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小提琴制作工序探讨


2016-3-16 11:03 | 作者: tszyy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小提琴制作工序,大概有2种,1、先粘贴背板,再粘贴面板,最后安装琴头。2、先粘贴面板,再安装琴头,最后粘贴背板。当然面板、背板有先镶线后粘贴和先粘贴后镶线两种方法。琴板先镶线后粘贴,频率匹配可以在白板状 ...
     小提琴制作工序,大概有2种,1、先粘贴背板,再粘贴面板,最后安装琴头。2、先粘贴面板,再安装琴头,最后粘贴背板。当然面板、背板有先镶线后粘贴和先粘贴后镶线两种方法。琴板先镶线后粘贴,频率匹配可以在白板状态进行,琴板几何精度在合琴前已经基本加工完工。先粘贴琴板后镶线,频率匹配需要在合琴后进行,几何精度加工和面板、背板频率的匹配同时进行,有人用2次合琴解决面板、背板频率匹配。频率匹配工作不管是哪种方法,技术含量都很高,这就看制作者的经验了,因为频率匹配是一个专项技术,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相关技术资料。下面仅仅就工序1和工序2进行分析比较。
    工序1是最后安装琴头。我们知道,琴头安装有左右偏差、角度偏差及扭转偏差和琴项台高4个安装精度需要精确控制。这4个精度的意义分别是:琴头左右偏差决定琴项纵向与琴箱纵轴是否平行。琴项角度和琴项台高偏差决定琴弦对琴码的垂直分压力大小(有人用琴码高度延长线确定琴头安装角度,这是因果倒置,因为琴弦对琴码的垂直分压力大小,在琴项台高于面板6-6.5mm情况下,仅和琴项角度和尾枕高度有关)。琴项扭转偏差决定3维工艺质量中,其中1维的工艺质量。最后安装琴头工序,为了保证镶嵌的牢固,在琴头粘接前,琴项在首木槽里不能安装到底,也就是琴项台需要高出面板约7-8mm,这时琴项与首木、背板之间的位置都不是最后的状态,这对以上4个精度的控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琴项粘接后不但要保证4个精度,还要保证粘接面的密实!
    工序2是粘贴完面板,没有粘贴背板就安装琴头。具体步骤是,面板粘接完,琴项做好基本尺寸后(琴项与背板粘接位置先不加工),在琴项台上沿下6mm处画一条线,然后在首木上开槽,并同时进行4个精度的制作调整,仔细检查4个几何尺寸精度和琴项与首木槽镶嵌的密实情况,其中琴项角度可以用面板与指板下沿的夹角来确定,应该是6.7°。简单的方法是沿面板内表面往琴首看,在琴项下到首木槽里,琴项台高出面板8-9mm时,弦枕上表面应该在面板内表面的延长线上面2-3mm,(也就是琴项安装好时,弦枕的上表面刚好在面板内表面的延长线下)!当琴项完全密实地和首木槽镶嵌,并且其他4项全部达标时,就可以取下琴项刷胶进行最后的粘接,然后用卡具将琴项压进首木槽直至琴项台上沿的6mm线刚好与面板接触,琴项就安装到了标准位置。......在粘接背板前,修平琴项与背板接触面然后再粘接,粘接的结果是几乎看不出胶缝!并且琴项和首木粘接的非常牢固,几何精度精确!
    工序1是很多人的习惯。但通过分析,工序2才是合理的!希望大家采用,做我们中国的好琴。
1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dayianta 2014-10-27 16:41
谢谢,说得很有道理,下来就试试。好像按第二种方式还有其它不同:当指板仰角不够或者过分时,在粘背板时还可以很方便地再加以修正。这时似乎增加了预应力或者反预应力。

