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小提琴制作(一) 作者:mosso 写在前面 业余小提琴制作是非常吸引人的,许多小提琴爱好者都把业余制琴作为自己的又一爱好。更因为针对小提琴的发音原理有各种科学研究工作可做,所以小提琴制作也是不少音响物理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之孜孜不倦加以研究的课题。现在我们在网上谈论这个题目,目的也并不是单纯地为做一把琴,做琴是一层意思;也可以先看看这些帖子,也不一定马上动手,也许能增加对对小提琴这一乐器的性能的理解。 我将分好几个帖子来说业余小提琴制作,在把基本方法介绍完以后,还打算化一点文字来说说有关的发音原理。业余制琴在具体制造方法,例如木料切削、部件粘合等方面和专业制作完全不同。这些都力求简单,只要可靠好用就行,因为我们不是要大批制琴,也不在乎细究制作效率,所以方法上可以因人而异。但是在探讨发音原理方面,却是必须尽量仔细深入,以便做出音质合乎自己构想的琴来。 这些文字也是和大家一起探讨,在看到我的文字里有什么问题时,也请大家指出。 一, 工具和琴板木料。 先说工具: 业余制琴工具比较简单,大致需要以下这些工器具: 1,普通锯子一把,用来断料。 2,窄锯(又称绕锯)一把,用来锯出曲线。不用窄锯,用大一点的钢丝锯也是一样。 3,平口凿一把。 4,小圆口凿一把。 5,大圆口凿一把。可以用废宽钢锯条改制。这把圆凿的凿柄部分要呈铲型弯曲,以便切削。 6,木柄小刀一把。 7,木刨子一把。 8,粗细砂皮若干。 以上是构成所需要的主要的切削木料工具。专业制作时要用卷刨,如果有,也会用,那么当然也可以。 9,钢卷尺一把、15公分钢皮尺一把。 10,金工用外卡钳一把。 这些是测量工具。 11,熬胶小铝碗或铁碗一个。适用的锅子一口。 12,捣胶用木棒一根。 13,可封口的玻璃瓶一个,制备琴漆用。 14,约6英分到1英寸宽的软毛油画笔一支,涂漆用。 15,1000 - 1200号水砂纸若干。 主要工具就大致是以上这么些,有的可以借用。各人在明白了具体的操作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创造出适合自己条件的工具来。在后面的叙述中,还会多出一些简单的小工具,那么到时候再添加也不迟。 下面说木料: 小提琴面板用料是云杉,如果用南方木材,那么是鱼鳞松。在实在找不到的情况下,业余制琴采用工业上制木模的东北松(红松)也是可以的。我国沿海一带产的黄松(又名本松)因其年轮粗硬,不可使用。 小提琴木材的开料方法是等分开料法。它有点象是切西瓜那样地开料,所以得到的板材在截面方向上看,年轮始终是垂直于板料平面,所以面板的木纹是直线状的。一般说来,最适宜的木纹宽度是约每公分5到7条年轮,当然这并不严格,超出这个数字也是可以用的。平时我们遇到的木料都是平行开料的,这样就只有在穿过圆木木芯的这块木料可以符合需要,其他的板料上的年轮线都有倾斜和云纹,是不合应用的。 面板的木料需要两块,大小是:长360 X 宽105 X 厚16(单位:毫米。以后凡尺寸,没有加注的都是毫米)。把两块木料的木纹较密那一边的侧面用刨子刨得平直,然后胶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中间木料密度大,边上木料密度略小的,符合振动原理的小提琴面板坯料。刨平侧面,形成可以密切接触的胶合面的这个工作,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一般人没有细木工技术就难以作好,建议这项工作找一位技艺熟练的木工来代做。 