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标题: 音乐之都-德国,孩子们怎么学小提琴? [打印本页]

作者: 麒麟007    时间: 2006-5-19 16:03
标题: 音乐之都-德国,孩子们怎么学小提琴?
学小提琴要有充足的练习时间,不知道德国孩子怎样学习。我母亲在德,说,见不到象中国孩子这么劳累学习音乐的。环境熏陶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可他们怎么保证大量枯燥的练习?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一篇介绍文章。希望老师们为我解惑。

德国以音乐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之乡。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且极具音乐天赋的民族,它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无与伦比,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像德国一样造就了如此之多的音乐名家。历史上,德国音乐的中心,一直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谈及德国音乐史,人们总要把奥地利包括在内,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仅同属德语语言文化范畴,而且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国是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巴赫和亨德尔是德国17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被称为维也纳最杰出的古典音乐大师;作为德国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与舒曼则是19世纪德国浪漫派音乐的杰出代表;19世纪下半叶,决定德国乃至欧洲音乐发展道路的中心人物是瓦格纳;此外还有勃拉姆斯、勋伯格、米德米特等音乐名家,他们也为德国及世界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德国至今有许多艺术节或音乐团体就是为纪念这些艺术大师而专设的。如波恩国际贝多芬节、拜罗伊特瓦格纳文化节、献身巴赫音乐的盖兴教堂唱诗班和国际巴赫协会及不定期举行的巴赫文化节等等。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在德国,对音乐的爱好可谓是全民性的。音乐在德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国人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儿童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音乐熏陶。他们除上好学校的音乐课外,母亲往往都早早地着手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所有的中小学生往往无一例外地在课外学习一种乐器,其居首位的是笛子和吉他。今日德国的年轻一代,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会弹奏一种乐器。年轻人听音乐的兴趣始终胜于看电视。德国每年售出的本国和国际上生产的唱片、磁带和激光唱片就达2.4亿张。在德国这个音乐的故乡,如果谁不懂得音乐的基本知识,不会欣赏或者不会演奏乐器,则会被人认为是文化修养上的一大缺憾。

今日德国有12l座歌剧院、146个职业乐队,它们全都由国家资助。曾由卡拉扬担任终身首席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在国际上极负盛名。卡拉扬可称得上是德国现代乐坛上得到国际公认的一代音乐指挥大师,由他创办的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是各国音乐家心中的仙山琼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扬指挥比赛"是年轻指挥家的摇篮。由他指挥而灌制的音乐磁带和唱片多达八百多种,销售一亿多盒(张)。1989年7月16日,卡拉扬在其故乡萨尔茨堡的家中去世。德国乐坛还有许多蜚声四海的乐队和音乐家,如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莱比锡音乐厅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小乐队、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等。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小号演奏家路德维希·居特勒、歌唱家希尔德加特·贝伦斯、迪特里希·费舍尔一迪斯考、被得·霍夫曼、勒内·科罗、彼得·施莱尔、赫尔曼·普莱及艾达·莫泽尔等都是国际音乐界的佼佼者。其中安妮·索菲·穆特被称为是"世纪天才"的小提琴家。1970年,年仅7岁的穆特就在德国青少年音乐比赛中以非凡的音乐天赋获得一等奖。她的音乐天才被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发现后,他们多次合作,穆特的名字也随之享誉世界。这位著名的女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位热心的慈善家,每年她都要举办多场义演音乐会,用以支持需要帮助的人们。1997年12月她到中国访问演出时,发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中国小提琴家,随即表示愿意帮助这位中国小提琴家到德国深造。

德国人对室内乐团与室内乐有着特别的偏爱。弦乐器重奏不仅深得观众的喜爱,而且它作为家庭演奏乐器也深受欢迎。梅罗斯四重奏、柏林十字山弦乐四重奏、谢鲁比尼四重奏、冯特乃三重奏和曼海姆弦乐四重奏等都是德国著名的室内乐团。除了专业的小乐队外,爱好音乐的德国人还自发地组织了几百万个家庭小乐队,每当下班后或公休日,人们宁可关掉电视,与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音乐已成为人们抒发共同情感的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 在德国现代化的都市中,人们常能看到一些民间艺术家在街头表演。他们手拉古老的风琴,自编自演,自弹自唱,给喧闹的都市增添了一种清新、古朴的色彩。

