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标题: 小于说琴 --- 小于在北京这四年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于    时间: 2014-6-16 23:38
标题: 小于说琴 --- 小于在北京这四年

 前言:

 

   最近忙这忙那的,好不容易有时间,整理了一下预定排位。 不想却牵出许多其他事情。一位“沉香木”先生的话,让我觉得,是时候和各位关心,陪伴了我很多年的朋友们谈一下心了。虽然我仍旧在积极的促进一个琴会的活动和展览事物,但这已经并未为了宣传或者挣钱为目的了,而是为了兑现当初的诺言。对Cassi, Luca,和 Ulrich的诺言。

 

  

于杰在此宣布, 梵婀玲琴会的一切事物,将与今年10月上海乐展结束后,全部终止。我会在上海乐展上邀请Cassi来上海陪我度过这四天, 也就兑现了我当初承诺的诺言。 乐展结束后, 于杰工作室, 不再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宣传任何关于国外制琴师的消息,之前的未完成的欧洲部分预定,我会按约定全部完成。 在这之后, 于杰工作室不再参与任何其他琴师的作品的介绍推广与销售。

 

 

听到这里应该有很多人不相信。没关系,我会把小于回国以后这四年的各种想法,做法,今天给大家交一个底。 很巧,原来的帖子 : 小于说琴 --- 小于在意大利这四年  就在下面, 可能真的是节点到了吧。

 

 

 

 

小于在北京这四年 ----   与Cassi ,Luca ,Ulrich的友谊 (梵婀玲的来龙去脉):

  

  09年年底回国,至今4年有余。那么就从回国前去Cassi工作室说起吧,今天的一切,可能都是源于那个瞬间。Cassi的琴,从我看到之后,我就一直很喜欢。人的个性也很好。于是去拜师,但是被Cassi婉拒。但是时不时的总会去问些问题,借借工具什么的,慢慢的看他做琴的时间长了,也就越发的喜欢他的作品。 很多人说我卖琴是为了挣钱,我想不用解释什么,谁工作干活不是为了挣钱。国内的一些琴行出售的东西,让我看到,Cassi这样的东西, 不用我多说什么,是好是坏,显而易见。更低的价格更好的东西,怎么会没有人买。 于是就产生了帮他在中国做一些宣传,我自己也可以挣一些钱的想法。 当时的小于不是如今的小于。 Cassi能让我在中国出售他的作品,那绝对是瞧得起我。 于是当时我是什么和他说的:“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在中国办一个展览什么的,我一定请你过去。”今年10月的上海乐展,在琴会的最后一次活动上,我终将兑现我的承诺。

 

 

   Luca是原来米兰的校长,大家都认识。但是没有架子,也从来没有把我当作学生。前一阵请他来北京,怎么都觉得他更像个好哥们儿是的: 没时间吃早餐没关系,晚上一起在场馆搭建没关系,没时间照顾他,自己一个人干坐了一下午也没关系。 很简单的人。

 

  Ulrich就更不用说了。得了北京金奖,看了他的作品,当时就好比09年看到了Cassi的作品一样。 酝酿了一年,最终忍不住开口, 定了2只小提琴,Ulrich欣然接受。去Cremona参加当年的意大利三年赛,正好和他谈谈琴,选选材料什么的。 就是这么巧, 昨天还一起喝咖啡聊天的人, 当天晚上就被组委会通知 获得了意大利三年赛的双金奖。 这种情谊,是买不来的。 第二天看到他,祝贺之, 不禁问问,我定的那两只琴是不是要涨价延期了? 他说,那怎么可能,你是前天和我定了,我是昨天才得的奖。 他的同去的朋友都觉得我很牛。。。。在世界冠军得奖的前夜向他定了两只琴........自己想想都不禁偷笑。

 

 

梵婀玲琴会是什么,为什么我全力的促成他,而再过半年我又要把她停掉呢?

 

大家也都知道这些提琴作品都售价不菲。在卖琴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服务行业。 那么,我就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氛围来介绍这些人的作品和提琴。 但是我自己的工作室是在六环以外的一个较偏远地区,甚至有人曾经进入这个楼房之后认为我是骗子, 十几万的琴在这种地方放着,她不相信.....  于是我想,是不是我换一个好一些的环境,把欧洲这部分琴做的正规一些,会好一些呢?这些琴和制琴师,如果能更经常的被人看到,是不是会对我们国内的环境也有一些好的影响呢?

