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标题: 我是业余的,我所看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huyubo1993    时间: 2012-8-10 16:39
标题: 我是业余的,我所看到的。

      小提琴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讲不是很容易,甚至可以说非常难。

      首先就是小提琴一般需要从小学起,而中国孩子小时候需要面对大量学业任务,没有时间或没有闲心去练琴。

      其次就是中国的小学初中高中虽然都设置音乐课,但基本跟没有一样,对于古典音乐的历史,发展,背景等基本都是敷衍了事,学生更是懒得听,所以内涵方面,中国人也是不具备的。

      再就是普及,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去学小提琴,当然亦或是钢琴,古筝或者其他任何一样乐器,并非真是希望孩子能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有好些是为了考大学加分,还有些是为了以后学习万一不好去走艺术的道路,还有的就是为了在跟“别人家孩子”比较时给自己孩子多一样资本。学琴的初始目的虽然不需要特别高尚,但迂腐到这种地步也真是难以接受,也难怪中国小提琴一直都发展不起来。大家看看周围学音乐的人,要么就是家里纯纯的富二代官二代,要么就是彻彻底底家里特别困难只有这一条路走,要么就是学习太差无奈走上这一道路。而局绝大多数的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选择专业学习乐器,艺术类。

      再就是内涵,就拿我来说,本人今年19岁,5岁开始学琴,听起来也有年头了。但是我除了所有人都知道的贝多芬和莫扎特之类的超级著名音乐家之外,基本都不了解,艺术历史不了解,一定有人要问那我这么多年都干什么了对吧?那我告诉大家:我这么多年都在考级!家长不懂乐器,唯一来鉴定花钱让孩子学东西的成果的标准就是那个肮脏的考级证书。我本身来讲是自己硬考的,因为当时不知道找关系这个事情,那是还小。后来十级考完了,听说几百块钱就可以办一个证,我考这玩意屁用没有。而且这么多年快速地练习考级曲子的结果就是基本功非常的次,各种毛病。但是当初为了尽快考级就只能先以曲子为主。 

      我不知道这个论坛里有多少专业人士,反正我是个业余的,但是我很喜欢小提琴,很喜欢,所以当我去参加音乐会时发现基本都没什么人,发现演出的人就只会吹牛皮,只会蒙小孩,大部分观众都是家长带孩子去听梁祝的时候,我觉得很可惜,音乐在我们这里根本没有发扬光大。

      德国小提琴家David Garrett的音乐会我在网上看过,真的是难以想象,人多得就跟咱们中国这边的流行歌星开演唱会一样,而在演唱会中的镜头切换可以看到,有老人,有孩子,有男人,有女人,有看起来体面的,也有看起来寒酸的。这是什么?全民都热爱音乐,热爱小提琴。我不相信德国能做到每个人都学小提琴,也不信他们真的能多懂,但是人家直到欣赏,不是像咱们这一听音乐会就睡觉!David的音乐会上演奏许多在专业人士看来很简单的曲子,比如查尔达什舞曲,比如野蜂飞舞,比如小夜曲,比如幽默曲,但它们能更能打动大众的心,比起那些稀奇古怪的超高难度的音乐,小提琴家们是不是也应该回头看看最开始的音乐?

      我不是专业的,但我更能代表大多数人,在中国专业学习小提琴的毕竟是少数,然大众,不懂的人去接受音乐才是更重要的。希望各位小提琴家们努力发扬优美的古典音乐,谢谢!

  


作者: 一夫    时间: 2012-8-10 17:59
古典音乐管弦乐在中国还是小众的,依然是阳春白雪。在不多的年前那可是封资修的东西,要打碎砸烂的。我们自己的音乐家整死的不少,大音乐家亡命国外。在意识形态还在统治人们大脑的时候,在人们一切都在奔钱的时候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作者: 小八路    时间: 2012-8-10 21:08
以下是引用一夫在2012-8-10 17:59:00的发言:
古典音乐管弦乐在中国还是小众的,依然是阳春白雪。在不多的年前那可是封资修的东西,要打碎砸烂的。我们自己的音乐家整死的不少,大音乐家亡命国外。在意识形态还在统治人们大脑的时候,在人们一切都在奔钱的时候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你说的那年代,我没经历过,但是《梁祝》好像就是那个年代产生的吧?
作者: qujohn88    时间: 2012-8-10 21:11
喜欢的人本来就少,明白的人就更少了,以后大概会越来越少,逐渐消亡。
作者: hankto    时间: 2012-8-10 21:49
然而,在那个不怎么的年代,确出现很多人们喜欢的小提琴曲,改改开放以来,出过什么小提琴作品吗?
作者: mlp123    时间: 2012-8-10 22:23
在北上广深,这些小提琴,钢琴基本上遍地都是,这些影响现在还看不到~~ 5/60年代的音乐如梁祝,那时多少人懂小提琴与钢琴呢?但的确出了这样的好的小提琴曲目~~ 现在是经济社会,大家的关注在经济发展上,文化艺术嘛~~
作者: 月与海    时间: 2012-8-10 22:25
以下是引用小八路在2012-8-10 21:08:00的发言:

你说的那年代,我没经历过,但是《梁祝》好像就是那个年代产生的吧?

《梁祝》很快就被打成大毒草,遭到批判,十几年后才重见天日。
作者: gun555    时间: 2012-8-10 22:26
楼上说的很好的,其实那个时代恰恰在文化艺术科学军事方面是很厉害的,没有那时候的原子弹,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状态呢?
作者: 小八路    时间: 2012-8-10 23:14
以下是引用月与海在2012-8-10 22:25:00的发言:

《梁祝》很快就被打成大毒草,遭到批判,十几年后才重见天日。

现在倒是没“大毒草”的说法,不过,《梁祝》这种曲子也没了,更关键的是产生《梁祝》这种优美曲子的环境没了。不知道《两只蝴蝶》等曲子算不算大毒草。
作者: 小八路    时间: 2012-8-10 23:17
以下是引用gun555在2012-8-10 22:26:00的发言:
楼上说的很好的,其实那个时代恰恰在文化艺术科学军事方面是很厉害的,没有那时候的原子弹,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状态呢?

估计当时的宣传有点偏科。老毛曾讽刺过文化部,说歌颂的都是才子佳人,要求多多宣传工农;还讽剌过卫生部,说是城市老爷部,要求多为乡村提供医疗服务。
作者: 明月山人    时间: 2012-8-11 01:49
欣赏音乐会,这没有办法。大概与很多方面有关,历史渊源,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个人/民众爱好,民族/国家的偏好与倡导……也与整体的经济环境有关。交响乐源自欧洲,著名的交响乐团多在欧美。可悲的是,如同我们的高考制度培育出的多是“考试机器”,现行的音乐考级制度,恐怕也只能制造出不少“考级机器”,只学了一些技巧,缺少对音乐的理解。我几位同事的孩子有学钢琴、小提琴、筝、古琴、二胡的,或是半途而废忙于高考,或是考级完毕如释重负,再也不想动乐器了,只有一人从音乐学院毕业,在琴行当教师。估计世界各国少有如中国这样的琴童大军,当然我们也培养出了不少在国际赛事中获大奖的佼佼者,据说在美国各个乐团中的中国籍乐师至少能够组成三个水平很高的乐团。
作者: 月与海    时间: 2012-8-11 10:44
以下是引用小八路在2012-8-10 23:14:00的发言:

现在倒是没“大毒草”的说法,不过,《梁祝》这种曲子也没了,更关键的是产生《梁祝》这种优美曲子的环境没了。不知道《两只蝴蝶》等曲子算不算大毒草。

向没有经历十年文革的人讲述当时的黑暗有些困难,可以欣慰的是:如今是百花齐放,毒草已成为历史了。
作者: 绯闻女孩    时间: 2012-8-11 12:15
我们国家的孩纸们学琴很多都是被动的,而且纯粹是为了考级、升学加分,没有别的原因。。。太悲哀了!Garett的演奏视频我看过很多,发现演奏现场座无虚席,而且观众们个个都一脸陶醉的样子,看得出来他们非常享受,并且没有人大声喧哗;而在中国,去听古典音乐会的人寥寥无几,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表现所谓的“高雅”而做做样子,甚至在那一点观众里还有不少是歪着头流着口水早就去见了周公的!对比一下真是觉得太悲哀了~
作者: bobosun    时间: 2012-8-11 20:15
我不相信德国能做到每个人都学小提琴,也不信他们真的能多懂,但是人家知道欣赏,不是像咱们这一听音乐会就睡觉!David的音乐会上演奏许多在专业人士看来很简单的曲子,比如查尔达什舞曲,比如野蜂飞舞,比如小夜曲,比如幽默曲,但它们能更能打动大众的心,比起那些稀奇古怪的超高难度的音乐,小提琴家们是不是也应该回头看看最开始的音乐? 我不是专业的,但我更能代表大多数人,在中国专业学习小提琴的毕竟是少数,然大众,不懂的人去接受音乐才是更重要的。希望各位小提琴家们努力发扬优美的古典音乐,谢谢! 楼主虽然今年才19岁,但是说话的水平是29岁,看来你从小学习小提琴是有很好的效果,这篇文章已经得到证明,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包括音乐这种比较抽象的艺术,逐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欣赏者! 还有楼主的观点也是正确的,标题音乐是有欣赏者的,难度大的是无标题音乐。开始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时候,都要从标题音乐开始。也会有很多的听众的。
作者: zhangshine16    时间: 2012-8-11 21:10
其实不必想这么多!做自己的爱好和有兴趣的事儿就行了!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都有它的特色、烙印、逻辑和局限,只有物种生存及其中生命繁衍才是自然、永恒的,小提琴及其爱好只是丰富生活及其生命繁衍的因素之一。
作者: 沙里淘456    时间: 2012-8-11 23:47
其实喜欢音乐的人也不少,主要是普通群众的消费水平达不到,要卖钱,那怕是五元钱一张票,有许多人也舍不得花这钱。
作者: 琴瘾    时间: 2012-8-12 17:59
小提琴考级很有意思的,使小提琴教学趋于中学的片追,可能这里面还有很多小提琴经济的分配问题。
作者: 小八路    时间: 2012-8-12 22:03
以下是引用月与海在2012-8-11 10:44:00的发言:

向没有经历十年文革的人讲述当时的黑暗有些困难,可以欣慰的是:如今是百花齐放,毒草已成为历史了。

这是小提琴论坛,哥就不多说了。牢骚太盛防断肠,劝君莫骂秦始皇。
作者: 明月山人    时间: 2012-8-13 01:31
以下是引用小八路在2012-8-12 22:03:00的发言:

这是小提琴论坛,哥就不多说了。牢骚太盛防断肠,劝君莫骂秦始皇。

还是骂古人稳妥些,有利于和谐。
作者: 琴梦缭绕    时间: 2012-8-13 07:09
心境取决于比较的对象。楼主还是很幸福的,至少学了这么些年,有了继续学下去的基础,还有无数人连这个机会也没有呢。在下就是其中之一。既然喜欢,既然有基础,就不要放弃,找老师继续提高,自娱自乐也好,提高修养也好,都值得坚持。如有可能,做些义务的或者有偿的推广普及的工作回馈社会,充实人生,也为推广高雅艺术做些实事,不是很开心,很有成就感的吗?
作者: y1788867    时间: 2012-8-13 10:02
在中国,古典音乐的现状就是“知音难觅”。 以中国人民的智慧才情,伯牙倒是不少;但是中国教育的现状,子期却不常见啊。
作者: hanherongjia    时间: 2012-8-13 10:59
以下是引用小八路在2012-8-10 21:08:00的发言:

你说的那年代,我没经历过,但是《梁祝》好像就是那个年代产生的吧?
《梁祝》的五十年代。那年代是指文革十年,六七十年代之交,差了十年。
作者: 原问    时间: 2012-8-15 21:07
以下是引用小八路在2012-8-10 21:08:00的发言:

你说的那年代,我没经历过,但是《梁祝》好像就是那个年代产生的吧?

no,梁祝是59年的,极左是文革时期(66--76年),这十年是国人的地狱,据说是江青一伙人搞的,这是题外话。我赞同楼主,这小伙子很棒。
作者: 明九    时间: 2012-8-16 00:50
我不同意楼主关于音乐课的说法。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音乐课都很严格的,每周大概2,3节的样子,包括识谱,乐理,练声,唱歌,音乐欣赏,简单器乐演奏,等等。音乐欣赏从巴赫到19世纪末都介绍的很全。还包括中国民乐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不止是贝多芬,像普罗科菲耶夫这个名字也是我从音乐课上学到。中学的时候学习梁祝,老师不仅讲解乐曲,还把俞丽拿,西奇崇子等小提琴家也一并作了介绍。当然我不否认一些学校把音乐课敷衍了事,但是我相信很多学校还是认真对待的。 楼主从5岁学琴,对古典音乐还是了解不深有各方面的原因,可能没有家庭氛围,可能老师没讲,但是楼主,你拿到一个新曲子练习,难道不能自己上网查查作曲家的背景吗?之前网络不发达,也可以主动问老师吧。这是小学生都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也不能都怪音乐教育体制啊。
作者: 小八路    时间: 2012-8-16 19:27
以下是引用原问在2012-8-15 21:07:00的发言:

