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标题: [原创]学做个“取码器” [打印本页]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2 00:04
标题: [原创]学做个“取码器”
看了国外“大炮”视频里调琴大师在不松弦的状况下,很方便的取出了琴码,这东东,很合适修码用,仿做了一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2 0:19:03编辑过]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2 00:08
麻子铝合金的,脚太硬,准备给它穿双软鞋子,以保护琴面。不足之处仍在改进中。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2 00:13
试用了一下,真的挺方便,升起琴线,取出琴码,再放入琴码......居然没走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2 0:14:52编辑过]

作者: 鱼儿    时间: 2010-2-2 00:34

旋钮改大点才有力。


作者: 小于    时间: 2010-2-2 09:13


顶端的锯齿还是要有比较好,防止琴弦滑落,整个的厚度似乎应该在薄一下。  楼主的动手能力还真强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2-2 09:40
呵呵!楼主“云浮”朋友强!赞!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2-2 09:42
鱼总版说得对!旋钮改大一点,旋动起来更省力!呵呵!
作者: zhongwm    时间: 2010-2-2 12:59
旋钮改大一点好.
作者: 小提琴爱好者    时间: 2010-2-2 14:29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2-2 15:39
在赞叹楼主“云浮”朋友的动手能力和欣赏“小于”老师介绍的顶端有齿纹的“取马器”之余,因对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取马器,即对其功用不甚了解而较为困惑。在偶看来,一般情况下若要换到马子了,必定要牵涉到面板的。有“高压线”架在上面,这底下是没有多大可以尽情发挥的余地的!所以,偶很想了解这“取马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望“小于”老师或别的老师方便时能就其作用赐教!多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2 15:42:24编辑过]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2-2 15:55
另外,楼主“云浮”朋友在3楼说的“升起琴线,取出琴码,再放入琴码......居然没走调”。这让偶想到并有点担心:不知您是否预先已经调低了音调?若让琴弦处在标准音高的情况下,再“升起琴弦”,是否会因面板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导致一定的不良影响或损坏?这个也请高手一并赐教!再谢!呵呵!
作者: zynbb    时间: 2010-2-2 17:31

楼主厉害!

建议做成品,肯定有人需要!


作者: 小土豆2005    时间: 2010-2-2 21:43
强大!
作者: 小于    时间: 2010-2-3 01:24
以下是引用zyw8000在2010-2-2 15:39:00的发言:
在赞叹楼主“云浮”朋友的动手能力和欣赏“小于”老师介绍的顶端有齿纹的“取马器”之余,因对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取马器,即对其功用不甚了解而较为困惑。在偶看来,一般情况下若要换到马子了,必定要牵涉到面板的。有“高压线”架在上面,这底下是没有多大可以尽情发挥的余地的!所以,偶很想了解这“取马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望“小于”老师或别的老师方便时能就其作用赐教!多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2 15:42:24编辑过]


  琴马的马脚,在放松状态下,其实不是完全吻合琴身曲线的。而是中间略微下凹的,这样在装上琴弦以后,马脚反而以完全吻合的。  所以在试的时候就要上琴弦,如果上弦以后不吻合,就要拿下马子修整。  这个动作如果没有这个“支撑器”的话,琴弦要放松很多,等我修整完毕,要放回马子,从新调弦,然后发现又有其他不吻合,就又要放松琴弦,重复一样的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要冒琴弦刮伤面板的风险【专业制作师都会垫东西防止这个情况】。

如果有“支撑器”,我就不必来来回回重复这个调弦动作几十次。


之后的琴弦定高度也是, 比如我要做到3.5,现在是5mm, 我稍微去掉一点,还是要反复重复上琴弦这个动作。

所以“支撑器”就是节省了一个动作的时间。 还是非常实用的。 。。。。。虽然。。。。。。。

我没买。。。。。。。。。。。

要问为什么。。。。。。。。。。。。

要买的东西太多了。。。。。。。。。。。。。。。。。。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3 01:54
以下是引用小于在2010-2-3 1:24:00的发言:


  琴马的马脚,在放松状态下,其实不是完全吻合琴身曲线的。而是中间略微下凹的,这样在装上琴弦以后,马脚反而以完全吻合的。  所以在试的时候就要上琴弦,如果上弦以后不吻合,就要拿下马子修整。  这个动作如果没有这个“支撑器”的话,琴弦要放松很多,等我修整完毕,要放回马子,从新调弦,然后发现又有其他不吻合,就又要放松琴弦,重复一样的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要冒琴弦刮伤面板的风险【专业制作师都会垫东西防止这个情况】。

