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伟大的赫利美利,我们向您致敬!


2016-3-7 21:08 | 作者: 安东汉文D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长期以来赫利美利音阶在专业院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理由是琶音不全,没有三、六、八、十度双音,及人工泛音和左手拨弹、半音音阶等。而卡尔弗莱什则不然。但按现代人的眼光卡尔弗莱什也在被补充和发展,如国内所能见 ...

    长期以来赫利美利音阶在专业院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理由是琶音不全,没有三、六、八、十度双音,及人工泛音和左手拨弹、半音音阶等。而卡尔弗莱什则不然。但按现代人的眼光卡尔弗莱什也在被补充和发展,如国内所能见到的陈又新和马克斯·罗斯塔尔,又如邓文汉给卡尔弗莱什加的一条琶音等等。笔者认为赫利美利音阶某些段落的价值是很多音阶不能替代的,如195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赫利美利音阶》其中第十二页至十八页就被林耀基等名师所推崇,但就其出版的《赫利美利音阶》的教学视频都将其最有价值的半小节纯律小六度双音进行了抹杀与忽略。甚至不予演奏。赫利美利为什么要写个小六度?他的意义何在?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的概念,赫利美利为什么没有说?使用纯律时升降号等音的意义也就是音响效果是一致的,这一观点为什么不提?是否因为与律学理论发生冲突?难道这些问题在当时的欧洲早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了吗?这些谜一样的问题困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者。下面我就要揭开小六度的作用这个谜底(在揭开谜底之前我在圈内做过大量的调查,都无人做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附卡尔弗莱什关于把位的问题。传统对把位的划分 把各种指法划分为若干把位的传统办法对我们帮助并不大,因为必须承认,把指板分为这些所谓把位(手的位置)是一种辅助办法,其实际价值还是值得商榷的。不管把位的感觉对于手指准确的移动各种距离有多大帮助,目前所通用的这种划分把位的方法仍不可能把把位划分的详尽无疑。

赫利美莉5.gif
赫利美莉6.gif

在上例中手的位置究竟在哪?是在第二把位,还是在第三把位?……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讲,划分把位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大大有助于熟悉指板上音程距离的易于理解的辅助手段,但是程度较深的小提琴家则力图尽可能快的使自己从被一个数码字所指定的手的位置这个概念——近代的小提琴演奏者根本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中解放出来,这也同样是正确的。

赫利美莉1.gif
赫利美莉4.gif

    以上的规律如下:1纯律定主音;2小提琴使用纯律时,等音升降号无区别;3利用纯律小六度后五度横移半音变调、变把位4每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5除第一条G大调和第二条降A大调外,其余十个调指法全一样;6属于摸进式音阶与琶音。这就是赫利美利的真实意图。唯一不足的是大小调加起来缺少条琶音。我在后面予以补充,谱例出自已发表的邓文汉《小提琴半音模进式琶音》。另外,拉音阶时导音若想高一点也是可以的,但不可影响纯律定的主音高度。

赫利美莉3.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一(4).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二-4(10,19).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三,4(11、10).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四4.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五4.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六4.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七4.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八4.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九4.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十4.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十一4.gif
半音模进式琶音十二6.gif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2-12-29 16:42
<p>赫利梅利大调音阶视频</p>
<p>[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E4MzQ1MDQ=/v.swf[/media]</p>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2-12-29 18:02
视频的问题:应该大调十三条,小调十三条。为什么少了好多条?另外结尾的小六度没有演奏?实在是不应该。大调少了四条,它们是B大调、降D大调、E大调、升F大调。小调少了六条,它们是降A小调、降B小调、升C小调、降E小调、F小调、G小调。实在是遗憾之极!也无讲解,怎么回事?希望视频的演奏者出来说说。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2-12-31 10:52
<p>此文重发说明:个别段落不够确切,所以把全文重发一次。特此致歉!</p>
<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t; 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伟大的赫利美利,我们向您致敬!</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t; mso-spacerun: 'yes'"><?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长期以来赫利美利音阶在专业院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理由是琶音不全,没有三、六、八、十度双音,及人工泛音和左手拨弹、半音音阶等。而卡尔弗莱什则不然。但按现代人的眼光卡尔弗莱什也在被补充和发展,如国内所能见到的陈又新的《实用小提琴音阶练习》和马克斯·罗斯塔尔的《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的增订版,又如邓文汉给卡尔弗莱什加一条琶音的倡议等等。笔者认为赫利美利音阶某些段落的价值是很多音阶不能替代的,如195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赫利美利音阶》其中第十二页至十八页的段落,就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价值。