背板木料用枫木或槭木,尺寸比面板长13毫米,即长373 X 宽105 X 厚16,也要把一边“直缝”后胶合,以形成背板坯料。如果你找到的木料宽度够大,用独块的背板也是可以的。 关于背板、琴头的用材,过去都说是“色木”。这个说法是对的,就是不大明确。因为“色木”是“sycamore”的音译,而它的意思是枫木的一种,是所谓的“sycamore maple”。 因为一开始就要做胶合工作,那么有必要讲几句琴胶的话。专业制琴,琴胶采用优质动物皮提炼的白明胶。这个方法业余制作时无法用,因为用明胶胶合时必须动作快而规范,它的“流”转“固”的时间很短。业余制琴可以使用鱼鳔胶,它的“流”转“固”时间比较长,胶合时可以从容操作。鱼鳔胶的胶合强度非常好,是理想的制琴用胶,过去价格便宜,专业制琴也是用它的。 从南货店可以买到干的鱼鳔,要挑大而厚一点的,颜色愈浅白质量愈好。业余做琴用不多,一大片就够用了。把买回的干鱼鳔用剪刀剪成小块(一次用掉半块鱼鳔就够),放在铝碗里,加适量热水,泡上一天。然后把这个碗放进一个大小适宜的锅里,蒸一段时间,然后取出,一手衬布按住铝碗,另一手用小木棒捣碗中的胶体。这是个烦琐的工作,要反复进行,并且调整其水量,直到胶体完全溶解开,成为胶水才行。然后你可以用它,每次用过后留下多余的下次再用。再用时,它已经干了,这时再加进一点水,蒸一下就行。 好,第一次就说这么多。下次就是具体制作面板和背板了。各位朋友看了觉得有疑问,或者甚至觉得有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指出。 业余小提琴制作(二) 二,面板制作 按前面的做法,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面板和背板的坯料。下面就来介绍面板的制作。 在说面板制作之前,有必要略为介绍一下小提琴的几种主要形制。 现在最常看到的小提琴形制大致有以下几种:1)阿玛蒂式样,2)斯特拉蒂瓦里式样,3)长型斯特拉蒂瓦里式样,4)瓜乃里式样,5)德国的施坦纳式样。其中最重要的是斯特拉蒂瓦里式样和瓜乃里式样。在19世纪,施坦纳式的琴曾经大受欢迎,所以后来仿照这种式样的琴做得也很多,它的特点是琴板高拱,一般琴漆颜色是棕褐色,高音非常亮,低音通常不好。它的音量不大,可以用作客厅室内乐演奏,不能适合在现代音乐厅里演奏用,现在很少制造这样的琴。斯特拉蒂瓦里式样和瓜乃里式样是现在最普遍的制作式样,但小提琴是一种手工艺术品,往往同一制作家的名琴,其形状也会有差异。多年前,我国轻工业部公布过我国的小提琴制作标准形制,是基于斯特拉蒂瓦里的“赛拉波”和“贝茨”两把名琴的两种式样。在实际生产中,尤于仿“赛拉波”这个式样做得最多,目前大家说的斯氏琴,和市场上见到的琴,几乎都是“赛拉波”式。考虑到这种琴最容易见到,现在我在这里介绍的也是这个式样。 首先按照这个帖子下面的图纸,按一比一的大小在纸上放出外型的大样。做这个工作时,一方面是用这个图纸,但假如手边上有现成的形状正确的琴,那么参考实样也很重要,它可以给你实际的感受。所以最好是两者兼用。 大样放好,检查无误后,就可以把它的中线对准坯料的粘合中缝线,把外型画到木料上去。此后,就可以用锯子把它的轮廓线锯出来,当然在锯的时候要留一点加工的余量。 这里,又要提到做琴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正规的制琴法,讲究准确和效率,所以在制造边圈(侧板)时,是要用模具的。意大利制琴法用内模,法国制琴法用外模,我国制琴业大多用外模。用模具可以使边圈的成型完全一致,所以在制作面板和背板时边部通常不讲究完全做好,是待整体粘合后再最后修整。