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原来自己的注册ID,发现来到这个论坛已有将近4个年头, 真是时光飞逝啊。 当年的一篇“好琴的标志以及买琴的要素”至今还经常被人翻看,心中也非常高兴。 4年中坛友的水平也在不断进步着,现在也是时候告诉大家一些更有专业水准的知识了。 不过大家买琴, 先要搞清自己要买的琴的“阶级”, 切勿已一个标准来要求2000元和20000元的琴。 做琴人拿起琴来,恐怕一半的人会先看琴头。 因为琴头可以说提现了一个制作师对“美”的理解,和手工基础结合的做好的地方。 那第一篇就用琴头来开始吧。 先看一些图片吧,之后我再慢慢道来。 好看么? 好看。 为什么??? 和一把2000元的琴的琴头有什么区别呢???? 1: 正面 旋首的三个层面,从正面看过去,所有的侧面线条,要完全垂直【有个别学派并非如此】。 请看好所有蓝线的走向。 弦轴槽厚度一致,且成一条直线【也有外线是弧线的,但是两边要对称】 弦轴安装平行,无扭曲。 正面的这些要求,现在基本上5000元以上级别的琴,都能或者说都应该做到。 2: 侧面 人的审美,很多时候是和大自然密不可分的。 最完美的东西,其实也都是大自然“制造”。 这个就是算有制作师所追求而又不能达到的完美。 贝壳。 那贝壳的曲线为什么是完美的呢? 因为他是流动的,递进的。哪怕是到了最细小的地方,这个递进依旧持续着。 可以看到,距离在不断的以一定的速度递减着, 但是这个速度不是一定的,而是有快慢的,所以出现了一种椭圆的美,一种有重心的平面感觉。 返回到琴上。 能够达到这一点的琴, 恐怕就不那么多了吧, 在我看来很多万元以下的琴都达不到。 另一个侧面的重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但是对于制作师来说,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下面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高级手工琴”的分水岭之一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这个小地方。 我们叫他“喉咙”吧。 这个地方,一般的琴厂琴制作是相当粗糙的, 以为很难把握,地方又很小,需要非常细心的制作。稍大的工具就进不去,而且非常敏感,可调整性很小,稍不注意就开大了。 而高级琴在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大的看点。 望大家多多注意。 另一个分水岭 最后的一圈。 俗称“小珠”,旋首结束的最高点。 最小,也最难把握。 就好比一个大大的“逗号” ,逗号的“圆”可以是水滴形,也可以是正圆,但是一定要和第一圈和第二圈配合。 “逗号”的尾巴要干净利落。 Guanerri的“逗号”就是他和Stradivari风格区别的一大看点。 3 背面: 背面的制作更多的是体现了一把琴到底制作的有多么仔细的地方。 旋首槽的中线要完全笔直 这条线要做的干净利落,起码是将近一个小时的工作量。 两条槽的宽窄要一致 宽窄变换要对应相对琴身模具的风格。 对于斯式而言, 是下部基本平行,而到了四分之一处开始变成三角形。 深浅: 旋首螺旋曲线的深浅,在照片上很难看出,但是从阴影里一样可以看出门道。 最后一个分水岭: 倒边: 好的倒边可以有两种风格,渐进的,或者是 一致的。 图上的这个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所有倒边的宽度一致。 而翻边后的线条,则是完全流畅的, 这点, 真的很难。 ---------------------------------------------------------------------------------------------------------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内容了,下面发上一些版块中随意摘录的图片,请大家自己对比上面的要素,看看到底不足在什么地方吧。 图片都是随便挑选的,希望大家理解。有些也许只是角度问题吧。 后槽左下部窄于右下部,且形状过于尖锐。 喉咙完成较粗糙,小珠仓促结束。 喉咙完全没有加工,切旋首不成递进比例。 旋首曲线不流畅 喉咙完成过于简单。 喉咙完成稍欠缺一点儿。 喉咙开的过大,工具使用生疏。 特例, 油漆问题,琴头于琴颈衔接处油漆过渡过于生硬。 倒边第二圈明显过宽。 -------------------------------------------------------------------------------------------------------- 好了, 大概就这么多,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欢迎大家提出。最后献上斯大爷堪称完美的作品: 1679 Hellier 小于。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3 12:1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