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标题: 江南小河流的学琴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6 12:55
标题: 江南小河流的学琴笔记

在水乡江南,有一个小美女(嘻嘻,妈妈眼里女儿当然最美了!),名为小河流。刚上中班,妈妈千挑万选,思前想后,决定让她学习小提琴。于是,十月一日前开始了她的第一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8 13:10:14编辑过]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6 12:58
想把字弄漂亮些,怎么不行???
作者: 音乐之声    时间: 2006-10-16 13:12

作者: 鱼儿    时间: 2006-10-16 13:15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0-16 12:58:00的发言: 想把字弄漂亮些,怎么不行???

请看右上角的“论坛帮助”,另外请附上漂亮女儿的照片。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6 13:32

[face=隶书]第一课[/face]

用的是1/10的小提琴,先学拿弓、拿琴的姿势。不知道女儿什么感受,反正我自己回家试试感觉有点别扭,好象使不上力。然后就学习拉第三根弦,用全弓。老师说:“挺好,能拉响了!”女儿也挺乐。

回家后,每天拉十个来回,歇一会。大概拉个三次,就结束。这样,感觉还蛮轻松!

几天后,要女儿拉。她头一侧,问:“妈妈,我不是已经会拉了吗?怎么还要拉?”

“嗨,你那就叫会拉啦?”我天真的女儿呀!

因为国庆放假,所以要到十四号才上第二课。想想一根空弦让她拉个二十天也没啥劲,所以也就不逼她了。当然,每天都会练一下。有一天,甚至就拉了三五个来回就结束了。

但是,女儿拉琴时弓总是拉斜掉。也许是全弓对于4周岁多的女儿来说有点困难吧!若我对她太苛求,看着她那副难受的样子又有些于心不忍。对她发火之后总有丝丝后悔涌上心头。但跟她说了几遍之后仍改不了,这火气又怎能降下去?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7 9:27:18编辑过]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6 13:42

作者: 音乐之声    时间: 2006-10-16 14:11
很可爱的小姑娘.精气神还挺足的!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6 15:27
以下是引用音乐之声在2006-10-16 14:11:00的发言: 很可爱的小姑娘.精气神还挺足的!

谢谢赞美哦!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6 15:36
[face=隶书]第二课 10.14[/face]

今天去上第二课,老师先让她拉一下上节课的空弦。

“回家练了吗?”老师有些疑惑地问。

我一听,心一凉,看来老师不是很满意啊!

“练啦!”我答。

“恩,还可以。这个弓不能往上斜。”老师果然指出了这个错误。

这下拿了老师的“圣旨”,回去指正女儿时就不怕她“反抗”了。

接着,老师以“深圳速度”教了第二根空弦2。然后,就教了第一首练习曲。

认识了五线谱上的2和6,一拍子、两拍子和停顿符,勉勉强强拉了两遍。马上又以“香港速度”教了半首乐曲《松鼠》。(说是乐曲,感觉和练习曲也没啥两样,反正听不出是歌啦。)

好啦,一节课结束了。

天哪,这可比囫囵吞枣还要囫囵啊!这才体会到回家后任务之艰巨!看来,从今天起,每天的练习要动真格了。

美好的误会

上完课回到家,女儿显得很开心,神气地对爸爸说:“今天老师表扬我的,还在书上给我打了一个五角星呢!”

我一听,心想:你倒挺会吹牛的嘛!再一想,哦,明白了。老师在练习曲前打了个五角星作标记,以示重要,每天都得拉。女儿就以为是老师奖给她的星呢!看着她那高兴样,我想:这真是个美好的误会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7 15:40:27编辑过]

作者: Adolf    时间: 2006-10-16 18:45

很逗的个小女生


作者: aving    时间: 2006-10-16 19:45
很PP的小mm哦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7 08:02

10.16

晚上回家,马上吃晚饭。为了节省时间,只能采取“填鸭”式。大概六点钟开始练琴。

首先拉了几遍空弦,然后拿出乐谱让她唱了一遍,好象已经十分钟过去了。

赶紧开始拉练习曲。头疼的是节奏。老师让我在一旁拍手。几遍下来,我的手掌拍得通红,手腕也疼了,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后来,我又找来女儿的架子鼓玩具,改用敲鼓的方式。拉的时候我就敲镲,停顿的音我就敲鼓。试了几遍,感觉又嫌吵。

女儿的记性好象还不错,就是跟我的节奏不能吻合。不是越变越快,就是不稳定。看我脸色不对,女儿的眼里立刻噙满了泪水。“怎么回事?”我斥责道。滴答,滴答,豆大的泪珠就滴到了琴板上。“妈妈,我不了!”可怜的女儿哭着向我保证。好象已经有三回这样的情景了,歉疚又一次涌上心头。我一把搂过女儿:“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是妈妈太性急了!”为女儿擦去泪水,我让她再来一次,她好象有点害怕。怕拉不好,惹我生气。我真该死!

“我来帮你!”说着,我握着女儿的弓,和她一起拉。这样还好。让她自己来,她又不敢。好说歹说哄着来了一遍,就开始拉乐曲《松鼠》的第一条。这一条相对来说稍简单一些,表扬了她,又露出了笑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7 12:09:52编辑过]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7 09:09
女儿拉琴时不由自主地嘴里要唱出来,老师说不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于是就不让她唱。可是,一拉我就听见她的嘴里在哼哼。于是喊停,问:“怎么回事?”“我没唱!”女儿咬紧嘴回答得斩钉截铁。难道是我听错了?再拉。“坶——”像蚊子一样的声音又响起。又喊停。“是不是又唱了?”我问。“没有!”女儿坚持到底。嘿,奇了怪了!难不成我耳朵有问题。再拉,我竖起耳朵,似雷达一般,区分着到底是琴声还是哼声。没错!是在哼!“停!”我怒不可遏!女儿又一次梨花带雨。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7 09:20

晚上,躺在床上,夜不能寐。思量着如何解决这个节拍问题。

女儿毕竟才这么丁点大,刚开始接触音乐,我怎么能如此要求之高?如果她现在一上来就能把节奏跟我的丝毫不差,那么合拍,岂非神童???如此想来,稍觉安慰!

