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顶级欧料提琴#Z140】顶级欧料仿瓜式1730“克莱斯勒”手工高档专业首席独奏级小提琴/意大利油性漆/音色很醇厚!(郑本军制作,国际获奖琴师) —18500元, 绝对适合独奏,欢迎专业人士上门试拉!
材料:顶级欧料!!★★精选的意大利顶级面板,★★精选的顶级波西米亚枫木背侧板(花纹通直)
自然风干20年
配件:高档玫瑰木配件.
纯意大利进口油性漆!
制琴师: 郑本军(国际获奖琴师 ,2010年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北京)获得第30名,2010年美国VSA国际制琴比赛进入第四轮决赛, 2013年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北京)获得第23名)。
买这把提琴附送一支高档银配巴西木琴弓,配一个高档琴盒。高档法国无尘松香。
这把琴是二次合琴,音色极佳!仿旧风格,低音浑厚集中、温暖,高音清丽明亮,穿透力强!韵味十足, 有老琴韵味!而且越拉音色会越好!数年后这把琴肯定身价倍增! 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欢迎上海,浙江,江苏琴友上门试拉!
关于这把琴的琴型介绍:
这把提琴是仿意大利著名琴师(Joseph Guarneri del Gesu) 耶稣.瓜奈里1730的一把 名叫"克莱斯勒"( Kreisler)的古琴。
众 所周知,费力兹-克莱斯勒 (Freitz Kreisler) 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德-吉苏-瓜乃利则是公认的历史上最伟大的制琴家之一。克莱斯勒当年使用的那把瓜乃利在 1730 年所制的小提琴也是当今世界上数量有限的几把最好的小提琴之一。这把价值连城的名琴,不但音色艳丽绝伦,而且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
这 把最后以“克莱斯勒”为名的小提琴,最早的拥有者是法国拿破仑糜下的将领名叫居特 (Junot)。居特的战舰在一个名叫 White Haven 的海港城市被海盗俘获。海盗把舰上的物件拍卖换钱,这把小提琴就被那不识货的海盗以 2 英镑的代价卖给一位牧师。这位上帝的仆人也爱尘世的钱财,又把该琴卖给了一位名叫威廉-托玛斯 (William Thomson) 的收藏家。这威廉-托玛斯把他的姓名的缩写 W.T 两个字母刻在这个琴的弦轴匣的两侧。在威廉-托玛斯拥有这把提琴很多年之后,他的儿子把此琴卖给了一个业余演奏家。后来,作为这个业余演奏家的遗产的一部 份,这把提琴流传到两位女士的名下。一位名叫约翰-蒙特福德 (John Mountford) 的收藏家以当时 500 金币的高价从那两位女士手中买下了它。而后,又转手到另一位收藏家贝莱特 (R.E Brandt) 的名下。最后,克莱斯勒在 1926 年将这把琴买下,并用它开了无数次的音乐会,用这把琴的美妙琴声迷倒了全世界的听众。
这把提 琴的工艺水平代表了德-吉苏-瓜乃利的黄金时期的最高水平。从风格上,它显示了德-吉苏-瓜乃利本人在制琴道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原有的继承于其父亲的 制作风格影响不见了。更多地显露了他本人的强烈个性与独特的设计构思。这琴的一大特色是:面板的音孔制作风格受到了同时期最著名的制琴家斯特拉地瓦利的影 响。假如你把这瓜乃利琴的音孔与斯特拉地瓦利琴的F音孔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它们几乎是一模一样。而在外型上,它是以克莱蒙那学派的祖师爷阿马蒂优美的线条与 柔和的边缘,再融合了伯莱西亚学派玛其尼的有力弧度,从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把“克莱斯勒”不但被推崇为德-吉苏-瓜乃利一生所有作品中最好的六把 之一,还被评价为结合了克莱蒙那学派和伯莱西亚学派优点的最佳杰作。这把小提琴兼有上述两大学派的特色:宏亮而优美、清脆而醇厚、四条弦音色均匀;高音区 亮丽又不尖噪、低音区宽深又不沉闷。它适宜于演奏气势磅礴的协奏曲大作品,也一样可以拉奏优雅轻柔的小作品。
在 1952 年,费力兹-克莱斯勒慷慨地将此琴赠送给美国国会图书馆。当时的纽约时报是这样写的:“克莱斯勒将其无价之宝的瓜乃利小提琴赠予国会图书馆及美国人民。对 于他的慷慨,我们只能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这位历史上最伟大之一的小提琴家赠送出这历史上最伟大之一的小提琴。”
这把瓜式琴的F孔怎么有点像斯式琴,别家的仿克莱斯勒瓜琴和你家的不一样,怎么回事?
这把瓜式琴的F孔怎么有点像斯式琴,别家的仿克莱斯勒瓜琴和你家的不一样,怎么回事?
谢谢yaya200琴友的细致观察和问题。说起瓜式琴,给人的感觉确实是多种多样, 变化繁多。
不要说是琴友, 就是很多制琴师也不见得对一些瓜琴都了如指掌。德-吉苏-瓜乃利的作品分为
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一阶段,1726年-1730年;第二阶段,从1730年-1735年;第三阶段,1735年-1740年,; 第四阶段,1740年-1744年。
1730年的“克莱斯勒”这把琴是瓜乃利的早期作品,具有早期瓜式琴的特点,F孔完全不像后期瓜琴那么夸张而显得“尖锐”,F孔和琴的腰身也和斯琴很相似;背板左下有一标志性的圆圈,是后人修琴后留下的。这是一把具有代表意义的瓜氏名琴。 它是以克莱蒙那学派的祖师爷阿马蒂优美的线条与 柔和的边缘,再融合了伯莱西亚学派玛其尼的有力弧度,从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声音上不仅有瓜氏琴的浑厚大气,也带有斯氏琴的细腻柔美,这把小提琴兼有上述两大学派的特色,也许就是克莱斯勒琴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决定了这把琴的音色特点。它适宜于演奏气势磅礴的协奏曲大作品,也一样可以拉奏优雅轻柔的小作品,郑师傅仿造这把1730的“克莱斯勒”是按照原琴仿制的,声音上做到低音浑厚集中柔顺,高音明亮细腻。
1735年以后的瓜琴风格表现得越来越自由,甚至制作方法也失去了控制,例如F孔变不很讲究,比较随意,但仍然不失强劲并充满活力。如1742年海菲兹特别喜爱的“大卫”,1742的“威尔顿勋爵”,1743年的帕格尼尼使用过的“大炮”, 还有1743年的“勒迪克”等。这些算瓜乃利中后期的代表作品。
这把瓜式琴的F孔怎么有点像斯式琴,别家的仿克莱斯勒瓜琴和你家的不一样,怎么回事?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