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自学探讨2~~~


2016-3-5 10:55 | 作者: 神秘园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自学探讨2: 要想一下子把2年的心得一次总结完似乎不可能,那我就分段吧,尽量补充完整。 1,运弓动作:先说下弓,在弓根处时,不是把弓毛的整个平面都压在弦上,而是让弓向琴头略倒(初学最好在0度~45度之间) ...

自学探讨2:

要想一下子把2年的心得一次总结完似乎不可能,那我就分段吧,尽量补充完整。

1,运弓动作:先说下弓,在弓根处时,不是把弓毛的整个平面都压在弦上,而是让弓向琴头略倒(初学最好在0度~45度之间),用弓毛的一部分触弦;在过了下中弓(中弓到弓根之间)一直到弓尖这一段,弓子慢慢转正,到接近弓尖处则用弓毛的全部触弦,这样拉琴是依据发声原理:由于弓根处弓毛相对分散,这就比毛相对集中的弓尖宽,但是只有保证从上到下相同的宽度摩擦弦才能使音更稳,所以这种运弓的转换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怎么略倒?怎么转换?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就是你持弓的动作在转换中不能变,始终保持弓子是顺着右手末端两个关节的曲线自由帖缚在上面,决不能让弓垂直手指或者内抠(往掌底抠)来达到略倒的目的,在你自然持弓时,只要用手腕那望外斜一点就能使弓子产生倾斜,当我们继续运弓到中弓,这时只是小臂开始运动,由惯性手腕的动作会有些变化(细微转动),但是变化动作不能太大,只要能完成转换,越小越好。掌握好下弓,上弓自然就不在话下了!如果你真能领会到我上面所说的,那你的动作将会比原来好看得多,自然的多,而且由于在中弓处的有手腕变化让食指有轻微压弓的趋势,很容易解决抖弓的问题,但这并非窍门哈:)只可惜我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_*! 另外,下弓下到中弓左右务必保持手轴不要再下降而是保持在一个点然后让小臂继续,这个问题有些常见,同时也是使动作难看的一个重要原因。

2,站立:虽说拉琴和站立一样,但是对与自学者也没必要非去挺胸抬头像闹革命似的,重要的是放松,当然也不要驼背哈。

3,关于贴胶布:毫不夸张的说这是自学者的法宝,但也是争议最多的,究起原因,原来好多反对的人没有贴准*_*!首先要确认自己能贴准,然后开始贴(最好用透明胶),只贴一张横跨琴颈,让他表示出do,so,ri,la也就是每根弦一把位的3指所按的原音,再贴其他音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刚开始看着胶布拉,一段时间后学着去感觉胶布来找音,这样慢慢的就有了音位感觉。学换把时也需要胶布,有个基本的参照,就像茫茫黑暗中的一盏灯,自学者必备之良药哈!

4,关于识谱:识谱有固定调和首调2中常见的方法,对于弦乐,最好在掌握固定调的基础上也学会首调,有首调的概念对于音准的帮助是相当大的,同时两者兼顾也能使识谱能力更全面,当然了说首调指法复杂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首调,这里也不用多解释了,不必强迫自己用首调直接来确定指法,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呵呵,没有自吹哈,但确实是这样),也并非一定要具备。其实对于小提琴来说,用首调概念和感觉去听自己通过固定调识出的音的旋律对不对,再高点层次就是把感情融入旋律,这样足够了,若这样的能力都还没有,那肯定是不具备自学条件的人了哈!