但从国内已出版的《赫利美利音阶》的教学视频却将其最具有画龙点睛的半小节纯律小六度双音进行了抹杀与忽略。甚至不予演奏。</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赫利美利为什么要写这个小六度?他的意义何在?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的概念,赫利美利为什么只做不说?使用纯律时升降号等音的意义也就是音高效果是一致的,这一观点为什么不提?是否因为与律学理论发生冲突?难道这些问题在当时的欧洲早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了吗?这些谜一样的问题困惑了不少专业小提琴演奏者。下面我就要揭开小六度的作用这个谜底(在揭开谜底之前我在圈内做过大量的调查,都无人做出令人信服的答案)。</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TEXT-INDENT: 24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TEXT-INDENT: 24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附卡尔弗莱什关于把位的问题。“</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传统对把位的划分&nbs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把各种指法</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划分为若干把位的传统办法对我们帮助并不大,因为必须承认,把指板分为这些所谓把位(手的位置)是一种辅助办法,其实际价值还是值得商榷的。不管把位的感觉对于手指准确的移动各种距离有多大帮助,目前所通用的这种划分把位的方法仍不可能把把位划分的详尽无疑。</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TEXT-INDENT: 24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 <br/> <br/></p>
<p style="MARGIN-TOP: 0pt; TEXT-INDENT: 24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在上例中手的位置究竟在哪?是在第二把位,还是在第三把位?……&nbsp;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讲,划分把位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大大有助于熟悉指板上音程距离的易于理解的辅助手段,但是程度较深的小提琴家则力图尽可能快的使自己从被一个数码字所指定的手的位置这个概念——近代的小提琴演奏者根本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中解放出来,这也同样是正确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TEXT-INDENT: 24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以上摘自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61年第一版)第二分册第30页。</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TEXT-INDENT: 24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实际上,卡尔弗莱什提出的这个问题,从音阶的角度看已经被赫利美利的这一段音阶排列所解决了,(包括纯律小六度定主音)即每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手的位置半个音半个音的提高,提高了十二次,这是事实。剩下的问题就是在四个手型的基础上,手指为快速方便的演奏进行的收缩与扩张所显现出来的变形。</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TEXT-INDENT: 24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另外,十二个调的音阶给听众的感受是一样的,(比如用十二个调连续分别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或小星星,不会有人认为它是别的歌)。不管演奏者或一般听众受的是固定唱名的训练还是首调唱名的训练,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甚至是毫无训练。总之大家的听觉感受是一致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感受一致</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这就是音乐的本质。</span><!--EndFragment--></p>
<p> <br/></p>
<p> <br/><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注:以上十二个调,双组线以后的音是我加的,为的是方便说明。</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
<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以上的规律如下:<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纯律</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小六度</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定主音;<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小提琴使用纯律时,等音升降号</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音高</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无区别;<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3</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利用纯律小六度后</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二指做</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五度横移</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即由</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D<font face="宋体">弦横向移至</font><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G</font><font