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鹿皮的妙用


2016-3-13 11:01 | 作者: 东府花园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一位在专业文艺团体工作的朋友,给我带来一块鹿皮,建议我安放在琴码上端琴弦下面。我问他:“这样做,有没有好处?”他认真地告诉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剪下小小的一点鹿皮,仔细地垫在E弦之下,调好音后 ...

一位在专业文艺团体工作的朋友,给我带来一块鹿皮,建议我安放在琴码上端琴弦下面。我问他:“这样做,有没有好处?”他认真地告诉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剪下小小的一点鹿皮,仔细地垫在E弦之下,调好音后一经试拉,发现声音有所变化,似乎比原来更动听一些了。于是索性在其他三条琴弦下面,也都如法炮制一番。重新把琴拿起来拉奏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美好,就像换了一把琴似的。因为自己对原来琴的声音太了解太熟悉了,每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能听得出来。

我的欧料新琴,是去年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临行之前,我给他提了五个条件:1、欧料的材质要好(面板年轮细密顺直,整块背板花纹漂亮富于变化);2、制作工艺要好(符合标准尺寸,不能有开胶变形松动弯曲等任何明显缺陷);3、空弦声音要好(无论弹拨和拉奏尽量选音量大、共鸣好、余音长的);4、要新琴不要老琴(主要是从避免上当受骗和价格方面考虑);5、从声音质量方面考察,G弦低音浑厚结实的放第一位,DA两弦中音丰富饱满的放第二位,E弦高音清亮悦耳的放第三位。朋友忠实地按照我的吩咐,终于给我选到了这把琴,冠以芳名二棕。二棕除了以上所说的优点之外,缺点也十分显著:一是背板硬度较差,没有突出的金属光泽,所以传远穿透力差;二是G弦声音虽好,但E弦声音缺乏亮度;低音区虽然浑厚结实,但拉奏时稍加用力就会发沙颤抖,高音区更是显得狭窄单薄微弱无力。三是空弦声音虽好,但越到高把位,声音越不行,特别是到了指板末端的声音简直像蚊子。尽管如此,我对自己的琴没有一丝一毫的失望,我相信,有了较好的材质,就会具有较好的声学品质与振动性能;只要制作上没有大问题,就不是没有潜力可挖;空弦的音量大、共鸣好、余音长,就说明制作工艺基本过关;低音区的音色好,就预示着该琴有着培养与发展的前景。从新琴一拿到手,我便开始了漫长的持续不断的开音过程。直到今天为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有人把买到手的新琴比喻成老婆,这是从新奇陌生欣赏优点的角度表达疼爱呵护之情;我更倾向于把新琴比喻成自己的亲生女儿,自然包括连老母鸡都懂得的亲情,但更能明了自己孩子的缺点用心调教尽心培养使之成材,进而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科学发展观意识。对孩子最大的爱,不是宝贝似的整天价抱在怀里,甜哥哥蜜姐姐地哄着捧着惯着,而是让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有所进步,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她的全面素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句话,用在小提琴身上也挺恰当,让您的新琴早日成为西洋乐器中名副其实的皇后,这不失为最高尚的目标。关于新琴的调试与培养,我已经发过同题的文章,无须赘述。我这里想说的是,一把新琴制作完成之后,特别是到了我们手里之后,除了遇到意外的破损和故障,没有必要再去麻烦制琴师了。制琴师给了小提琴健全健康的身体,演奏者才能给予小提琴鲜活的生命和高雅的灵魂。一把好琴的诞生,除了材料的先天素质、制琴师的工艺水平等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则在于新琴的调试与培养(这无疑是艰巨而漫长的过程)。要求一把刚刚制成的提琴,其声音质量就用来独奏并能达到令人无可挑剔相当完美的水平,不但是对制琴师的过分苛求,而且是对我们自己义不容辞使命漫不经心的懈怠与拖延。