5,键盘乐(包括吉他)对弦乐的帮助:我不想高估键盘乐对弦乐音准的帮助,真正有乐感的人即使不学键盘乐也能很好的把握音的高低。我想说的是和声理论对弦乐的帮助,打个比方:有伴奏的时候唱歌更有感觉,同样的有伴奏的演奏也能更好的把握,前天我用电子琴给wang伴奏神秘园(我们即将演出的曲目),他觉得爽极了,呵呵。但是不可能在我们拉琴的时候都有人给我们伴奏,可只要通过键盘乐学好和声的人,他心里就能为自己伴奏,这样对音准的把握也非常有效!然儿并不是学过或者学好键盘乐的人就一定有这样的能力,具体的说,学好即兴伴奏的人肯定能达到要求,关键还是和声的感觉。我自己给神秘园配的钢琴伴奏与原版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当然还得包括后面没钢琴的部分),但是这种能力并非是光靠10年前手风琴七级所能掌握的,而是通过近几年自己不断的实践配音锻炼出来的,因此学过键盘乐的人只要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配器法(多听,多试,结合基本的一些和声原理,要不了多久的),对小提琴的帮助将是非常大的!而且还是双丰收,何乐而不为呢?

6,或许有些观点太绝对了吧,我确实希望广大的自学者能够共同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7 1:44:55编辑过]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waking 2004-8-10 18:49
<P>送了朵玫瑰</P>
引用 听音乐 2004-8-10 23:00
非常好,支持一下。
引用 鱼儿 2004-8-10 23:20
说的太好了,很容易看懂
引用 神秘园 2004-8-11 16:51
感谢大家顶贴哈,等我跟老师继续学,将会陆续发现更多的自学误区,我会随时更新~~~
引用 神秘园 2004-8-16 10:50
<P>这里要自己纠正一个错误:1,运弓动作:…………当我们继续运弓到中弓,这时只是小臂开始运动,由惯性手腕的动作会有些变化…………</P><P>其实不应该是中弓,而是到弓的3分之1左右处就只有小臂动了,一般不要等到中弓,我们是尽可能多的用小臂而少用大臂,因此只要在小臂能活动范围一般用小臂,这样更稳。</P><P>还有一点偏方忘说了:</P><P>       练弓法,先练空弦,不过关就不要拉曲子,等运弓自如的时候在拉,但是我的学习进程并不规范,练完空弦就直接拉了好多很难的曲子,当然都是没谱乱拉,记得学一年左右就拉沉思,不过幸好搞到谱子改成了正确指法.可能好多对弓的控制经验都是从这些难的曲目中有意无意掌握的,刚开始弓在琴上"跳",特别是换弦时,后来慢慢好了,其实可以打个比方:放风筝有2种方法,一种是边跑边放线,另一种是先放很长的线把风筝放在地上,然后一跑风筝就直接飞老高,我的弓法进步大概就属于后者一样,其实初学者最怕就是弓子抖,我也是自己摸索自己调整然后就好了,说方法也总结不出来,而且我并不推崇这样练,可好多时候静不下心急于求成.还有,那些难曲子好多把位很高,那怎么克服碰弦呢?我发明了个偏方:直接把手指按到3或2弦很高的把位(起码到了6,7把位了吧),然后当空弦拉,并且保持弓子离远琴马在指板末端上方(有些琴位置不同使3弦与2,4弦重合成一个平面,降低点把位)刚开始抖得厉害,且左右碰弦根本拉不出单音,后来慢慢就好了,能勉强拉出单音且有些稳了.</P>
引用 明天的太阳 2004-8-16 10:5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神秘园</I>在2004-8-16 10:50:10的发言:</B>