face="宋体">弦、</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一指做同度半音换指换把以达到</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半音变调</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变把位的目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4</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每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5</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除第一条<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G</font><font face="宋体">大调</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和第二条降</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A<font face="宋体">大调</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外,其余十</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一</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个调指法全一样;<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6</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属于摸进式音阶与琶音。</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这就是赫利美利的真实意图。</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唯一不足的是</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大小调加起来</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缺少</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四</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条琶音。</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我在下面作了补充,谱例出自已发表的邓文汉《小提琴半音模进式琶音》。另外,拉音阶时导音若想高一点也是可以的,但不可影响纯律定的主音高度。</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spacerun: 'yes'"><o:p></o:p></span></p>
<p><!--EndFragment--></p>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2-12-31 10:54
<br/> <br/> <br/>
引用 ck2000 2013-1-1 13:12
<p>“纯律小六度定主音”,这个方法复杂极了,不方便。空弦音的主音为何不与空弦对音,如A大调主音和A弦和谐是最方便易行的。相信实际演奏中也没人会用这么多六度找主音,最多一个小六度;既然实际用处不大那就没必要这样去练习单纯的小六度定音。</p>
<p>定主音的问题一直最近也困扰着我。降E大调定主音,我听说过和G弦成和谐的小六度后定降E的方法,但还没用过,因为有些问题还不能理清,比如降E大调的D要不要和bE靠拢?其他两个降号bA、bB也是纯律定的吗?</p>
<p>想知道大家都是怎么定主音的?是通通用五度相生律的方法(我目前的方法),还是用到了纯律六度?这个问题是目前世界已经得到解决了呢,还是没有得到统一仍存在争议?希望明白的专业人士告知!谢谢!</p>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3-1-3 16:59
    ck2000您好:‘纯律小六度定主音’这个方法极为简单。我相信您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您的耳朵非常好。您说您 听说过降E和G弦和谐后小六度定主音方法,所以这事就得从头说起,请您往前翻三页,大调音阶用一指开始这一段,G大调,这不就是这段音阶的第一条G大调的结尾吗?这是赫利梅利告诉我们的。然后用和谐后的降E横向移至G弦降A,就是降A大调的主音。之后降A大调这一行最后这一组双音,一指升G与二指还原E构成的纯律小六度后,二指还原E向G弦横移至还原A,此时这个还原A是用二指的(谱子上没有,这是我加的),再用一指模仿二指的音高【换把演奏A大调的音阶,以便达到每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的目的】。之后连续十次做同样的工作至所谓第七把位的G大调至结束。请记住:上一个调的音阶的结尾小六度二指横移之后便是下个调的主音的开始。所有等音的地方音高要绝对的一致。比如降A等于升G、降B等于升A、以及后面还有三处。这是赫利梅利的想法!也是全体欧洲人的想法!他们把这个想法通过赫利梅利的音阶带到了全世界。这是不容置疑的。音阶、琶音全都是纯律定主音。
    再,您拉降E大调时,不要老纠结于D怎么样,降E大调共有八条琶音,没有一条与D有关系。D作为导音它是跟在降E后面的,先有主音后有导音,而不是相反。两个主音夹着一个导音,主音用纯律的方式确定之后,D多高都没关系,也就是这两个手指头做紧密挨紧小二度甚至于四分之一都没关系,但不可影响主音的高度。这个原理也包括其他的各个调。希望您能从一指开始的那一段开始练起,【整个大调十三条、小调十三条、每个调的结尾与下个调的开始有密切的主属关系。这是赫利梅利留给全人类的重要遗产。】
    希望我的这些话对您有所帮助。
    林耀基(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有些学生拉分解和弦的三音总是偏高。听起来很不舒服。林耀基称这类学生脑子里只有“单声道”,没有“立体声”。他们虽然学过和声,但拉琴时脑子里只知旋律线条,毫无和声感觉。那么,林耀基用什么律为标准教学生呢?他自称是用“综合平衡律”。按他的解释是:“当以旋律为主的时候,照顾旋律,偏向五度相生律一点,如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的第一乐段。如果以和弦为主或是分解和弦的时候,就要照顾和声,偏向纯律一点。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3-1-3 17:22
  关于赫利梅利音阶的问卷调查
1、你认为赫利梅利音阶结尾处的小六度双音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有□  没有□  没想过□
2、你认为这个小六度双音可以不演奏吗?
可以□  不可以□  没想过□
3、你支持每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的划分吗?
支持□  不支持□  没想过□
4、您对在小提琴上使用律学的情况了解吗?
了解□  不了解□  没想过□
5、您认为小提琴纯律等音的概念与律学、基本乐理的相关说法有冲突吗?