如果有“支撑器”,我就不必来来回回重复这个调弦动作几十次。


之后的琴弦定高度也是, 比如我要做到3.5,现在是5mm, 我稍微去掉一点,还是要反复重复上琴弦这个动作。

所以“支撑器”就是节省了一个动作的时间。 还是非常实用的。 。。。。。虽然。。。。。。。

我没买。。。。。。。。。。。

要问为什么。。。。。。。。。。。。

要买的东西太多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小于说得很有道理,这个工具对余业喜欢在琴上反复拆码调整的非常有用.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2-3 10:54
谢谢尊敬的“小于”老师!您的解答让偶了解了这个宝贝东西的作用了。呵呵!一旦了解了,偶的心也痒痒了,也想要弄一个,需要的时候鼓捣鼓捣,应该很有效!呵呵!
作者: evariccobono    时间: 2010-2-3 11:45
楼主强大了....学习啊.....
作者: zhwzhw    时间: 2010-2-3 19:54
赞叹楼主手能力强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2-4 13:45
呵呵!还要麻烦“小于”老师或是“云浮”朋友!请教:您俩一个做的一个说的这个“取马器”,它的标准(或近似标准)名称怎么叫?偶想知道了名称,在网上找找哪儿有卖的。买一个玩玩!先谢了!呵呵!
作者: 咖啡猫宜    时间: 2010-2-4 17:19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9 23:07

又用牛角做了一个,按照各位意见把旋扭加大,弧面贴了一层有弹性的塑料,琴线在上想滑都难。厚度5.6mm,脚底贴木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0 0:54:06编辑过]

作者: 小于    时间: 2010-2-9 23:13
   牛!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9 23:34

局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9 23:35:45编辑过]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10 00:18
在琴网偷师学艺悟出该“取码器”或“支撑器”用途、特点:
1.新琴码修调辅助工具。
2.适用小提琴、中提琴“在线”支撑琴线取出码子反复调试修整。
3.先作伪码子,确定被修整新码子高度、弧顶的定高划线工具,(先修好码脚,高度也要留足余量,慢慢的多次的修,不然码就废了)。
4.减少昂贵的琴线反复松紧不慎被扭断的可能。
5.保护琴头轴孔和弦轴,减少无谓的转动磨损。
6.一般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和顶级的提琴才使用该器件。

因此我等小人物必须积极向大师学习靠拢,梦想在这方面那方面过把瘾,虽然永远不会成为大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0 0:20:10编辑过]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10 00:37
以下是引用zyw8000在2010-2-2 15:55:00的发言:
另外,楼主“云浮”朋友在3楼说的“升起琴线,取出琴码,再放入琴码......居然没走调”。这让偶想到并有点担心:不知您是否预先已经调低了音调?若让琴弦处在标准音高的情况下,再“升起琴弦”,是否会因面板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导致一定的不良影响或损坏?这个也请高手一并赐教!再谢!呵呵!

顶升的琴弦加在琴面板上的压力约十几公斤,“取码器”抬升过程是缓慢均匀的,况且在琴码的后背靠近音柱上方。国外价值连城的“大炮”很老了想象很脆弱,但那些调琴大师照样使用此物也不担心出状况。因此在我们这些几十年的琴(或新琴)上使用实践和理论上不会存在问题。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10 00:56
以下是引用小于在2010-2-9 23:13: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牛!

的确是“牛——角”做的


作者: 老腾    时间: 2010-2-10 08:22
设计巧妙,动手能力强!
作者: 小于    时间: 2010-2-11 21:15
  倒是什么材料都找的到啊这位大仙
作者: zynbb    时间: 2010-2-11 22:13

云浮!卖给偶一个!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12 00:47
以下是引用小于在2010-2-11 21:15:00的发言:
  倒是什么材料都找的到啊这位大仙

噢噢哪里有大仙朋友帮找的,节后友情给他精制一只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2-12 13:40
以下是引用zynbb在2010-2-11 22:13:00的发言:

云浮!卖给偶一个!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强烈支持!偶与“zynbb”朋友同求!“云浮”朋友多做几个“牛角取马器”,方便的话,也卖给偶一个!呵呵!