当然,有些优质的小提琴为了要事前对琴板调音,那么也要把琴板的边缘完全做好。 我们是业余制琴,不必用模具做边圈。那么边圈相反是依据琴板来制作的。这个方法实际上专业制琴也用,特别是在试一种新式样的时候。这样就要求琴板制作时把边缘完全做好。 锯出基本形状后,用窄口平凿先对板料做一点粗加工,初步去掉一点四周的余料。然后用平凿和小圆凿按帖子下附图中的第四幅把边部切削出来,当然这个工作一开始只是加工琴板的正面,内部挖凿要下一步来做。 制作琴板正面的边缘时,注意要留出一点进一步细加工打磨的余量。边缘大致做好后,就可以按附图中第一张上注明的琴板曲线高度加工出它的曲面。一方面对照图纸,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照现成的琴的曲面,当然也要留出打磨余量。等确认曲面已经基本加工完毕,就用砂纸把它打磨光滑,这时这个光滑的正面就是挖凿内面的基准。 按第二幅图的尺寸要求,用小圆凿和弯柄大圆凿(或卷刨)来挖它的内面。注意周围要按图所示,留出琴头木、琴尾木、四块琴角木和边圈的粘合平面。具体这些木块的大小尺寸,我会在后文给出。 挖内面时,要不断测量其剩余厚度。方法是把金工外卡定到开口10毫米,然后一个脚抵住已经加工好的正面,然后用15公分钢皮尺量另一个脚到内面的距离。假如量到是6毫米,那么说明这里的厚度就是4毫米。加工到都有约0.5毫米的加工余量时,就可以停止切削,用砂纸打磨内面。直到打光,并且尺寸适合为止。 我在图纸上标的虚线内厚4 – 3.5 ,虚线外厚3 ,这是针对材料硬度较好的木料而言的。实际制作中,往往要加厚一点点,具体加厚多少,要看你手里木料的情况。一时没有经验,也可以就按图纸尺寸办。但按照我的体会,略厚一点利多弊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木料总是有一点干缩的。 这些工作结束后,就是开音孔了。先是按第三图的大小和模样放出一比一的大样,确定无误后,按图示的定位尺寸把它对称地画到琴板面上,待检查无误,然后用锋利的小刀雕出音孔即可。雕完后也要对它稍作一点打磨。 到此为止,面板本体已经制作完毕,但是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上音梁,还没有作。这个工作留到下一次说它吧。 业余小提琴制作(三) 三,制作和粘合音梁 上一帖里介绍了面板制作,面板内面还要加装一根音梁。音梁是位于弦马左脚的下面,靠着小提琴的低音弦的那面,所以有时也叫它低音梁。但是不能望文生义地认为它只传递小提琴的低音,四根琴弦的振动主要都是由它来传递的,所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古代的小提琴,音梁比较短小。比方有些仿斯坦纳式的琴,因为琴板高拱,内部弯起程度非常大,其音梁甚至是直接取自面板材料本身。这时音梁天然地和面板为一体。但是这样的音梁,其发音并不好。现代小提琴的音梁,不但尺寸加大,而且必须是用另外的同品质木料制作,在制作时使它的两端比面板的胶合面曲率略小一点,自然状态下把它按在面板内部时两端和面板不密接。这样,在胶合时,对两端加一点和面板夹合的力,形成一种“予应力”的状态,这样就可以使小提琴发出强而有力的声音来。 音梁用料应和面板木料相同,制作时,要注意使其木纹方向和面板保持一致。 具体尺寸我已经在这一帖下面的附图里标明。可以先用一条硬卡纸,先拓出面板相关部分的弯度。然后按图示的形状,去掉两端用于产生予应力的间隙,然后按各点的高度画好一比一实样,按样制作。音梁长270 毫米,从上端到其中间149毫米处是琴马左脚的位置。这一点也应该是音梁的重心点,在制作时,可以不断地把它放在手指上测试,做准即可。 