合唱一直是德国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有着众多的爱好者。比起19世纪典型的男声合唱团来,如今人们更喜欢混声合唱团。在德国不论是儿童合唱团,还是成人合唱团都是由其爱好者组成的。

长期以来,古典音乐一直是德国音乐的主流,不过近几十年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乐也逐渐为德国听众所接受,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德国的爵士音乐主要以自由爵士乐闻名。阿尔贝特·孟格斯道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长号演奏家之一。和其他国家一样,德国年轻一代也热衷摇滚乐,他们除喜欢国际摇滚明星外,也喜欢德国自己的明星。德国著名的摇滚乐团有"蝎子"、"王子们"等,它们都是世界上知名的乐团。在德国,青年人几乎每天都要听广播、唱片和摇滚乐磁带。音乐把青年人凝聚在一起,只要有明星参加的露天演唱会,就连中学生也不在乎高达200马克的昂贵票价。演唱会上,那变幻的灯光、震耳欲聋的喊声,仿佛把人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德国,人们不仅喜欢听音乐,也想自己搞点音乐,或希望在此方面得到深造。为了满足人们对音乐的喜欢,也为了培养后起之秀,德国有众多的业余乐团、音乐学校和一系列的音乐竞赛活动。目前,德国有一千多座公立音乐学校,四万多个合唱团。全国性的青年演奏会是最著名的音乐竞赛活动。此外还有波恩的。德国音乐赛等。在德国还有各种定期举行的带有讲座性质的音乐活动,如多瑙厄申根音乐周、达姆施塔特的国际新音乐假日班、汉诺威的新音乐周及维滕的新室内音乐之周等。这一系列群众性的音乐活动、音乐比赛和它所提供的奖金,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有助于促进现代音乐的发展和新一代音乐人才的培养。

作者: 音乐之声    时间: 2006-5-19 23:04
德国真好,羡慕啊!
作者: superkids2003    时间: 2006-5-20 00:07
德国真好,我挺爱她!!!!!!
作者: 静思    时间: 2006-5-20 01:50
就凭中国目前普通中、小学甚至大学都无法做到在音乐课上使用五线谱教学,中国人的基本音乐素养就永远落后于世界,甚至连欠发达国家都不如。这绝不是夸大其词,而是现状。相信BBS中的老师们都深有体会。
作者: skbao    时间: 2006-5-20 07:09
以下是引用superkids2003在2006-5-20 0:07:00的发言: 德国真好,我挺爱她!!!!!!

但我觉得德国人的脑子太死板,做起事来苛于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专求不回检、不修整,又象事先编好简单程序似的,情如木偶,根本没有我们中国人的脑子灵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0 7:24:51编辑过]

作者: xshj    时间: 2006-5-20 11:59

送鲜花吧


作者: 月白风清    时间: 2006-5-20 13:36

好文!!!


作者: 麒麟007    时间: 2006-5-20 14:55
德国,爱乐者的人间天堂。
作者: 开水泡碗面    时间: 2006-5-20 19:29

热爱和平中国的人们啊!!如果你看到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和日本的滔天罪行 恐怕你想起他们的音乐会觉得恶心把?

一百年前用洋枪和大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现在还想用同样的方法来羞辱我们吗

他们的先辈们用的是洋枪大炮,现在的他们是想用他们的拳头来告诉我吗!

可以说得好听:音乐文化传播到中国,也可以说是侵略到中国

前几个世纪的历史如果反过来,我们中国去侵略日本 俄罗斯 英国 法国……他们会说我们的艺术好

今天,我国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在国际令人瞩目,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被其它一些国家所公认。


作者: 鱼儿    时间: 2006-5-20 20:00
以下是引用开水泡碗面在2006-5-20 19:29:00的发言:

热爱和平中国的人们啊!!如果你看到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和日本的滔天罪行 恐怕你想起他们的音乐会觉得恶心把?

