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琴弓初探


2021-5-4 08:09 | 作者: ba5rw | 来自: chinaviolin.net(原文)

摘要: 今天用三把手中的练习弓做了一些量化的比较,仔细体验其间的差异。现在报告如下: 本来用表格一目了然,但是我不懂的怎么上传表格,就用段落算了。 我给三把弓编号为1、2、3,总重量分别为:62.5、62.8、70.6克, . ...

  今天用三把手中的练习弓做了一些量化的比较,仔细体验其间的差异。现在报告如下:


  本来用表格一目了然,但是我不懂的怎么上传表格,就用段落算了。


  我给三把弓编号为1、2、3,总重量分别为:62.5、62.8、70.6克,长度分别为73.6、74.2、74.3厘米,平衡点到尾库松弦的尽头拇指触碰端距离分别为195、198、197毫米。为了比较小指头按压弓尾所需的力量差别,我用了求全的办法,即将弓毛距离尾库这端的尽头通过一个1厘米宽的支撑物按在小台称上,用手指按住尾栓螺丝的金属旋钮部分,使弓子大致呈水平状态,直到出现稳定数据。这三把弓分别为243、257、294克,顺便说下生活中常见的南孚5号电池大约是21克,对于按在弓尾的小指头,对10克左右的力量差别还是比较敏感的。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1号和3号弓,重量只差8克左右,但是达到了尾端相当于小指头感觉的重量将有接近50克的差别,也就是小指头吊上两个多一点的5号南孚电池的重量!这对于我这样的习琴者已经有明显的感觉。


  我在拉开塞12课的时候,用3号弓明显不如1号弓发音均衡!


  以我个人的感受,我觉得重的弓有利于练习者持弓右手小指头的训练,拉重的弓开始感觉吃力,但是实现平稳运弓后再用轻的弓如释重负!


  还有就是弓杆的配重问题,我还在疑惑中。


  按照苏木弓的制造标准,好像是两头细中间粗,一是分配平衡点,二是改变弓的固有振动频率参数,三是保证弓的强度和受力笔直状态。


  而弓毛的宽度实际上也是个隐藏的力量分配的关键。弓毛宽度越宽,弓杆越容易做的笔直,这个想想就知道为什么。


  总之,我感觉琴弓虽然结构上简单,但是考虑的地方也很隐秘,如果解开其中的奥妙,实际上跟弓杆用什么材料关系不是太大。但是有一点,我不是说贵的弓没有道理而是说如果从实用主义出发,关键还是弓的几个参数的考量,但是如果从品质控制、艺术价值和身份上的考虑,贵的弓无疑有其贵的道理这个就不用拍砖了,我是认同的。就如皮鞋,都是皮都是穿,价钱可是不一样的,就不赘述了,道理相同!


  


bowshop

  按你的平衡测试方式,小提弓的最佳平衡点应该在18.8-19.2之间。18.2-19.5之间是大众能接受的合理范围。

  关于弓的平衡与力度,以及优质巴西苏木之所以指定为最适合做弓的木头,并非浪得虚名。

  以下二个图片以供参考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明月山人 2014-12-22 04:37
<br/><br/>&nbsp;<div>请复制并编辑到你的帖子里,然后请版主删除此帖。</div>

引用 zengkedan 2014-12-22 08:07
数据太精确 ,观望学习中
引用 ba5rw 2014-12-22 09:5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明月山人</i>在2014-12-22 4:37:00的发言:</b><br/><br/><img onload="imgresize(this);" title="dvubb"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相关图片如下:表格.jpg<br/><a href="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UploadFile/2014-12/201412224392687707.jpg" target="_blank"><img onload="imgresize(this);" title="dvubb"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UploadFile/2014-12/201412224392687707.jpg"/></a><br/><br/>&nbsp;
<div>请复制并编辑到你的帖子里,然后请版主删除此帖。</div></div>
<p></p>非常感谢!我想不必删除吧。 稳定数据的意思其实是小指杠杆原理的受力情况,不是很严谨,我想做个架子模拟实际的情况,届时会再上数据!