我自己的新琴调整与培养,目前正处于最艰难最持久地第二个过程,即加大有序振动的幅度消除噪音的阶段中。经过第一阶段的调试与培养,二棕的音量明显增大,特别是E弦。但随着音量的全面增大,即琴体充分振动的性能得到提高以后,在开音过程中必不可免的现象出现了,在越来越响亮的声音中参杂着噪音和杂音,特别是高音区往往发出尖厉刺耳的怪叫,低音区往往发出因木材本身颤抖的沙音。由于自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清楚地知道,这些不良症状被充分暴露之日,就是琴体结构内部的应力已经被引发出来并且正在克服之时。就在我日复一日地埋头努力但也不无担心不无焦虑时,有一天偶然发现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噪音开始慢慢减弱甚至消失,终于黑暗中见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克服噪音的办法,我曾经使用了一招杀手锏:用豆油浸泡琴码,初见成效。这只是从提琴的咽喉部位进行具体疗救的结果(琴弦下面垫鹿皮也属于这样性质)。但我仍然坚信:彻底解决琴体结构内部应力对于声音特别是有序振动性能的干扰问题,依然任重道远。苍天不负苦心人,历经大约半年的光阴,笼罩在头上的阴霾终于逐渐褪去,除了极个别的噪音依然顽固地充当“钉子户”外,整个音质步入较为纯净清晰的正常状态。用不了更多的时间,我宣告开音工作行将进入第三过程(促进和谐均衡振动以解决音效问题)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恰当此时,朋友送来鹿皮,安放完毕试拉两天,小小的奇迹出现了。我本能地产生了一种预感:旨在克服噪音的艰苦漫长的第二过程,可以基本结束了;旨在提高音效、提升音色的过程将提前到来,这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使用鹿皮之后,明显收到如下效果: 1、几个音位极个别的不谐和音,得到明显抑制(也许是掩盖?)从而被减弱甚至消失。 2、用自己的耳朵细听,音量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也就是鹿皮并没有影响到声音的强度和亮度; 3、四条琴弦的均衡度有所改善,特别是AE两条弦的声音有了很大进步;较高把位甚至指板末端部位的声音,比原来出息多了; 4、除了低音区的厚重音色得以继续保持以外,高音区的音色得以加宽加厚内涵增加不少; 5、由此出发,琴码和琴弦都将受到相应的保护(防止琴弦陷入琴码,防止琴弦经常在琴码处中断)。 6、也许是心理作用,左手按弦和右手运弓,尤其是揉弦和慢弓感觉更舒适一些了; 7、琴的声音特别是强弱轻重缓急似乎变得更容易控制了; 8、音与音之间特别是弦与弦之间的过渡,似乎更轻松自然了。

在琴码上安放鹿皮,是否有些不伦不类、有碍观瞻呢?那就要看个人的处理方法了。很早就有人为了保护琴码,在琴弦与琴码的交接处套上一个细小的塑料管,但塑料的声音效果恐怕无法和鹿皮甚至所有动物皮革相比。 鹿皮与木材的配合使用,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分别查找了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原来,皮革纤维与木材纤维相比,在声音的传导、过滤、辐射、发散、扩展、反射、共鸣、共振等性能方面毫不逊色,有些还略胜一筹。西乐制造大量采用金属、木材作为原料,而中国民乐或全世界众多国家民族除此之外还大量采用动物皮革作为原料,中国的二胡就是一例。如果说金属乐器在声音的刚亮方面占优势,那么皮革制的乐器则在声音的柔润方面占优势,而木材乐器便介乎于二者之间了。我胡乱地猜想:如果小提琴制作中同时采用金属、木材、皮革三种原料,必定能同时具备三种原料的不同声学性能和振动特色,小提琴的艺术表现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幻想着那一天:当手中的小提琴随着我们心中的优美旋律,或引吭高歌,或低吟浅唱,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静若闲花照水,动若细柳扶风,强如排山倒海,弱如春榭游丝,急如暴风骤雨,慢如悬壶滴漏,重如洪钟大吕,轻如掌上飞燕,壮如万马奔腾,秀如姹紫嫣红,欢如百鸟朝凤,悲如呜咽山泉……当小提琴的天籁之音,在我们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足以荡魄销魂的时候,人们再叫她为乐器中光彩照人、声色俱佳的“王后”,还有错么?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油脂琴码,还是垫付鹿皮,都旨在克服某一种个别声音缺陷,对提琴个别部位进行探索性的具体调整,还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措施。而琴体材料的声学品质的高低及其振动性能的优劣,仅仅通过配件的调试修整等零星小手术是根本无法左右的。作为自己出于兴趣鼓捣琴的一些浅陋做法肯定不具有普遍性,千万别让东府承担吃罪不起的“误导”之恶名,拜托啦,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5 18:33:38编辑过]