no,梁祝是59年的,极左是文革时期(66--76年),这十年是国人的地狱,据说是江青一伙人搞的,这是题外话。我赞同楼主,这小伙子很棒。

好嘛,既然如此,我再多说几句,不过,这种话题,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说。不要在这里说这些话题了,为难人家鱼儿,我已经谨慎使用词语了。有兴趣,请百度以下内容: 一,四三项目或四三方案; 二,1952年,工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到1976年,工农业占国内生意总值的份额; 三,1976年之前建交的国家。 顺便给你一点资料,看看在那年代,在志气、有道德、有信心的中国人干了什么事,算不算“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算不算你所谓的“地狱十年”: 1949~1976年,中国进行了七场大小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法援越战争、东南沿海战争、中印边境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苏边境战争、西沙海战。还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剿匪平叛反特战事。战争花费不菲。   因此到1976年时,留下几十亿美元外汇、六百吨黄金、可供全国人民吃三年的储备粮,政府债务总额为0。   科普一下:四三项目    上世纪70年代西方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美元同黄金脱钩,1973年,毛拍板,陈云坐镇,李强操作,通过黄金卖卖和开展期货交易,赚回了3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00亿美元以上。   利用这笔资金,推出了“四三方案”,引进43亿美元项目,包括:13套大化肥设备(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原因)、4套大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解决穿衣问题的基础)、1个烷基苯工厂设备、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斯贝发动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等。利用这些设备,并通过自力更生的生产以及技术改造,兴建了26个大型项目,总投资额200多亿元。1979年合同履行完毕,到1982年这些项目全部投产。 注意:我们从苏联引进的一百个超级大项目,上面没有提到,那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大转移。 总之,上述资料均为国家正式公布的。建议你少看香港地摊文学。
作者: 明月山人    时间: 2012-8-17 01:37
楼上所言不错,还有“两弹一星”。而且以上的一切都是在基础极差且受到围堵封锁的情况下做到的。
作者: luoyin28    时间: 2012-8-17 03:18
人家学音乐是为了快乐
作者: sczdcds510    时间: 2012-8-17 16:38
在我看来,专业和业余的主要区别在于拉的东西是否象作曲家本人的东西,比如:Mozart;贝多芬;巴哈等
作者: sczdcds510    时间: 2012-8-17 16:40
有人看起来拉得很顺,但是听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这就算业余的
作者: leilei0611    时间: 2012-8-25 21:45
有点乱,城隍庙说大书,说啥的都有。
作者: cad5628    时间: 2012-8-26 00:03
我来看热闹!
作者: 宇宙管理委员会    时间: 2012-8-26 18:35
楼主勤于思考,很有见地,值得鼓励。社会里需要更多楼主这样的“业余”。一百万个能以绝对标准学院派技法拉琴,但不去思考的所谓专业提琴手,对社会的音乐化贡献不如楼主这样一个“业余”的大。他们不过是一堆拉琴的机器,和MP3播放器的区别仅在于会喘气。希望多培养楼主这样启发大家思考的“业余”音乐家,少出“拉琴的机器”。
作者: sync    时间: 2012-8-29 13:38
不過我覺得LZ不用想這麽多吧。 你喜歡小提琴嗎?它能給你帶來快樂嗎?如果這兩點都是肯定的,那你就繼續拉琴吧,不要因為周圍的一些環境因素影響自己的心情,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考級是浮雲,自己能拉出越來越好聽的曲子才是王道。
作者: sync    时间: 2012-8-29 13:41
看了大衛格瑞特的視頻,感覺國內那些專業演奏傢的都不用看了,真是差了人家好多啊。
作者: zcj0404    时间: 2012-8-29 14:24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问题概括进去了!
作者: weilinshibei    时间: 2012-8-29 16:27
我跟楼主的境遇差不多,5岁学琴,只为比别的小朋友多个本事,也经历过考级,好几个月只拉考级的几首曲子,耽误不少基本课程,升高中时加了5分,之后因为学习忙就没再拉琴了。幸亏上大学的时候赶上非典,学生都关在学校里,出不去又没事干,就参加了个乐团,之后大家会经常聚在一起练练琴,偶尔还演个出,算是没全荒废吧。大学毕业以后就彻底没动过琴了。直到现在,我30岁,回想小时候因为练琴吃了很多苦,几乎没有什么课余时间跟小朋友们出去玩儿,从小挨得板子都是因为拉琴从没为过别的,买琴、上课,钱没少花,罪没少遭,结果现在成了摆设,很不甘心,想重新捡起来,遗憾的是,也不能保证每天都练。 另外,关于群众对音乐欣赏的问题,别说一个普通人一听音乐会就睡觉,平时我们出去演出的时候,一个曲子长了点台下就会有窃窃私语的声音,不是我们拉的太差,是人们的注意力不能在这种古典音乐上持续太长时间。甚至是我自己,被古典音乐熏陶了这么多年,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时候,三四首曲子过后也不能全神贯注了。。。我从小也只是学习拉琴的技巧,对音乐历史什么的也是一无所知,对提琴本身的知识也是一无所知。。。小时候提琴音柱倒了,以为随便立起来就行,长大以后才知道,不是这样的。。。哎~~~
作者: huyubo1993    时间: 2012-9-7 18:25
真心呼吁大家看看David Garrett的视频!
作者: guliunan    时间: 2012-9-8 08:34
非常的赞同。
作者: huyubo1993    时间: 2012-9-9 12:05
真心希望古典音乐能有新的飞跃在中国这个国家有更大的欣赏余地。也希望中国人民的素质提高些,别连高雅的东西都欣赏不了..0....
作者: kakasiu    时间: 2012-9-24 16:21
可能小提琴对于德国这些国家,就像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像二胡什么的,对于我们国家的人吧。 中国现在哪里还有很多人去喜欢和推崇民族乐器?就别说西洋乐器了。我们国家现在就是人人拜金,音乐这种“没钱赚不止还烧钱的”玩意儿,肯定是属于小众的。主要是社会的倾向问题。 你的心态和想法都蛮好的,我就很欣赏,拉小提琴不是为了考级或者拉什么很难的曲子,只是自己的一个娱乐和陶冶自己的方式,喜欢就好:)
作者: luyile0519    时间: 2012-9-27 12:20
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
作者: yuanyewy    时间: 2012-10-6 22:20
爱好,怎样对待爱好,是个问题。
作者: 大怪2012    时间: 2012-10-12 07:24
以下是引用小八路在2012-8-16 19:27:00的发言:

