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很旧才拿出第一篇,实在处于无奈......还请大家原谅.废话不多,进入正题. F孔的数据我想我就不罗列了,所谓大师琴,至少在50000RMB左右.如果这样一把琴,连数据都做不对,我也就无话可说了,而且许多的大师,自己对于一些数据做出了改变,成为了他们自己的个人琴型,所以,对于这个级别来说,尺寸,没有必要讨论.说了,也是无解. 国内现在最多的,就是Guarneri,Stradivari,这2种琴型. 而F孔恰恰是这两个人一个极大不同的地方,又或者说,Guarneri的F孔,实在太"冲突"了. 先来2张完整的图片,大家自己比较一下,再看我下面的一些浅解. Stradivari 1715 Cremonese copy. Guarneri 1740 Ysaye copy. 这分别是2个人,各自黄金时代的代表作的F孔.先自己看上哪怕5分钟吧.看看和你买的所谓"瓜"琴,"斯"琴有什么不一样. 风格区别: 1: 最基础,最原始的区别应该还是说F空的总长度吧.Guarneri的琴,由于中腰部分琴箱就稍长,为了配合这你改动,他的F也在他和Stradivari共同的师傅Nicolo Amati的基础上延长了不少.而Strad则基本没有作太过的改动. 2:小翅的走向. 斯式: 上下小翅走向基本平行,基本上就好象这2条延长线没有交点,给人一种平稳,中庸的感觉
瓜式:上下小翅的延长线为喇叭状,完全不相交,强烈的旋转,拉伸感觉. 3:上下小珠的转折处. 斯式: 这个部位绝对的没有死角,流畅,就好象一个半圆一样,眼睛完全感觉不到有什么大的弯角,所传达的感觉就象上面的小翅一样.不多说了,下面的特点一样是这样,所有的地方都是为了一种风格而存在的,所以他们也就都是"说的上话的"[郑老师经常这么说] 瓜式:一个相当强烈的转角,就好象突然被用力拧下来的一样,而他所体现的,就是"力量" 好象在蓝色线的地方被拉动的一样.
4 F孔孔身的收敛处. 斯式:缓慢,婉转,递进的慢慢变缓的,依旧是毫无转角的优雅.虽然是曲线,但是还是很直挺的感觉. 瓜式: 为了配合他上面那被拉动的感觉,所以成为了急速的变窄,夸张到近似三角形.
5 小珠抛出去的方向 斯式: 在这张照片上,2个小珠的抛出重心大概在一条直线上.而在他其他一些琴上,也有几乎方向为垂直上下的.这都是相对瓜式来说的.
瓜式:重心的延长线上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错开的,为的什么?处了表达冲突,力量外,还有其他的更重要的原因,后面再说. 大概基本的特点就是上面这几个了.我再接着上次一个朋友的问题给大家解释一下F孔的作用和一些重要的改变声音的特点. F孔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要让空气流通,让外面的空气进入琴箱来放大马子传达过来的声音,再通过F孔放出去. 所以,也就可以说,琴箱的大小,直接决定着F孔的大小,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吧?斯式的做法基本在尺寸上沿用了Amati的,而Guarneri则不满意Amati过于甜美的声音,他要的是大音量,粗壮的声音,于是他改变长宽琴箱比例,在总长不大变的情况下,增加中部主要震动部分的比例.他还用了更加饱满的音板弧度.为了让这多余出来的空气能够释放,他必须加大F孔,可他又不能完全按照比例来做.就形成了他F冲突,力量的表现. 他为什么不能完全安比例来放大呢? 用个普通的图说明一下. 大家可以看到,浅黄色的,就是面板的主震区域.这个四边形的长宽都是又F孔的形状来决定的.也是和里面的空气容积向对应的.A B C这3条蓝色线就是Guarneri为什么把F做成这样的重要原因.A线[小珠之间的距离]和B线[马子马脚间距离]是要基本相等的,这个比例习惯.具体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过分破坏这2个数字的距离,声音是肯定很烂的....Guarneri的F孔为了满足琴箱而边大,可是如果按照比例,小珠之间的距离,经过放大,肯定会缩短至少2-4MM,为了这个理由,他不得不把上面的那部分"拧"下来.而C线,则决定着和面板之间的联系还有多少.就是说,除了主震区之外,马子还能带动哪里震动的一个重要桥梁. 如果下面按比例放大,这个距离也将大大缩小,这样的结果就是,不但这个部位非常脆弱容易裂开,最主要的是,主震区下面部分的一个桥梁被打断了.所以,他不得不把下面,也"拧"了过来. 所以,他的第一个特点,尺寸的加大,直接的导致了他后面的一系列的变化. 斯式呢?他虽然也加大了琴,但是还是按照Amati的大致比例,一起扩大的.所以,没有遇到Guarneri这样的"冲突"问题. 最后给大家两张完整F对比一下.其中一张是借用别的朋友的.希望谅解~~~呵呵 下面这两张,我想不用我讲,大家也应该认识了吧?呵呵 |
<B>以下是引用<I>克雷蒙那人</I>在2006-8-20 18:13:00的发言:</B>
还有什么地方大家比较感兴趣呢?走之前看看能不能写好.
<B>以下是引用<I>爱琴一族</I>在2006-8-22 12:40:00的发言:</B>
克雷蒙那人对琴的了解太精通了,真好的帖子,学到不少知识,谢谢!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29 13:0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