一百年前用洋枪和大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现在还想用同样的方法来羞辱我们吗

他们的先辈们用的是洋枪大炮,现在的他们是想用他们的拳头来告诉我吗!

可以说得好听:音乐文化传播到中国,也可以说是侵略到中国

前几个世纪的历史如果反过来,我们中国去侵略日本 俄罗斯 英国 法国……他们会说我们的艺术好

今天,我国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在国际令人瞩目,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被其它一些国家所公认。

战争不是世界人民的意志,仅仅是由小部分政治人物的野心引起,全世界人民都爱好和平,全世界每个国家政府也都希望侵略,所以不要把一个地区的人都当成一个恶人或好人来对待,如果侵略中国的音乐是好的,那么中国是受益者,否则中国人就不该存在于地球,因为地球人呼吸着一样的空气。
作者: 蓝月妹妹    时间: 2006-5-21 16:34

这就是民族差异!!!!!!!


作者: gq10307    时间: 2006-5-24 13:30

楼主提的问题我认为很有意义,既然有这么大数量的中国小提琴学习者,探讨一种轻松的学习方法一定是有必要的。

我们要面对现实,音乐的土壤不可能一下子铺成,专业学习毕竟是有限的,音乐长期来看还是业余教育,怎么让现在的琴童从学琴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而不仅仅是练琴的艰辛?


作者: 麒麟007    时间: 2006-5-24 16:29
以下是引用gq10307在2006-5-24 13:30:00的发言:

楼主提的问题我认为很有意义,既然有这么大数量的中国小提琴学习者,探讨一种轻松的学习方法一定是有必要的。

我们要面对现实,音乐的土壤不可能一下子铺成,专业学习毕竟是有限的,音乐长期来看还是业余教育,怎么让现在的琴童从学琴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而不仅仅是练琴的艰辛?

握手。


作者: zkp09    时间: 2006-5-24 16:52
9楼的观点有些偏颇。
作者: 凌    时间: 2006-5-24 21:46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又是多元的,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它所标示的出产国家的政治原因而抵制它。美学的要意也在于它抚慰了世界的躁动神经,带给全世界人民愉悦和平和。

生活中我们需要纯音天簌。

在对音乐贡献上,德国所占的份额确实是不可小觑的。


作者: 四季风    时间: 2006-5-25 00:47
在中学里,初一、初二有音乐课,每周一节,高一有音乐欣赏课,隔周一节,其他年级就没有音乐课了。这可怜的几节课,还经常被语、数、外等抢去用。加之官方和校方大多不重视,待学生走出中学校门之后,对音乐几乎没什么概念。大家都知道,实际生活中,对于一般的公民来说,多懂点音乐比多懂些课本知识有用的多。对于一个学文的人来说,数理化,高考以后基本上就用不着了,而学到的音乐却受用一生。从这一点上看,西方国家的政府以及他们的地方政府是多么的明智,他们的教育是让他们的国民一生都受用。他们的教育出发点是让人民快乐地过有质量的生活。而我们国家的教育是牺牲绝大多数人们 的快乐生活,培养金字塔尖上的人。这情况如果是失误也就罢了,可是政府明明知道国民最终需要什么,可是他们在正常渠道当中不给你,你有什么办法?达官们有办法把孩子送到西方接受教育,难道他们还认为中国试的教育好吗?真是滑稽又可笑。悲哀呀!我们平民的孩子在正规的国立学校里学习16年,耗尽了大好的青春年华,毕业后竟然不认识一个音符,读不出一行谱子。读得出、奏得出的都是家长和孩子,经过千心万苦业余学出来的。真是个惨啊!!!近10年来教育改革,越改,我们的孩子越惨,初、高中都上晚自习(至少我们这里),作业写到夜里11点。…… ……留给我们的只有等待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5 0:51:50编辑过]

作者: chenwei    时间: 2006-5-25 15:44
德国的孩子们到底是怎样学小提琴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6-5-25 15:56
以下是引用skbao在2006-5-20 7:09:00的发言:

但我觉得德国人的脑子太死板,做起事来苛于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专求不回检、不修整,又象事先编好简单程序似的,情如木偶,根本没有我们中国人的脑子灵活。

代表人物之一:巴赫


作者: 老豆    时间: 2006-5-25 16:33

同意16楼的看法,我的孩子没有上学就学习五线谱,上学校后反而要求学简谱,音乐课老师不教唱歌,只是放碟给学生听,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如此教法,开音乐课就变成无意义了.总是在说提高素质教育,到底表现在哪里.


