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结束,起伏跌宕的几天,终将回归于平静。 今天去了展览,很不爽的是, 获奖琴的摆放太让你无语了。。。。
挂得高....看不到琴头正面, 柜子靠墙.......一些琴背板没有任何灯光, 四面全部封死........ 感觉不到油漆的质感。 何必呢。挂的又不是皇上的头像。 下次有待改进。
有限的灯光, 怎么也够不到的琴头侧面, 已经被取走的韩国kim的获奖作品留下了一些遗憾, 就我自己看到的, 拍了一些图片和大家分享。
今天晚了, 先上图片,明天再慢慢说。金奖小提琴的背面灯光实在太差了 完全是黑乎乎的,从银奖小提琴开始吧。
我觉得如果这把银奖琴如果是第一名,也许更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一把相对于金奖琴来说,更纯粹的“大伟”式的琴。 两把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最大的差别就在琴角的翻边宽度以及形状上。 经过了上一次的北京比赛,看来大家都学到了很多。
感觉大伟的琴从去年10月的意大利比赛到现在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可惜北京比赛的展览灯光选择实在有点儿业余,照的我根本看不清琴本来的颜色, 我只能说大伟的油漆虽然还不能说成熟,但是在国内来说,油性漆能用成这样的已经不多了。 但是很显然依旧有改进的空间。
旋首的“描黑”是大伟比较喜欢的,干净利落又整齐。我个人觉得如果再稍微窄一点点点,不要做成这种亚光的,而改成稍微亮光的效果更好。
不知道为什么弦轴箱里面没用油漆而是用的颜料, 这个有点危险,有些评委很看重这个地方。
这把银奖琴,是大伟对纯纯正正意大利Cremona 风格的很好的演绎。 我想意大利评委看到这把琴,一定会有心中一惊的感觉。 反正我是有的,很难想象大伟都是考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来完成的这个过程,非常让人佩服。让我这个待过5年的人都自叹不如。 这个琴虽然精神上是意大利的没错,但是手工上又是完完全全的“中国风”。 老外是做不出这样的感觉的。 中国人的美, 是落落大方中又极其讲究工艺; 老外的美是粗中有细,但绝不以“细”为目的。
金奖小提琴 图片。 后背实在太黑了 看都看不见。
金奖小提琴和银奖小提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琴角部位的翻边。 很有去年Ulrich的味道。 不知道评委怎么看,但是从评委个人带来的他们个人的作品来看,他们自己也都是作这样比较方正有力的琴角翻边形状。 除了意大利评委。 因为意大利的传统翻边形状是银奖琴那样,比较软润,内敛的。
我个人觉得从大伟自己的感觉来说,还是银奖琴的风格更值得发扬,或者把金奖琴的其他部分做的更豪放一些,可能也不错。
总而言之, “大伟”风格已经慢慢成形。 而且大家也应该看到, 同一个工作室的另一位制作师 孙世林也是很有实力的制作师。
八级音响 发表于 2013-10-9 13:02
本次赛事只评琴的外观(做工)?郁闷中!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