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血色浪漫的学琴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我的心 发表于 2013-11-10 1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看见群友们发表了许多篇自己的学琴文章,我也感慨而发,讲述一下自己几十年伴随小提琴的坎坷路程,今天先见个面,我会陆续更新文章的,谢谢。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2
zxxs1 发表于 2013-11-10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希望不是太监!
3
高山流水zl 发表于 2013-11-10 22: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我的心在2013-11-10 17:39:00的发言:
【血色浪漫的学琴之路】不是【血色浪漫是学琴】之路,打错了,大家 多多谅解,谢谢。

盼望早日读到你的大作。
4
 楼主| 我的心 发表于 2013-11-11 20:54:00 | 只看该作者
7958年我考上了县城唯一的一所中学,离我家 15里。每天我都走去上学。那时学校只休息星期日,有一天我的同桌带我去街里,进到县城最大的一个百货商店,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一个卖文具的柜台前,看见玻璃柜里面放着2把小提琴,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小提琴,我就趴在柜台看。一个女售货员走过来问我:“小朋友,想买小提琴吗?我摇摇头走了。我的同桌也跟着我走了。                                                                                         第二个星期日我又去了那个商店,又去看那2个小提琴,好漂亮啊,我仔仔细细看看,琴上有标签【东方红】是营口乐器厂生产的,定价是13元。我想,我要是有13元买 一把多好啊,可是我一学期所有的学费才13元,还是妈妈借来的。我悄悄的走开了。                                                                                                             但是我并没有死心,不知道为什么小提琴的影子老是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那时没有电视,什么也没有,连广播都没有,我也没看见谁拉过小提琴,也没有听过小提琴的声音,可它就是天天在我的脑海里逛荡。                     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几乎没有饭吃,我只好失学回家,妈妈也不再让我去上学了,帮助她去生产队干活。就这样我又回到农村。                                                                                                           1962年我有一次又去县城,看见那2把小提琴仍然还在柜台里,我的心好激动啊,我飞快的跑回家,跟妈妈要13元钱。可是妈妈说:“你看,咱家有钱吗?就5元钱,咱还得过日子啊。”我没说什么,默默地走开了。               我想,我一定要买一把小提琴。我自己去挣钱。我去哪里挣钱呢?恰好,生产队派人去帮助一个勘探队挖沟,每人一天补助5角钱,我报名了。干了一个个月我挣了15元钱。我高高兴兴的跑到县城,走进商店一看。2把小提琴没有了,我大失所望,小提琴谁买走了?怎么没有了?我回家好灰心啊?大约3个月后我又去县城。去寄卖商店买东西,啊,那挂着的正是一把小提琴吗?一看价钱19元,我还差4元。我跟同去的队长说;“队长,借我4元钱吧,队长想想,拿出来借给了我。我急忙喊售货员,"我买小提琴”,交完了钱,我提起小提琴飞快地往回跑,但是我不敢往家里拿。怕妈妈看见说我,又怕爸爸看见打我。我只好藏到爷爷家里,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第一把小提琴。
5
ck2000 发表于 2013-11-11 21:44:00 | 只看该作者

哎,那时候买把小提琴原来这么难,买好了还得像做了坏事一样藏着。我们都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6
高山流水zl 发表于 2013-11-11 23: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k2000在2013-11-11 21:44:00的发言:

哎,那时候买把小提琴原来这么难,买好了还得像做了坏事一样藏着。我们都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的确,那个年代连本简单教材书都很难找到。现在对学小提琴的人真是很幸福。
7
高山流水zl 发表于 2013-11-11 23:22: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7958年我考上了县城唯一的一所中学,7958年是哪一年?
8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3-11-12 02:49:00 | 只看该作者
根据下文“1960年”判断,当是1958年。楼主是亲身经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那个时代的。
9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3-11-12 02:51:00 | 只看该作者
只是不解“血色浪漫”之意?学琴经历了浪漫还好理解,血色可就有些恐怖了,不会是少儿不宜吧?
