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一首练习曲或乐曲学好的标准是什么?


2016-3-7 20:55 | 作者: 半透明的SKY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学好一首作品的标准,至少有: 1:音符要正确 2:节奏要正确 3:乐句划分要正确 4:重要的力度对比与变化要正确 5:指法要正确 6:作品的基本性质,性格要完整 7:要达到总体上的完整 在掌握上述标准时,也要考虑道 ...

学好一首作品的标准,至少有:

1:音符要正确

2:节奏要正确

3:乐句划分要正确

4:重要的力度对比与变化要正确

5:指法要正确

6:作品的基本性质,性格要完整

7:要达到总体上的完整

在掌握上述标准时,也要考虑道以下几点,

1 假如教师认为某些方面的问题是学生在那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那么,当主要问题解决了,也可视为达到了标准。

2 学生应当在回课时,一遍或第二遍,最多的3遍,就能够做到上面说的7条,才算合格。要是第遍还是做不到,而是在课堂上重复了很多遍才做到一次,就不能认为已经达到了标准,学生还必须回去巩固,小提琴的技术技巧,就是在不断的重复正确的东西中提高的

3 还有就是,正确只是相对的,学好一部作品有最低标准,却没有唯一的最高标准,真正的完美事没有止境的,永远都有提高的余地。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ijuxiang 2007-1-31 22:30
极对
引用 steel2004 2007-1-31 22:57
没有学好与不好之分,用感情诠释乐曲才是最可贵的.
引用 zhsovi 2007-2-1 00:02
<P>学琴的标准是随着学习的程度和年龄变化的,这其实具体说来是很繁琐很细致的,比如,从4岁学,有一套随他成长的标准伴随着,8岁学,又有一套不太一样的标准了,直到成人,这个标准又在细微的变化。</P><P>也就是说,同样学了2年,4岁开始学和成人开始学,标准也是不一样的。</P><P>具体的把握只有看老师的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论坛上我只能凭自己观点说说一些“自古不变”的,貌似“真理”的共通标准了。</P><P>标准是分等级的,也就是重要程度,这个等级制度一定要深深课刻在人的脑袋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出来作为评论,鉴赏的尺子。</P><P>要问我规格是什么,我实在想大吼一声的东西就是:节奏!!!!!!!</P><P>这个东西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和妥协,必须是最重要最起码的,就象一个汽车最起码的是不能爆炸,一个楼房最起码不能垮掉一样,无可争议的重要!最起码的节奏要求,也就是忠实乐谱,绝对准确,不要说风格不要说感情,首先先做到能打节拍器的准确,才能说其他的,在说远点,节奏就是一个人的教养,修养和品位,我在让小孩视谱的时候,就仔细观察他对节奏的敏感,几乎可以判断他的家长教育水平。</P><P>然后第二个几乎同样无可争议的标准自然是音准,这个问题是伴随一生的,即使是大师在拥有了极高修养的时候,音准也是他必须攻破的课题,音准的练习很痛苦,必须机械化地重复,重复,重复,一点捷径也没有,而且在按音的时候千万不能滑准,千万不能“改正”这是我见人就说的事情,“改正音准”这个动作不知害苦了多少人。</P><P>音,必须是一按就准,没按准没关系,抬起来,再按,再按,直到一按就准的动作重复无数遍,这是解决音准的唯一可以算“捷径”的东西了。</P><P>音准的观念就是:在曲子里音拉不准就是道德问题,音拉错等于犯法。听众可以是顾客,汽车不能让人受伤,这是最起码的做产品的良心问题。