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提琴時的進階觀念 很多練琴的朋友,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指法訓練上,因此,音準完成得相當好,可拉出來的就不是個味,缺少器樂的美感。細細分析,可能是因為如下的原因造成的。
比如說,作品所要表達的某種訴求,需要通過不同的音色來完成,這樣與曲調結合起來,才能形成藝術氛圍。而一些朋友練習時卻往往是疏於對弓法的研究,或者沒有去細心甄別弓弦在不同的接觸點、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下所產生的不同的音色及效果。甚至還有些朋友至今還不能讓弓走得勻、正、美。結果,接觸點需要放在靠近琴馬位置的泛音被他放到了“f”孔上方,甚至於是接近指板的位置,或者他根本就未曾意識到自己當時需要在哪個位置接觸才能實現所需要的音效。
也有朋友在剛開始練琴的時候就養成了出手病,弓的控制能力較差,或者持弓過於用力,形成了肌肉群的緊張,這樣的習慣一旦得不到及時的糾正,使弓不能和絃很好地組合,結果,他的琴永遠只能發出一種聲音,表達一種情緒,那是一種機械的聲音,空洞而不生動。
另外,大家應該經常聽到“藝術靈魂”的字樣,說的應該是當你的精神世界與作者的靈魂相通時,你就能洞悉作者的原意,你才能客觀真實地還原作品,甚至於在前人的基礎上作有益的發揮。畢竟,音樂也罷、美術也罷、表演也罷,都是屬於精神層面的東西,不可能從生產車間的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如果是那樣,那現在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更多的藝術大家,只要手頭有早先的音頻或視頻檔就行了,也不需要作進一步的創新,何苦呢?而要想與作者有精神層面的相通,就必須在練琴的間隙,有目的地去學習一些音樂史,瞭解作曲家生活的時代背景,瞭解他試圖通過作品來表達什麼,以及自己通過什麼方式怎樣才能更好地把它們演繹出來。
當然,除非你有多個提琴供自己選擇,並且你非常熟悉它們,知道它們每個琴的音色差別。要不然,兩把即便已經調准的琴,你用相同的演奏方式,它們所能展現出來的效果肯定是不相同的,有時甚至差別很大。因此,有的演奏家儘管他有足夠的實力去獲得一把更好的琴,但在沒有完全瞭解它的差別時,他是不會輕易把它拿去參加小提琴演奏會的,他必須把小提琴當作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才能有更好的發揮,而一把新琴,在你沒有弄懂它的習性前,會有一個磨合期。說到底,你要十分熟悉自己的琴,知道哪種風格的作品在哪個位置以哪種速度、哪種力度、哪種弓法來演奏,你才能更好地駕馭手上的工具,讓它成為你動聽的歌喉,去征服聽眾。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1:3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