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肖邦生平故事


2020-10-28 09:50 | 作者: ldq111190 | 来自: chinaviolin.net(原文)

摘要: 钢琴音乐史上,萧邦是最出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素有「钢琴诗人」之称,其作品纤丽哀□,深为妇女名嫒所爱,华格纳曾给他一个绰号为「妇人的萧邦」。 萧邦一八一零年二月二十二日生於华沙近郊采拉左瓦维拉(Zelazowa ...

  钢琴音乐史上,萧邦是最出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素有「钢琴诗人」之称,其作品纤丽哀,深为妇女名嫒所爱,华格纳曾给他一个绰号为「妇人的萧邦」。

  萧邦一八一零年二月二十二日生於华沙近郊采拉左瓦维拉(Zelazowa Wola) ,父亲是波兰血统的法兰西人,曾在伯爵家中当家庭教师。母亲是贵族的亲属,萧邦幼时仰赖母教实多。 

  ~神童再世了~

  萧邦自幼即有音乐天才,八岁时就举行了第一次钢琴演奏会。

  一八一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是他八岁生日後的第三天,这一天,在华沙协会的名流们所筹划的慈善音乐会上,萧邦举行了生平第一次公开演奏,在座贵族都为之倾倒。

  此次演奏後,萧邦被誉为「莫札特再世」,声明传遍华沙。当时,他在酒鬼老师怀契夫琪凡尼门下学音乐,深得其心。

  一八二一年,为了庆贺怀契夫琪凡尼老师的命名日,年仅十一岁的小萧邦写了一首波兰舞曲献给他。次年,他师事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艾尔斯纳,正式学作曲。萧邦从小体弱,但无损创作,中学毕业时已写下作品第一号献给校长。

  ~让人灵魂抖颤的地方~

  一八二九年七月,萧邦与三个朋友连袂前往维也纳。 说到维也纳,那是海顿、莫札特的圣地,才不过一年前,舒伯特和贝多芬也在那里,年轻的萧邦为自己能把足迹印在这样的地方,灵魂抖颤不已。

  萧邦在维也纳开了两次演奏会,那优美的演奏风格、那突出的即兴演奏,每每使观众爆出鼓掌与万岁声。音乐评论对此更是频频称赞。

  秋初,萧邦回到华沙,他发现那儿还有一位偷偷进入他心中的女性。她是刚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聚美妙歌声与美丽外表於一身的康丝坦翠。

  ~用音符灌溉早谢的爱苗~

  但萧邦畏怯,不敢对她表白,只能单恋,唯一剩下来可供发抒情感的,只有钢琴与五线谱了。当「F小调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慢板完成时,他终於明白了自己的爱。

  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乐迷以一种陶醉的心境所弹奏或聆听的「F小调协奏曲」,原来就是未满二十岁的萧邦在淡淡然却又激怨如火的情感下产生的。

  一八三零年,俄国革命风潮蔓延到华沙,此时华沙人心浮动,革命谣言四散。萧邦的父亲及老师为了爱才,劝他离开华沙,到外地去。

  最後,萧邦决定去维也纳。 

  ~带著一把泥土~ 

  据说,爱国的萧邦是带著一把波兰的泥土离去的,此次离去,终期一生,他再也没有回去过波兰了。

  萧邦在维也纳住得不十分顺畅,所以决定转往巴黎打天下。在半途中他听到消息,波兰虽一度争取到独立,但为时仅九个月,旋即遭俄国攻占,他义愤填膺,一面祷告一面哭泣,写下了作品十二号C小调的「革命练习曲」。他的练习曲编号作品十号与作品二十五各有十二曲,著名的「离别曲」、「黑键练习曲」就在其中。

  一八三二年,萧邦成了巴黎音乐界的宠儿,每天都是有喜有乐,众多的女性有如众星拱月般环绕身旁。在那里他享受了一段自由奔放的空气,一口气写下适合在沙龙演奏的夜曲三首。

  一八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六岁的萧邦与李斯特一起拜访好友亚古伯爵,在那里认识了著名的女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 

  ~诗人与男人婆谱恋曲~ 

  乔治桑对纤细而品格高超的萧邦十分有好感,但萧邦对这位女扮男装、不修边幅且充满野性的女人,起初只是觉得奇异而已。乔治桑十八岁时结婚,生有两子,可是婚姻破裂,携二儿到巴黎专事写作。萧邦刚开始拒绝去她家聚会,後来也禁不住地前往走动,渐渐地对她感到亲密。

  也是在此时,萧邦的肺病开始恶化,乔治桑对他的照顾几乎可称得上无微不至。一八三八年,他们听从了医生的劝告,到西班牙的马约嘉岛疗养。初抵此地,萧邦对当地自然之美赞不绝口,但好景不常,雨季来临,天天豪雨,有一天,萧邦去山径散步,回程遇上一场大雨,浑身湿淋淋,染上感冒,引起气管炎。以後他的身体一直不适。

  过了圣诞节,他的钢琴从巴黎运来,久未弹琴的萧邦,竟忘了十分虚弱的病体,著了魔似地弹奏起来。在此他完成了一部份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小犬圆舞曲」、「船歌」与「军队圆舞曲」。

  萧邦自幼身体就很虚弱,个性因此十分优柔寡断、不安、敏感而易怒。乔治桑经过七年的奉献,对萧邦逐渐感到厌倦。他们之间没有公开决裂,可是萧邦在回到巴黎後,就再也没有回到乔治桑的家中。

  ~送葬曲造化弄人~

  一八四九年十月十七日,萧邦病危,一位波兰僧人为他举行最後的忏悔及圣餐礼;乔治桑得知消息,立即奔赴巴黎,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十月三十日,萧邦的葬礼在马多莲教堂举行,当时采用的音乐就是萧邦自己作的「降B小调奏鸣曲」作品三十五「送葬」的第三乐章。 萧邦享年三十九。他绝对没想到自己所作的送葬曲竟是用来为自己送葬!他更没想到竟开风气之先,使後事的人都以这首曲子安灵。

  然而,我们可说,这首作品是从萧邦的一颗永远纯粹而精美的心所发出的旋律,永远能敲动人们心灵,永远让世人怀念......

  
1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hannah_sh 2023-3-21 17:55
看过一部电影,讲述肖邦和乔治桑的故事,乔治桑可以说是令人羡艳的奇异女性般的存在,而肖邦着实是憔悴的很,乔治桑完全被他的琴声才华所吸引,虽然我没学过钢琴,但听说肖邦是左撇子,所以好多他的曲子对钢琴家来说弹奏起来很有难度,支线也有讲述李斯特的故事,他跟肖邦是好朋友,都是对音乐痴迷的作曲家,李斯特的作品《钟》名气很大,而且很舒展好听。。。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2:1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