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三把手中的练习弓做了一些量化的比较,仔细体验其间的差异。现在报告如下: 本来用表格一目了然,但是我不懂的怎么上传表格,就用段落算了。 我给三把弓编号为1、2、3,总重量分别为:62.5、62.8、70.6克,长度分别为73.6、74.2、74.3厘米,平衡点到尾库松弦的尽头拇指触碰端距离分别为195、198、197毫米。为了比较小指头按压弓尾所需的力量差别,我用了求全的办法,即将弓毛距离尾库这端的尽头通过一个1厘米宽的支撑物按在小台称上,用手指按住尾栓螺丝的金属旋钮部分,使弓子大致呈水平状态,直到出现稳定数据。这三把弓分别为243、257、294克,顺便说下生活中常见的南孚5号电池大约是21克,对于按在弓尾的小指头,对10克左右的力量差别还是比较敏感的。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1号和3号弓,重量只差8克左右,但是达到了尾端相当于小指头感觉的重量将有接近50克的差别,也就是小指头吊上两个多一点的5号南孚电池的重量!这对于我这样的习琴者已经有明显的感觉。 我在拉开塞12课的时候,用3号弓明显不如1号弓发音均衡! 以我个人的感受,我觉得重的弓有利于练习者持弓右手小指头的训练,拉重的弓开始感觉吃力,但是实现平稳运弓后再用轻的弓如释重负! 还有就是弓杆的配重问题,我还在疑惑中。 按照苏木弓的制造标准,好像是两头细中间粗,一是分配平衡点,二是改变弓的固有振动频率参数,三是保证弓的强度和受力笔直状态。 而弓毛的宽度实际上也是个隐藏的力量分配的关键。弓毛宽度越宽,弓杆越容易做的笔直,这个想想就知道为什么。 总之,我感觉琴弓虽然结构上简单,但是考虑的地方也很隐秘,如果解开其中的奥妙,实际上跟弓杆用什么材料关系不是太大。但是有一点,我不是说贵的弓没有道理而是说如果从实用主义出发,关键还是弓的几个参数的考量,但是如果从品质控制、艺术价值和身份上的考虑,贵的弓无疑有其贵的道理这个就不用拍砖了,我是认同的。就如皮鞋,都是皮都是穿,价钱可是不一样的,就不赘述了,道理相同! 按你的平衡测试方式,小提弓的最佳平衡点应该在18.8-19.2之间。18.2-19.5之间是大众能接受的合理范围。 关于弓的平衡与力度,以及优质巴西苏木之所以指定为最适合做弓的木头,并非浪得虚名。 以下二个图片以供参考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30 00:5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