胶合的位置也已经在图纸里注明,用鱼鳔胶把它胶合到面板内面。这时,需要用两只大号的弹簧票夹设法夹住其两端,使两端和面板黏结密合,从而形成予应力。 待胶体干透(正常天气24小时即可),就可以去掉夹子。这样小提琴面板加音梁这一组件就制作完成了。这次介绍也就到此为止。 下一帖,就要来说背板了。 另外:关于贴图,我也注意到,虽然已经是多次挑选,目前我使用的贴图存放空间还是有点不大稳定,所以有时候贴图会显示不出来。请有兴趣的朋友在看到图纸显示清楚的时候,及时把它们载下来,以免需要的时候网上却不能显示。这些图纸都不大,每次都是40K到70K的样子。 业余小提琴制作(四) 四,背板制作 前面已经介绍了面板和音梁。现在就来说背板。 背板的外周轮廓线是和面板一致的。但是在顶部,它比面板多出一个“耳”来,那是用来和琴头相粘结的。背板的具体形状可详见本帖所附图纸。背板用的木料比面板硬出许多,所以切削也相对费事一点。 具体的切削过程基本是和面板相同的,但是要注意它们有着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 1,背板的拱度和面板是不一样,这从图纸上标的尺寸就可以看出来。它们拱起的中心高度是一样的,但面板是从中心向边部缓和地下降,而背板则是下降得比较快一点。要掌握好它们拱度的不同。 2,背板的厚度和面板也不一样。在图示的中心区域背板多出一块比面板厚的部分。要注意这个不同,在切削时掌握好尺寸。 3,顶部多出一个“耳”。这个耳,在制作背板时不要切削到位,要留出一点余量。等它和琴头胶合后,切削成和琴头相关部分完全一致的形状。当然最后还有一条:背板上没有音孔。 五,边圈(侧板)制作。 专业制琴做边圈时是要用模具的,意大利式的制法用内模,法国制法是用外模,我国制琴业也是以用外模的多。我们是业余制琴,就采用不用模具的方法。虽然不用模具,但是规范是有的,那就是已经制好的背板和面板。 做边圈要用的材料和工具比较特殊,在前面我为了简化讲法,没有讲它,现在就来讲一讲。 边圈的材料是和背板、琴头一样的枫木或槭木。有时这种木料有好看的横向花纹,业余制作搞不到这么好的料,所以做边圈时一般的质量好、不变形的硬木也可以用。关于材料的情况可以参看附图。对于业余制作者来说困难的是要把边圈料锯刨成1.6毫米的料子。另外在边圈的内面上下还要粘上窄窄的衬条(衬板),它可以用软一些的松木来做。关于边圈和衬条,假如你周围有技艺好的木工,可以委托人家帮助开料。琴头木、琴尾木要用和面板一样的云杉或鱼鳞松来做;四块琴角木可以用同样的木料,为了减轻琴的重量,也可以用轻质的杨木来作。 对于业余制琴者来说,有时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假如你能买到美工用的二夹板,那么边圈和衬条都可以用它们来作,这样就非常方便了。笔者还修理过一把捷克的普级琴,发现它的边圈竟是简单地用一条三夹板作的,三夹板比较厚,这样连衬条都不要了。这样的做法用于业余制作,也非不可,当然这是不得已的代用方法。 弯制边圈和衬条要用一把电工用的老式“外热式”电烙铁,从25瓦到40瓦的都可以。新式的内热式电烙铁不行,因为它的加热体太小了。弯制时把烙铁柄用绳子固定在椅子面上,让烙铁发热的管身伸出椅子外而悬空。把边圈板的宽度做准,一共有六块,它们的长度可以用卷尺在背板的边部相应部位量得,裁料时宜略长,以免短了料就要报废。把这些料先用水浸湿,用干布擦去表面水分,就可以在热的烙铁上弯制,边弯边和背板的相关部分试试是否符合。直到妥贴为止。注意边圈外边的位置是在背板边线往里3 – 3.5毫米的部位。弯制时一要注意烙铁温度不可过烫,以免烤焦木材,这样就要不时地把它的电源拔下来;另外注意不可有水滴进烙铁里,以免造成漏电事故。 