10
 楼主| 我的心 发表于 2013-11-12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是1958年,是我打错字了,谢谢,我的学琴经历了许多常人没有经历的苦难,我以后会慢慢告诉大家的,谢谢,
11
 楼主| 我的心 发表于 2013-11-12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是买来了,可是,怎么拉啊?这下可难住了我。我就琢磨,是不是和二胡一样拉?因为我家邻居就是2 个拉二胡的老爷爷,他们过去是唱皮影的,年纪大了就不去唱了,没事就在大门口拉二胡。我放学就去听。后来老爷爷的孙子【我的同学】也会拉二胡。我就跟他学了一段时间。那时不怎么会简谱,但多多少少知道一点点,【1234567】7个音,还有什么是低音,中音,高音,除了这些我似乎就不知道什么了。好吧,那我就照二胡拉的方法拉小提琴吧。小提琴怎么定弦我不知道,定不了弦怎么拉啊?没办法,我就请了一天假,去我原来上学的学校找到当年教我音乐的于老师,我说明了来意,于老师借了我一本书,【音乐概论】,那里面就有小提琴一些简单的介绍,我才知道小提琴是怎么定弦的。每根弦上都有哪些音。可是定弦没有校音器,我又去于老师那里,他给了我一个校音器,是一个白色的小管:“你就照这个音的高度去定A弦,其他的就照书上说的去定吧,我高高兴兴的回来了,拿到校音器我就开始定音,可是定来定去的我什么也没有定出来,因为我听不出来音的高低。怎么办?这下我可真的发愁了。无奈,我只好拿着琴又去学校找于老师,那天正好的星期日,于老师在家,我就去了他家,他手把手的教我怎样定音,定好了音他又给我拉了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哇,太好听了,我听的目瞪口呆。回到家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像于老师那样,拉出好听的小提琴曲子。
12
zynbb 发表于 2013-11-13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关注!
13
 楼主| 我的心 发表于 2013-11-13 19:56:00 | 只看该作者
就这样,我开始了漫长的小提琴学习之路,我学的第一个曲子是【东方红】因为我的同学他会拉,所以我就跟他学。接着,我又学习【学习雷锋好榜样】【社会主义好】........那时我不会简谱,但是我拉这些曲子的同时,自己也会唱简谱了。慢慢地,我无形中学会了简谱,一般的歌曲我只要看见曲谱就能唱下来。连我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我真的会唱简谱了?那个高兴劲就不用说了。那时的农村基本没有什么文化活动,自从我学会了小提琴我就组织一些喜欢唱歌,拉二胡,吹竹笛,拉京胡的年轻男女在一起自娱自乐。每天晚饭后我们就聚集在村子的一棵大树下开始吹拉弹唱,好不热闹啊。村子里的老人,青年,学生,孩子们都围在我们的周围,有时也随着我们的乐曲唱起来,一直玩到很晚大家才恋恋不舍的散去,那时虽然生活很苦,但我们还是觉得很快乐。1964年全国开始了【四清运动】,工作队来了一位年轻的男工作队员,他叫杨国瑞,年轻俊朗,才华横溢,为人热情。在一次工作队与我们村子青年联欢会上,他竟然拿出小提琴演奏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那优美的旋律深深的打动了我。第二天我就去找杨老师【他原来是我们县城里的一个学校教音乐的老师,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杨老师,我想向您学习小提琴”,杨老师笑呵呵的说“你提琴拉的不错啊。还学习什么?”我说'我不会拉,都是自己瞎鼓捣的。不知道对不对“杨老师说'那你想学什么?'就学您拉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就这样我跟杨老师学习了三天,拉会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也学会用了A大调演奏歌曲。我好高兴啊,以前只会用D 大调,G大调演奏,其他的都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杨老师陆陆续续的教了我有关小提琴其他的知识,【换把,换弦,持弓,触弦的角度。。。。。。。】我在小提琴的学习上又迈开了一大步,收获颇丰。四清运动在三个月以后结束了,杨老师也回学校了,临别的时候我送他到村口,我望着他久久说不出话来,杨老师笑呵呵的说”回去吧,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以后想我的时候,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可以去县城找我啊”。就这样,我送走了杨老师,在以后的几十年岁月里,由于种种原因我再也没有看见他。
14
YANG7 发表于 2013-11-15 09:34:0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前辈的文章,在过去那么漫长的艰难困苦的岁月里(“ 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能够去爱琴,想到学琴,下决心买琴, 再到刻苦学好琴,首先致以深深敬意!对于今天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物质生活)来说,是根本不能想象和理解的, 很受感动和教育, 纯洁地,真诚地,朴素地感情流淌在行文中,期待不断更新!