</P><P>一个学琴的人,有了节奏修养,有了音准观念,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都可以自豪的宣称:我是学过音乐的人 !!!</P><P>可能他的音色不好听,可能他拉的东西很简单,但他的东西是有规格的,这就值得自豪。</P><P>在这些之后,什么都好说了,我自己的看法是:拉琴,演奏,必须要“好听”!!这个好听的含义很多,建立在节奏音准只上最主要的就是:音色,这个问题在现在的普遍观点看来是个比较高层的问题,甚至只有专业学生才会刻意去追求,</P><P>其实对音色的无所谓,让业余小提琴者们里小提琴,离音乐,越来越远了。好听,这是个多么朴实的要求啊,</P><P>音色在小提琴上具体表现就是发音,其实也就是对发音的要求问题。发音问题应该在最初学就深深地扎根在每一天的练习中,首先,不能有噪音,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简直是“无理的要求”,有杂音就是一个产品的质量有问题,有硬伤。然后是饱满,自然,音色就是一个人的脸色,不能太红,更不能发黄,是一种健康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初学是很难找到的,因为这是力度均匀,刚好到火候才出来的声音,但这个就是拉琴人时刻不能忘记的追求,追求一个曲子从头到尾都有健康的声音,就是对听众最好的报答。</P><P>在练习发音的时候,我给学生的要求是:尽量,尽量地用全弓,好的声音其实也是建立在好的机能上的,必须通过练长弓然右手觉得这个运弓直线是天底下最自然的东西,让右手觉得这根木头其实很轻很轻,</P><P>比如一个抒情乐曲,开始肯定要慢练,但在慢练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弓长,用尽量用全弓这个原则,就会发现这个抒情乐曲其实可以几乎每弓都拉满,但声音很大,很不抒情~这其实就对了!练习,和演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台下和台上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台下应该是夸张,甚至是极限(指音量),这样一种夸张的发音练熟后,再加到原速,稍一收敛,声音就很容易洪亮健康了。</P><P>上面的三条标准可以是说自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这也是我在欣赏别人演奏时的一个最基本的尺度,其实这也是演奏者对观众是否尊重的一个基本尺度。</P><P>即使是没有专业打算的提琴爱好者,着三个标准也是应该绝对时时提醒自己的,因为,会不会拉提琴,其实一点都不重要,会不会拉那两个炫的曲子其实一点都不代表什么,最珍贵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音乐修养和音乐道德,如果通过学习小提琴而让自己有了严格的节奏感音准感和美感的话,我想真是不枉在艺术的世界里走一走了。学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还是其他什么乐器,只要能学到这个东西,就是“值得了”。</P>
引用 eileen 2007-2-1 09:08
楼上的这位老师讲得非常好,我极力赞同,请问,您是在哪个城市,真想跟您学习,
引用 齐天大圣 2007-2-1 12:35
<P>4楼这位zhsovi 老师说得太对了!向您致敬!!</P>
<P>学习了!请您多来指教 我们琴童的父母们!!</P>
引用 半透明的SKY 2007-2-1 13:23
zhsovi,你的东西真的很经典
引用 jacob19730224 2007-2-1 16:42
<B>以下是引用<I>zhsovi</I>在2007-2-1 0:02:00的发言:</B>