12条窄窄的衬条也要按类似的方法弯好,并且按图所示把琴头木和琴尾木做好,注意琴头木上和琴头的配合槽宜开得小一点,其正确尺寸是要按琴头的实际大小来配合的;琴尾木上有一个尾柱孔,先打一个较小的孔,它也是要以尾柱的实际尺寸来配合的。至于四块琴角木,则是要待边圈胶上背板后形成琴角后配做。六块边圈要一一编号后把相互配合的部位准确地切削,修削琴角处的拼合处形成正确的尖角配合,琴尾处也要使两片边圈的接缝在正当中。 下面的工作就是胶合了。胶合之前要准备大约20到24套螺栓、垫圈和螺帽,它们都可以方便地在一般的五金店买到。螺栓用6毫米(即M6)的,长度为50毫米;每个螺栓配6毫米和10毫米的垫圈各2个;另外用皮革或人造革剪出外径和10毫米垫圈外径一样大,内径和6毫米内径一样大的软垫圈,也是每个螺栓配两个。制作时使用这些螺栓来夹持边圈和琴板。夹持时的排列次序是:螺栓头、6毫米垫圈、10毫米垫圈、软垫圈、被夹持的部件、软垫圈、10毫米垫圈、6毫米垫圈、螺帽。除了这些外,还要准备几个大票夹。 首先把边圈和琴头木琴尾木在背板的准确位置找好,用铅笔划出记号线。用熬制得比较厚的胶(目的是要胶得很牢固)把它们按正确的位置胶在背板上,用大票夹可靠地夹住,24小时即可干透。然后分几天逐步依次胶上左上、右下的侧板;右上、左下的侧板;最后是中间的两块侧板。胶合时就要用那些螺栓来夹持,以保证胶合的牢度。 这些胶好后,就可以按四个已经形成的琴角形状来配作琴角木,然后也把它们胶在琴角里。 最后是胶那些位于侧板上下的窄窄的衬条,这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不过数量多,要化不少时间。胶合时也是用票夹来固定它们。 这些工作作完后,就可以看到附图所示的边圈完成时的模样。只要作的细心一点,把面板合上去是基本正确的。所以下一步是把和面板接触的边圈端面磨平整,然后胶合面板。胶合面板是要求一次完成的,也是用那些螺栓来夹持。操作起来涂胶的动作要快一点,然后迅速把面板合上去,把螺栓逐个上紧。上紧螺栓时,可以微量移动面板和边圈的位置,但不可把面板和边圈拉开,以免影响其牢度。按专业的高级琴的做法,背板要和边圈非常牢固地粘合,而面板今后可能会要打开,所以要求粘合强度低一点。业余作琴了解这一点就可以了,可以用熬得稀一点的胶,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粘合得牢固一点的好。 现在琴体基本已经好了,只是上面和琴头配合的地方只是予留了一个小一点的开口,这要待琴头好后,按琴头的配合尺寸来切削到位,琴尾木上的尾柱孔大小也没有到位。另外面板和背板都还没有嵌线。这些就留到后面的文字里来说吧。 六,嵌线 在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的边部有整圈的嵌线,起着加固琴边和一定的阻尼振动的作用。它们是用两条薄的乌木细条夹着一条薄的松木条构成的。乌木条很脆,所以也有人就用普通的松木条染成黑色,代替乌木。这样的做法,对于中等质量的琴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为制作方便,我也建议业余制琴时用这样的办法。 先准备一点0.5毫米的松木片,它们实际上是用刨子刨下的刨花。一般的制作者是用盐基染料把它染黑,业余制作不用那样麻烦,用文具店里出售的绘图墨水一涂就可以了。要注意这种绘图墨水是溶剂型的,有一股化学气味,干燥后遇水不化,用酒精可以稀释它。另外有一种水溶性的碳素绘图墨水,是不可用的。 把宽度为2到3毫米的两片条形黑木片和中间一片条形白木片用木工白胶胶合起来。