又想不如改用在她身上打节奏。手指轻戳代表拉,手拍代表空,说不定能行。对,就这样决定,明天实施!

安然入梦!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7 09:24
谢谢鱼儿赐教!
作者: 鱼儿    时间: 2006-10-17 09:36
为什么不试用节拍器打拍子?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17 10:02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0-17 9:09:00的发言: 女儿拉琴时不由自主地嘴里要唱出来,老师说不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于是就不让她唱。

我有不同意见

“内心歌唱带双手,双手歌唱跟着走”这是大师的经验之谈,一定是好事,是音乐的启发吗。

而且还有利于音准,还能做到心中有数量,这是节奏的基本因素。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空弦一定要注意发音的均匀哇,不然,事倍功半呀|


作者: 音乐之声    时间: 2006-10-17 10:33

同意"一杆进洞"的观点.初学哼唱是对的(声要小得多).

,随着学琴的深入再调整为内心歌唱.最好弄架电子琴,你弹琴他拉琴,家长先学会给琴定音.对琴童是最大的帮助了!!!

尽量别把琴童总弄哭啦!!!以必免对小提琴的反感!!!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7 12:01
谢谢楼上两位的指点,不胜感激!!!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7 12:07

[face=楷体]那天练完琴,由于刚哭过,我想她或许不再喜欢小提琴了,于是,我轻轻地问:“还喜欢小提琴吗?”

她点点头:“喜欢的!”

好感动![/face]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7 12:11
以下是引用鱼儿在2006-10-17 9:36:00的发言: 为什么不试用节拍器打拍子?

什么东东?好用吗?


作者: 音乐之声    时间: 2006-10-17 12:53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0-17 12:11:00的发言: ?

什么东东?好用吗?

乐器店有售,好点的100多元.


作者: nuoran    时间: 2006-10-17 13:29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0-16 13:42:00的发言:
相信你女儿一定会学得很好,加油!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17 16:27

这个家长很好,很负责任哇|

其它琴童家长可以学习呀。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8 07:58

2006.10.17

晚上回家,刚到家门口,女儿就自言自语:“先拉一会儿琴,吃完饭再拉一会,散步回来再拉一会。”

我听了,幸福地想:多乖巧的姑娘啊!

到家后立刻吃晚饭,6:00开始练琴。

先拉空弦,按昨天一杆进洞的教导,让女儿把弦拉均匀。

然后拉练习曲。不知是心态关系(对女儿放低要求),还是熟能生巧,总之感觉还行,有点进步。(以致于练完才想起昨晚床上想出的屁股打节奏妙计居然没有实施。)女儿基本上能根据我敲的节奏来拉,个别段落有些超前滞后。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拉到后面不知道拉到哪里了,估计是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也许是她既要看谱,又要看琴的关系吧!(因为眼睛不看琴,她怕弓不知拉哪去了。)

让她多拉几遍,不愿意。喜欢拉《松鼠》,大概是因为练习曲相对来说长了点的缘故吧!

20-30分钟后结束,出去散步。

回来后按原程序再拉了这么多时间。

弓还是斜,头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8 7:59:45编辑过]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18 08:13

拉琴一定要时时注意“三平”哇。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8 12:16
为什么我注册博客老是说我验证码不正确?我都弄了几十遍了!!!
作者: 鱼儿    时间: 2006-10-18 12:19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0-18 12:16:00的发言: 为什么我注册博客老是说我验证码不正确?我都弄了几十遍了!!!

跟论坛注册一样,字母都要小写才行。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19 08:27

博客?

有什么好处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9 8:29:13编辑过]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19 08:58

2006.10.18心态决定一切

大概是昨天要求降低后感觉女儿还不错,今天拉的时候一有错误就觉得她没昨天拉得好。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又让小河流掉了豆豆。看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昨天看圆圆的笔记时,这句话吸引了我——治大国如烹小鲜,顺其自然,无欲无求!真的很想这样,也许这种境界比较高,很难做到啊!但是有一点,必须调整好心态,要赏识,要鼓励……

快乐多?难过多?

躺在床上,抚摸着河流的小脑袋,因为自己又没能控制好情绪,觉得有点不安。

于是,我问:“有了小提琴,快乐多还是难过多?”

“难过多!”女儿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但还是有点失落。

想起女儿一直是个多么快乐的女孩啊!整天都是笑嘻嘻的,拥有无比快乐的童年。单位里的人说她是个最最快乐的孩子。可是,现在,她却说她难过多。是我让她不快乐了。

“那你还想拉小提琴吗?”我真怕听到否定的回答。

“要的!”女儿让我舒了口气。

“是妈妈不好,妈妈不说你了。”我向女儿道歉。

“不能骂小孩的!”女儿突然嘣出了这句话,“上次老师说的!”

是吗?好象上次老师是说过,嘿,她倒全记着呢!