支持

反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浪淘沙 2009-11-13 10:43
真的?上次那个豆油泡琴码我试了。
引用 霍拉舞曲 2009-11-13 14:29
立马试一试!
引用 笛笙 2009-11-13 16:15
<P>鹿皮?其他的可以吗?</P>
引用 zyw8000 2009-11-13 22:46
<P>呵呵!偶来顶一下“东府”老师的帖子!“东府”老师用鹿皮垫在琴马与琴弦之间,“发现声音似乎比原来更动听一些了。…………那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美好,就像换了一把琴似的。”偶虽未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但似乎已能感觉到这种声音的美妙的变化。鹿皮细腻紧韧,薄薄的一层鹿皮垫在弦下后,可能是变琴弦振动的硬性传递为柔顺传递,因而使琴的声音也相应地更加柔顺和细腻了。许多制琴师是用羊皮的。但羊皮的性能较之鹿皮,后者更优异。</P><P>当看“东府”老师说到“二棕”的优点时,偶的内心着实为老师得此好琴而高兴!但对于所说“二棕”的缺点,“一是背板硬度较差,没有突出的金属光泽;二是G弦声音虽好,但E弦声音缺乏亮度;低音区虽然浑厚结实,但拉奏时稍加用力就会发沙颤抖,高音区更是显得狭窄单薄微弱无力。三是空弦声音虽好,但越到高把位,声音越不行,特别是到了指板末端的声音简直像蚊子。”偶非常想能够为老师出些主意,最好能够有什么彻底解决的好方法。由于偶所识浅薄,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但根据偶之好动脾性,若“二棕”在偶手中,必欲整治到其声音大有好转或能让自己极满意了方肯停止。</P><P>偶动之一,先取下音柱,看看是否见粗。偶的体会,音柱似有6毫米粗细足矣。音柱粗了,声音会有偏硬而少“金属光泽”之感。且粗音柱于琴箱振动似有不利。偶动之二,在未安音柱之前,先将各弦音高调到低于标准音5度,然后放进音柱,且必让其处于非常宽松的情境。然后紧弦正音。偶动之三,把琴马尽可能削薄。一般马脚前后厚度有4.3毫米似已足够支撑琴弦的压力。以上三动,目的均为尽量使琴身能够自由振动。<p></p></P><P>因避免有对在偶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尊敬的老师指手划脚之嫌,偶不敢大大咧咧地向老师提出所谓建议,而只有将偶之动手体会交给老师检验,如同让老师批改作业。语焉不详、漏洞百出或根本就是错误之处,还请老师批评指正!呵呵!<p></p></P>[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引用 zyw8000 2009-11-13 22:51
<B>以下是引用<I>浪淘沙</I>在2009-11-13 10:43:00的发言:</B>
真的?上次那个豆油泡琴码我试了。

<P>  
<P>若方便,请说说试后效果如何?呵呵!
<P>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引用 zyw8000 2009-11-13 23:29
<P>呵呵!当偶奉上上面一贴之后,忽见“东府”老师已续完整篇妙文。如此一来,偶上面对“二棕”所有担心均为多余矣!让老师见笑,见笑!呵呵!</P>[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引用 东府花园 2009-11-13 23:35
<B>以下是引用<I>zyw8000</I>在2009-11-13 22:46:00的发言:</B>

