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五線譜上臨時記號的規則,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楚的. 但偏偏有 "某某人" 說是如下這樣的:
臨時記號的規則: 一.是最高級別. 二.是祇在本小節有效. 非常簡單明白. 斬釘截鐵.最高級別: 意思是有臨時記號,其他的限定都沒用了. 也就是說根本不用去考慮前面是何限定! 否則就不是最高級.在本小節有效: 就是在一小節內,出現某一粒蝌蚪標有臨時記號,則其后,在這一小節內,在同一線或間上的蝌蚪都要執行這個臨時記號. 到下一小節就無關.
反思一下, 寫曲的人,可以 "提醒" 你一下, 但如不提醒,也沒錯呀. 你來得及思考,看到 "提醒", 知道是 "提醒" . 但來不及思考時, 會不會手足無措呢? "還原記號" 是中文譯名. 但我覺得這個譯名不好. 容易使人看到這個記號后要去思考前面是什么變化記號? 這個記號的英文名是 nature. 查字典是,自然,天性,本質...,
這樣的思考法,看譜的反應就直接多了. 例如,在小提琴五線譜第二間上的蝌蚪,音名是A,這就是它的自然本來. 這粒蝌蚪上有臨時記號了,就是由A音開始變化. 見升號,就是A音升半音. 見降號,就是A音降半音, 見:"還原記號", 就是A音本身. 根本不用去考慮它前面有沒有變化過,也不用理譜號上的升降號. (並不是譜號是升,所以這里要升上加升.也不會前面是降,這里升,所以是減半音加半音等於沒升降.) 哪裡有像這 "某某人" 說的還要去找前一小節最后該音(找不到又點算?). 真不知道他這樣找來找去,加加減減,如何拉得成琴???!!!
但論壇里還是經常在樂理範圍出現錯誤的"至理名言". 例如小提琴的四條空弦音絕對不會是 "7,4,1,5" (不按常規調音的不要來搞搞震) 但市面上偏偏會出 "7,4,1,5" 的奇論怪調. 為此,我專門發了一個貼子: " [注意]用首調唱名法拉A調.四根空弦的唱名是b7,4,1,5.絕對不是7,4,1,5. " .
我在這里唯有呼籲初學者們來這里,要把看到的東西都想一下道理,把道理想通了才是有用的. 不要太迷信權威.真的權威也會有錯漏,不要說還有許多並不是權威的權威. 這個 "7,4,1,5", 還是有被稱為是"名門望網"里有的,甚至據說還有出版過書本. 也就是尚算有點根據, 而樓上所說的這個 "某某人" 說的東西,大概是他自己創作出來的吧. 另外,我還留意到論壇置頂的音樂詞典, 在里面我查找 "臨時記號", 得到如下解答: 里面,前大部分是等同於 "本小節內有效". 但最后一句 : "但当一个记有临时记号的音延续至次一小节时,则仍保有其效力。" 這句話我覺得很不妥. 從字面上,我能理解,它說的:"当一个记有临时记号的音", 實質是 "一個音" ,就是說是 "一個音" 跨小節了. 那當然是要把臨時記號一起帶去咯. 否則就不是一個音了. 但實質上,五線譜里根本沒辦法說明這個 "一個音" 跨小節的現像. 為說明這個問題, 我借用簡譜來描述.(不懂簡譜的請原諒) 簡譜里可以這樣:
我真的不知道. (希望有知道的能告之) 祇知道跨小節的"一個音"是這樣表示的.在小節線后畫上同音高的蝌蚪,上面用連音線. 但,如果沒畫出同音高的蝌蚪,就不能証實前后是同一個音!!! 例如,第二間小節線前一個蝌蚪有升號,小節線后第二間上第一個蝌蚪沒記號.雖然上面有連音線. 但如何能証明前后這二個蝌蚪是作曲者心中的 "一個音"呢,還是作曲者本來就要它還原呢? 所以惟有按規則還原. (或者打電話問作曲者咯). |
accidental[英] 除用于作为调号之外的变音记号均为临时记号。即表示乐曲中一时出现的变化音的记号:#、b、×、bb等。其效力仅及于同一小节内附有临时记号后同一声部同高度的音上,越出一小节就不起作用。但当一个记有临时记号的音延续至次一小节时,则仍保有其效力。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7-30 08:3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