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赫利美利音阶在专业院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理由是琶音不全,没有三、六、八、十度双音,及人工泛音和左手拨弹、半音音阶等。而卡尔弗莱什则不然。但按现代人的眼光卡尔弗莱什也在被补充和发展,如国内所能见到的陈又新和马克斯·罗斯塔尔,又如邓文汉给卡尔弗莱什加的一条琶音等等。笔者认为赫利美利音阶某些段落的价值是很多音阶不能替代的,如195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赫利美利音阶》其中第十二页至十八页就被林耀基等名师所推崇,但就其出版的《赫利美利音阶》的教学视频都将其最有价值的半小节纯律小六度双音进行了抹杀与忽略。甚至不予演奏。赫利美利为什么要写个小六度?他的意义何在?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的概念,赫利美利为什么没有说?使用纯律时升降号等音的意义也就是音响效果是一致的,这一观点为什么不提?是否因为与律学理论发生冲突?难道这些问题在当时的欧洲早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了吗?这些谜一样的问题困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者。下面我就要揭开小六度的作用这个谜底(在揭开谜底之前我在圈内做过大量的调查,都无人做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附卡尔弗莱什关于把位的问题。传统对把位的划分 把各种指法划分为若干把位的传统办法对我们帮助并不大,因为必须承认,把指板分为这些所谓把位(手的位置)是一种辅助办法,其实际价值还是值得商榷的。不管把位的感觉对于手指准确的移动各种距离有多大帮助,目前所通用的这种划分把位的方法仍不可能把把位划分的详尽无疑。 在上例中手的位置究竟在哪?是在第二把位,还是在第三把位?……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讲,划分把位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大大有助于熟悉指板上音程距离的易于理解的辅助手段,但是程度较深的小提琴家则力图尽可能快的使自己从被一个数码字所指定的手的位置这个概念——近代的小提琴演奏者根本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中解放出来,这也同样是正确的。 以上的规律如下:1、纯律定主音;2、小提琴使用纯律时,等音升降号无区别;3、利用纯律小六度后五度横移半音变调、变把位;4、每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5、除第一条G大调和第二条降A大调外,其余十一个调指法全一样;6、属于摸进式音阶与琶音。这就是赫利美利的真实意图。唯一不足的是大小调加起来缺少四条琶音。我在后面予以补充,谱例出自已发表的邓文汉《小提琴半音模进式琶音》。另外,拉音阶时导音若想高一点也是可以的,但不可影响纯律定的主音高度。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2:2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