<P>学琴的标准是随着学习的程度和年龄变化的,这其实具体说来是很繁琐很细致的,比如,从4岁学,有一套随他成长的标准伴随着,8岁学,又有一套不太一样的标准了,直到成人,这个标准又在细微的变化。</P>
<P>也就是说,同样学了2年,4岁开始学和成人开始学,标准也是不一样的。</P>
<P>具体的把握只有看老师的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论坛上我只能凭自己观点说说一些“自古不变”的,貌似“真理”的共通标准了。</P>
<P>标准是分等级的,也就是重要程度,这个等级制度一定要深深课刻在人的脑袋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出来作为评论,鉴赏的尺子。</P>
<P>要问我规格是什么,我实在想大吼一声的东西就是:节奏!!!!!!!</P>
<P>这个东西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和妥协,必须是最重要最起码的,就象一个汽车最起码的是不能爆炸,一个楼房最起码不能垮掉一样,无可争议的重要!最起码的节奏要求,也就是忠实乐谱,绝对准确,不要说风格不要说感情,首先先做到能打节拍器的准确,才能说其他的,在说远点,节奏就是一个人的教养,修养和品位,我在让小孩视谱的时候,就仔细观察他对节奏的敏感,几乎可以判断他的家长教育水平。</P>
<P>然后第二个几乎同样无可争议的标准自然是音准,这个问题是伴随一生的,即使是大师在拥有了极高修养的时候,音准也是他必须攻破的课题,音准的练习很痛苦,必须机械化地重复,重复,重复,一点捷径也没有,而且在按音的时候千万不能滑准,千万不能“改正”这是我见人就说的事情,“改正音准”这个动作不知害苦了多少人。</P>
<P>音,必须是一按就准,没按准没关系,抬起来,再按,再按,直到一按就准的动作重复无数遍,这是解决音准的唯一可以算“捷径”的东西了。</P>
<P>音准的观念就是:在曲子里音拉不准就是道德问题,音拉错等于犯法。听众可以是顾客,汽车不能让人受伤,这是最起码的做产品的良心问题。</P>
<P>一个学琴的人,有了节奏修养,有了音准观念,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都可以自豪的宣称:我是学过音乐的人 !!!</P>
<P>可能他的音色不好听,可能他拉的东西很简单,但他的东西是有规格的,这就值得自豪。</P>
<P>在这些之后,什么都好说了,我自己的看法是:拉琴,演奏,必须要“好听”!!这个好听的含义很多,建立在节奏音准只上最主要的就是:音色,这个问题在现在的普遍观点看来是个比较高层的问题,甚至只有专业学生才会刻意去追求,</P>
<P>其实对音色的无所谓,让业余小提琴者们里小提琴,离音乐,越来越远了。好听,这是个多么朴实的要求啊,</P>
<P>音色在小提琴上具体表现就是发音,其实也就是对发音的要求问题。发音问题应该在最初学就深深地扎根在每一天的练习中,首先,不能有噪音,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简直是“无理的要求”,有杂音就是一个产品的质量有问题,有硬伤。然后是饱满,自然,音色就是一个人的脸色,不能太红,更不能发黄,是一种健康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初学是很难找到的,因为这是力度均匀,刚好到火候才出来的声音,但这个就是拉琴人时刻不能忘记的追求,追求一个曲子从头到尾都有健康的声音,就是对听众最好的报答。</P>
<P>在练习发音的时候,我给学生的要求是:尽量,尽量地用全弓,好的声音其实也是建立在好的机能上的,必须通过练长弓然右手觉得这个运弓直线是天底下最自然的东西,让右手觉得这根木头其实很轻很轻,</P>
<P>比如一个抒情乐曲,开始肯定要慢练,但在慢练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弓长,用尽量用全弓这个原则,就会发现这个抒情乐曲其实可以几乎每弓都拉满,但声音很大,很不抒情~这其实就对了!练习,和演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台下和台上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台下应该是夸张,甚至是极限(指音量),这样一种夸张的发音练熟后,再加到原速,稍一收敛,声音就很容易洪亮健康了。</P>
<P>上面的三条标准可以是说自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这也是我在欣赏别人演奏时的一个最基本的尺度,其实这也是演奏者对观众是否尊重的一个基本尺度。</P>
<P>即使是没有专业打算的提琴爱好者,着三个标准也是应该绝对时时提醒自己的,因为,会不会拉提琴,其实一点都不重要,会不会拉那两个炫的曲子其实一点都不代表什么,最珍贵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音乐修养和音乐道德,如果通过学习小提琴而让自己有了严格的节奏感音准感和美感的话,我想真是不枉在艺术的世界里走一走了。学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还是其他什么乐器,只要能学到这个东西,就是“值得了”。</P>

