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为什么新小提琴会越拉越好听呢


2022-2-20 08:49 | 作者: ba5rw | 来自: chinaviolin.net(原文)

摘要: 都说,你的新小提琴声音会越来越好,随着你拉琴的水平和时间,你拉的小提琴声音就会更好了。 这样的说法,我在这里的论坛看见过。出去买琴的时候,听说过。 可是,这个不科学啊。凭什么啊? 还看见有人说,我 ...

  机械疲劳听说过么?小提琴的木材也存在这个问题。


  小提琴音板按功能划分会有静止带、弹性带和振动带区域。静止带就如一个支撑带,振动带沿着静止带做机械摆动,交界处我把它叫做弹性带,就如扬声器的那个弹性橡胶边或纸边,不同的频段会有不同的弹性带分布,实际上小提琴与扬声器不同,弹性带有时候并没有严格的界线,是一个渐变过渡带。而振动带就像扇子,扇动空气发声。

  然后木材是一种局部构造复杂的材料,新琴木质中间残留刚性很强的细胞壁和一些矿物质结晶体但是很脆弱,在不断的振动作用下这些弹性带的细胞壁将发声断裂破损,留下的是具有弹性的木质纤维和其他不在断裂的有弹性的细胞壁,不会再进一步分崩离析了。

  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我想过去也可能是一条有趣的曲线,开头非常陡峭,然后逐渐变得平缓,如果一定要给这个过程划分分界线的话,细胞壁和残留物结晶体断裂规模最大的时间段就叫“开音期”,可能就是各位经验老到的大佬们说的“一个月”。

  然后是一段较长的过渡期,这个期间微观断裂残留物的堆积重组还会构成临时的力学支撑结构,就如房子倒了,有时候还能留出三角空间,所以地震的时候底下还能有活人,但是这样的房子显然内部很不稳定,这就是“越拉越好期”而这个过程还存在不定因素。

  直到后面全倒塌了,就进入稳定期,即所谓“老琴期”。然而“老琴期”还会进入“疲软期”、“衰老期”,如果不动手术几乎无法被人接受,所以几乎没有古琴不被开盖过的,哈,可能我说错了。

插图由『克雷蒙纳提琴制作坊』(大连)友情提供,与本文观点无关。

1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上一篇:巴洛克琴码下一篇:f孔剖面风格演化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ba5rw 2013-12-24 15:31
机械疲劳听说过么?小提琴的木材也存在这个问题。<div>小提琴音板按功能划分会有静止带、弹性带和振动带区域。静止带就如一个支撑带,振动带沿着静止带做机械摆动,交界处我把它叫做弹性带,<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就如扬声器的那个弹性橡胶边或纸边,不同的频段会有不同的弹性带分布,</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实际上小提琴与扬声器不同,弹性带有时候并没有严格的界线,是一个渐变过渡带。而振动带就像扇子,扇动空气发声。</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br/></span></div><div>然后木材是一种局部构造复杂的材料,新琴木质中间残留<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刚性很强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细胞壁和一些矿物质结晶体但是很脆弱,在不断的振动作用下这些弹性带的细胞壁将发声断裂破损,留下的是具有弹性的木质纤维和其他不在断裂的有弹性的细胞壁,不会再进一步分崩离析了。</span></div><div><br/></div><div>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我想过去也可能是一条有趣的曲线,开头非常陡峭,然后逐渐变得平缓,如果一定要给这个过程划分分界线的话,细胞壁和残留物结晶体断裂规模最大的时间段就叫“开音期”,可能就是各位经验老到的大佬们说的“一个月”。</div><div><br/></div><div>然后是一段较长的过渡期,这个期间微观断裂残留物的堆积重组还会构成临时的力学支撑结构,就如房子倒了,有时候还能留出三角空间,所以地震的时候底下还能有活人,但是这样的房子显然内部很不稳定,这就是“越拉越好期”而这个过程还存在不定因素。</div><div><br/></div><div>直到后面全倒塌了,就进入稳定期,即所谓“老琴期”。然而“老琴期”还会进入“疲软期”、“衰老期”,如果不动手术几乎无法被人接受,所以几乎没有古琴不被开盖过的,哈,可能我说错了。</div>
引用 leilei0611 2013-12-24 16:4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5rw</i>在2013-12-24 15:31:00的发言:</b><br/>机械疲劳听说过么?小提琴的木材也存在这个问题。
<div>小提琴音板按功能划分会有静止带、弹性带和振动带区域。静止带就如一个支撑带,振动带沿着静止带做机械摆动,交界处我把它叫做弹性带,<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就如扬声器的那个弹性橡胶边或纸边,不同的频段会有不同的弹性带分布,</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实际上小提琴与扬声器不同,弹性带有时候并没有严格的界线,是一个渐变过渡带。而振动带就像扇子,扇动空气发声。</span></div>
<div><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br/></span></div>
<div>然后木材是一种局部构造复杂的材料,新琴木质中间残留<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刚性很强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细胞壁和一些矿物质结晶体但是很脆弱,在不断的振动作用下这些弹性带的细胞壁将发声断裂破损,留下的是具有弹性的木质纤维和其他不在断裂的有弹性的细胞壁,不会再进一步分崩离析了。</span></div>
<div><br/></div>
<div>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我想过去也可能是一条有趣的曲线,开头非常陡峭,然后逐渐变得平缓,如果一定要给这个过程划分分界线的话,细胞壁和残留物结晶体断裂规模最大的时间段就叫“开音期”,可能就是各位经验老到的大佬们说的“一个月”。</div>相当专业的分析!
<div><br/></div>
<div>然后是一段较长的过渡期,这个期间微观断裂残留物的堆积重组还会构成临时的力学支撑结构,就如房子倒了,有时候还能留出三角空间,所以地震的时候底下还能有活人,但是这样的房子显然内部很不稳定,这就是“越拉越好期”而这个过程还存在不定因素。</div>
<div><br/></div>
<div>直到后面全倒塌了,就进入稳定期,即所谓“老琴期”。然而“老琴期”还会进入“疲软期”、“衰老期”,如果不动手术几乎无法被人接受,所以几乎没有古琴不被开盖过的,哈,可能我说错了。</div></div><p></p>
引用 leilei0611 2013-12-24 16:46
相当专业的分析!
引用 老何SK 2013-12-24 22:05
音箱叫“煲机” 电子管功放叫“老化”  茶叶叫“老熟” 白酒叫“陈化”  提琴叫“开音”