冲突□  不冲突□  没想过□  
问卷发起人: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邓文汉
电话:18910984843  13552632540
引用 ck2000 2013-1-3 20:23
<p>感谢楼主耐心解答。您的意思我基本明白了,但请问:若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A大调音阶中产生的A主音,不和A空弦相等(我已实际用琴试验过,另外经计算也证实这一点),您是怎样对待此现象的?</p>
<p>若从此不用空弦A,也不用它的空弦音来对音,那么如何确定A的音准呢?完全靠记住前面确定的主音音高?比如D弦上的A,将不能和空弦共振的方式来对音。</p>
<p>这还只是两个小六度叠加的结果,更多的小六度叠加将偏离空弦音更多。</p>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3-1-4 12:13
回复ck2000:您的小六度窄啦,这是由于长期使用五度相生律造成的。五度相生律是有标准的,过分的五度相生律实际上不是五度相生律,是近乎于四分之一音(导音与主音的关系超近),所以您使用纯律的时候耳朵有了偏差。五度相生律用我的《五度八度找音法》来确认,您在《四个手型的秘密等于音阶的秘密和把位的秘密也就是调性音准的秘密》这篇文章里看一下。中国小提琴网首页就能找到。
另外要想耳朵适应纯律,要练我的八条琶音(这也是赫利梅利的不足),这时反复多练这八条琶音耳朵就能适应纯律的需要,您会发现您说和空弦A对不上的情况就不存在了。另外我在卡尔弗莱什的基础上加了一条琶音,这一条琶音非常重要,用E大调的听觉就是Mi、Sol、Do、Sol,用A大调的听觉就是La、Do、Fa、Do,见贝多芬《春天奏鸣曲》开头一段琶音。用D大调音名就是D、F、降B、D,见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开头一段的琶音。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这一段琶音很多人拉不准,如果用一指开始的话,二指老是偏低。
    再向您介绍一个我的《小提琴聚合琶音练习》也在中国小提琴网上能找到。
    另外您说的不能和空弦A相等的问题,我拉完小六度没有这种情况,与空弦A相等。这可能也是赫利梅利的高明之处,小六度叠加就不偏离空弦,不知道对您有没有帮助。也许您的弦有问题,码子过高也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一般老乐队队员在乐队做久了,都会使用一些比理论值较低一点的码子,以及低至一张名片纸的弦枕,这都是经验之谈。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3-1-4 12:51
另外,弦的问题主要是您对准空弦后,在演奏时五度横移不准,弦使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这种问题。它们分别是E弦把位变得最大,A弦其次,然后是D弦、G弦。它是由于使用时间过长与指板发生磨损造成的。
    在介绍一篇《舍夫契克与卡尔弗莱什的缺憾》。中国小提琴网首页里找。另外我演奏赫利梅利这段小六度时与E弦、D弦的空弦也能相等。
引用 ck2000 2013-1-4 20:51
“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基音,然后将频率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基音两侧同时生音。”
“纯律中任何两个音的频率都成整数比,这种音律源于号角,因为它可以吹出大调音阶中的三和弦(简谱中的1 3 5),它们的频率之比为4:5:6。”
以上两段摘自百度百科,提炼出以下信息:
1、两音若构成纯五度,则频率比为3:2即1.5;
2、两音若给出协和的大三度则频率比为5:4即1.25。
另根据常识有:
3、两音若构成纯八度,则频率比为2。

我将证明根据楼主所言的和谐的小六度找音,为何将偏离空弦音。
由2不难推出,小六度的频率比为1.6(1*2/1.25=1.6)。假设空弦G的频率为m。
在D弦上用小六度找到降E,使其与G弦和谐,和谐后降E的频率为1.6m。降E平移至G弦上,降A的频率为1.6m/1.5=16m/15。保持其不变,再用一次小六度在D弦上找到E,频率为16m/15*1.6=1.707m。五度平移至G弦上,则得到A频率为1.707m/1.5=1.138m。
