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习惯了首调唱名法,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即某些作品中的一个章节或一段不再是本调的调式音阶,而是另一个调的调式音阶。如沙汉昆先生的【牧歌】。其中小行板部分用C大调唱起来更顺口一些。【梁祝】独奏小提琴谱第31小节至39小节,怎么听都像是D大调的调式音阶。原本是G调,出现了四个变化音,升的都是C。在谱表中既升F又升C,肯定是D大调。所以我在练习时将她当D调处理。当成D调后就没有变化音了,指法还是原来的指法。调变了,唱名也跟着变了,但听起来什么也没有变。于是,我把这种变化戏称为“二次首调唱名法”。一指在这个位置上对应D、A、G弦成了4、1、5。如此又引发了一个论点:既指法与唱名法无关。 令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曲作者不一开始就按本调的调式音阶写呢。我如果改成固定唱名法就没有这个困惑了。六十多岁了,想改很难,比戒烟都难。 不知习惯了首调唱名法的琴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6 09:1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