<P>呵呵!偶来顶一下“东府”老师的帖子!“东府”老师用鹿皮垫在琴马与琴弦之间,“发现声音似乎比原来更动听一些了。…………那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美好,就像换了一把琴似的。”偶虽未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但似乎已能感觉到这种声音的美妙的变化。鹿皮细腻紧韧,薄薄的一层鹿皮垫在弦下后,可能是变琴弦振动的硬性传递为柔顺传递,因而使琴的声音也相应地更加柔顺和细腻了。许多制琴师是用羊皮的。但羊皮的性能较之鹿皮,后者更优异。</P>
<P>当看“东府”老师说到“二棕”的优点时,偶的内心着实为老师得此好琴而高兴!但对于所说“二棕”的缺点,“一是背板硬度较差,没有突出的金属光泽;二是G弦声音虽好,但E弦声音缺乏亮度;低音区虽然浑厚结实,但拉奏时稍加用力就会发沙颤抖,高音区更是显得狭窄单薄微弱无力。三是空弦声音虽好,但越到高把位,声音越不行,特别是到了指板末端的声音简直像蚊子。”偶非常想能够为老师出些主意,最好能够有什么彻底解决的好方法。由于偶所识浅薄,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但根据偶之好动脾性,若“二棕”在偶手中,必欲整治到其声音大有好转或能让自己极满意了方肯停止。</P>
<P>偶动之一,先取下音柱,看看是否见粗。偶的体会,音柱似有6毫米粗细足矣。音柱粗了,声音会有偏硬而少“金属光泽”之感。且粗音柱于琴箱振动似有不利。偶动之二,在未安音柱之前,先将各弦音高调到低于标准音5度,然后放进音柱,且必让其处于非常宽松的情境。然后紧弦正音。偶动之三,把琴马尽可能削薄。一般马脚前后厚度有4.3毫米似已足够支撑琴弦的压力。以上三动,目的均为尽量使琴身能够自由振动。


<p>
<P>因避免有对在偶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尊敬的老师指手划脚之嫌,偶不敢大大咧咧地向老师提出所谓建议,而只有将偶之动手体会交给老师检验,如同让老师批改作业。语焉不详、漏洞百出或根本就是错误之处,还请老师批评指正!呵呵!
<p>
<p>[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P>  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zyw8000 老师,我万分感谢您!从人品到琴技,您都是我当之无愧的好老师!!!“世界需要热心肠!”感觉您是这个论坛上最热心、最忙碌的人!这更说明,世界特别需要您……
<P>  您的判断相当准确,“二棕”的缺点,“一是背板硬度较差,没有突出的金属光泽;二是G弦声音虽好,但E弦声音缺乏亮度;低音区虽然浑厚结实,但拉奏时稍加用力就会发沙颤抖,高音区更是显得狭窄单薄微弱无力。三是空弦声音虽好,但越到高把位,声音越不行,特别是到了指板末端的声音简直像蚊子。”究其原因,音柱过粗的确是最主要的症结所在。在新琴调试和培养的过程中(二者始终交替进行),我已将音柱直径从原来的6.5mm减小到6mm(为了保留六条年轮线不好继续减少),再抓紧时间努力开音,现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关于琴码马脚的厚度,已经修整到4mm,同时扩大了“心”和“眼”的空间,基本符合您提出的要求。唯一不足的是,音柱对与琴板的顶力较大,没有做到您所说得那样宽松,因为我是先立音柱再安琴码最后调琴弦的。过几天,我会按您的意见重新调整音柱的松紧度,估计需要减少音柱的长度。反正外国琴到了咱们家,就是中国琴了,鼓捣好了积累经验,鼓捣坏了汲取教训,大不了从头再来。呵呵……
<P>  再次表示由衷的谢意!
引用 zyw8000 2009-11-14 21:31
<B>以下是引用<I>东府花园</I>在2009-11-13 23:35:00的发言:</B>