<P>
<P>就是六个字:音准、节奏、准确。</P>
<P>把莫扎特拉的象巴赫就是不准确吧?</P>
引用 稻子麦子 2007-2-1 16:53
谢谢zhsovi老师了。虽然是成年初学,但觉得很有帮助,以后要在每一次的练习中注意。希望自己能拉出有音乐感觉的东西来。
引用 ml1881 2007-2-1 17:54
zhsovi先生所言极是,跟帖比主贴写的更到位
引用 半透明的SKY 2007-2-1 18:45
小女子感谢zhsovi兄弟的光临,谢谢你提出的更加全面的看法,希望你在空余之时可以多多关照我的论点,谢谢
引用 孤风傲雪 2007-2-1 20:58
<B>以下是引用<I>zhsovi</I>在2007-2-1 0:02:00的发言:</B>

<P>学琴的标准是随着学习的程度和年龄变化的,这其实具体说来是很繁琐很细致的,比如,从4岁学,有一套随他成长的标准伴随着,8岁学,又有一套不太一样的标准了,直到成人,这个标准又在细微的变化。</P>
<P>也就是说,同样学了2年,4岁开始学和成人开始学,标准也是不一样的。</P>
<P>具体的把握只有看老师的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论坛上我只能凭自己观点说说一些“自古不变”的,貌似“真理”的共通标准了。</P>
<P>标准是分等级的,也就是重要程度,这个等级制度一定要深深课刻在人的脑袋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出来作为评论,鉴赏的尺子。</P>
<P>要问我规格是什么,我实在想大吼一声的东西就是:节奏!!!!!!!</P>
<P>这个东西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和妥协,必须是最重要最起码的,就象一个汽车最起码的是不能爆炸,一个楼房最起码不能垮掉一样,无可争议的重要!最起码的节奏要求,也就是忠实乐谱,绝对准确,不要说风格不要说感情,首先先做到能打节拍器的准确,才能说其他的,在说远点,节奏就是一个人的教养,修养和品位,我在让小孩视谱的时候,就仔细观察他对节奏的敏感,几乎可以判断他的家长教育水平。</P>
<P>然后第二个几乎同样无可争议的标准自然是音准,这个问题是伴随一生的,即使是大师在拥有了极高修养的时候,音准也是他必须攻破的课题,音准的练习很痛苦,必须机械化地重复,重复,重复,一点捷径也没有,而且在按音的时候千万不能滑准,千万不能“改正”这是我见人就说的事情,“改正音准”这个动作不知害苦了多少人。</P>
<P>音,必须是一按就准,没按准没关系,抬起来,再按,再按,直到一按就准的动作重复无数遍,这是解决音准的唯一可以算“捷径”的东西了。</P>
<P>音准的观念就是:在曲子里音拉不准就是道德问题,音拉错等于犯法。听众可以是顾客,汽车不能让人受伤,这是最起码的做产品的良心问题。</P>
<P>一个学琴的人,有了节奏修养,有了音准观念,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都可以自豪的宣称:我是学过音乐的人 !!!</P>
<P>可能他的音色不好听,可能他拉的东西很简单,但他的东西是有规格的,这就值得自豪。</P>
<P>在这些之后,什么都好说了,我自己的看法是:拉琴,演奏,必须要“好听”!!这个好听的含义很多,建立在节奏音准只上最主要的就是:音色,这个问题在现在的普遍观点看来是个比较高层的问题,甚至只有专业学生才会刻意去追求,</P>
<P>其实对音色的无所谓,让业余小提琴者们里小提琴,离音乐,越来越远了。好听,这是个多么朴实的要求啊,</P>
<P>音色在小提琴上具体表现就是发音,其实也就是对发音的要求问题。发音问题应该在最初学就深深地扎根在每一天的练习中,首先,不能有噪音,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简直是“无理的要求”,有杂音就是一个产品的质量有问题,有硬伤。然后是饱满,自然,音色就是一个人的脸色,不能太红,更不能发黄,是一种健康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初学是很难找到的,因为这是力度均匀,刚好到火候才出来的声音,但这个就是拉琴人时刻不能忘记的追求,追求一个曲子从头到尾都有健康的声音,就是对听众最好的报答。</P>
<P>在练习发音的时候,我给学生的要求是:尽量,尽量地用全弓,好的声音其实也是建立在好的机能上的,必须通过练长弓然右手觉得这个运弓直线是天底下最自然的东西,让右手觉得这根木头其实很轻很轻,</P>
<P>比如一个抒情乐曲,开始肯定要慢练,但在慢练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弓长,用尽量用全弓这个原则,就会发现这个抒情乐曲其实可以几乎每弓都拉满,但声音很大,很不抒情~这其实就对了!练习,和演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台下和台上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台下应该是夸张,甚至是极限(指音量),这样一种夸张的发音练熟后,再加到原速,稍一收敛,声音就很容易洪亮健康了。</P>
<P>上面的三条标准可以是说自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这也是我在欣赏别人演奏时的一个最基本的尺度,其实这也是演奏者对观众是否尊重的一个基本尺度。</P>
<P>即使是没有专业打算的提琴爱好者,着三个标准也是应该绝对时时提醒自己的,因为,会不会拉提琴,其实一点都不重要,会不会拉那两个炫的曲子其实一点都不代表什么,最珍贵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音乐修养和音乐道德,如果通过学习小提琴而让自己有了严格的节奏感音准感和美感的话,我想真是不枉在艺术的世界里走一走了。学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还是其他什么乐器,只要能学到这个东西,就是“值得了”。</P>