<P>这里要自己纠正一个错误:1,运弓动作:…………当我们继续运弓到中弓,这时只是小臂开始运动,由惯性手腕的动作会有些变化…………</P>
<P>其实不应该是中弓,而是到弓的3分之1左右处就只有小臂动了,一般不要等到中弓,我们是尽可能多的用小臂而少用大臂,因此只要在小臂能活动范围一般用小臂,这样更稳。</P>
<P>还有一点偏方忘说了:</P>
<P>       练弓法,先练空弦,不过关就不要拉曲子,等运弓自如的时候在拉,但是我的学习进程并不规范,练完空弦就直接拉了好多很难的曲子,当然都是没谱乱拉,记得学一年左右就拉沉思,不过幸好搞到谱子改成了正确指法.可能好多对弓的控制经验都是从这些难的曲目中有意无意掌握的,刚开始弓在琴上"跳",特别是换弦时,后来慢慢好了,其实可以打个比方:放风筝有2种方法,一种是边跑边放线,另一种是先放很长的线把风筝放在地上,然后一跑风筝就直接飞老高,我的弓法进步大概就属于后者一样,其实初学者最怕就是弓子抖,我也是自己摸索自己调整然后就好了,说方法也总结不出来,而且我并不推崇这样练,可好多时候静不下心急于求成.还有,那些难曲子好多把位很高,那怎么克服碰弦呢?我发明了个偏方:直接把手指按到3或2弦很高的把位(起码到了6,7把位了吧),然后当空弦拉,并且保持弓子离远琴马在指板末端上方(有些琴位置不同使3弦与2,4弦重合成一个平面,降低点把位)刚开始抖得厉害,且左右碰弦根本拉不出单音,后来慢慢就好了,能勉强拉出单音且有些稳了.</P></DIV>
<P>
<P>神秘园真是论坛的自学模范~</P>
<P>不过我运弓时到弓根处是用大臂提的,感觉这样会比较连惯些</P>
引用 鱼儿 2004-8-16 1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神秘园</I>在2004-8-16 10:50:10的发言:</B>

<P>这里要自己纠正一个错误:1,运弓动作:…………当我们继续运弓到中弓,这时只是小臂开始运动,由惯性手腕的动作会有些变化…………</P>
<P>其实不应该是中弓,而是到弓的3分之1左右处就只有小臂动了,一般不要等到中弓,我们是尽可能多的用小臂而少用大臂,因此只要在小臂能活动范围一般用小臂,这样更稳。</P></DIV>
<P> 弓根时我也习惯用上大臂,不知谁来总结一下正确的方法。</P>
引用 神秘园 2004-8-16 14:42
<P>我说的是下弓,从弓根算起到弓子的3分之1长处这部分都是由大臂管的,从弓根开始那么是由大臂先动,等走了3分之1左右长后就只有小臂动了,上弓时还是先只有小臂,当弓走到离弓尖3分之2长处(也就是离弓根1/3处),由惯性使小臂带动大臂开始动</P>
引用 smart228 2005-8-31 20:21
知道了
引用 你不会了解 2005-9-1 14:12
<P>很受教!</P>
<P>拉曲子时弓子总跳和抖,还总拉到邻居弦,是不是空弦练的不够呢?练空弦的时候看不看弓弦接触部位呢?</P>
引用 神秘园 2006-5-24 20:23
应该是空弦技术不过关,我是说应对适合自己水平程度的乐曲时哈,一般刚学时看着弓弦接触部位协助保持运功稳定,半年左右就能自由运弓不需要眼睛了,再到以后学习更高一级的弓法时或较困难的乐曲时偶尔要看一下,盯久了容易得近视眼
引用 jswwj 2006-5-25 10:00
<P>支持</P>
引用 jarrey 2006-5-25 12:33
<P>很想问LZ</P><P>关于贴胶布</P><P>要怎么做呢,偶也是自学的,</P>
引用 bohr1981 2006-5-25 22:00
我个人觉得粘胶布很不好的,这对耳朵没有训练,我觉得不粘胶布的话,你只能依赖自己的耳朵去判断音准,而这样进行长期的训练的话,你不进可以保证准确的换把准确的音准,好可以拉出心理的感觉
引用 bohr1981 2006-5-25 22:06
其实说实在的自学最关键的就是考验人的耐心,看你是不是能够坚持,如果能像我一样每天坚持拉两个小时的音阶,五年后也可以略窥帕格尼尼的门径
引用 神秘园 2006-5-26 14:54
<P>      耳朵不好又是自学的话,贴胶布很有必要,毕竟即没老师又没耳朵的练习是很滑稽的,也不值得提倡,还得找个参照。耳朵好当然可以省略,胶布确实是对拉琴心里有些负面效应,对于换把音准越到后面越显得不自信,所以这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P><P>      还有,透明胶之类的没有明显凸出点的胶布比较合适(医用绷带就走远了哈),或者用白墨水之类不大改变纸板摩擦的标记则更佳。
</P>
引用 伊可儿 2006-5-30 12:00
你真厉害~~向你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17)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0:0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