引用 wjx_ccb 2014-10-28 17:17
<p><font size="4">佩服楼主钻研精神,这对业余玩家应该是见效的工序。专业制琴师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他们按琴型模板的尺寸精密加工直接安装就成,先粘好琴箱再装琴头,一样严丝合缝尺寸合规,手到擒来的功夫。那些工厂琴就更简单了,做到标准很容易。文中“频率匹配”不知是何意,应该是白琴调音吧?那是制琴师的基本功,琴价的基础。只要不使用“怪材”都可以很好的“匹配”。楼主应该是指能出名琴音色的“匹配”吧?那确是需要“2次合琴”甚至换音板等等。</font></p>
引用 tszyy 2014-10-29 09:07
本帖最后由 tszyy 于 2017-4-8 09:45 编辑 <br /><br />第1种工序,相当先固定靶然后用抢瞄准射击,技术要求高,尺寸精密加工相当瞄准,粘接相当射击,结果是很难没有误差。第2种工序,相当先固定抢,然后再把靶移动到正确位置进行射击,结果是粘接密实度和其他6个精度在粘接前都可以看见,误差非常小,在粘背板时还可以很方便地再加以修正。并且第2种工序,几何尺寸加工精度,只要求整体结果精确,而不是每个局部几何尺寸精度都精确!频率匹配,在琴板加工阶段和白琴阶段,用敲击音测定!方法和标准应该是高档琴制琴师的基本功,不是所有制作师都知道,知道能做好的也不多!
引用 宝音坊 2014-10-29 09:39
在 (关于琥珀溶解的安全操作) 帖子中163楼有我关于操作安装琴首的部分图片。
引用 lllvic 2014-10-29 17:37
&nbsp; &nbsp; 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div>&nbsp; &nbsp; 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问题,必须穿过表面现象看到内部的本质。</div><div>&nbsp; &nbsp; 显然,2种工序都有人采用,但第一种的人是大多数。如果2工序真的好,就不应该是这个结果。通过研究及实践你就会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非表面看的那样。其实,1工序看起来困难,实则不然,更重要的是它是好声音的保证;2工序看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必须有足够的经验才能保证声音。<br/><div>&nbsp;</div></div>
引用 leilei0611 2014-10-29 20:48
我帮楼主上图,看图说话。更加明了,工序1 <br/>
引用 leilei0611 2014-10-29 20:49
工序2 <br/>
引用 leilei0611 2014-10-29 20:5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llvic</i>在2014-10-29 17:37:00的发言:</b><br/>&nbsp; &nbsp; 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
<div>&nbsp; &nbsp; 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问题,必须穿过表面现象看到内部的本质。</div>
<div>&nbsp; &nbsp; 显然,2种工序都有人采用,但第一种的人是大多数。如果2工序真的好,就不应该是这个结果。通过研究及实践你就会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非表面看的那样。其实,1工序看起来困难,实则不然,更重要的是它是好声音的保证;2工序看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必须有足够的经验才能保证声音。<br/>
<div>&nbsp;</div></div></div>
<p></p>工序1的确是大多数的做法,我没按1做过。但我觉得1难做在于开这个槽下刀时易伤背板。我下一把琴想尝试。2呢我感觉AB面的粘和更有把握。关于对声音的影响我没有资格说话,但我想学学,望您能给我指点。

引用 leilei0611 2014-10-29 20:57
AB面的粘和更有保障。 <br/>

引用 lllvic 2014-10-29 21:3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eilei0611</i>在2014-10-29 20:56:00的发言:</b><br/>
       
       
        <p></p>工序1的确是大多数的做法,我没按1做过。但我觉得1难做在于开这个槽下刀时易伤背板。我下一把琴想尝试。2呢我感觉AB面的粘和更有把握。关于对声音的影响我没有资格说话,但我想学学,望您能给我指点。


       
</div><p></p>
不客气!如果严格按照斯、瓜名琴的规范制作,你会发现粘接面板不是一个平面,而背板在一个平面内,这对声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先粘面板必然使侧板围变形,而后通过粘接背板来进行矫正会使内应力分配不同于前,这需要积累深厚的经验才能正确预判与预留。
引用 leilei0611 2014-10-30 08:24
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br/>
引用 Redline 2014-10-30 08:39

第二个作法很有意思, 不知是否为正规做法? 以前曾想过这问题, 似乎如楼主所述, 作法二的精准度较易掌握, 好吧! 决定以后拆琴从背板下手!!  哈哈~~
引用 tszyy 2014-10-30 09:19
各位老师,再补充一下,粘贴琴项时,内模板不取出,并且在背板粘贴前,仅就面板进行敲击测频时,也需要有内模支撑琴框!leilei0611老师书上图例,背板纵向不是平直的,是提琴制作n多方式之一,现代提琴制作,很少采用。lllvic老师所说,其实是面板粘接时,面板是起拱状态,而琴框上部是平直的!粘贴后,不取内模,粘接面是平直的。从leilei老师提供照片上看,两种工序非常清楚,好坏很好区分,第1工序,粘接结实和精度很难两全。谢谢大家参加讨论,陶老师我要看看你的方法,学习学习。
引用 lllvic 2014-10-30 13: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eilei0611</i>在2014-10-30 8:24:00的发言:</b><br/>
       
        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吗?<br/><img title="dvubb" src="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_dsc0785_副本.jpg:<br/><a href="showimg.asp?BoardID=42&amp;filename=2014-10/20141030823249536.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src="showimg.asp?BoardID=42&amp;filename=2014-10/20141030823249536.jpg"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a><br/>
       
