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东府老师的“要想音量大,我有土办法”的帖子,很受启发,于是买来拉弦板、腮托、琴码,自己加工了数个音柱,在我的一把70年代广州长征提琴厂生产的天鹅牌普及琴上开始了调琴的实践;下面是调整后的几张照片,是手机照的,不太清楚,望见谅。 1、将原来的左侧腮托换成了过桥腮托,解放了原来腮托对左侧琴板和侧板的压力,使压力由下端木块支撑,有利于低音的振动;拉弦板也换成了集成四个微调的铝合金拉弦板,并且拉到了最下端,使其到琴码之间的有效弦长达到55毫米以上(原来的拉弦板因为挂尾柱的牛筋已被拉得很长,这个弦长只有47mm,E弦有微调,弦长就更短): 2、换了音柱,并重新调整了位置,原来的音柱比较靠里(靠左F孔),因为这把琴琴板较厚,好像振动不起来,经过多次实验,我将音柱的中心位置向外(向右F孔)移动了5mm到接近右码脚外沿处,增大了左码脚琴板的振动面积: 3、换了琴码,原来的琴码(图4左上角的)码脚太厚,高度比较低,材质也不好。开始时,换了一块码脚外沿距离为标准41mm的琴码(图4靠右边的),效果不够理想,可能是我的音柱移的太靠右F孔,为了配合音柱位置,又修削了一块码脚外沿距离为43mm的琴码,装上后发现效果好了许多: 4、下图是换下来的原琴配件: 5、调整后的总体效果:原来这把琴E弦比较好,声音清晰、明亮,但是其它弦声音明显发干、发紧,特别是G弦,好像振动不起来,没有共鸣,音量很小。首先换了腮托和拉弦板后,G弦共鸣就明显增大。调了音柱和琴码后,A、D、G弦声音明显变好,声音变得厚实一些,音量大了一些,发音变轻松,灵敏度提高。和我那把新买的手工琴比较,原来音量差得多,现在只略小一点,而且在灵敏度、声音的明亮度方面好于新琴。 用声音测试软件前后对比测试(距离麦克风1米处用最强弓拉空弦):音量比原来平均提高2—3dB(从约45dB提高到48dB),G弦提高接近4dB(从43dB提高到47dB)。因为测试时没有隔音房,周围噪音就有10—20多个dB,而且时刻在变化,所以测试值只供参考,不一定准确。 |
<B>以下是引用<I>小提琴爱好者</I>在2009-6-8 10:57:00的发言:</B>
<P>看了码子,好象指板有点低了?</P>
<B>以下是引用<I>wld4803</I>在2009-6-8 12:13:00的发言:</B>
这把琴指板末端高度只有18mm,比标准21mm差了许多,是年代久远被琴弦拉低的。但是要抬高指板3mm,就非我等业余爱好者力所能及,不知各位有何高招?
<B>以下是引用<I>wld4803</I>在2009-6-8 20:22:00的发言:</B>
小提琴爱好者朋友介绍的方法可以一试,但这样琴颈下端岂不是厚了近2毫米?我的一把新琴琴颈只比这把粗了1毫米多,拉起来就感觉不适应,粗2毫米可能更不适应。据修琴资料介绍,好像需要卸下琴颈,打开颈榫和上端衬木的胶缝,垫入一个薄的木片楔子来抬高指板,但这样没有经验就做起来就困难了。
<B>以下是引用<I>wld4803</I>在2009-6-13 23:29:00的发言:</B>
<P>琴码我已按前面东府老师的建议,将下面的拱修高,同时从上面削薄了码脚,装上后,A、D弦有所改善,音量又大了一点,声音更亮了一些,但G弦声音好像变硬了一些,E弦声音变细了一点,也许是个人的感觉吧,······
</P>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6 13:3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