现在我们将它提高一个八度后和空弦A比较。提高一个八度后频率为2.276m,空弦A频率为1.5*1.5m=2.25m。2.276m/2.25m=1.01136大概是2的20/1200次方,因此大约相差20个音分。从理论上证明这样产生的“A”将偏离空弦。
引用 ck2000 2013-1-4 20:53
<p><strong>上面忘记分段了再发一遍</strong></p>
<p>“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基音,然后将频率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基音两侧同时生音。” “纯律中任何两个音的频率都成整数比,这种音律源于号角,因为它可以吹出大调音阶中的三和弦(简谱中的1 3 5),它们的频率之比为4:5:6。”</p>
<p>&nbsp;以上两段摘自百度百科,提炼出以下信息: </p>
<p>1、两音若构成纯五度,则频率比为3:2即1.5; </p>
<p>2、两音若给出协和的大三度则频率比为5:4即1.25。</p>
<p>另根据常识有: </p>
<p>3、两音若构成纯八度,则频率比为2。 </p>
<p>&nbsp;</p>
<p>&nbsp;</p>
<p>我将证明根据楼主所言的和谐的小六度找音,为何将偏离空弦音。由上面不难推出,小六度的频率比为1.6(1*2/1.25=1.6)。假设空弦G的频率为m。</p>
<p>在D弦上用小六度找到降E,使其与G弦和谐,和谐后降E的频率为1.6m。降E平移至G弦上,降A的频率为1.6m/1.5=16m/15。保持其不变,再用一次小六度在D弦上找到E,频率为16m/15*1.6=1.707m。五度平移至G弦上,则得到A频率为1.707m/1.5=1.138m。现在我们将它提高一个八度后和空弦A比较。提高一个八度后频率为2.276m,空弦A频率为1.5*1.5m=2.25m。2.276m/2.25m=1.01136大概是2的20/1200次方,因此大约相差20个音分。从理论上证明这样产生的“A”将偏离空弦。 </p>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3-1-5 22:08
回复ck2000:看样子您说的这些数据不能帮助您完成赫利梅利音阶的练习。加拉米安说:“没有那个提琴家可以根据数学公式来演奏;他只能根据自己耳朵的判断来演奏。即使这样,也没有哪一种律单独使用就能成的,一个演奏者必须不断调整他的音准,以便和他的伴奏协调起来。”不知道您是不是例外?另外中央乐团前首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司徒华城关于数学公式的言论:“作为一个演奏者,我认为没有必要去研究过多的律学理论,因为用不肯定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常常会造成不知所措的局面。我们所要求的音准,应该是在人们听觉能够接受范围之内的准确性,而不是那种学究式的用振动数来机械地衡量的“绝对”音准;说到头来,音乐是个感性的艺术,是活的有生命的艺术,不是僵死的东西。”林耀基用什么律为标准教学生呢?他自称是用“综合平衡律”。按他的解释是:“当以旋律为主的时候,照顾旋律,偏向五度相生律一点,如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的第一乐段。如果以和弦为主或是分解和弦的时候,就要照顾和声,偏向纯律一点。例如巴赫的《恰空》开头及克莱斯勒的《美丽的罗斯玛琳》头五个音。如果与钢琴是八度关系,则自然要跟钢琴一致用十二平均律。杨宝智(原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所以音准、音律也不是绝对的。如果速度快,和声又复杂,那么大约在20个音分以下的误差,人们的耳朵是可以接受的,都可以算在“准”的范围之内,不过在技术规格上总还有档次的差别。”
以上这些中外专家的言论不知道让您悟道了些什么?
假如您的A和空弦A对不上,那您的那个对不上的A就是纯律的A,它是比空弦A稍稍低一点。那么一定是您的E对不上空弦E,对不上空弦E也是纯律的音高。空弦的A和空弦的E都是五度相生律的标准,但是在这两种律制之内都可以分别用纯律的关系各自演奏八条琶音。我相信赫利梅利的耳朵和国内很多演奏家的耳朵是一样的,他们都能将模进式小六度演奏得与空弦G、空弦D、空弦A、空弦E对齐。这可能是一种智慧吧?