<P>呵呵~很高兴能与zhsovi老弟再次一起讨论音乐。
<P>  有感于楼主对音乐的赤诚之心,在下也发表一点关于对主题的论点。
<P>  练习曲一般会被人理解为枯燥与乏味的代言词。可对于一首有价值的练习曲,作为练习者来说
<P>不可等闲视之。例如 RODE ,JACOB DONT 等名家所写的练习曲,之所以能流传百世,是因为
<P>其价值使然,其更具备作为一首音乐会独奏曲的潜质。演奏者如能熟练的掌握这些练习,可拥有
<P>征服帕格尼尼高难技巧的资本。这是其价值观。
<P>  而对于通常所谓的乐曲,大家会联想其音乐性与趣味性(也许少数人会和敝人有同感)。至于
<P>怎样才能掌握一首练习曲或者乐曲,论外观手段,不外乎音准,节奏,音乐表现,说白了,一切
<P>要以技术作为其辅助表达工具。自古乐者即有技为乐用之说。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要求。
<P> 伟大的大提琴宗师卡萨尔斯曾经对学生告诫:拉错了音就等于做错了事,而阿图尔。鲁宾斯坦更
<P>坦言愿用十年寿命换取一个错音,这是对音乐何等的负责!我认为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有资
<P>格屹立在神圣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自己横溢的才华与超然的音乐。
<P> 对于节奏,更高层次的概括,应该是心灵的节拍器。。误差虽然存在于任何空间,但我们还是要
<P>求节奏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完善,就象时钟的秒表那样,兢兢业业的为时光负责正如我们为音乐尽
<P>忠。很多学生喜欢用脚打拍子,本人不是很赞成这种做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若能用心
<P>跳来控制节奏,假设我们站在舞台上,面对茫茫“听”海,我们以稳定的情绪,冷静的控制住心
<P>跳,那节奏的效果会怎样?大家一试便知。当然,实战还是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奠基。
<P>  回到正题,再让我们考虑一下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处理好一首乐曲。在这个辨证的世界上,没有
<P>绝对的完美,可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的音乐大师们的演奏,能如此的打动我们?我们可以质疑:难
<P>道仅仅是做到了音准,节奏,音乐表现的三位一体吗? 答案是不! 不是完全是。
<P>    我不由的回想起18岁那年,偶然间听了一张LP,是海菲茨演奏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P>  年少轻狂,很少被事物打动我,在听到这位大师演奏至尾声时哭了。我告诉自己,这才是真正
<P>的音乐,拉琴,要象他这么拉!从那时起,不满足做一个老师眼里的乖学生,沉醉于每次回课老
<P>师那“鼓励式”表扬。我要向大师致敬,向大师学习,不止学习他的音乐,最重要的是他的精
<P>神。这种
<P> 精神一直鼓励了我很多很多年。这些年每当回想起来,都能被他演奏尾声时的那种勇往直前
<P>的气魄所激荡的热血沸腾!在这一刹那,我忘记了音准,节奏,我告诉自己,这是最基本的,既
<P>然选择了小提琴作为我的职业,我本应把音准节奏搞好,这是我的本分,我更应该培养自己的气
<P>质,走自己适合的路。只有对自己的要求更深一层,才能真正的把误差减少到最小,这时,可以
<P>对乐曲负责任的说一声:我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拉好了这部作品!这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最
<P>大程度的为音乐负责。
<P>    伟大的海菲茨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一个曲子拉成形,这就
<P>说明他正在把这首乐曲判处死刑。  为了能正确地表现音乐,当然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不能
<P>使听众感到演奏者正在那些困难的乐句中作挣扎。必须对那些困难的乐句进行更加深入的练习,
<P>以便使你能不感到困难地在公众面前演奏。
<P>   具体来说,这涉及到关于日常练琴之说。正如zhsovi所说,每个人 ,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为
<P>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在这里,我无庸赘述。关于练琴时间,我想再次借用海菲茨的一段练琴笔
<P>记做为我发言的句号,仅供大家参考:
<P>   “对我来讲练习是把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的过程。首先,我研究这首乐曲,我把这叫做脑力劳
<P>动。然后我练习它,我把这叫做体力劳动。我在达到目的地之前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请不要忘
<P>记,当你花了一定的精力练琴以后,就要休息一下。正如我们做别的事情之后不也要休息一下
<P>吗?所以即使我每天练习三个小时,也不是连续练的,而是在三个小时中间有几次休息。我每天
<P>的练习很少超过三小时,而且星期天通常总是放假的,有时一周中还要多加一天假
<P>日。有人说我每天练习六个小时,甚至是七,八个小时,这简直是荒唐,这样练琴我还能活吗!
<P>    当然,我说我每天练习三个小时……或是说我没有每天练习七、八小时,你也不能太刻板地去
<P>理解。有时当你拿到一首新的乐曲,而这首曲子又非常有趣的话,你就会想多练了,因此,请你
<P>不要认为由于我不主张过度的练习,而认定我从来没有多练过。有时琴练得很多,只是由于你想
<P>练这么多,而不是不得不练这么多。”
引用 半透明的SKY 2007-2-1 22:16
<P>感谢zhsovi和傲雪的光临,谢谢你们的鼎力相助。呵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 22:22:03编辑过]

