前后的密度和振动频率,以及测试琴板厚度、拱形变化对本征共振频率的影响,组装成小提琴后的本征共振频率及各项振动频率参数等等。建立经验值文本库,供设计、材料选择和成品琴制作参考。见他发表的论文:当代小提琴制作的经验工具:第一部分设计、材料、清漆和正常模式的分析;第二部分心理学分析和声学工具的应用(见CASJ Vol. 4, No.5- 6 (Series II), November2002)。这篇论文对制琴界和声学界很有影响,基本上奠定了科学制琴方法基础。 2018年有一则报道说,台大研究团队解开史特拉第瓦里琴天籁之谜。乐史学家长期以来怀疑小提琴制琴师可能在模仿人的声音。台湾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戴桓青率领的研究团队,回答了这个问题,解开了意大利16世纪到18世纪制琴师是如何做到模仿人声音的秘密。研究团队在台南奇美博物馆请一名专业小提琴家演奏15把名琴并录音;再来录制年龄介于16到30岁、各8名男女,他们唱诵英语元音的声音。根据报告,他们发现1570年阿玛蒂小提琴和1560年达萨罗小提琴的声音,与男低音及男中音相似。史特拉第瓦里小提琴的共振峰较高,近似男高音及女低音。这是小提琴声学研究的又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台湾科学院学报2018年115卷23期(PNAS June 5, 2018 vol. 115 no. 23)。 |
ba5rw 发表于 2019-3-1 17:32
声学指纹其实就是频谱图,我在本坛发过很好用的音乐频谱测试工具。
控制小提琴的频谱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测 ...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9-3-2 06:39
感觉可以建立足够的数学模型,仔细测定木料的各自特性,就能计算出最佳各点尺寸。
...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9-3-2 06:39
感觉可以建立足够的数学模型,仔细测定木料的各自特性,就能计算出最佳各点尺寸。
...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9-3-2 08:34
谢谢上述两位琴友的参与!是的,正如两位指出的有实现的难度,但也存在实现的可能性。Schleske借助实测琴 ...
liudaiyi 发表于 2019-3-2 18:10
赵老师所言很有道理。
liudaiyi 发表于 2019-3-2 18:08
你说的我都做过了,技术上没有问题,就是无比麻烦。我在几年的时间内做了几百个数学模型,做了近千次试验 ...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9-3-3 09:09
祝愿你取得更大成果!
liudaiyi 发表于 2019-3-3 11:28
赵老师介绍的Schleke先生是做实证实验的。通俗讲,就是先有提琴,后有测数据,抽离出提琴的普遍规律来。[/ ...
huangzp1946 发表于 2019-3-4 07:17
树斌老师对小提琴的诠释令人感到对小提琴的了解又上了一个层次,谢谢.
1043596798 发表于 2019-3-6 17:24
赵老师所言很有道理
tszyy 发表于 2019-3-25 13:20
赵老师,您发的25幅本征模式振动频率图,其中第3行的频率看不见,能否给一个可以看见频率的图 ...
tszyy 发表于 2019-3-26 17:38
谢谢,谢谢!只是713hz图形,我感觉不对。应该是200hz一下的图形,属于左右对角线大面积扭动!振动频率越高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1:1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