<P> …………………………………………反正外国琴到了咱们家,就是中国琴了,鼓捣好了积累经验,鼓捣坏了汲取教训,大不了从头再来。呵呵……
</P>

<P>  
呵呵!“外国琴到了咱们家,就是中国琴了,鼓捣好了积累经验,鼓捣坏了汲取教训”。“东府”老师之言最是幽默有趣,让偶看一遍,笑一次。整整不下四、五次了!笑过之余,发发感言,以添乐趣。</P>
按“skbao”老师的定义,“二棕”当属“洋妞”之列,应有“洋妞”之称。“洋妞”妩媚,“洋妞”娇嫩,“洋妞”有其洋派气质,“洋妞”有令人喜爱的性格。“洋妞”有比同档次“国妹”更富磁性的歌喉,“洋妞”会让中国“帅哥”对其钟情无比、爱不释手。在“东府”老师手中,“洋妞”只会被“鼓捣”好,绝不会“鼓捣”坏!不过,“洋妞”柔弱,千媚百态,“鼓捣”之时,还须手下留情,千万不能给“鼓捣”哭了,发起洋“小姐脾气”来,说不定真会让人百般无奈!呵呵!此“洋妞”,万里赴约渡过海,以身相许抒情怀。今生痴痴伴君侧,不能“从头再来”!</P>

<P></P>[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引用 浪淘沙 2009-11-14 22:00
<B>以下是引用<I>zyw8000</I>在2009-11-13 22:51:00的发言:</B>


<P>  

<P>若方便,请说说试后效果如何?呵呵!

<P>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P>

<P>算了。</P>
引用 wld4803 2009-11-14 22:09
刘太太我下次搞点鹿皮让我先生来试试,就是不太好找到这鹿皮。
引用 东府花园 2009-11-15 12:48
<B>以下是引用<I>wld4803</I>在2009-11-14 22:09:00的发言:</B>
刘太太我下次搞点鹿皮让我先生来试试,就是不太好找到这鹿皮。

<P>刘太太您好(直呼刘太太有些不习惯,还是叫您刘夫人吧)!
<P>鹿皮是好东西,细腻柔韧,脏了用水一洗便洁白如新,常常用来擦拭眼镜、仪表、照相机镜头什么的,用来擦琴也不会划破油漆非常好用。大概到钟表眼镜店、照相器材店里就能买得到。</P>
引用 东府花园 2009-11-15 14:08
<B>以下是引用<I>浪淘沙</I>在2009-11-13 10:43:00的发言:</B>
真的?上次那个豆油泡琴码我试了。<B>以下是引用<I>浪淘沙</I>在2009-11-14 22:00:00的发言:</B>
&gt;
<P>算了。</P>

