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油漆是爱好者们关注的重要方面,甚至被认为是提琴制作中的奥秘,很多人将油漆技术作为噱头。到底哪种提琴漆好?众说纷纭,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实际上,客观地讲,无法绝对地说哪种油漆方案最好。不过,我们从提琴漆所起的作用上入手,还是可以大概地回答哪种油漆方法相对好一些。 提琴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要对声音有利;再者要具有保护作用;另外还要具有美观装饰作用。下面就这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1、提琴漆对声音的影响 以阿马蒂、斯特拉迪瓦里、瓜耐利为代表的意大利古典提琴漆至今备受推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对声音的影响。有报道说,将阿斯瓜名琴涂上新油漆后,其迷人的声音特质消失了,说明了新的油漆对琴声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人们还发现,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有的表面油漆已经斑驳、剥落、所剩无几,但其声音与保护完好的琴一样优美。进一步说明表面的那一层提琴漆对声音没什么影响。其实,我们现在都已经清楚了,对声音有所提高的不是面漆,而是对木材的预处理。影响提琴木材声学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木材的含水率,另一是木材的弹性模量。这里涉及的是含水率问题,弹性模量放在2中探讨。木材中的半纤维素具有亲水性,可吸附空气中的水气成份而膨胀,使木材含水率提高,传声速度明显下降,琴声大受影响。通过对木材进行油漆前的预处理,降低含水率,可使琴声像古琴一样优美。现代有很多处理半纤维素亲水性的方法,我个人赞同硅烷加温处理的方法。感兴趣的可找找中央音乐学院的有关介绍。 2、提琴漆的保护作用 提琴漆的保护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油漆的保护,再好的琴都经不起使用,更不用说传世了。以阿斯瓜为代表的意大利古典提琴漆在此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我们可以看到300多年的意大利古琴的琴漆表面已经斑驳、剥落,但其依然可以承受演奏家们疯狂的摧残。其实,保护作用已经深入琴体,同前面问题1一样,它也是木材性能处理的方法,当然也可算是油漆工艺的一部分。杉木是柔弱的,这是其结构所致,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杉木结构就象纸箱板的剖面。早材部分管胞大而壁薄,疏松且强度低。晚材部分管胞较小且壁厚,年轮分界处的晚材部分充满了树脂而变得坚硬。显然,若将早材管胞及晚材空管胞也注入树脂,其强度必然大大提高。斯特拉迪瓦里的琴板轻薄,但强度很高,说明他将类似树脂的物质注入了音板的管孔。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很清楚了:要保证提琴漆的保护作用,首先要用溶解了的树脂涂抹琴体,表面浸满树脂的早材会变得像年轮线一样坚硬。树脂浸入音板表面后,音板不仅变得耐冲击、耐磨损,同时提高了弹性模量,对声音更加有利。 3、提琴漆的美观装饰作用 美观是一个相对概念,尤其对艺术品而言。我个人认为提琴漆的美应该包含几个方面:首先要透明轻薄,木纹清晰毕现;再者要温润如玉;另外还要颜色高雅、经久耐磨。 提琴漆最怕厚重,厚重的油漆必然对声音产生不利的影响,前面说古名琴刷上新油漆后好声音不见了,十有八九就是因为新油漆改变了重量。厚重的油漆也会掩盖住木材本身的光彩。温润如玉是很多艺术品的特质。满目贼光感觉总是不好,这可能是由于现代喷漆很容易达到光亮如镜的原因吧。很难想象大师扛着一把贼光四射的小提琴在台上演奏的感觉。 提琴漆的上色要多说几句。意大利古典提琴漆的不足之处就是上色。现在的古名琴能看出当初颜色的几乎没有了,大多斑驳剥落。不过,300多年的琴确实也不容易。就现代的新琴而言,看着红光四射,能坚持一百年就不得了。究其原因,这与传统上色的工艺有关。现在大部分制琴师依然沿用传统的上色工艺,就是色漆上在底漆之上。因为这样才能保证颜色的均匀一致。不利的一面是漆膜较厚,磨损后变花,新琴挺漂亮,用久后很难看,修补费工夫。避免色漆随面漆脱落的方法是对木材直接进行染色,但其也有很多不好之处,首先管孔吸入颜色后变得很深色,甚至变黑,显得污浊;其次花纹变死,尤其背板虎纹在阳光下随角度变化的效果变得不明显。因此,上色成了较困难的工艺。树脂封底后用成膜稀薄的溶剂调制颜料进行擦涂是可行的方法,难度在于罩面清漆不能与颜料互溶。 理想的方法当然是通过颜料输液使树干变成自己需要的颜色,也就是自然的彩色木料。前提是你要有私家枫树林及云杉林,同时你儿子是制琴师!这样就只需上清漆啦。 还有一个方法可能是未来发展方向,就是通过化学方法使木质素变色,得到花纹清晰的彩色木料。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1:5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