哈哈,有人说,是强迫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了你就觉得它好。。。。是一种心理接受的过程。

不过,就提琴而言,我买过一把2011年的琴,声音与新琴差别很大,柔和,浑厚,音量大而没有任何毛躁。是不是木材经过多次潮湿干燥温度变化的过程后 更加稳定了 有可能吧 别太在意这些就好。
引用 明月山人 2013-12-25 02:12
还有,你买辆新车还需要“磨合期”呢。
引用 laomeng 2013-12-25 10:22

我对声音会变化,没有疑问。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只说,小提琴开音了会变好呢?
难道不会变坏吗?

ba5rw,你说的过程我可以想象,可是难道就不能变坏吗?我就是觉得我接触的基本上都说新琴会变好。我倒是觉得,不一定啊。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5rw</i>在2013-12-24 15:31:00的发言:</b><br/>
       
        机械疲劳听说过么?小提琴的木材也存在这个问题。<div>小提琴音板按功能划分会有静止带、弹性带和振动带区域。静止带就如一个支撑带,振动带沿着静止带做机械摆动,交界处我把它叫做弹性带,<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就如扬声器的那个弹性橡胶边或纸边,不同的频段会有不同的弹性带分布,</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实际上小提琴与扬声器不同,弹性带有时候并没有严格的界线,是一个渐变过渡带。而振动带就像扇子,扇动空气发声。</span></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r/></span></div><div>然后木材是一种局部构造复杂的材料,新琴木质中间残留<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刚性很强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细胞壁和一些矿物质结晶体但是很脆弱,在不断的振动作用下这些弹性带的细胞壁将发声断裂破损,留下的是具有弹性的木质纤维和其他不在断裂的有弹性的细胞壁,不会再进一步分崩离析了。</span></div><div><br/></div><div>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我想过去也可能是一条有趣的曲线,开头非常陡峭,然后逐渐变得平缓,如果一定要给这个过程划分分界线的话,细胞壁和残留物结晶体断裂规模最大的时间段就叫“开音期”,可能就是各位经验老到的大佬们说的“一个月”。</div><div><br/></div><div>然后是一段较长的过渡期,这个期间微观断裂残留物的堆积重组还会构成临时的力学支撑结构,就如房子倒了,有时候还能留出三角空间,所以地震的时候底下还能有活人,但是这样的房子显然内部很不稳定,这就是“越拉越好期”而这个过程还存在不定因素。</div><div><br/></div><div>直到后面全倒塌了,就进入稳定期,即所谓“老琴期”。然而“老琴期”还会进入“疲软期”、“衰老期”,如果不动手术几乎无法被人接受,所以几乎没有古琴不被开盖过的,哈,可能我说错了。</div>
       
</div><p></p>
引用 laomeng 2013-12-25 10:25
你要是说稳定,我就是把琴放着不拉,效果一样吗?
如果一定要拉琴才可以,那么拉琴本身对琴的影响就一定是好的吗?
如果一定要过一段时间才可以稳定,那么我还是买旧琴吧。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何SK</i>在2013-12-24 22:05:00的发言:</b><br/>
       