作者: shijianwu    时间: 2006-5-26 12:36

严重支持鱼儿及其正确的观点!!!!


作者: 云在山腰    时间: 2006-5-26 14:40
跑题了
作者: kimko00412    时间: 2006-5-28 16:13

作者: brokenbreeze    时间: 2006-5-28 17:57
这些大家怎么都是得国的啊,强
作者: 李一王    时间: 2006-5-28 18:10

德国相对于某国来说,会反思,会认错,某国不一样了,正在走相反道路呢,大家等着看结果吧。


作者: Djay    时间: 2006-5-30 01:41
Ange_lingke现在就在德国了
作者: 冷月凝香    时间: 2006-5-30 05:31
可是我并不是非常赞同他们的教学方法.要知道,欧洲这边人,很多人是很懂音乐,很知道音乐应该怎么去做,但是,就感情细腻度来说,很多不如我们亚洲人,还有就是..他们普遍技术并不是很高超的,只能说音乐概念强一些,而中国学生普遍技术很强,欠的是音乐和思考.要说的特别是亚洲人的左手,很强啊!!呵呵.........
作者: xiaotisun522    时间: 2006-5-30 08:30

有意义的,好帖子

支持


作者: 浪漫满屋    时间: 2006-5-30 17:37

中国目前的小提琴水平也是令世界举目的


作者: 浪漫满屋    时间: 2006-5-30 17:40
楼主的好贴子,我支持!
作者: Djay    时间: 2006-5-31 09:59

楼上的亲喜欢Rain嗯?


作者: ycy1207905    时间: 2006-6-1 11:21

作者: 麒麟007    时间: 2006-6-8 12:05
问题的实质,德国的孩子怎样拉琴?我看了玲木镇一的《神童作坊》中有一段是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很小就接受过小提琴教育,
作者: 轻柔曼舞    时间: 2006-6-8 12:40
国家的文化取向不同,如果我们国家也像德国那样重视音乐的发展,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就就不只是这些了。在古典音乐的领域,西方国家确实领先于我们,别人是创造,而我们总是借鉴,拿不出自己的个性的东西,更没有在别人的基础上去创新。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古典音乐不能走出国门,成为世界音乐的主流,尽管我们的文化厚重,却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作者: 爱你可死    时间: 2006-6-27 00:47

德国人据说是最严谨的,可音乐也最牛!佩服啊!!!

想象也正怪,在我看来音乐是随意性很大的啊——可能是我错了!


作者: 緩板    时间: 2006-6-27 01:08
以下是引用李一王在2006-5-28 18:10:00的发言:

德国相对于某国来说,会反思,会认错,某国不一样了,正在走相反道路呢,大家等着看结果吧。

德國政府為了在二次大戰死去的猶太人贖罪,每年給以色列賠款。恐怕普天之下沒幾個民族把「勇於認錯」提升至國策層面吧?


作者: 緩板    时间: 2006-6-27 01:13
以下是引用天高任鸟飞在2006-5-25 15:56:00的发言:

代表人物之一:巴赫

朋友,請多聽一些巴赫的宗教作品如清唱劇,受難曲或彌撒曲後再下定論吧!
作者: 緩板    时间: 2006-6-27 01:24
以下是引用轻柔曼舞在2006-6-8 12:40:00的发言: 国家的文化取向不同,如果我们国家也像德国那样重视音乐的发展,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就就不只是这些了。在古典音乐的领域,西方国家确实领先于我们,别人是创造,而我们总是借鉴,拿不出自己的个性的东西,更没有在别人的基础上去创新。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古典音乐不能走出国门,成为世界音乐的主流,尽管我们的文化厚重,却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絕對同意!

