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人在教学生拉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时。突然想起四十年前的一件事,一次我在练习贝多芬‘春天’时,其中有一段琶音‘拉斗发斗’音准不太好,主要是二指偏低。翻看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发现不在其中,再看塞夫契克有这条但不尽相同。 请看谱例(塞夫契克)图片1、前三个音(拉、还原斗、还原发) 但他的(分解和弦链接,图片4)却没有这条,问到其他前辈也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能拉就行了。再翻阅赫利美利音阶终于找到。 请看谱例(赫利美利)图片2、第二小节前三个音(拉、还原斗、还原发) 这三位属赫利美利最大(1844年——1915年) 塞夫契克(1852年——1934年) 卡尔弗莱什最小(1873年——1944年) 卡尔弗莱什显然研究过赫利美利和塞夫契克的音阶体系,从以下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卡尔弗莱什的琶音前五条与赫利美利及塞夫契克的相同,但不知为何卡尔弗莱什未采纳(拉、还原斗、还原发)这条琶音。 图片3、卡尔弗莱什1926年的前言,说他自己采纳了塞夫契克的意见 图片4、塞夫契克的琶音(分解和弦链接)没有(拉、还原斗、还原发) 图片5、卡尔弗莱什的琶音(三个八度) 其中图片5、手写部分是我根据赫利美利的琶音加入的,现在琶音应该不是七条而是八条,这八条分别按——F大、A小、A大、#F小、D大、D小、减七、属七排列。因此我建议把它加入卡尔弗莱什的音阶体系当中,我也呼吁全世界的小提琴演奏者都这样做,并把它编入音乐学院小提琴教学大纲。 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小提琴老师 邓文汉于北京通州宋庄 15011274199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6 08:1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