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谭抒真先生成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专业演奏员 1930: 研究乐器声学的印度物理学家拉曼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波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 1937:谭先生制作了中国第一把小提琴; 1938-1940: 谭抒真先生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系毕业; 1943: 周泽华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 1949: 陈毅市长任命谭抒真先生为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1950: 上海乐器研究所建立。 1959: 周泽华先生担任华南理工机械工程教授。 1963: Carleen M Hutchins博士创建美国弦乐器声学协会。发表关于以提琴振动模态为基础的提琴制作调试理论; 1978: 谭抒真先生于上海创办国内音乐学院第一个提琴制作系,并亲自授课。 1979: 谭抒真先生恢复原职务后参与拍摄了Isaac Stern访问中国的纪录片。 1980: 《关于小提琴力学研究的初步探讨》发表,由谭抒真与周泽华先生合作完成; 1983: 哈金斯博士带领考察团访问中国;由周泽华先生担任翻译,期间走访了中国小提琴制作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的各部分。并在高校内做相关讲座。同年: 师从戴洪祥的郑荃先生继续到上海音乐学院与广州乐器研究所遍访名师。以公派身份赴意大利学习小提琴制作工艺; 1987: 郑荃先生学成归国,筹建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系;将意大利的制琴技术引进中国。 1989: 华南理工大学叶邦彦先生,在导师周泽天先生的指导下完成工学博士学位; 1990: 谭抒真先生的学生华天礽先生制作的小提琴在美国提琴协会获奖; ------------------------------------------------------------------------------------------------------------------------ 至此中国小提琴的制作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以提琴制造系的作品开始在国际提琴比赛中崭露头角;工厂琴领域中国成为世界小提琴原材料与粗加工主要输出国。 ------------------------------------------------------------------------------------------------------------------------ 2002: 音乐家,制琴师,教育家谭先生逝世。临终前一天仍希望可以拉一次琴。自我评价是“教龄最长的小提琴教员” 2007: 毕业于剑桥机械工程系的Jonathan Rowe先生将小提琴声学理论与科学制琴测量资料进行汇总。建立了platetuning一个科学制琴百科全书类网站,并提供试验演示教学。 [attach]155766[/attach] 2009: Joseph Curtin先生建立了面板调整与六个提琴主要频率区域之间的关系。 [attach]155767[/attach] 2011: 全国学术香山会议中,郑荃教授提出需要工程机械高校为提琴制作已经科研学术支持。主持会议的七位院士最终没有将此项目列入重点。在场的博导教授中仅有华南理工的叶邦彦先生响应。 2014: 叶邦彦先生的学生张承忠女士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小提琴的振动原理与声学品质研究》成为国内首次使用有限元仿真研究小提琴的论文。叶邦彦先生在完成论文最终修改后丧失了大部分视力。同年参加了论文答辩的岭南制琴师朱明江先生逝世。 2015: 华南理工发表物理实验中中出现的Helmholtz位移曲线没有描述过的琴弦振动现象。 2018: 毕业于美国藤校的机械工程师David Perry研制出第七个版本的经过有限元仿真技术调试的3d打印小提琴。由于身体原因开始长期治疗,版本升级暂时中断。 2019: 赵世全先生的学生哈尔滨徐云海先生在北京举行的提琴制作比赛中获金奖。 2019: 郑荃先生的学生北京张安先生对Joseph Curtin的小提琴声学检测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将测试范围延伸至大提琴。 2019: 华天礽先生的学生上海刘兆军先生在定制琴中广泛使用哈金斯振动模态进行面板与背板的调试。 2019: 中断科研的广州叶邦彦先生退休多年,仍不断尝试组织申报新的学术资源继续研究。丧失视力后仅凭听力与触觉调试传统小提琴。指导青年演奏家研制3d打印新材料小提琴。 ------------------------------------------------------------------------------------------------------------------------ 感谢在2019年提供各类宝贵信息的徐云海先生、刘兆军先生、张安先生。感谢Joseph curtin先生的引荐。感谢David Perry带病工作完成原型。感谢张承忠博士的引荐。感谢演奏家Leon的坚持和悉心安排从此全天候的现场试奏。特别感谢论坛内的Liudaiyi先生的宝贵意见。 最后感谢文中所有前辈们的学术积累和经验分享。向古稀之年仍在为科学制琴铺路的叶邦彦先生致敬。 2019年12月30日于叶教授家中拍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0-1-2 17:49
谢谢分享!
不妨把这些宝贵的资料整理成书出版,为后人提供可靠的小提琴制作史料。 ...
liudaiyi 发表于 2020-1-2 15:30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看了你的这篇2019的come across,明白了好多事情。比如为什么华南理工大学那么多有关 ...
北京郭格 发表于 2020-1-3 01:23
珍贵啊,太有价值了,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问一句,叶教授拉的琴是碳纤维的?声音好吗?您给评论一下。谢谢 ...
kingpin 发表于 2020-1-3 00:44
不敢不敢。在下只是一个提琴民科,看到很多前辈积累的东西放在那。就帮大家列一个时间表整理的清楚点。
...
kingpin 发表于 2020-1-3 01:33
您好,如果说好听的标准是300年前的意大利古董琴的话。目前新型材料小提琴的音色与其差异都很大。
叶教 ...
北京郭格 发表于 2020-1-15 23:12
谢谢!
不论从哪个角度讲,真的是觉得传统的木制提琴的声音好听,长时间反复听都不厌的,或许是先入为主 ...
zhao668811 发表于 2020-7-7 10:34
作为史料是有意义的,有参考价值。你说因为那三位老前辈都有相互交往,谁第一就不重要了 。我不同意此看法 ...
kingpin 发表于 2020-7-7 17:10
这么说确实不妥,已改正。史料上的考察我基本按照实物与手稿为最有效的信息,媒体与互联网信息权重较低。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2:4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