</div><p></p>
不错!但遗憾的是图中背板与面板位置颠倒了。
引用 lllvic 2014-10-30 13:30
&nbsp; &nbsp; 虽然瓜乃利是怎么做的已无纪录,但斯特拉迪瓦里却留下了证据:<div> <br/>&nbsp; &nbsp; 方法2的初衷是为解决琴头牢固问题,认为可将琴头与首木块粘接牢靠,保证不掉琴头。其实,这是个误判。只需作个简单的力学分析就一清二楚了。</div><div>&nbsp; &nbsp; 木材横向杨氏模量不到纵向的十分之一,在工作状态下小提琴背板肩钮承担了来自琴头的绝大部分拉力,而面板与首木块承受压力。当肩钮脱胶后,即使首木与琴颈粘得很牢固,也必然掉头。因为此时首木块由承受压力转变为拉力,若不开胶也必然开裂。斯特拉迪瓦里采用3根铆钉来解决此问题,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笨的办法。斯特拉迪瓦里的铆钉大都在换琴颈后被取掉用木丁填塞。</div><div>&nbsp; &nbsp; 大家应该清楚了,只要肩钮设计合理并与琴颈粘接牢固就没问题了。</div>
引用 宝音坊 2014-10-30 14:1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llvic</i>在2014-10-30 13:30:00的发言:</b><br/>&nbsp; &nbsp; 虽然瓜乃利是怎么做的已无纪录,但斯特拉迪瓦里却留下了证据:
<div><br/><img onload="imgresize(this);" title="dvubb"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30副本.jpg:<br/><a href="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showimg.asp?BoardID=42&amp;filename=2014-10/201410301362038601.jpg" target="_blank"><img style="WIDTH: 500px" onload="imgresize(this);" title="dvubb"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s://www.chinaviolin.net/bbs/showimg.asp?BoardID=42&amp;filename=2014-10/201410301362038601.jpg"/></a><br/>&nbsp; &nbsp; 方法2的初衷是为解决琴头牢固问题,认为可将琴头与首木块粘接牢靠,保证不掉琴头。其实,这是个误判。只需作个简单的力学分析就一清二楚了。</div>
<div>&nbsp; &nbsp; 木材横向杨氏模量不到纵向的十分之一,在工作状态下小提琴背板肩钮承担了来自琴头的绝大部分拉力,而面板与首木块承受压力。当肩钮脱胶后,即使首木与琴颈粘得很牢固,也必然掉头。因为此时首木块由承受压力转变为拉力,若不开胶也必然开裂。斯特拉迪瓦里采用3根铆钉来解决此问题,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笨的办法。斯特拉迪瓦里的铆钉大都在换琴颈后被取掉用木丁填塞。</div>
<div>&nbsp; &nbsp; 大家应该清楚了,只要肩钮设计合理并与琴颈粘接牢固就没问题了。</div></div><p></p>lllvic您好!【斯特拉迪瓦里采用3根铆钉来解决此问题】【斯特拉迪瓦里采用3根铆钉来解决此问题,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笨的办法。斯特拉迪瓦里的铆钉大都在换琴颈后被取掉用木丁填塞。】应该仔细的想一想了。3根铆钉在怎么样的状态中操作的。
引用 宝音坊 2014-10-30 14:2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tszyy</i>在2014-10-30 9:19:00的发言:</b><br/>各位老师,再补充一下,粘贴琴项时,内模板不取出,并且在背板粘贴前,仅就面板进行敲击测频时,也需要有内模支撑琴框!leilei0611老师书上图例,背板纵向不是平直的,是提琴制作n多方式之一,现代提琴制作,很少采用。lllvic老师所说,其实是面板粘接时,面板是起拱状态,而琴框上部是平直的!粘贴后,不取内模,粘接面是平直的。从leilei老师提供照片上看,两种工序非常清楚,好坏很好区分,第1工序,粘接结实和精度很难两全。谢谢大家参加讨论,陶老师我要看看你的方法,学习学习。 </div><p></p>tszyy先生您好!咱们是交流为上,互相学习。我在这个网站(包括其他几个提琴网站)论坛上有许多互相交流的帖子,您可以找到的。
引用 leilei0611 2014-10-30 15:5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llvic</i>在2014-10-29 21:36:00的发言:</b><br/>
       
       
        <p></p>
不客气!如果严格按照斯、瓜名琴的规范制作,你会发现粘接面板不是一个平面,而背板在一个平面内,这对声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先粘面板必然使侧板围变形,而后通过粘接背板来进行矫正会使内应力分配不同于前,这需要积累深厚的经验才能正确预判与预留。

       
</div><p></p>是这样,我把面板和侧框粘在一起的时候内膜是不取出来的。粘和好了在取出来。
引用 leilei0611 2014-10-30 15:57
站位。

查看全部评论(60)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3 12:3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