引用 默默的无穷动 2007-2-2 15:14
学到不少东西啊~~
引用 136862694 2007-2-2 15:42
<P>zhsovi先生所言极是,跟帖比主贴写的更到位 ,佩服也。</P><P>   把琴抬高。</P>
引用 钟爱一生 2007-2-2 15:47
高 !高!实在是高!高手云集!向各位致敬!有点百家争鸣的意思了!
引用 zhsovi 2007-2-2 17:57
<P>八楼的朋友说“把莫扎特拉的象巴赫就是不准确吧?”</P><P>这话是绝对正确的,其实这个问题不矛盾,音乐是人写的,是写给人听的,人是有灵性的,仍何事情不可能类似机器,是活的,所以其实所有的音乐作品到成为“作品”的时候都不可能是格式化,公式化的。</P><P>但这些都是另一个层面的事,可以叫做另一个高度的追求。</P><P>可怕的是,我们这样活生生的人,却要面对这些由物理原理产生声音的乐器,这些冷冷的,只讲科学道理的东西,没有办法,我们只有通过类似机器的训练,扎实的,讲科学将方法的训练,来操作这个乐器,最后驾驭它,等那个时候,属于我们人类特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才可以自然流露,自然表现。</P><P>就节奏而言,有一个近乎节拍器式准确的节奏感,这是学音乐,做音乐的一个很基本的素养,有了这个素质,再处理音乐,再来表现,就有了根,给人的感觉才能自然,这个大多只有听众能察觉,因为听众的心跳速度永远比演奏者快“小朋友除外”,演奏者的稍微节奏不稳,都会很夸张地传到听众的耳朵里,而造成“不太对头”的感觉。</P><P>特别是莫扎特,巴赫,要是节奏极其准确,听众听起来是比较舒服的,要是在经过大师那样的细微变化,听众说不定可以流泪,但是,如果在最初练习是没有了那个根,随心变化,那后果是惨不忍睹的,也就是大家经常说“这人拉巴赫味道不对”</P><P>为什么说室内乐考验人的修养?室内乐考验人,第一就是考验的节奏准确,这个更是没有半点宽容,如果有一个人节奏不准,他们就有的好受了,只有几个人全部精确地练熟后,几个人产生了对曲子的共通感觉,由首席一带领,这个节奏的走展就出来了,有意思的,值得欣赏的东西,也就诞生了。</P><P>在欣赏大师的演奏,甚至一些爵士大师的演奏时,如果细心品味他们的节奏走展和修养,将回发现音乐世界的另一扇奇特的门,这种看似随意,却又是修养堆积的东西,值得每一个人去品位味。</P><P>在初学乐器的阶段,其实根本不要管这些东西的,作曲家的风格,时代背景只要要作为常识学习,就象叫小孩子背诗一样,都是为了以后的理解,过早地模仿唱片,莫逆现场,只会让人越来越对基础没有兴趣,越来越浮躁,最后出来的效果就什么都不象了,在这个方面走弯路的学生太多,模仿大师,创造自我的人太多,其实都是白费劲的,只有技术上没有障碍,心理上宁静平和,才能创造好的音乐,即使只能演奏一两个简单的小曲,但有基本的音乐素养,好听,动听,就是一种成就!</P>
引用 jacob19730224 2007-2-2 20:04
呵呵,我发现拉 莫扎特腿弯曲着比较好拉,有弹性
引用 —27°邪笑 2007-2-3 16:23
<P>顶起~~~~~~~</P><P>说得好</P>
引用 小提琴爱好者 2007-2-3 16:49
非常欣赏zhsovi和孤风傲雪两位老师的见解。

查看全部评论(53)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2:2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