作者: lyk0811    时间: 2010-2-15 01:42
多做一个买给我。
作者: zhongwm    时间: 2010-2-15 12:29
多做一个卖给偶。

作者: 河西三郎003    时间: 2010-2-15 16:19
好极了,至少说明楼主是一个极爱好小提琴者!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2-16 00:12
呵呵,楼上各位求买的琴友,偶只兴趣伪造玩下,不要害哥呀
作者: zynbb    时间: 2010-2-16 00:35
以下是引用云浮在2010-2-16 0:12:00的发言:
呵呵,楼上各位求买的琴友,偶只兴趣伪造玩下,不要害哥呀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帮俺也伪造个!不然~~~~~哼哼!(到居委会告你)


作者: 老腾    时间: 2010-2-16 21:29
以下是引用云浮在2010-2-16 0:12:00的发言:
呵呵,楼上各位求买的琴友,偶只兴趣伪造玩下,不要害哥呀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云浮不卖,那就把制作方法和图纸发上来吧!让大家也自己动手干一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6 21:30:06编辑过]

作者: zynbb    时间: 2010-2-17 18:58
老腾说的好!
作者: 上山下乡    时间: 2010-2-18 18:02

云浮;你好!问一下,是用水牛角做的吧?


作者: iven    时间: 2010-2-19 01:37
赞 good
作者: tongtjf    时间: 2010-2-23 16:23
两侧的槽很重要,保证上面的滑块平稳上升。
楼主的还有待改进
作者: jaban    时间: 2010-2-24 11:48

真是牛人
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玩意 

感觉太实用了  太实用了  太实用了

想要   想要   想要

因为  反复的调试琴马  琴板的漆被刮花的可能性太大了   还有别的等等原因

口水   鼻血中······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3-15 18:38
以下是引用老腾在2010-2-16 21:29:00的发言:

云浮不卖,那就把制作方法和图纸发上来吧!让大家也自己动手干一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6 21:30:06编辑过]

云浮肯定是不能卖的,图没有在脑里。
老滕想要,可送个其它材料做的给你。


作者: 老腾    时间: 2010-3-15 19:14
以下是引用云浮在2010-3-15 18:38:00的发言:

云浮肯定是不能卖的,图没有在脑里。
老滕想要,可送个其它材料做的给你。

那就是个实物模型送给我了,比图纸还要直观,仿造更容易了。先谢谢了!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3-16 09:59
以下是引用云浮在2010-3-15 18:38:00的发言:

云浮肯定是不能卖的,图没有在脑里。
老滕想要,可送个其它材料做的给你。



以下是引用老腾在2010-3-15 19:14:00的发言:

那就是个实物模型送给我了,比图纸还要直观,仿造更容易了。先谢谢了!



呵呵!“云浮”老师只做不卖,“老腾”老师是否肯多做几个卖给偶等几个非常想要的琴友?


作者: wuhao    时间: 2010-4-15 22:11
我也做了一个很好用。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4-15 22:41
以下是引用wuhao在2010-4-15 22:11:00的发言:
我也做了一个很好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调整大小 img_75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好,自己动手有得玩。


作者: 琴结    时间: 2010-4-16 11:25
奇思妙想,有创意,赞一个。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5-24 16:08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5-24 16:36
以下是引用wuhao在2010-4-15 22:11:00的发言:

我也做了一个很好用。


呵呵!“wuhao”老师动手能力真强!赞!呵呵!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5-24 16:40
呵呵!“云浮”老师49楼新做的取马器,稳重、大方、质朴、扎实。很好看!偶猜想,这是个承载着浓浓的真情厚谊的制作,堪称手工艺术品的。赞!呵呵!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5-24 18:26
图左边码子是4/4码,右边的是中提琴码,这样,调两种琴码都可以兼顾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5-24 18:40
在上面试加了个闪光的鱼眼,哈哈,觉得很好看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5-24 18:48

这个小东西准备送给远在上海的朋友,但不幸的是,多家搞投递的没认出它是提琴皇后的皇冠,反而觉得是不明危险物体,宛然拒收......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5-25 13:25
呵呵!“云浮”老师手艺精湛,赞!取马器旋钮顶上镶了双鱼眼彩贝,其美学品位与工艺价值陡增,看上去满是珠光宝气了。真的很好看!
快递公司人员哪有识得宝物的眼光?也可能上海正举行“世博会”之因。为防恐怖袭击,防止夹寄爆炸物,严加防范,搞得草木皆兵、高度紧张。凡寄往上海的,吃不准认不出的东西,难过其关。呵呵!