好,从今天起,我要让女儿感受快乐!!因为小提琴而快乐!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19 09:14

儿童的教育,应以快乐为引导。

其实快乐无处不在,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认真钻研,努力实施“快乐教育”。


作者: jacob19730224    时间: 2006-10-22 16:00

好乖的妞妞哦。

我还是这样的观点,先塑大型,再精雕细琢。妞妞的右手很好啊。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3 07:52
在批评的悬崖前勒马 10.20

前几天酿下的让女儿落泪的苦酒,今天我终于尝到了。因为我的批评,女儿变得不自信了,她不肯拉琴了,甚至还骗我困了,要睡觉了。我知道她是怕我发火。怎么办呢?我极尽表扬、安慰之能事,总算使女儿又把琴拉了起来。这下我可得小心翼翼,千万不能再“刺激”她了。哎,真是自搬砖头砸自己的脚啊!我要再花多少天,才能将女儿的信心一点一点地找回来呢?才能让女儿重新感受到拉琴的快乐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3 8:37:56编辑过]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3 07:53
都是我的错 10.21

早上起来,把配套的碟片拿出来欣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天哪,两拍子的我都让女儿拉了一个来回,示范的只拉一下。看来是我弄错了。现在改也来不及了,吃过饭就得去上课了,只好将错就错了。

第三课 2006.10.21

到了教室,果然是拉错了。我这个妈呀,以前好歹也是音乐老师的得意门生呢,咋就全忘光了呢?真是汗颜!毕业也十几年啦,该忘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岁月不饶人哪!我现在连这些起码的音乐知识都得从头学起了。

今天上课之前跟老师沟通了一下,课上,老师给女儿画了好几颗星。女儿心花怒放,整堂课笑眯眯、喜滋滋的。今天学了空弦3,又把《松鼠》的下半条学了一下。把前面带附点的、全音符的练习曲,后面一页的练习曲,都匆匆教了一遍。这下回去可有她练的了!

今天的学习还是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我尽量夸女儿,只为让她开心练琴。女儿的表现马马虎虎,还凑和吧。休息时,我也试着拉拉,嗨,还不如女儿呢!后面的re,la,mi,变来变去,都把我弄糊涂了,拉得一团糟。我说:“妈妈还没你拉得好呢!”女儿笑成了一朵花。自己尝试后,就愈觉得女儿已经不错了,所以愈要告诫自己:不要对女儿太苛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3 8:39:07编辑过]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23 08:07
小孩练琴,要手、脑并重,不能只练动作,忽视练脑|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3 08:41

怎样练脑呢?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23 09:07

练琴, 练脑 手指的触弦。一般人常讲,如何如何去按弦。这并没错。当孩子第一次触弦的手指落下去的时侯,他清楚重力的法则吗?教师是让他用力的去按弦,还是像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当我们教孩子“按指”时,特别强调地告诉他,不要曲解“按指”,实际是“落指”。“落指——垂直的落下去”。“按指”的直觉就可能造成手指按下去不垂直,必然滑动,肘的舵式动作的概念就不会清楚。方法是:先让孩子坐到钢琴前面,让他们学习钢琴的第一堂课的第一个内容:教会孩子如何自由地把手、臂从空中掉(落)下来,落到琴键上,并发出声音,用这个重力来发音。就是“弹钢琴”所用的基本力量;之后,教师再用不正确的发音让孩子进行一下最简单的声音比较,目的是让他们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感觉,让他们懂得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即:发音是有质量的。之后,再让孩子体会重量放下来了,但要有支点(支撑),这个支点就是先让一个手指在琴键上立住,站稳。这个体会孩子有了,他会知道(怎样去练习):落指触弦时把手抓紧、抓死了不对,挤在一起不行。他会感受,按指实际是“落指”(需要加力 要在这个基础之上,不然就是浪费,其实小提琴的演奏最讲求节省,能做到充分的节省,一定是高手(比如:短暂的休息,是完全休息了,还是在想该做些什么,这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因为把宝贵的时间浪费了,就不是节省。另外,在换指的时侯,该用力的用力,该休息的马上休息,这也是节省。等等吧)),不须要太大的力,不难。而难的是如何把指头抬起来(这里有手型的制约)。这就是希拉地克《小提琴技巧教程》第一册第一条手指训练的一个内容。而手指的交替运动以及手指操的练习,实际上就是对中枢神经支配能力的训练。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生理组织上的机能。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3 09:21

你真是个好人!不过我们还在空弦阶段!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3 09:32

10.22

咳嗽得厉害,休息休息!

看她精神很好,有点不甘心。不拉也不能啥都不干。干脆看拉琴的碟片,唱一下乐谱。

嗨,我是不是像周扒皮呀?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23 09:32

你的女儿第一课我看是林、杨教授提倡的最初持琴。

拉琴练的是控制,在多种综合动作中,拉琴人要觉查到每个动作的细小问题,并做出调整,这就是练脑(中枢)。

如果是顾前忘后,则说明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尚欠。

从根儿上解决问是,事半功倍吗。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23 09:36

说明一下:

开始拉琴了,就要注意动做的组合了,左、右两边的动做不一样,就要协调,这时就是在练脑了,只是看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练习了。


作者: skywolf    时间: 2006-10-23 16:52

TO一杆进洞:

对刚学琴的孩子不要说太多复杂的东西啦.拉琴的时候只能注意一到两个地方,很难处处顾及的.个人认为开始的时候最重要是手型和运弓直线.这两个养成习惯就很难改了.其它东西如放松之类以后再注意也可以.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23 19:21
以下是引用skywolf在2006-10-23 16:52:00的发言:

TO一杆进洞:

对刚学琴的孩子不要说太多复杂的东西啦.拉琴的时候只能注意一到两个地方,很难处处顾及的.个人认为开始的时候最重要是手型和运弓直线.这两个养成习惯就很难改了.其它东西如放松之类以后再注意也可以.

你说的“两个注意”是不是就可以不用通过大脑控制了呢?


作者: skywolf    时间: 2006-10-23 20:02

但是教琴的时候是不是跟学生讲那两个,还是要绕个圈子跟学生讲大脑```

其实讲什么都是手段而已啦,都是同一个目的.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4 08:03
以后一定让小河流叫你们师傅,哈哈!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4 08:14

10.23 休息的妙招

今天拉三根空弦,河流老是拉出双音来。后来让她注意手臂的高低,稍有改观。

练习曲从头到尾来了一遍。拉了一会,河流就要求我拉她敲节奏。这样也好,权当休息了。她还乐此不疲呢!甚至只想打鼓,不想拉琴。我说:“你到底是练打鼓还是练琴哪?”她狡猾地咯咯直笑!