        音箱叫“煲机” 电子管功放叫“老化”  茶叶叫“老熟” 白酒叫“陈化”  提琴叫“开音”

哈哈,有人说,是强迫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了你就觉得它好。。。。是一种心理接受的过程。

不过,就提琴而言,我买过一把2011年的琴,声音与新琴差别很大,柔和,浑厚,音量大而没有任何毛躁。是不是木材经过多次潮湿干燥温度变化的过程后 更加稳定了 有可能吧 别太在意这些就好。
       
</div><p></p>
引用 laomeng 2013-12-25 10:26

没错啊。。。所以说新车一出门就掉价了。
(小提琴。。。不这样吧?)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明月山人</i>在2013-12-25 2:12:00的发言:</b><br/>
       
        还有,你买辆新车还需要“磨合期”呢。
       
</div><p></p>
引用 ba5rw 2013-12-25 11:1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aomeng</i>在2013-12-25 10:22:00的发言:</b><br/>
       
       
我对声音会变化,没有疑问。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只说,小提琴开音了会变好呢?
难道不会变坏吗?

ba5rw,你说的过程我可以想象,可是难道就不能变坏吗?我就是觉得我接触的基本上都说新琴会变好。我倒是觉得,不一定啊。

<p></p>
       
</div><p></p>

我也感觉有这个可能,所以上面说了一句:这就是“越拉越好期”而这个过程还存在不定因素。

这个不定因素就是不一定会变好。
<div>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关于音色好坏还真的难以分清,老师甲认为好声音的老师乙和老师丙可能是另一种看法。对个人而言听惯了一种音色,换一种音色有可能会有新鲜感而认为是变好了。当然,音色好的基本条件还是统一的,大约是奇数次谐波不能过强,否则会出现不协调的感觉,这是因为声波相位叠加的原因造成的。这是人类的听觉习惯。还有不能有太多太明显的杂音等等。而高次谐波一般只能到6千赫以内,太高就很刺耳难受,因为人耳的自然设计是比较容易接受6千赫以下的音频,高了就不是悦耳了,而是刺激神经。老琴的高次谐波一般都变少了,所以绝大多数老琴多数人还是认为是好听的,老琴变坏一般是看不见的脱胶开裂和变形造成的杂音,还有就是高音过分损失造成的空乏。</div><div><br/></div><div>其实我不懂,只是臆想瞎猜的,仅供抛砖引玉而已.</div>
引用 laomeng 2013-12-25 11:42
其实呢,我感觉最后的关键是:老琴和新琴到底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木料的话,那么放了很多年的木料就应该是老琴的声音。
如果是拉琴这个动作造成的,那么就是说琴本身会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后果。


回到原来的问题,我觉得小提琴制造师不应该强调小提琴会因为演奏者的使用而声音提高。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5rw</i>在2013-12-25 11:11:00的发言:</b><br/>
       
       
        <p></p>

我也感觉有这个可能,所以上面说了一句:这就是“越拉越好期”而这个过程还存在不定因素。

这个不定因素就是不一定会变好。
<div>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关于音色好坏还真的难以分清,老师甲认为好声音的老师乙和老师丙可能是另一种看法。对个人而言听惯了一种音色,换一种音色有可能会有新鲜感而认为是变好了。当然,音色好的基本条件还是统一的,大约是奇数次谐波不能过强,否则会出现不协调的感觉,这是因为声波相位叠加的原因造成的。这是人类的听觉习惯。还有不能有太多太明显的杂音等等。而高次谐波一般只能到6千赫以内,太高就很刺耳难受,因为人耳的自然设计是比较容易接受6千赫以下的音频,高了就不是悦耳了,而是刺激神经。老琴的高次谐波一般都变少了,所以绝大多数老琴多数人还是认为是好听的,老琴变坏一般是看不见的脱胶开裂和变形造成的杂音,还有就是高音过分损失造成的空乏。</div><div><br/></div><div>其实我不懂,只是臆想瞎猜的,仅供抛砖引玉而已.</div>
       
</div><p></p>
引用 ba5rw 2013-12-25 12:4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aomeng</i>在2013-12-25 11:42:00的发言:</b><br/>
       
        其实呢,我感觉最后的关键是:老琴和新琴到底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木料的话,那么放了很多年的木料就应该是老琴的声音。
如果是拉琴这个动作造成的,那么就是说琴本身会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后果。


回到原来的问题,我觉得小提琴制造师不应该强调小提琴会因为演奏者的使用而声音提高。

<p></p>
       
</div><p></p>
这个您可能理解有误,老料与演奏者拉出来的老琴有根本的区别,一个属于化学变换一个属于机械老化是不一回事的,请参考上面提到的机械疲劳那一贴。
引用 laomeng 2013-12-25 13:25