好嘛,既然如此,我再多说几句,不过,这种话题,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说。不要在这里说这些话题了,为难人家鱼儿,我已经谨慎使用词语了。有兴趣,请百度以下内容: 一,四三项目或四三方案; 二,1952年,工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到1976年,工农业占国内生意总值的份额; 三,1976年之前建交的国家。 顺便给你一点资料,看看在那年代,在志气、有道德、有信心的中国人干了什么事,算不算“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算不算你所谓的“地狱十年”: 1949~1976年,中国进行了七场大小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法援越战争、东南沿海战争、中印边境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苏边境战争、西沙海战。还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剿匪平叛反特战事。战争花费不菲。   因此到1976年时,留下几十亿美元外汇、六百吨黄金、可供全国人民吃三年的储备粮,政府债务总额为0。   科普一下:四三项目    上世纪70年代西方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美元同黄金脱钩,1973年,毛拍板,陈云坐镇,李强操作,通过黄金卖卖和开展期货交易,赚回了3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00亿美元以上。   利用这笔资金,推出了“四三方案”,引进43亿美元项目,包括:13套大化肥设备(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原因)、4套大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解决穿衣问题的基础)、1个烷基苯工厂设备、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斯贝发动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等。利用这些设备,并通过自力更生的生产以及技术改造,兴建了26个大型项目,总投资额200多亿元。1979年合同履行完毕,到1982年这些项目全部投产。 注意:我们从苏联引进的一百个超级大项目,上面没有提到,那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大转移。 总之,上述资料均为国家正式公布的。建议你少看香港地摊文学。