这样的木条必须长于琴上每段嵌线的长度,当然不得已时也是可以接的。用一段直径约一公分多的竹子劈开,把这些竹片把它的一头锯出一个突肩,使用时把铅笔放在里面,利用突肩靠住琴边按附图的尺寸划出嵌线的轮廓线。这样的竹片按突肩的宽窄不同,要有两个,一个划内轮廓线,另一个划外轮廓线。 然后用锋利的小刀按轮廓线开出1.5宽1.5深的嵌线槽来。完成后用白胶把嵌条埋入其中,待24小时后,胶水干透,就可以用小圆凿修去嵌条露出于琴板的部分,然后用砂纸打光。这样嵌线就作好了。 业余小提琴制作(七) 七 琴头 琴头和琴颈是一体的,是小提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制作和安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小提琴音质优劣和使用寿命,并且还与按弦和换把有着密切的关系。 琴头和琴颈使用一整块木料制作。因为它和音质的关系很大,所以用料一定要严格挑选,绝对不能使用太硬或太软的木料,更不能有劈裂、虫蛀或腐朽的现象,并且必须经过长期的自然干燥,含水量一般要在6%以下。一般用和背板、侧板同样的木材,纹理的方向和侧板是一致的。 制作时,先将选好的木材锯成长255毫米、宽55毫米、厚50毫米的长方体,表面刨光。然后,将制作好的琴头样板的轮廓描在木料上,作为以后切削、雕刻的依据。我们可以用一把小提琴,将弦轴取下,放在一张结实的纸上,侧面朝下,用尖铅笔顺着轮廓画下来,就得到一张琴头的侧面轮廓图,同样可再制作一张正面图。然后将图用复写纸复制在硬纸板、三合板或薄铝片上,再用绳锯沿着线条锯下来,用锉刀进一步修整到位。 先用带锯将这块料沿着轮廓线的外围锯下来,然后用锉刀锉掉多余的部分,再进一步画线,进行更加精确的加工。 琴头的旋首为了雕刻方便,可以先锯成八角型,然后用锋利的圆铲。这个工作一定要慢,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吃刀的部位要不断地涂些水,这样木材膨胀松软,容易雕刻。 弦轴槽的加工方法比较简单,就跟木匠开卯的方法差不多。 弦轴孔是有锥度的,加工方法可我以前在工厂加工金属的方法完全相同:先用4毫米的钻头在标好的弦轴能够孔位置上打孔,然后用锥度为2度28分的绞刀。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开始时加工余量比较大,可先用锯、锉刀去掉多余的部分,然后再用“业余小提琴制做(一)”里要求准备好的工具进一步加工,最后用砂纸打磨光滑,使尺寸、光洁度都达到要求。最后的尺寸为:全长245毫米,旋首两耳处宽42毫米,弦枕处宽24毫米,琴颈下宽33毫米,琴颈中厚13毫米。这个尺寸是国家标准中要求的。 一般的演奏者都喜欢用琴颈细一些的琴,但是如果琴颈太细,就难以承受琴弦的拉力,最后变形不能使用。MOSSO先生为我修理过的那把琴,其琴颈就是非常细的,如果按国家标准来检验,绝对是不合格的,事实上我确实还没有见到如此细的琴颈。但幸运的是尽管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岁月,她还没有变形的迹象。 旋首是提琴工艺美术要求最高的部分,往往仅凭琴头就可以分辨出其琴型。比如,瓜乃利的琴头比较粗壮、斯坦那的琴头往往是一只狮子、老虎、狗或女人的头,而马基尼的琴头旋首是四层的,等等,我非常喜欢观察照片上精美古提琴的旋首,她们具有强烈的美感!但同时旋首又可以认为是小提琴所有部位中和音质关系最不密切的,也许就因为此,前些年一个西方的爵士乐团来北京演出,我看到照片上的小提琴手用的旋首被锯掉了,确实感到挺“前卫”。