我想你这里提到的老料是指自然风干,是吧?而老琴则是由于拉琴导致的震动之类。
我考虑是不是用旧铁轨的木料来做琴,会很好?
(或者把上好的木头放在一个很多震动的地方。。。例如,音乐厅的地板?)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5rw</i>在2013-12-25 12:47:00的发言:</b><br/>
       
       
        <p></p>
这个您可能理解有误,老料与演奏者拉出来的老琴有根本的区别,一个属于化学变换一个属于机械老化是不一回事的,请参考上面提到的机械疲劳那一贴。
       
</div><p></p>
引用 听琴者 2013-12-25 13:38
高手越拉越好,这是不容置疑的。
引用 laomeng 2013-12-25 13:42

1。为什么?
2。难道说,低手们就不应该拉新琴?
3。小提琴的木头也能看出来高手,低手?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听琴者</i>在2013-12-25 13:38:00的发言:</b><br/>
       
        高手越拉越好,这是不容置疑的。
       
</div><p></p>
引用 ba5rw 2013-12-25 13:4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aomeng</i>在2013-12-25 13:25:00的发言:</b><br/>
       
       
我想你这里提到的老料是指自然风干,是吧?而老琴则是由于拉琴导致的震动之类。
我考虑是不是用旧铁轨的木料来做琴,会很好?
(或者把上好的木头放在一个很多震动的地方。。。例如,音乐厅的地板?)

<p></p>
       
</div><p></p>

旧铁轨的木料来做琴,这个有创意!哈哈!不过好像不会用白松枫木之类的小提琴原材料做铁轨啊,这要问问坛内的制琴师们。
我顺便搜了一下:枕木大部分用的是黄花松和红松,成品为防腐用沥青煮过基本沁透,做家具不成……
还有现在的枕木是水泥的。

枕木虽然强烈振动过,但那不是按照音符的要求振出来的,和小提琴开音的振动应该还是有区别的。
引用 明月山人 2013-12-25 14:22
有人试用各色"开音器"来开音,有人建议把琴挂在音箱前放小提琴曲。小提琴需要一定时间来平衡应力,需要一些震动(大力拉琴)。坛子里有不少帖子说得很详细。
引用 明月山人 2013-12-25 14:2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aomeng</i>在2013-12-25 13:42:00的发言:</b><br/>
       
       
1。为什么?
2。难道说,低手们就不应该拉新琴?
3。小提琴的木头也能看出来高手,低手?

<p></p>
       
</div><p></p>感觉高手运弓好,开音快些而已。
引用 ba5rw 2013-12-25 14:3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明月山人</i>在2013-12-25 14:22:00的发言:</b><br/>
       
        有人试用各色"开音器"来开音,有人建议把琴挂在音箱前放小提琴曲。小提琴需要一定时间来平衡应力,需要一些震动(大力拉琴)。坛子里有不少帖子说得很详细。
       
</div><p></p>

感觉如果要自动开音还是在琴马上模仿琴弦振动最靠谱。
<div><br/></div><div>说道高手为什么越拉越好,其根本原因会不会是因为弹性带的形成精确性,一般人音准等各方面不行,开音开出来的弹性带较宽,这样的琴音质缺乏穿透力,而高手音准等各方面十分稳定,自然弹性带磨合得非常精确,该软的部分软不该软的部分保持硬朗的物理结构,这样的琴音量和音质自然都变得上乘了。</div>
引用 laomeng 2013-12-26 01:05
这个有些道理。也许啊,新小提琴长期处于拉琴/琴声的环境下,木头本身的结构/木头之间的结构会向某一方向变化。不过呢,这就带来一个结论:小提琴开音最好由高手进行。。。

我猜啊,开音与以下条件有关:
1。更长时间的木头老化(老化过程与小提琴接受的演奏状态有关);
2。小提琴本身结构的稳定(好的声音可以促使向好的结构转变);
3。个人主观方面的感觉。

其中,1/2都与小提琴演奏有关。3则是完全的主观愿望。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5rw</i>在2013-12-25 14:36:00的发言:</b><br/>
       
       
        <p></p>

感觉如果要自动开音还是在琴马上模仿琴弦振动最靠谱。
<div><br/></div><div>说道高手为什么越拉越好,其根本原因会不会是因为弹性带的形成精确性,一般人音准等各方面不行,开音开出来的弹性带较宽,这样的琴音质缺乏穿透力,而高手音准等各方面十分稳定,自然弹性带磨合得非常精确,该软的部分软不该软的部分保持硬朗的物理结构,这样的琴音量和音质自然都变得上乘了。</div>
       
</div><p></p>

查看全部评论(44)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2:0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