另外您说的这些数据,从理论上我都相信是正确的。假如小提琴再加一根C弦,那么G弦一指A与之和谐后一定与空弦A对不上,不知以上说的对您有没有帮助?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3-1-5 22:47
&nbsp;
<p>&nbsp;&nbsp;&nbsp;&nbsp; 摘抄:缪天瑞《律学》第十章(律制的应用)——小提琴音律 “此外,小提琴演奏上,在一种律制内还有“变通”的问题。即一种律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变化,这也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当音乐变得激动时,或遇到向上跳进的音程,音律有升高的可能。德国音乐理论家兼小提琴家豪普特曼对小提琴演奏指出:“数学上严格准确的音律,不能满足活生生的演奏”。他认为,小提琴上“活生生的音律并不严格准确,正如演奏上活生生的拍子不完全符合于节拍器一样”。我们应当正确的理解音律上的准确性和变通性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准确性是基础,但在如此生动的表演艺术上,不可能没有灵活性。我们既不应由于律制的存在而否定演奏实践上的灵活性,但是也不能因演奏上出现音律的自由变化而否定律制的存在。有些音乐理论家几乎完全否定律制的存在,这显然是片面的看法。</p>
<p>&nbsp;&nbsp;&nbsp; 现在测音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准确地知道演奏家和演唱家所用的;当人们发现音律在演奏实践中如此复杂不定,不仅目瞪口呆。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理解音律的准确性和变通性的辩证关系,那么我们就不致被这种复杂不定的现象所迷惑了。</p>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3-1-5 22:57
<p>抱歉有错字,重发。</p>
<p>&nbsp;&nbsp;&nbsp;&nbsp;&nbsp; 摘抄:缪天瑞《律学》第十章(律制的应用)——小提琴音律 “此外,小提琴演奏上,在一种律制内还有“变通”的问题。即一种律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变化,这也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当音乐变得激动时,或遇到向上跳进的音程,音律有升高的可能。德国音乐理论家兼小提琴家豪普特曼对小提琴演奏指出:“数学上严格准确的音律,不能满足活生生的演奏”。他认为,小提琴上“活生生的音律并不严格准确,正如演奏上活生生的拍子不完全符合于节拍器一样”。我们应当正确的理解音律上的准确性和变通性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准确性是基础,但在如此生动的表演艺术上,不可能没有灵活性。我们既不应由于律制的存在而否定演奏实践上的灵活性,但是也不能因演奏上出现音律的自由变化而否定律制的存在。有些音乐理论家几乎完全否定律制的存在,这显然是片面的看法。</p>
<p>&nbsp;&nbsp;&nbsp;&nbsp; 现代测音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准确地知道演奏家和演唱家所用的音律;当人们发现音律在演奏实践中如此复杂不定,不仅目瞪口呆。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理解音律的准确性和变通性的辩证关系,那么我们就不致被这种复杂不定的现象所迷惑了。</p>
引用 ck2000 2013-1-5 23:30
<p>谢谢安东汉文老师陪我聊这么多,受益不少。前面我讲的是想证明老师的不断重复“和谐的小六度、然后五度平移”这样的方法会与空弦音偏离,导致无法直接和空弦对音。我猜测是五度没有平移准,或者不是用的纯五度平移,如果真的是纯五度平移加上和谐的六度,是不可能出现五度相生律里的A。 </p>
<p>我并不是想用这些机械的数据来衡量音准,只是借用它来证明一些现象,我从不用调音器来一个个对音。</p>
<p>上面您列举的很多说法我大多都同意的。在实际演奏中有变通性我完全认同,但这是建立在音的确定性保证的前提下,先得知道什么是律制下正常的音准,再根据不同乐曲下的要求做调整,考虑用不同的律制,甚至在一个律制下做音适当调整都是可以的。但在拉音阶等基本练习的时候要明确什么是准的,改如何调成准的音。否则,人人都可以往指板一搭都不仔细听就说自己的是准的,“我做了一些变通嘛”,以这个当借口来放宽要求,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呢?</p>
<p>&nbsp;</p>
引用 安东汉文D 2013-1-6 17:10
回复ck2000:要不您发个视频,让我看看您到底是什么问题,您说的这种问题我没有。
引用 樱紫 2013-1-6 17:24
这样的好帖子,为什么还不加为精华?强烈要求鱼儿版主将安东汉文D老师的这篇帖子加为精华。
引用 鱼儿 2013-11-28 10:13
伟大,授精。

查看全部评论(22)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2:2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