15
 楼主| 我的心 发表于 2013-11-15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我会继续把学琴的经历告知大家再次感谢你们的关注,
16
 楼主| 我的心 发表于 2013-11-15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我学琴遭到我爸爸的强烈的反对。爸爸是老党员,1945年入党。是村子里的生产大队长。一天我也看不见他,也很少交流。我有事基本都找我妈商量。有一天爸爸回来看见我在家里拉琴:“你想拉琴可以,但是不要让我看见,我只要看见你在家拉琴,你的给我滚的远远的。”我默默地收拾起琴。家里不能拉琴了,那我去哪里拉琴?好吧,我离你远远的行吧,晚上,我拿着琴到离我家2里路南面的水库大坝上去拉琴,那里没有人,特别的肃静,就这样,我几乎天天晚上去水库大坝上去练琴。当我夜深人静回家的时候,我爸爸还没有回来。我整整坚持了一个夏天和秋天,冬天来了,天气异常的冷,我只好不去大坝练琴了。这时,公社召开各村文艺汇演,大队也成了了文艺演出队,我当然首当其冲被邀请去参加排练。在大队部我遇见了爸爸,他还是那个不待见的眼神看着我。1965年的新年汇演我们取得了公社汇演第一名,整个节目都是我亲手编排的,乐队有我的小提琴,我同学的二胡,还有其他人的笛子,我们村有员工女孩子她演唱的是【苦菜花】插曲的独唱部分,其他成员唱合唱部分,那女孩的嗓音真的太好了,唱出了堪比王音璇老师的情感,【王老师是山东艺术学院的老师,著名歌唱家,苦菜花就是她演唱的】受到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好评,给我们演出队争来了荣誉。还有我们演出的【老两口学毛选】【逛新城】等表演都拿了一等奖。我们大获全胜。大队党支部书记也给了我们语言上的表扬,并且找我说:"以后咱们大队搞什么活动就由你负责了”。这时,县里准备搞春节文艺汇演,以公社为单位参加,就这样我又被调到公社演出队,我的村演出队全部成为公社演出队的成员。由于离春节很近了。时间紧,我就住在公社了。离开家不被爸爸看见,我就可以有时间拉琴了。由于我拉琴还可以,慢慢的被人们认可了,有一些年轻人就找我学琴,我一一收了他们,就我所会的耐心的一点一点的教他们,他们后来都成了我们乐队的成员了。那时我仍然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拉琴全是简谱。也不知道小提琴还有其他的技术。没有老师,靠自学能好到哪去,但是我的热情不减当年。在县里我们又一次获得好评,得了个第二名,第一名是县城里的一个搞文艺有名的单位,我们当然没有人家的实力。但是公社的领导出奇的满意,回来庆功嘉奖我们,去饭店吃饭,每人发一个奖状,一个人奖励10元奖金。我特殊贡献奖,奖励20元,我就用这20 元添置小提琴的琴弦,松香,琴弓,因为我不可能跟妈妈要钱,那时我5个弟弟,3个妹妹了,一家11口人,生活可想而知有多么艰难。
17
高山流水zl 发表于 2013-11-16 00:01:00 | 只看该作者
纯洁地,真诚地,朴素地感情流淌在行文中,期待不断更新! 但还没看到血色浪漫
18
 楼主| 我的心 发表于 2013-11-16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1965年是我学琴最有收获的一年,那一年的秋天我去工人疗养院有事,路过一个窗口的时候从屋子里传来一阵阵悠扬的小提琴声音。是谁在拉琴?我趴在窗口一看,只看见拉琴人的背影,他拉的是【不忘阶级苦】那揪心裂肺的凄惨琴声使我听呆了,琴声结束了,我还是没有走。一会,他从屋子里走出来,我一看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男孩。他望望我,露出微笑,“你站在这里干嘛”?“我在听你拉琴”我腼腆的说。“你会拉小提琴”?他问我。“嗯,我会一点点”。那你等一下,随后他进屋子里拿出他的琴说;“你拉吧,随便什么都可以”。我随手拉起了他刚才拉的【不忘阶级苦】,拉完了他笑嘻嘻的说“拉的不错,可惜你不会揉弦”。“什么是揉弦”?“揉弦就是这样子啊”。他说完就拉起了刚才他拉的曲子。那美妙的琴声又一次感动了我,琴声简直是天籁之声,无与伦比。我这才知道小提琴还有揉弦的事情,,“你可以教我揉弦吗”?“可以啊'.就这样他一遍遍的教我怎么揉弦,我当时记住了他揉弦的手指动作,学了有一个多小时,我把要办的事情忘了。突然想起来了,额就急急忙忙告别了他。临走时我说”我以后可以找你学习揉弦吗。"?他笑呵呵的说,可以啊,什么时间来都可以'.就这样,我前前后后去了不知道多少次,有时他不在,我只好等着他,天黑了,他还没有回来我就自己回家。后来他才告诉我,他是哈尔滨歌剧院小提琴演奏员,他8岁开始在哥哥,姐姐们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以后就在哈尔滨歌剧院上班,他这次是来我们县城疗养来的,大约要2个月吧。他后来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候去了抚顺还是阜新【我记不清了】地方样板戏剧组拉琴去了,我一直和他有联系,再后来我身陷苦难之中,不想去连累任何人,就再也没有联系他,从此音信皆无 天各一方,。
19
shui8110188 发表于 2013-11-17 23:27:00 | 只看该作者
就好像在写故事
20
YANG7 发表于 2013-11-18 10:28: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故事才开始。 但是我更觉得,这是作者本人历经半个世纪的真实体验,许多是刻骨铭心的。 体验最深的东西,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下来了,非但没有模糊, 反而更加愈加鲜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0:3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