<P>    从浪淘沙朋友的两次回帖判断,似有难言之隐。极有可能上次“豆油泡琴码”的办法令您不满意,所以对“鹿皮的妙用”也产生了怀疑。在拙文《消除噪音有新招》中,我向大家汇报了,针对自己六十年老琴声音宏大,但有个别音发干发硬的情况,用几滴豆油处理了琴码(准确地说应该是“浸润”而不是“泡”,为避免油脂过多而堵塞木材毛细孔影响声音,必须用微波炉进行烘烤),结果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这是一位专业的小提琴演奏员,为了帮我解决某种缺点特意传授给我的招法。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写在帖子里,我无意强求也无权要求所有人都这么做,只是说“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世界上每把提琴的具体状况不一样,各自的优点和弱点也都不一样,每个拉琴人的具体状况更不一样,所以没有包治百病百灵百验的仙丹妙药,只有对症下药碰巧治病的民间小偏方。如果用豆油处理琴码的方法对您不适用,我只好满怀惭愧地对您说一声“对不住”了……</P>
<P>    影响甚至决定小提琴声音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原材料的声学品质与振动性能,制作工艺技术水平,新琴到手之后声音的调试与培养,还有演奏者的艺术素养和技巧运用,哪一方面存在问题,都会导致整体声音的不能尽如人意。琴码作为一个部件,主要功能在于对琴弦声音(音源)进行传导同时自身也振动发声。如果是因为琴码体积过小(高度过低厚度过薄)的唯一原因而影响到整体声音,那么用此办法(除了音量不会增大)是行之有效的并且毫无不良后果。如果与此同时提琴本身还有其他方面缺陷,绝非仅靠解决琴码就能代替一切的。</P>
<P>    同样道理,用鹿皮垫在琴码上面琴弦下面,是针对我到手一年的新琴在开音过程中,出现D弦高把位有沙音、E弦高把位发音尖利单薄狭窄的缺陷,所采取的具体补救办法,这也是来自专业人士的建议。目前正在试验中,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好处,也绝无任何坏处。大不了将鹿皮拿掉就是了!再好的食物也未必完全适应于每个人(人参鹿茸能大补,但也会让人流血致命),再好的调试方法也未必完全适用于每把琴。我还是希望您把具体情况告诉给大家,论坛上热心善良的朋友多的是,有什么问题通过集思广益,相信会得到解决的。</P>
<P>祝您开心!</P>
引用 浪淘沙 2009-11-15 16:37
<P>不是这样的,效果很好!!</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5 18:49:39编辑过]

引用 东府花园 2009-11-15 18:39
<B>以下是引用<I>浪淘沙</I>在2009-11-15 16:37:00的发言:</B>

<P>不是这样的,效果很好!!</P>

<P>听浪淘沙朋友这么一说,我这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了——瞧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唯恐落下“误导青年、坑害朋友”的千古骂名……</P>
引用 西西里 2009-11-15 19:13
鹿皮还是麂皮啊?
引用 西西里 2009-11-15 19:14
鹿皮我们找不到
引用 chenrsh 2009-11-15 21:30
鹿皮这么多好处,赶快试试,我们地处山区,有养鹿场,有鹿血酒和鹿肉卖,鹿皮价值还不如羊皮。搞来一张分给大家。先来先得分完为止。
引用 chenrsh 2009-11-15 22:02
--> <B></B>
<B>以下是引用<I>wld4803</I>在2009-11-14 22:09:00的发言:</B>
刘太太我下次搞点鹿皮让我先生来试试,就是不太好找到这鹿皮。


<P>东府老师;您说的<P>“鹿皮是好东西,细腻柔韧,脏了用水一洗便洁白如新,常常用来擦拭眼镜、仪表、照相机镜头什么的,用来擦琴也不会划破油漆非常好用。大概到钟表眼镜店、照相器材店里就能买得到。”的皮应该是麂皮而非鹿皮,麂子是像鹿又像山羊的一种动物,个头比鹿小。我们这里野生的还有,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多年前我见过被猎人捕杀的麂子,原以为是鹿,经猎人介绍方知真相,麂子皮熟化后异常光滑柔软,可用来擦拭镜头、仪表等,商店买的是人造革的防麂皮。鹿的价值在鹿血和鹿肉,毛粗糙皮质一般。
</P>
引用 wld4803 2009-11-19 14:07
<B>以下是引用<I>东府花园</I>在2009-11-15 12:48:00的发言:</B>


<P>刘太太您好(直呼刘太太有些不习惯,还是叫您刘夫人吧)!

<P>鹿皮是好东西,细腻柔韧,脏了用水一洗便洁白如新,常常用来擦拭眼镜、仪表、照相机镜头什么的,用来擦琴也不会划破油漆非常好用。大概到钟表眼镜店、照相器材店里就能买得到。</P>

<P>哈哈——东府老师,我自已也觉得不习惯,当时玩笑似的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夫人”好,就这样称吧。
<P>谢谢您告诉我,明儿去这些店里看看。</P>

查看全部评论(32)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2:2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