虽然他去掉了提琴最美的部分,但却和罗丹那有着天壤之别。 八 其它零件的制作 首先我说一说指板。它的形状不复杂,只要照着一把琴就能做出来。但要注意一点:指板和琴颈接触的面,中间有一个槽,两旁再用刀子划一些刀纹,目的是尽量让指板和琴颈的着胶面减少,易于起换。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拿琴的时候不能用手提着指板了。另外,指板不是平的,中间低,两头翘起来的,这样便于演奏。在270毫米的长度上,其深度会达到一毫米以上。这个弧度可以制作时削出来,也可以做好后烤弯。 音柱:挑木纹细密的松木来制作。直径一般5-6毫米,长度根据琴的情况而定,关键是要能松紧适当地立在正确的位置上。 弦枕:照着琴做就是了。 尾柱:应该能买得到,就不必麻烦做了。 弦轴、拉弦板、腮托、琴码都去买现成的好了。 最后我来说说它们所用的木材。以上零件(琴码除外)最好是用乌木,尤其是指板,当然也可以用色木、红木等。但遗憾的是乌木基本已经灭绝,非常昂贵。现在制作师用的所谓乌木指板其实一般都是绿木,它的刨花透过光看是绿色的。当然也可以用老琴上的乌木指板,因为经过了长期的振动,那个可是好东西! 弦轴、拉弦板、腮托这几样,帕尔曼的琴上是红色的,但那不是红木,红木是抵档料。那是一种被称为“欧洲黄杨”的珍贵木材。我的琴上也用的是红色的,当然不是“欧洲黄杨”了,但也不是红木,跟我们这里绝大多数人的一样,是枣木。 九 装配与油漆 装配吧,没什么好说的,只要见过小提琴,就知道小提琴是什么样子。那么现在,各部分零件都做好了,在结合处涂好鱼胶,用夹具加紧,等第二天胶干了拆开夹子就好了。 但是要注意一点,粘琴绝对不能用化学胶,一定要用动物胶,鱼胶最好。修琴的时候一般也是同样的原则。化学胶就是象502什么的,这些胶的确是结实,但是粘上之后也就拆不开了,而一把琴迟早会遇到要修理的时候。比如,要换音梁什么的。非要拆,就把木头破坏了,琴就毁了。这样你的琴就没有维修价值,就象一次性的饭盒,吃完饭就得扔了。再说,一把琴制作出来之后,如果发现声音上有缺陷,可能还需要拆开重新调整的。如果实在没有动物胶,而你只是想做一把琴随便玩玩的话,那就用拼缝的乳胶算了,这种胶是可以拆开的。 接下来说一说油漆。 大家都知道油性漆的好处,如减弱噪音了、增益音质了、年代越久越美观了什么的,但是操作起来是很麻烦的。不说别的,没有一年时间,要完全干燥都不大可能,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所以后来人们发明了酒漆,也就是用酒精作为溶剂的琴漆,几个小时就可以干透了。 我现在向大家介绍一种酒漆的配方: 虫胶片:100克, 松香:10克, 酒精:400毫克 将以上原料捣碎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酒精,搅拌以使树脂全部溶解,待沉淀去掉杂质后即可作为清漆使用。 将紫藤或藤黄等醇溶颜料放入容器,加入少量酒精,即成颜色溶液。如颜色太深,可加入酒精进行稀释,然后经过沉淀过滤即可。 涂漆用的刷子应选择刷毛较薄、弹性较好的扁刷子,刷毛不可过软或过硬。 至于涂清漆和颜色漆的先后次序及每种漆的涂刷次数,都可以灵活掌握,主要以颜色的深浅和漆膜厚薄合适为准。 小提琴的油漆在提琴的制作过程中和音色一样是最不可捉摸的.好的油漆它可以参与琴的震动,并可以过滤掉琴的高频杂音,从而帮助琴发出更甜美的声音琴.我曾把我做的琴做了这样的实验:我把琴在未上油漆之前装好并试拉,发现琴的音色很大,而且比较松.但是与油漆之后相比缺乏了一种甜美的感觉,而且没有回味与穿透力.这就是油漆在琴音色中起的作用. 很多人发现有的新琴夏天温度高的时候,放在琴盒里油漆上会有与琴盒的粘痕,如果用手指按油漆会很容易留下手指印.