现在这么想的人越来越多了,咱们国家有希望了。
作者: zzcake    时间: 2013-1-9 19:39
我完全是为了演奏喜欢的曲子而拉琴,其实基本功练得很少
作者: wanganxinglvshi    时间: 2013-3-27 22:58
其实,学习小提琴是要有缘分的,记得我学琴之初,的确是偶然的瞬间听到小提琴的声音,从此被她迷住了,而且迷糊了半辈子,到现在也没有任何成就,但无由的就是喜欢,不考级,不追高,不存功利之心,在自己技术可控的范围内,尽力追求唯美,用天籁之音洗练心的浮躁,我觉得就很好了。
作者: 关景    时间: 2013-5-3 19:53
本人和你情况类似,我也是业余的爱好,但是我觉得这方面国家社会应该对艺术重视点,全民精神层次的提高
作者: 原问    时间: 2013-5-5 08:28
不要忘记这里是说小提琴的。
作者: 如月醉夜    时间: 2013-5-10 13:33
看过《红色小提琴》吧?那里面刚好把小提琴和文革结合了一点点,也是我唯一看到的关于文革的视频,大家可以看看,就那么一点点都是很震撼的!真的,居然没被封,很纳闷
作者: 优美的乐章    时间: 2013-5-10 14:49
我发现现在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都是跟风 别人家孩子学了 也得让自家孩子学 其实根本没考虑过自己孩子的意愿 往往孩子都是赶鸭子上架 被逼的 这样能学的好么 能体会其中的乐趣么
作者: xbw93127    时间: 2013-5-10 19:10
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本来就有所畸形,,个人看法
作者: jiaoqian315    时间: 2013-5-13 11:43
看了,呵呵!
作者: paulanderson    时间: 2013-5-23 13:11
哎。。。。。
作者: samoyeds    时间: 2013-5-28 12:11

唉 中国小学生练琴真的蛮累的 真的像是楼主所说 考级考级


作者: samoyeds    时间: 2013-5-28 12:12
中国小学生练琴真的蛮累的 学业压力大 而且考级考级的
作者: ouyangyingqi    时间: 2013-5-29 08:40
。希望各位小提琴家们努力发扬优美的古典音乐
作者: 冬川    时间: 2013-7-29 10:39
以下是引用hankto在2012-8-10 21:49:00的发言:
然而,在那个不怎么的年代,确出现很多人们喜欢的小提琴曲,改改开放以来,出过什么小提琴作品吗?

说得好!
作者: 冬川    时间: 2013-7-29 10:40
在中国专业学习小提琴的毕竟是少数,然大众,不懂的人去接受音乐才是更重要的。 普及更重要!
作者: 冬川    时间: 2013-7-29 10:49
以下是引用宇宙管理委员会在2012-8-26 18:35:00的发言:
楼主勤于思考,很有见地,值得鼓励。社会里需要更多楼主这样的“业余”。一百万个能以绝对标准学院派技法拉琴,但不去思考的所谓专业提琴手,对社会的音乐化贡献不如楼主这样一个“业余”的大。他们不过是一堆拉琴的机器,和MP3播放器的区别仅在于会喘气。希望多培养楼主这样启发大家思考的“业余”音乐家,少出“拉琴的机器”。

说得好啊!
作者: 冰点脉动    时间: 2013-7-29 10:56
天天都埋在作业堆里了,哪有时间随性发展啊!都是吃快餐长大的,叫人怎么体会美食呢?
作者: 冬川    时间: 2013-7-29 11:17
以下是引用交响音乐在2013-5-24 13:12:00的发言:
支持!还音乐的本来面目!“比起那些稀奇古怪的超高难度的”考级曲子,什么才是“能更能打动大众的心”的音乐???

支持!!!
作者: 提琴导航    时间: 2013-8-5 11:15
以下是引用交响音乐在2013-5-24 13:12:00的发言:
支持!还音乐的本来面目!“比起那些稀奇古怪的超高难度的”考级曲子,什么才是“能更能打动大众的心”的音乐???