节奏方面感觉已有进步,弓也稍直了些,就是音不太干净。我也不生气了,慢慢来吧!

最后不想拉时,我给她画了一颗星,再画了一个苹果,才让她坚持到了最后!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24 08:17
开始 拉琴了,基本姿态最重要。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5 07:51

10.24练琴的顺序

今天河流要从后面往前面倒着拉,不想板脸、不想惹“她老人家”不高兴,就顺着她的意思拉吧!

突出问题:音不干净!

好象上个星期还好些,可能是现在拉了三个音的关系吧!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6 08:23

2006.10.25妈妈不在家

今天我晚回家,早上交代她爸一定要给她练。她爸说:“嗨,就让她玩一天呗!”“不行!”我斩钉截铁。

晚上回家,一看,哟,小提琴已拿出来,看来已经练了。于是问她爸:“怎么样?”

“哈哈,练啦。女儿还拉没教过的给我听呢!还教我唱呢!”父女俩一脸的得意。

“音干净吗?”我又问。

“恩,好象有点不干净。”她爸如实回答。

“好,来吧!再拉一遍给我听。”

女儿有些不愿意。我说:“来吧,等会儿给你画个大南瓜!”

“要画海盗船!”女儿总算被我“骗”来了。

当然,她是不愿拉全部的。其他都还好,杂音依然存在。最后让她再拉几遍空弦,没有一点杂音才停。

欢欢喜喜看我给她画奖品,高高兴兴玩去了!


作者: xiangch    时间: 2006-10-26 09:04

杂音?什么杂音?

是发音的杂音吗?

我看你女儿的照片,是用弓子的自重啊,怎么有杂音呢?请问:

拉琴时弓子抖不抖哇?

是弓根有杂音吗?(发音问题吗)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7 08:58
杂音就是拉一根弦时老拉两根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7 09:04

2006.10.25 心无旁骛的女儿

今天河流三岁的表弟来了,晚饭后河流练琴。先是兴致盎然地表演给他们看!然后进房练,没想到表弟来捣乱,躺在地上大哭大闹。嘿,我的小河流呀,头也不抬一下,只管拉她的琴。简直可以和小时侯的居里夫人相媲美了。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27 09:06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0-27 8:58:00的发言: 杂音就是拉一根弦时老拉两根

这种情况不是杂音,是运弓的平面没控制好。

初学,慢练,正常。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27 09:08

云南有首民歌叫“小河流水”,你们是云南的吗?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0-28 14:15
俺是江南的!
作者: 好学生    时间: 2006-10-28 21:39
我女儿六岁学琴一年上小课还挺好,希望漂亮美媚交流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0-29 06:39
大课、小课, 效果、目的是关健。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 09:20

11.2

因为工作的关系,好几天没来了!!!

这几天也没功夫去管她,任其自由!跟她爸出去疯玩,回来也知道拉会琴。而且,感觉她自己也能练了,基本上会看谱,节奏也对。

昨晚我终于有时间了,陪她练。知道这星期一定要让她把弓拉直,这是最主要的。稍有好转,继续努力。今天一定想办法做好练习器!!!

意外

河流手拿小提琴挥舞,忽然,琴掉到地上。捡起来一拉,咦,音怎么不准了?想或许碰到了调音的东西,想自己试着调一下。一看,天哪!琴头断了!!(还差一点就要掉了)看我怒气冲冲,河流也乖了。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3 08:10

弦断头掉

昨天晚上拉到最后了,只听“啪”的一声,完了一看,心也凉了。居然弦断了,琴头彻底断了下来!

哎,这把琴可真惨!被我家小河流折腾了四个星期就歇了!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6 09:22

昨天换了一把琴

11.4第五课

学了连弓。女儿的接受能力还挺好,老师说一遍,她就能拉了,三个音变来变去也能反应过来,只是一开始速度稍慢一些。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11 17:08

[size]11.11

这个星期练连弓,练得挺好的。每天大概练个半小时。感觉弓也比较直了。对女儿还是挺满意的。

昨天拉一条全是MI的练习曲,拉完后,她说:“妈妈,这个曲子可以变成LA,还可以变成RE。”说着,就唱了起来。嘿,还有点灵气嘛!


作者: manning    时间: 2006-11-12 00:57

小MM好可爱

妈妈真伟大


作者: 水木子    时间: 2006-11-13 11:14

妈妈伟大!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13 13:54

11.13

前天上课,开始学左手三弦上的指法了(MI FA SO LA)。感觉即将是个痛苦的历程。


作者: 旻珠妈妈    时间: 2006-11-13 23:26
小MM好可爱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14 12:09

11.14

昨晚开始让她左手按MI FA SOL LAS四个音。起先,我拿着她的手指一个一个按,后来让她自己按。比我想象的要好,总算按下去了。就是位置有点不准,想想这也是正常的。刚开始嘛!

没练之前,我让她唱谱,记性还不错,我得数数才知道唱啥,她倒一下就唱出来了。

特别引以为豪的是练一首既没连弓,又有连弓的曲子时,我都忘了,她却拉得丝毫不差!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15 16:32

11.15

每天都得调调音,是不是要买个调音器啦?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16 13:24

11.16

现在感觉一开始应该练持琴的!因为之前拉空弦时,左手是放在琴板上的。现在要移到上面琴头,手指不知该怎么放?是该碰到弦?还是离开一点呢?迷茫!!!

打开录象片,发现里面的老师在拉空弦时手就在琴头那里了。只是看不清手指有没有碰到弦。所以请教各位前辈!!!