引用 bowshop 2014-12-22 11:48
<p><font face="Verdana">按你的平衡测试方式,小提弓的最佳平衡点应该在18.8-19.2之间。18.2-19.5之间是大众能接受的合理范围。<br/></font></p>
<p>关于弓的平衡与力度,以及优质巴西苏木之所以指定为最适合做弓的木头,并非浪得虚名。</p>
<p>以下二个图片以供参考</p>
<p>&nbsp;</p>
<p> <br/> <br/></p>

引用 都不精通 2014-12-22 12:16
每个人的条件差别太大,别探索了吧,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弓。
引用 ba5rw 2014-12-22 13:3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都不精通</i>在2014-12-22 12:16:00的发言:</b><br/>每个人的条件差别太大,别探索了吧,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弓。 </div><p></p>

世界上的琴弓千千万,我怎么知道现在能用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我又怎么可能试尽世间的琴弓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把?其实折腾本省就是爱好的组成部分……
引用 ba5rw 2014-12-22 13:4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owshop</i>在2014-12-22 11:48:00的发言:</b><br/>
<p><font face="Verdana">按你的平衡测试方式,小提弓的最佳平衡点应该在18.8-19.2之间。18.2-19.5之间是大众能接受的合理范围。<br/></font></p>
<p>关于弓的平衡与力度,以及优质巴西苏木之所以指定为最适合做弓的木头,并非浪得虚名。</p>
<p>以下二个图片以供参考</p>
<p>&nbsp;</p>
<p><br/><img onload="imgresize(this);" title="dvubb"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相关图片如下:qq图片20141222114742.jpg<br/><a style="d: _blank" href="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UploadFile/2014-12/2014122211454789392.jpg" target="_blank"><img onload="imgresize(this);" title="dvubb"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UploadFile/2014-12/2014122211454789392.jpg"/></a><br/><br/><img onload="imgresize(this);" title="dvubb"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skins/default/filetype/gif.gif"/>相关图片如下:tm832b.gif<br/><a href="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UploadFile/2014-12/2014122211454781935.gif" target="_blank"><img onload="imgresize(this);" title="dvubb"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UploadFile/2014-12/2014122211454781935.gif"/></a><br/></p></div>
<p></p>
<p>大师出来回帖受宠若惊!说实在的我仅仅是初学者,仅仅是对琴弓感兴趣,老师的名弓我去商城逛过已经略知一二,不是我所能企盼的,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自己没到那个功夫那个境界。 关于弓杆的声学性能或传声速率问题我不是很明白,弓杆参与发音?那么弓毛的传声速率不成为瓶颈?难道是是通过空气或手臂,我更是一头雾水,所以我感觉弓杆材料更讲究机械性能吧?</p>
<p>&nbsp;</p>
<p>还有就是弓杆的加工既要把重心做到185左右,又要兼顾弓头弓杆的配重,其实涉及的是杠杆原理和弹性、惯性问题吧。所以弓杆的加工不是一味的逐渐缩小,其平衡点附近需要分配更多的质量,使弓杆更容易操控。</p>
<p>&nbsp;</p>
<p>所以我理解弓杆最细处在弓尖之后,逐渐变粗到二分之一处为一个参考点,最粗点在弓杆靠尾端部分的三分之一处,然后又变细甚至比二分之一处更细,这种分配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弹性和保证最适合的掌控重心位置,想想过去就是类似一把弓箭的弓杆结构。遗憾的是我手中低档练习弓压根就不是这样做的,只考虑长度和重心并没有考虑质量的分配和弹性结构的调整。真正的琴弓可能还考虑到自然跳动的固有谐振特性,估计苏木的质量和弹性比最恰当,但是如果其他材料也能配好,虽不能和顶级的苏木弓PK,也能达到大师级,哈哈,我的幻想……</p>

引用 zynbb 2014-12-22 15:0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都不精通</i>在2014-12-22 12:16:00的发言:</b><br/>每个人的条件差别太大,别探索了吧,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弓。 </div>
<p>&nbsp;</p>
<p>同意</p>
引用 zynbb 2014-12-22 15:1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5rw</i>在2014-12-22 13:38:00的发言:</b><br/>
<p></p>世界上的琴弓千千万,我怎么知道现在能用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我又怎么可能试尽世间的琴弓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把?其实折腾本省就是爱好的组成部分…… </div>
<p>呵呵!可是老兄你连折腾的条件都不具备啊</p>
引用 ba5rw 2014-12-22 15:2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ynbb</i>在2014-12-22 15:11:00的发言:</b><br/><p>呵呵!可是老兄你连折腾的条件都不具备啊</p></div><p></p>
需要什么条件?呵呵?

查看全部评论(10)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30 00:5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