我想還有一個原因:西樂體制通常以合奏為主,看看交響曲,室內樂都是超過一個人演奏的,而人通常喜歡以樂會友。反觀中樂是以獨奏為主,(現代的中樂團都是西方概念。)大合奏在古代被視為「淫聲」。人們喜歡聚在一起,自然西樂吃香了。

還有,西樂有一套很完整的記譜方法,這樣有利於流傳。中樂卻沒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7 1:25:36编辑过]

作者: 華虹    时间: 2006-6-27 08:02

看來德國的小朋友很多也是從父母那得到音樂啟蒙,可在我們國家,除非是專業的音樂世家,否則多數小孩的父母都是樂盲。當然以前的客觀條件不允許,不過現在慢慢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如我一樣的成年人也開始想學樂器,不過似乎聽到的反面意見多,什麽年齡大了,手指不靈活等等。不可否認,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成年人多半不會癡心妄想到要成為專業人士或去開音樂會,那麽,從另一個意義上上來,成年人什麽時候開始學琴都不算晚,我常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孩子的孩子對他同學說:“當年我外婆在我媽才幾歲的時候開始學小提琴,受她的影響,所以我從小就喜歡小提琴”。呵呵,你說我現在學是早還是晚呢?

現在什麽都說要從孩子抓起,可童年是那麽的短暫而寶貴,看看現在的小朋友,真的好辛苦,我就不明白,為什麽不先從成人普及開始,只要堅持,過個一二十年,到了下一代,那不就很容易做到從小學起了嗎?畢竟對孩子來說,父母是第一任老師。


作者: anyi    时间: 2006-6-27 23:26

德国哲学,纯科学理论方面也很强啊!

但我看德国人写的哲学书,始终感觉比英法作者的书晦涩。也不知道德国人是怎样一种思维方式啊


作者: 冷月凝香    时间: 2006-6-28 05:04
德国人太死脑筋.......乐队是很强,因为大家都很规范,很守规矩,按照指挥和首席的做.可是就独奏来说,实在拼不过亚洲和美国人,因为太规矩了,该炫出来的东西就出不来了.
作者: 麒麟007    时间: 2006-6-28 07:47
以下是引用華虹在2006-6-27 8:02:00的发言:

看來德國的小朋友很多也是從父母那得到音樂啟蒙,可在我們國家,除非是專業的音樂世家,否則多數小孩的父母都是樂盲。當然以前的客觀條件不允許,不過現在慢慢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如我一樣的成年人也開始想學樂器,不過似乎聽到的反面意見多,什麽年齡大了,手指不靈活等等。不可否認,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成年人多半不會癡心妄想到要成為專業人士或去開音樂會,那麽,從另一個意義上上來,成年人什麽時候開始學琴都不算晚,我常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孩子的孩子對他同學說:“當年我外婆在我媽才幾歲的時候開始學小提琴,受她的影響,所以我從小就喜歡小提琴”。呵呵,你說我現在學是早還是晚呢?

現在什麽都說要從孩子抓起,可童年是那麽的短暫而寶貴,看看現在的小朋友,真的好辛苦,我就不明白,為什麽不先從成人普及開始,只要堅持,過個一二十年,到了下一代,那不就很容易做到從小學起了嗎?畢竟對孩子來說,父母是第一任老師。

同意。爱乐从我做起。
作者: 緩板    时间: 2006-6-28 09:49
以下是引用anyi在2006-6-27 23:26:00的发言:

德国哲学,纯科学理论方面也很强啊!

但我看德国人写的哲学书,始终感觉比英法作者的书晦涩。也不知道德国人是怎样一种思维方式啊

不要說哲學書,瓦格納(曾經是叔本華的學生)自己寫的歌劇歌詞,德國人自己都說難明!
作者: 辗转反侧    时间: 2017-3-30 07:45
德国音乐很强大,但未必是楼主所说的那样。欧洲音乐中,意大利、法国、英国及前苏联所占的份额,都不在德国之下。
作者: vbucky    时间: 2017-3-30 11:41
97年穆勒发掘的中国琴童是哪一位啊?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