而且现在女儿持琴很吃力,左手腕老是抵到琴板。


作者: skywolf    时间: 2006-11-16 19:40
琴的重量应该落在肩的上。左手只是抵消手指按弦的压力。
作者: jacob19730224    时间: 2006-11-16 23:51

你女儿手腕很紧,你可以把它推一推,摇一摇,能很自由,很轻松的晃动了,就松了。反复检查一段时间,直到成为习惯。同样可以检查每个关节。

请hommp或 一杆进洞帮你看看吧。他们可能有视频的,千万不要说我说的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18 14:34

11.18第七课

女儿的接受能力比想象中的好,反正练左手没想象得那么痛苦.基本上跟她讲她都能做到.有的不到位,只是因为上次老师没讲仔细,我不懂的缘故.今天一上课,我就向老师弄清楚了左手姿势.争取这星期搞定!!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18 14:35
谢谢各位帮忙!我觉得这里很温馨.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0 09:18

11.19

练二、三两根弦的琶音。练一会儿女儿就觉得左手酸。完了画了几条谱子让她唱,反应还不是很快!要达到一看即唱出或许得多加时日!

觉得应该找些相应的儿童歌曲的谱子来操练,为什么老是用外国歌曲?又不熟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0 9:22:50编辑过]

作者: wenmeihui    时间: 2006-11-21 11:30
好棒的小美女,以后要多多向你学习。请多多指教哟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1 12:02

11.20

今天看了一些正确的姿势,包括持琴、右手拿弓,左手等,结果晚上练琴时,练的时间最长(大概有一个半小时,当然中间有数十次小休息),但感觉很累。连之前拉得还行的空弦也不令人满意了。好像弓都拿不稳了,在弦上移来滑去。(感觉很火冒)特别是配上左手后,弓都斜得不成样了!女儿都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只好作罢!

拉A弦的练习曲时不熟练,拉完了女儿说:“我不认识,这个没教过!”细想也是,这A弦上的LA XI DUO RE MI还没给她多唱几遍呢,再努力吧!

拉了一会儿,女儿一边往后翻书一边一本正经地说:“为什么这后面没有空(休止符)?”我一看,还真是。我刚想说大概后面的难吧,她已经叫起来:“哦,我知道了,到后面拉得熟练了,就不要空了!”瞧她那认真、得意的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2 8:54:52编辑过]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2 09:12

11.21学无定法,“合适”才是硬道理!

总结之前的教训,对女儿不能按照一般程序来练,即:空弦,音阶,练习曲,乐曲。

因为女儿到底还小,如此按部就班下来,到后面早就没了耐心,新的东西自然掌握不好。

于是决定直奔主要内容——音阶。在拉的过程中如出现弓不直,再拉一会儿空弦。

今天在拉练习曲时,DO和FA混淆,大概两个音前面都有升号的缘故,然后SI DO RE 反应还不快。于是我画了一条五线谱,把这几个音放上去,让她认。勉勉强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拉着拉着,女儿又叫:“我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为什么这两个是白的,这些是黑的?”她指着练习曲的每行末端说。

我仔细一看,嗨,原来是有的练习曲一行就完了,所以有黑竖线,而有的要两行才结束,第一行后面的小节线当然没有结束时的黑竖线喽。这孩子,让她看谱,都看哪儿了呀?

拉了一会儿,女儿把弓一放,说:“放松一下感觉吧!”边说边溜出门去!

今天总算发现女儿的拿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之所以移来晃去拿不牢,是因为食指握得太浅,只到一关节,应该到二关节。练了几次,老是拉拉又松开了。看来,这又需要一段时间!

还发现一个问题:有时拉的声音出不来,我试了一下,原来是她太用力了。所以正在纠正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2 9:17:44编辑过]

作者: jacob19730224    时间: 2006-11-22 11:58

感觉你这个妈妈很着急,小河流才练一个月,你急什么呀?你这样急会给孩子致命的坏影响。她在玩耍 的心态下会很放松,那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就是:放松,自然。本来都是天才的小孩,弄紧了,什么都要教,大家都累,而且学到的东西也不是本能的呀。

推荐你看我的博客《圆圆的故事》啊,每周一计,看她一个月拉什么,一年以后拉什么。

引导孩子成长就是做一条河沟,小孩象水自然流进去,向前流淌。她什么时候流到什么地方,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而且我们的干涉会非常阻碍他们的发展。

还有就是看他们的优点。“世人都犯了罪”,你既然不完全,为什么用法官看小偷的眼光去看孩子呢?

(“为什么这两个是白的,这些是黑的?”她指着练习曲的每行末端说。),这说明她观察能力很强。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弱的。当然成长性很强。

打这么多字,累死我啦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2 13:47

圆圆妈妈:教诲的是!

看了你的博客,觉得很多话都很有道理。想留几句言,总说我验证码不对,大小写都试了,也不行,就只好看了就走了,嘿嘿!

感谢你不辞辛苦打这么多字!!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2 15:05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1-22 9:12:00的发言:

11.21学无定法,“合适”才是硬道理!

今天总算发现女儿的拿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之所以移来晃去拿不牢,是因为食指握得太浅,只到一关节,应该到二关节。练了几次,老是拉拉又松开了。看来,这又需要一段时间!

小提琴没有无师自通的,它有科学的章法。

按统合理论,右手握弓的食指不在第一关节(老德国),也不在第二关节(俄罗斯),而是在两者之间,中指与拇指做环,套住弓子。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3 09:17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3 09:28

11.22

最近学了左手,明显拉的时间比原来长了。女儿也渐渐适应了每天拉琴。

我呢,谨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毕竟才拉了一个多月”,尽量放松心态,就这么练着吧!

