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梁祝》是中国高雅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
《梁祝》的署名作者是陈钢、何占豪,这部作品主要由他们二位合作完成,这一点也没有什么异议。
既然是合作,当然会有个主次问题,《梁祝》作者陈钢、何占豪,谁的贡献大一些呢?从来没有人去探讨这个问题,也许是大家都比较谦让吧,本人一向好寻根问底,个人觉得,作为这么伟大的一部作品,其产生过程的一些细节,还是值得去深究的。本贴纯属理性分析探讨,没有别的意思,如有得罪二位作者之处请见谅!
先看一下作者背景,《梁祝》作者陈钢当时是作曲系学生,而何占豪是小提琴系学生,根据这我个外行的判断,陈钢应该不太精通小提琴,而何占豪应该不太精通作曲,这也是他们合作的主要原因。
再看一下主旋律的形成,一部协奏曲,主旋律是关键,有了这个主旋律,其它的按照和声技巧、启转承合的方式去演绎,相信对于一个专业作曲家来说已经不难。《梁祝》的主旋律,最早源自民间越剧,但真正从民间越剧挖掘到小提琴曲的却是何占豪,何占豪在与陈刚合作之前就已经成功写成“梁祝四重奏”等小品,这里面就包括脍炙人口的主旋律化蝶。
从主旋律再发展成协奏曲,这里面需要大量乐队配器的技巧,这一点,相信是何占豪的弱项,没有陈钢,估计何占豪要把整个曲子搭起来都有困难,更别说把曲子发展成这么完美了。
反过头来,这部曲子真正出彩的却是他的旋律部分,没有何占豪,陈钢也许只能写出一部很正确但很平庸的曲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何占豪对这个曲子的贡献更大。至于为什么陈钢署名在前,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这部曲子也离不了俞丽拿等创作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和上音领导的支持!
有意思的是,陈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有意无意把贡献往自己身上揽,甚至把自己的爱情故事也往上面套,而何占豪曝光机会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在不同场合表达过:“乐曲两人共同构思,旋律主要由我写作,乐队由他执笔配器”的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陈钢和何占豪在《梁祝》之后再也没有合作过,同时再也没有出过能超越《梁祝》的作品。陈钢根据王立平的主旋律所作的《红楼梦》协奏曲简直惨不忍听,何占豪创作过包括民族、通俗在内的音乐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徐小风演唱的《别亦难》,旋律同样很美。这些事实,更进一步说明何占豪是《梁祝》动人旋律的源泉。
当然,无论如何,都要感谢他们二位为中国、为世界留下这么完美的一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