支持!先把那些学生们老师们爱好者们都不喜欢的考级曲目更改了再说!
作者: amene    时间: 2013-8-9 11:21
古典音乐要走向大众
作者: 落雨淅沥    时间: 2013-8-9 21:03
个人认为只有爱音乐 爱提琴才会去学他。。。。我学提琴只是单纯的我喜欢,没有别的理由,我也不想着靠提琴去发展~只是自己喜欢!~
作者: No0BirD    时间: 2013-8-12 12:12
兴趣最重要吧.
作者: 大跳弓    时间: 2013-8-13 13:51
以下是引用提琴导航在2013-8-5 11:15:00的发言:

支持!先把那些学生们老师们爱好者们都不喜欢的考级曲目更改了再说!

确实,考级曲目里有很多并不好听的所谓乐曲,希望改掉,可用大众喜爱的卡农,天空之城,闻香识女人,猫的回忆,辛德勒名单,绿野仙踪,加勒比海盗,等等来代替。呵呵。
作者: amene    时间: 2013-8-13 14:15
david garret 唯一古典和流行小提琴都能演绎的 高手啊
作者: 装饰音    时间: 2013-8-14 16:02
以下是引用大跳弓在2013-8-13 13:51:00的发言:

确实,考级曲目里有很多并不好听的所谓乐曲,希望改掉,可用大众喜爱的卡农,天空之城,闻香识女人,猫的回忆,辛德勒名单,绿野仙踪,加勒比海盗,等等来代替。呵呵。

有理!一些考级曲子难听死了。喜欢“天空之城,闻香识女人”。
作者: a404452958    时间: 2013-8-15 13:34

作者: leilei0611    时间: 2013-8-16 14:25
顶一下
作者: 茶树桩    时间: 2013-8-16 17:35
是啊,同样感慨,我是业余18岁学琴,退休又重新拾起,所见爱琴之人甚少,但见有爱好的,无条件帮助,我想每天在公园拉琴,让大家了解,知道,听到,记忆,以后会发展起来的,共同努力吧。
作者: 落雨淅沥    时间: 2013-8-20 17:31
顶楼主!~
作者: jixi    时间: 2013-8-29 11:32
看后,我觉得:1.楼主练那么多年的琴,光去考级,确实有点可惜了 2.小提琴考级本身就是个愚蠢的事,盛中国也很反对考级 3.学小提琴没有捷径,只有下苦功夫加时间累积,没有他途,大卫是古典和流行结合的最好的高手,但曾经有几年因练琴太狠,也差点练废了,所以练琴还是要讲究方法。4.只要真心热爱小提琴,管他小众还是大众,继续热爱就是了。
作者: skystarby    时间: 2013-9-4 12:29
以下是引用huyubo1993在2012-8-10 16:39:00的发言:

      再就是内涵,就拿我来说,本人今年19岁,5岁开始学琴,听起来也有年头了。但是我除了所有人都知道的贝多芬和莫扎特之类的超级著名音乐家之外,基本都不了解,艺术历史不了解,一定有人要问那我这么多年都干什么了对吧?那我告诉大家:我这么多年都在考级!家长不懂乐器,唯一来鉴定花钱让孩子学东西的成果的标准就是那个肮脏的考级证书。我本身来讲是自己硬考的,因为当时不知道找关系这个事情,那是还小。后来十级考完了,听说几百块钱就可以办一个证,我考这玩意屁用没有。而且这么多年快速地练习考级曲子的结果就是基本功非常的次,各种毛病。但是当初为了尽快考级就只能先以曲子为主。 

我相信追求艺术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你没有自己去学。说到考级,我觉得考级本身的目的是好的,只是在于如何去对待而已。我比较赞成考级,那是给自己一个表现的舞台,非要把它和利益挂钩的话,那学什么都一样了。。。
作者: qlyb623    时间: 2013-10-24 17:02
以下是引用skystarby在2013-9-4 12:29:00的发言:
我相信追求艺术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你没有自己去学。说到考级,我觉得考级本身的目的是好的,只是在于如何去对待而已。我比较赞成考级,那是给自己一个表现的舞台,非要把它和利益挂钩的话,那学什么都一样了。。。

我也赞成考级的,有考级在,你可以不参加啊。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就为了考级,至少让这些孩子接触到了古典音乐,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若没有考级,怕还会急煞一大帮家长呢。
作者: siho588088    时间: 2013-10-28 14:25
写的很不错,受教了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