女儿时常有一些小发现:妈妈,这条可以换成这样!……………………

其实就是一些举一反三的小把戏,把A弦的音阶放到D弦的练习曲中,替换来唱。还要拉给我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9:28:54编辑过]

作者: jacob19730224    时间: 2006-11-23 09:37

"其实就是一些举一反三的小把戏,把A弦的音阶放到D弦的练习曲中,替换来唱。还要拉给我听。"

不是啊,是换弦练习,你女儿自己发明的啊?真聪明。

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就会有想不到的收获,当然收获和喜悦都是他自己的,困难大家一起分担,喜悦大家一起分享。“彼此相爱,相互扶持”。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3 10:42

不是换弦练习。

而是在不同的弦上用了同样的指位;

或是转换了调性。

这样的练习,我肘不是一个位置,要注意手肘的舵式动作的调整。


作者: jacob19730224    时间: 2006-11-23 11:40

是“不同的弦上用了同样的指位”左手的换弦练习,不是右手的换弦练习。

这样练习我有时唱名都不换的。如:《流浪者>的快板里面一条弦,我会在四根弦都练习.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4 12:03

11.23

今天先拉《在山下》。拉了一会儿,女儿说:“我有一个小毛病。”

“什么毛病啊?”

“就是我拉的时候,放一个手指,再放一个手指时,前面的手指就跟着抬高,再放一个,又跟着再抬高了!”

我安慰她说没关系!

又拉了一会儿,又说:“我又有一个小毛病。”

“什么毛病啊?”

“我拉了一会儿,就不知道这里是什么了!”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5 09:32

我先给你帖六个帖子,都是理论的。

理论很重要,姿势可能各异(因人而宜),但都遵循着同样的科学道理。违反了,就出毛病了。而且是非常严重的。

邮箱有些问题,容量不够大,你的也是同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5 09:33
琴童家长必读之一;演奏小提琴必须顺从自然规律之《左手落指按弦》 手指的触弦。一般人常讲,如何如何去按弦。这并没错。当孩子第一次触弦的手指落下去的时侯,他清楚重力的法则吗?教师是让他用力的去按弦,还是像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当我们教孩子“按指”时,特别强调地告诉他,不要曲解“按指”,实际是“落指”。“落指——垂直的落下去”。“按指”的直觉就可能造成手指按下去不垂直,必然滑动,肘的舵式动作的概念就不会清楚。方法是:先让孩子坐到钢琴前面,让他们学习钢琴的第一堂课的第一个内容:教会孩子如何自由地把手、臂从空中掉(落)下来,落到琴键上,并发出声音,用这个重力来发音。就是“弹钢琴”所用的基本力量;之后,教师再用不正确的发音让孩子进行一下最简单的声音比较,目的是让他们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感觉,让他们懂得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即:发音是有质量的。之后,再让孩子体会重量放下来了,但要有支点(支撑),这个支点就是先让一个手指在琴键上立住,站稳。这个体会孩子有了,他会知道(怎样去练习):落指触弦时把手抓紧、抓死了不对,挤在一起不行。他会感受,按指实际是“落指”(需要加力 要在这个基础之上,不然就是浪费,其实小提琴的演奏最讲求节省,能做到充分的节省,一定是高手(比如:短暂的休息,是完全休息了,还是在想该做些什么,这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因为把宝贵的时间浪费了,就不是节省。另外,在换指的时侯,该用力的用力,该休息的马上休息,这也是节省。等等吧)),不须要太大的力,不难。而难的是如何把指头抬起来(这里有手型的制约)。这就是希拉地克《小提琴技巧教程》第一册第一条手指训练的一个内容。而手指的交替运动以及手指操的练习,实际上就是对中枢神经支配能力的训练。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生理组织上的机能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5 09:34

琴童家长必读之二:“重力法则”是小提琴演奏用力的基础

本文是前文(拉小提琴要顺从自然规律)的继续。 本文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这样一个论题:“重力法则(万有引力)是小提琴演奏用力的基础”。 首先,我们先说克服重力的例子。跳高运动是如何去克服重力(最终以失败结束)。火箭升空(很险的),等等。大家看,违反重力法则就要承担风险。 现在,我们来说利用重力的例子。我们常见的打桩、水的流动,等等。 拉琴有时就像水的流动(向下),比如,我们正常拉下弓的时候,手臂的横向运动(E弦 ),有向下“落”或“掉下来”的感觉,这个感觉有了,后面的问题可能就一通百通了。为什么呢,说明放松呀,没有与“万有引力”相对抗。 大家时刻都把“重力法则”的概念当回事,别去对抗,否则就是紧张。 比如:有些孩子拉琴,特别是拉慢弓的时侯,弓子抖,而且越控制,越抖。为什么,这就是紧张造成的。试想,一个人去向一个小的针孔穿线,手往往会抖,因为拿线的手即有向左的力,又有向右的力,上、下、左、右都在用力控制,力对抗了,不均匀,相互矛盾了,就要抖了。 实际上,前文说的手指落弦的感觉也是一样,如果有了手指向下落的感觉,体会一下,会非常舒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5 9:38:23编辑过]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5 09:34