过后放一段时间指纹又消失了,很多演奏抱怨这样的显现这.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好的油漆在刚刚完成的数年中是流动的,它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氧化过程才会慢慢干燥.这个过程一般要2-5年.因为好油漆的质地是比较软的这样才不会妨碍琴板的震动.其实对于制作者来说做硬的油漆要比软的油漆方便很多,而且成本也会低很多.但是好的油漆对于好的制作者来说永远是一种吸引.我曾在2000年北京意大利提琴展上有幸看到斯特拉提瓦利1715年的作品.他的油漆的质地与颜色是令我终生难忘的.我无法用语言来说清那种感觉.可惜的是他的油漆配方早已失传.但这样的油漆是全世界制作者所梦寐以求的。 事实上在我这一带可以见到不少用油性漆漆的新小提琴,当然是万元级别的琴才这么做。包括我本人,也在研究怎么提高和稳定这一工艺的方法。的确优良的油性漆可以比酒性漆更好地渗透进琴板里,从而提高音质。但是油性漆的配料和加工复杂性远大于酒性漆,干固时间又远长于酒性漆,不少人做琴希望短平快,所以愿意用法国人发明的酒性漆。 不过中国琴要在国际上打出牌子,占领油性漆这个制高点就十分重要。 油性漆在我国不是新东西。过去轻工业部有过配方和标准,公开在一本叫“小提琴制作”的书里。你如果找到这本书(一般图书馆都有)不妨一看。当然书里的配方是比较简单和原则的,比方里面讲松节油,就是一个大类名,什么样的松节油是要你自己去摸索的。其他原料也是如此。有人用硝基油漆和酚醛油漆,那是非常不对的,合成的油性漆完全不可用,会毁了好琴。 油性漆的油基和酒性漆的酒精不一样,对不少天然颜料有溶解去色作用,所以对相关颜料的选择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也是一难,同样地,也不能用合成的颜料。 目前,可以想象,做油性漆的人,配方是保密的。你让他给你漆一把,也许他会答应,但是决不会告诉你他的配方。再就是,他说是松节油,这就是弄不大清的问题了。问题是合用的油料来自何方,这是他们的秘密,当然还有配方比例等。 我想,可以说,现在有人漆油性漆,但是总量并不多。远不如酒性漆的那么多。至于社会上,特别是一些乐器店里有声称是油性漆的新琴在卖,那么要好好鉴别,优质油性漆有它特殊的韵味,可以感觉出来。还有,可以问琴商:这把琴是什么时候做的?因为油性漆的干固时间很长,根据时间可以感觉出是不是真正的优质天然油性漆,防止误买了合成油性漆漆的琴。 (全文完) |
<B>以下是引用<I>回来火车</I>在2009-11-23 18:08:00的发言:</B>
谢谢东府老师的文章!
<B>以下是引用<I>老腾</I>在2009-11-23 17:13:00的发言:</B>
<P>我正急需“业余小提琴制作(九) 九 装配与油漆”这一篇。东府老师真是及时雨,还有上次8000老师的转帖,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B>以下是引用<I>东府花园</I>在2009-11-25 10:21:00的发言:</B>
<P>谢谢各位朋友的鼓励!这不是我的文章,而是我正在学习并且觉得不错的文章。</P>
<P>转载到我们的论坛上,也许对热爱小提琴的朋友有点参考价值。</P>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30 00:4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