作者: yhmyhm483666    时间: 2010-5-26 16:00
这玩意太实用了,像我这种经常爱捣鼓琴码的人要是能有一个真会减少很多麻烦。谢谢各位取码器的主人,我要选取一个样式来仿造一个自用了。
作者: 大提琴爱好者    时间: 2010-5-27 08:52
呵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作者: sos_sdu    时间: 2010-5-28 23:09
加油,好样的
作者: 老腾    时间: 2010-6-6 23:24
要换琴码,今天把玩了一天“云浮”琴友做的取码器,真是爽,太实用了,太方便了。今后看来永远都离不开咯!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6-8 18:25

大师们用的取码器普通人也有了那个爽是肯定的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11-10 10:46
呵呵!顶一下“云浮”老师的这个帖子!  许久不见可敬的“云浮”老师发帖了,很是想念!希望多有看到“云浮”老师的创造发明发上论坛给大家观赏!  “云浮”老师为了给我取马器,曾经在八月暑天,跑了好多快递公司,终于辗转千里到之我手,令我不胜感激!这取马器制作得非常精巧可爱,还非常好用(上面有图)!之前两月,一直当作艺术品珍藏。这次用了,哇!棒极了!谨借此帖再次表示对尊敬的“云浮”老师之由衷谢意!还望“云浮”老师多多上帖与大家同乐共欢!呵呵!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11-10 11:45
以下是引用zyw8000在2010-11-10 10:46:00的发言:
呵呵!顶一下“云浮”老师的这个帖子!  许久不见可敬的“云浮”老师发帖了,很是想念!希望多有看到“云浮”老师的创造发明发上论坛给大家观赏!  “云浮”老师为了给我取马器,曾经在八月暑天,跑了好多快递公司,终于辗转千里到之我手,令我不胜感激!这取马器制作得非常精巧可爱,还非常好用(上面有图)!之前两月,一直当作艺术品珍藏。这次用了,哇!棒极了!谨借此帖再次表示对尊敬的“云浮”老师之由衷谢意!还望“云浮”老师多多上帖与大家同乐共欢!呵呵!

呵呵,又给8千老师惦记捧了,惭愧。哦,对了,世搏散了,那个馆的东西得手没有,见你在这坐得好好的,估计没有被拉上山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11-10 12:07
这个取码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搞清了原版的为什么旋钮这么小,高度,宽度也有名堂。由于微调勾的阻挡,旋钮直径大了或者总高度和宽度大了,塞不进拉弦板和琴码之间的空间,因此对装有老式微调的琴用不了。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11-10 13:42
以下是引用云浮在2010-11-10 11:45:00的发言:


呵呵,又给8千老师惦记捧了,惭愧。哦,对了,世搏散了,那个馆的东西得手没有,见你在这坐得好好的,估计没有被拉上山

呵呵!您与“老腾”等等我心目中难忘的好老师,我是一直惦记着,不会忘记的!若久未见您等老师上论坛,就会想得慌! 另,世博散了,看管甚严。我等想钻空子之辈,再无得进机会。一日到得其门前,问:何事?答:看看有否可作艺术品之类拆下物。被告知,业已清场,无关人等,休想进得半步!见此,赶紧走人。不然,待人来多时,我有家难回! 嗬嗬!欲弄软木之念,化作泡影成灰!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0 13:45:51编辑过]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11-10 13:44
以下是引用云浮在2010-11-10 12:07:00的发言:

这个取码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搞清了原版的为什么旋钮这么小,高度,宽度也有名堂。由于微调勾的阻挡,旋钮直径大了或者总高度和宽度大了,塞不进拉弦板和琴码之间的空间,因此对装有老式微调的琴用不了。

呵呵!马后放不进,我放马前!呵呵!


作者: 云浮    时间: 2010-11-10 19:38
以下是引用zyw8000在2010-11-10 13:44:00的发言:

呵呵!马后放不进,我放马前!呵呵!

放前面高档的琴弦易折寿,这原因您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作者: zyw8000    时间: 2010-11-11 07:59
以下是引用云浮在2010-11-10 19:38:00的发言:


放前面高档的琴弦易折寿,这原因您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多谢“云浮”老师提醒!以后放后面。


作者: 马文婧    时间: 2011-2-9 12:25
楼主动手能力太强了!!!!
作者: 马文婧    时间: 2011-2-10 20:56
楼主动手能力真强!
作者: kaokao    时间: 2018-6-22 05:22
挺实用的
作者: 春华之语    时间: 2018-7-8 13:08

作者: 2241432651    时间: 2018-7-19 13:28
挺实用的,挺实用的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