琴童家长可选读物之三:要学习领会林耀基先生对“用力法则”的精辟思想

本文是前篇小段的继续。 林耀基先生常说:1+1=2;1—1=0。 简单的形象比喻,指出了通向小提琴演奏成功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1+1=2,就是自然重力再加上演奏者的用力(我们叫加上去的重量)。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叫条主义,要唯物辨证。 所谓加上去的重量(力),在小提琴演奏上基本是两种:一种是“加”力,即:自然重力再加演奏者的用力;另一种是“减”力,即减去多余的重量。如:拉全弓,要求声音均匀。当拉到弓尖部分时,弓子自身的重量不够,需要“加”一定的力,以补充所需重量,是1+1=2;而拉到弓根,弓子自身的重量又大了,需要“减”去一定的重量,这个做为“减”的力,应理解为是必须要加上去的“减”力,还是1+1=2,;这一“加”,一“减”(实际是‘加’),都是1+1=2。要点是:只要是有用的做功,都是1+1=2。 什么是1-1=0,就是必需要使用的自然重量,而演奏者却去抵消这个必要重量的用力,我们叫对抗上去的力量,就是1-1=0(只要是无用的做功,都是1-1=0)。 比如:拉一个宽广而饱满的全弓(或尽量把弓拉宽),运弓的过程需要加速度、加力量,那么,正确的方法是:必须要在弓子自身重量的基础上,再加上演奏者自己放上去的重量(用力),这就是“1+1=2”,;反之,如果一边加速,加力,而同时又“抬着弓子”,给弓子“减”必要的重量,有“僵住”的、“紧”的感觉,就是1-1=0了(有的人在给弓子抵消“自重”的同时,还要压弓子,这时的弓子会“抖”的,越是慢速的运弓,弓子就越“抖”的利害)。 至于向上运弓,也有弓子的自然重量在里面,加上必要的、克服重力的“力”,其运动还是1+1=2。 至于左手的落指,即然是垂直运动,也就需要自然重量。这个理论也是前辈大师提出的 (参考资料:俾托维茨基:小提琴演奏法)。 林大师讲,演奏小提琴,只要有多余的用力,都是紧张(这里的所谓“紧张”是狭义的,是理性的那种,是指必须需要克服的那种紧张,大家别曲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5 9:40:03编辑过]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5 09:35

琴童家长可读之四___浅说左手持琴的“母指位置”

在左手的手型类型中,母指位置的高与低是多种的,要因人而宜才好。 这里先简单的回顾一下小提琴演奏的历史发展及介绍几位名家手型的母指位置。 最初期的小提琴演奏,基本就在一个把位上,比较固定。琴尾就靠在肩下的胸前,没有腮托。那个时期的“手型”是琴颈较完全地落在左手的虎口上(现在己有了返朴归真的倾向,例为林朝阳,李传韵等)。 现代的小提琴演奏与那个时期比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手型”己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更为科学地体现着“以人为本”。 当年,美国朱丽亚德音乐学院的高师加拉米安教授,其门下有行内称之为“三只云雀”的高才第子,即上世纪十大小提琴家之9、10位的帕尔曼;祖克曼,及大师级的郑京和。而同出一师之门的三人,其左手“手型”各异,他们姆指的位置的高与低,正好是帕尔曼的最高,琴颈己基本落向于虎口,祖克曼则传统化,郑京和的左手姆指位置是“低下”的。 非传统化“手型”的大师级演奏家也有例可举,前苏联的科岗(大小提琴家),是“柴”派的权威,他左手姆指位置是“低下”的。而演奏中还不时的让姆指直放在琴颈下,好像是让心爱的乐器皇后在他的手中依偎一般(大家千万别学,因人而宜的。人家好使,咱不一定好使)。“美女琴弓”的穆特,左手的“母指位置”也是低下位的,其姆指的指肚直接就托着琴(穆特从小就拒绝肩托,即使是儿童时期小臂骨折愈后,仍拒绝肩托)。 海菲茨的手型是传统的,人们通常把这种手型称之为____常规的手型。也有人称之为“标准的手型”。 结论是:所谓“手型”位置的高或低,是因人而宜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项运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摆脱因运动而受到的制约。 因此,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就是: 在左手的“手型”型态规整的前提下,其姆指的位置是否正确的问题。即:不在于正确的是否只有一种,其它都是错误的;而是,需要因人而宜才好。 理论上讲,手大的、手掌宽的人,左手的“手型”,姆指位置高一些;而手小的人,姆指低一些;穆特又属于窄掌长指的一种,这种条件的手可选性要一些大(但位置过于高,可能会不舒服)。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看。手指自然的按弦发力,可视为人体骨骼、韧带与肌肉的做功,是一组杠杆的运动(骨骼好比木棒、肌肉做为发力、肌腱就是杠杆的支点)。杠杆运动的支点太重要了,支点不好,非常费力。而把这个支点调整到临界的最佳状态,就非常省力。做功就最有效。从而获得节省的用力,可以取得收、放自如的效果。 而把指板、手指的落点、与支撑手指落在指板这个点的组支架(左手的整体形状与它的位置(高、低的调整),即手的位置,调整到理想的状态——————具体就是节省的用力、自如的收、放状态,会为琴童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宜的。 比如,有的孩子的左手按指不垂直(这里不谈手型与肘的舵式的问题),多数的表现为向手内滑、挤(单指用力后向手里“卷”,蛮劲也挺僵、挺大的),大概多是手的位置问题,即杠杆的支点不理想,单指“站不住”、“站不稳”,就像人用锐器撬物,用劲的支点找不好,就容易走“劲”控制又困难,往往有时把自己的另一只手都给橇伤了。 所以,因材施教,共性教学中注重(突出)个性的差异,人本为先,把每位琴童个体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把他们各自的自然资源因人而宜的、充分的发展好,必是每个琴童家长所渴望的吧。 粗编乱造,芘点颇多。请善意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5 9:41:11编辑过]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5 09:43

琴童家长可读之五———练音准的一个方法

以下是引用candyu在“琴童家长需要了解哪些音乐知识?”的讨论 孩子六岁半,学琴近两年,最近考过四级,现在拉沃尔法特练习曲42,目前音准是大问题. 本人对音乐一窍不通,仅认识五线谱,能掌握节奏,但听不出音准不谁,不懂乐理,基本属于乐盲!

我感觉需要加强音阶练习,但老师对这方面似乎不是很重视.是不是因为老师是乐团的比较注重演奏呢,咱也不明白!

感觉孩子进步很吃力,家长也使不上劲,真是上了贼船!

