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喜欢瓜乃利·德·耶稣的大炮1743,俺也做一把玩玩。 今天完成低音梁制作和粘合,各位琴友!见过这个东东吗?呵呵,粘合稳固,不再有烦恼啰。 以下是引用minggeg在2015-3-8 14:38:00的发言:
请教师傅:“大炮”有的琴身说是351mm,有的说是354mm.到底哪个正确?您做的“大炮”琴身各部分尺寸是多少?谢谢, 我做的大概是354,实际上走那么一两毫米并不重要,不存在什么正确与不正确,纵观所有世界所有名琴,哪怕是出于同一制作师的琴其尺寸都不尽相同。仿制名琴往往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尺寸一丝不差地仿制其声音就会好。其实不然。仿制可以仿尺寸、仿外形哪怕是一个小小细节都可以仿制下来,但音色是绝对仿不了的。所谓名琴给我们的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参考而已,一味去追求一丝不差的仿制往往会捆住我们的手脚。其原因是因为制作材料的内在差异。你用的材料也许比你所仿制的名琴硬,也许软;还有干燥时间的长短,树龄的高低等等因素。所以制作师尽管仿制名琴实际上还得根据所用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制作出一把让人满意的琴。 呵呵,琴板定音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各有各的方法和技巧,这也决定了能否把所选用材料制作的小提琴发挥到理想的音量和音色的关键所在。有时音量和音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矛盾。注重了音量可能会丢失一部分音色,注重了音色又可能失去音量。要找到一个最佳切合点很难。一把新制作出来的琴不可能像想象的那么理想,总会有些个不满意的地方,但必须有其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空间和趋势。待使用琴者去慢慢培养和不断调试,一把真正的好琴是需要培养的,少则5、6年,多则10多年。 从我所发图片可以看出我是先制作面板的,也就是先进行面板定音(安装低音梁之后)。然后再根据面板的音高来确定背板的音高范围。大概在1个大四度范围。有些制作师是反过来进行的,也有用卡利恩·哈钦斯博士的琴板震动波节线模式来解决琴板定音问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多实践方能出真知。 面背板定音没有最好,只能讲合适,这不是固定不变的,我所说的也不一定正确。莫被误导了。人活了琴就活,人死了琴就死。 应该说我没有去遵循谋个流派的制作方法,当然之前肯定得去学习和实践各流派的做法,最后我确定自己去找一个我适应和喜欢的做法。当然各自的做法有各自的特点,尽管会有琴友持不同的意见。我自己觉得这样做琴头会安装得更牢固,如果有必要的话容易上紧固钉,其次是方便面背板的调音。从图片中可看出面背板我都没用定位销。但不是什么方法都绝对的好,这种做法在安装琴头和背板时最要注意的是指板仰角的控制。适应就是好嘛。 以下是引用minggeg在2015-3-15 7:30:00的发言:
呵呵,厉害嘛,越来越接近核心问题了。兄弟是制作琴的吗?先确定面板的音高再根据面板音高来确定背板音高,大约音程上行范围在1个大四度之上。材料选配的当,面背板定音得当自然会振动。当然新琴得开音,不可能像已经成熟的琴那样响亮优美。就如人学唱歌一样得练嗓。我前面已经说了嘛,一把好琴得培养,当然琴本身得有培养的价值和前途。 请教师傅:1:“。。。从我所发图片可以看出我是先制作面板的,也就是先进行面板定音(安装低音梁之后)。然后再根据面板的音高来确定背板的音高范围。大概在1个大四度范围。”我理解您这里说的面板定音“1个大四度”就是F,不知对吗?那么背板定音大慨是多少呢? 2:“大炮”音板据说很厚,您是怎样让这么厚的板子振动起来的? 没有进行装配试音就直接进入油漆了。 以下是引用minggeg在2015-3-15 14:48:00的发言:
回师傅的话:退休7年,孤身一人,闲时拉拉提琴,后来对做琴也感上兴趣,很想拥有自己做的斯,瓜。买了木料,目前一个琴只做到一半,还不标准。虽然书上说了很多,但还有很多问题还不明白,望师傅答疑解惑勿烦。 哈哈!我要称您老哥了,不好意思哈。我见老哥访了好几个做大炮的师傅了,有什么感想呀?我觉得光问是不行的,关键是要动手,不做上个5、6把琴是没有感觉的。实践出真知,要通过亲自动手才能把你学的知识得以验证。不要怕做坏了,先拿几副普及料练手。要善于总结经验,慢慢就提高了,没有哪个制作师读读书,问问人就把琴做好的。做出一把令自己满意的白坯琴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让别人满意,这算成功了一半。第三步是给小提琴穿上美丽的外衣,这步还要费很大的心思呢。第四步就是经得起别人的评价。呵呵纯属个人观点。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6 11:51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