以上是candyu的提问。 以下是对琴童家长的做答: 先说音准吧。———————音准问题不是绝对靠拉音阶能解决的,这一点要切记。 解决音准的因素很多,其首要因素是听音的能力,即耳朵的能力,这是第一因素,是核心指标。这个因素若不行,其它的就无从而论了。

你的女儿看来不是听力不行,是不练耳。卡尔,弗莱什的著作有对音准的论述,他说:在第一把位的按音,其绝对音准的误差不大于1/6毫米。如果每个音都一按即准,人是做不到的,就是演奏家也如此。

如何把音拉准呢?他讲了两点:一是手指按下去,误差尽可能的小;二是调动系统去尽快地纠正,这个系统包括听音(神经系统),纠音(运动系统)。这个能力需要训练。

怎么练?卡尔,弗莱什讲:他让他的学生拉慢的音,去认真的听,去纠正。学生练了三天后,认为自己的音准在退步,而卡尔,弗莱什认为学生是在进步,因为过去就存在的东西没有暴露,现在暴露出来了,纠正音准的能力过去被忽视了,现在这个能力的欠缺出来了。

我建议你让你的女儿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去练音准,主要是听、纠错。千万不要手指按下去的音不准了,就重新再按。要学会纠正,先慢练是关健。我常讲:慢就是快。练习过程需注意两点重点:一是逐渐的使手指按弦(音准)的误差在缩小(练习时尽量不要靠揉音找音准,还是站稳些的好);二是使纠错的能力不断提高而成自然。

我再举个例子。业余的琴手一般都喜欢把音符“一片片、一串串”的拉,尽量速度快。为什么?他们主观上是“眩技”,客观上是怕暴露音的不准。业余的琴手,十有八、九是一慢就露馅了;而专业的,往往却喜欢慢功细活。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5 09:45

琴童家长之六——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的创造思维是潜能,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巨大内在因素。我们要注意发掘、发挥。而孩的子好奇心恰恰就是一种创造思维的表现。

无论是琴童的家长,还是琴童的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孩子有时总是提问题?而有时又一个问题也不提?

新的问题,无论是技术的,还是音乐的,都要保护孩子的兴趣、热情。 孩子的提问,对必要的问题,要根据“个体”情况因材施教。 而确实有那些时候,学生的问题真是“啼笑皆非”的,但看到他们认真的样子,职业道德告诉我们必须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他们不是“作秀”,而是思维的创造,即“创造思维”的表现,而这些表现在孩童时期更是尤为突出的。因此,教育者的引导、探、讨沟通等等,都是一些非常好的对应方法。

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再创造的灵感是对他们未来走向成功的巨大财富。这个灵感自来于创造思维的积累。

就初级琴童而言,他们的情绪波动大、好奇心强,欢表扬和奖赏。教师要利用孩子的心理特征,把教学开展的生动活泼。

比如:

马扎斯第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力度对比、幅度对比、色彩对比。

这一课,老师讲了,学生回去练了。 回课的学生一定要问一些问题。比如:对比的怎么样?理解了多少?感受到了哪些东西?等等吧。 老师要评价:如谱面上的表情记号做的如何?音乐自然流畅吗?气息的掌握是否恰当?旋律的“收、放”如何?弓子走的是否有张有弛、“逆顺感”有吗?;拖不拖“尾巴”?等等。老师总结指导了,学生回去还要抽出一些时间去理解,领会、运用,以形成思想意识; 再回课,老师再做查缺补漏,然后告诉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把这一课暂做为“范作”,应用到类似的作品中去。

至此,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就算基本达到了。

反之,如果是单单的把谱面上的音符拉下来就算了事,那我看这一课拉与不拉的关系都差不多一样。

另外,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或重犯的毛病,就要告知他们不要在不同的地方犯同样的错误。一但有这种情况,就要在他的学习笔记本上用红笔做记录,提醒他们在看学琴笔记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红色的记录,因为这是易犯的问题。 做为琴童的家长,要注意在这些方面与教师的配合,为孩子的学习服务好,指导好,让您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他们走向成功。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5 09:48

你的女儿我个人觉得,她对音乐有二维创造的欲望,这一点难能可贵的很。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5 10:23

哇,好感动!真不知道如何感谢您!!

要发的容量大概多大?我来问问电脑专家!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5 16:48

大小不一,大一些的单个文件压缩后也在60M左右。

总的容量压缩后应在1、5G上下。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7 11:12

用网盘。

我刚申请了一个在Mofile

登录名:xiaoheliushuila

密码:20061128

你把文件上传,我就能看了!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7 11:56

11.27第八课

老师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小提琴第一课。

拉的是A弦上的附点音符和几首小曲子。

女儿的问题是左手老是往下掉(把位下移)。可能这小提琴对她来说还有点大。


作者: 小河流水啦    时间: 2006-11-27 12:04

11.27听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晚上,去听刘育熙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大师果然厉害,或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或激情澎湃、扣人心弦,或活泼调皮、趣味盎然……在金色的琴弓的引领下,仿佛进入了种种意境!真美!

女儿别的没学会,那潇洒地快速拉(“gang gang gang ”),还有那拨弦,最感兴趣。


作者: jacob19730224    时间: 2006-11-27 17:02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1-27 11:56:00的发言:

11.27第八课

老师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小提琴第一课。

拉的是A弦上的附点音符和几首小曲子。

女儿的问题是左手老是往下掉(把位下移)。可能这小提琴对她来说还有点大。

她可能是怕琴掉,这个不肯定。但肯定是紧张造成的。


作者: 一杆进洞    时间: 2006-11-27 18:04
以下是引用小河流水啦在2006-11-27 12:04:00的发言:

11.27听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晚上,去听刘育熙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大师果然厉害,或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或激情澎湃、扣人心弦,或活泼调皮、趣味盎然……在金色的琴弓的引领下,仿佛进入了种种意境!真美!

女儿别的没学会,那潇洒地快速拉(“gang gang gang ”),还有那拨弦,最感兴趣。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演奏家。个不高,戴眼镜。

拿手曲目是四季调、老柴的旋律、拉威尔的茨冈,圣桑的引子与回旋等。

风格像他本人一样,细腻,精致。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