 

琴师其实是需要保护的。琴师的唯一工作,就是做琴。 宣传,诚信这些东西,是大环境应该提供给他的。 但是我觉得目前北京没有这样的环境。那么很简单,我就希望自己来建立起这样一个小环境。 琴会,制琴社,演琴社,图书馆,我的构想在慢慢清晰。 不可否认, 利益也是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不单单是利益,还有别人对待你的态度,都随着你的头衔的不同而慢慢变化。 小于,小于老师,小于大师,直到于会长;在意大利乐展出现的我,也不再是原来的中国留学生,每个认识我的意大利人,都千方百计的想让我代理他们的作品。 出售提琴是不需要我自己制作的,所以当然与制琴相比,售琴挣钱更快。 有了一定的积蓄,我觉定把这些积蓄转化为这个“专业制琴师”小环境的建设经费。 梵婀玲网站, 往返欧洲,将工作室迁往北京最中心的地带,做琴会开幕,邀请Luca来京,琴会宣传制作物,微信公众平台等等等等, 所以,诚如“沉香木”所言,我投入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因为这些事情我无法请别人代劳,都做到力求尽善尽美。 

 

但是,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学习的是提琴制作,我的兴趣在于做琴。 宣传活动固然让人“感觉很棒”, 但是第二天看到还在那里躺着的提琴,心中还是有对它的愧疚; 位于市中心的工作室,固然让很多人对“制琴”的行业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但是北京就是北京,我是无法把他变成Cremona。 美术馆环境固然好,对于琴会的档次提高固然重要,也绝不会再有人认为我是骗子; 但来来往往的人,叮叮当当的响声,还是有时让我很反感。 突然会怀念我那个在六环以外的,无人认识我的工作室。

 

这些困扰,都曾经与一位对我很重要的人聊到过。最终我接受了他的意见,也看到了现实。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做的工作也是有限的。 既然我是制琴师, 那么我就应该把我的经历和时间投入到我最擅长的地方上去。 环境不是一个人能改变的,不是一个社团能改变的,诚如这位重要的人说的: 环境可能需要几代人,几代优秀的制作师才能改变。

 

 

所以,我的决定如下: 当琴会工作室租赁明年3月到期后,我将会搬回自己那偏远,但安静的工作室; 当10月的上海乐展结束, 梵婀玲琴会停止一切宣传展出活动 。并用自己最后的积蓄,分别购买Cassi ,Ulrich, Luca 各一只大提琴,对他们,也对所有信任我,买过他们作品的朋友有个交代。

 

 

 

小于在北京这四年 ---- 对于比赛 和 其他中国琴师的看法

原来的我,对于比赛成绩看的是非常重的。 意大利第一次参赛的第四名,让我懊恼许久。 很多人质疑我的国内比赛成绩, 我自己从没多说过什么, 既然提起了,那就好好说说。

 

第一次北京比赛, 没记错的话是在我回国大概4,5个月的时候。 成绩很不理想,没记错的话大概是九十多就名。当时我就说过这个事情。 对于我的打击还是蛮大的。但对于比赛的评分我是认可的。 也有自己的客观因素。从学生变成了独立制琴师,这个转变是外行人了解不到的。 原来比赛,做一步,可以让老师检查一步;哪里不好,再改进。 回国以后,自己成了自己的老师,没有人再来教我,给我把关。 这个成绩着实让我脸红。 之后我基本上是连续几个月都在看书,回忆,看Cassi和luca的琴, 看比赛的展览照片。  我得出的结论是: 我在意大利学的那一套,只是学生水平的东西。 我需要找出真正的自己的“标准”, 自己的“喜好”。 曾经坚持酒精油漆的我,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油性漆,半油性漆等等等,这些也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制琴的速度。这些实验性的东西在用到琴上之前,我需要在很多其他的木材上做实验;实验出现问题错误的时候,又要繁复验证到底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 这些都是极其花费时间的。  最终我抛弃了 Cremona的神秘配方,把全部作品改为了油性漆。 其他地方的改动,变化更是在不断的尝试。 各种弧度,各种翻边,各种搭配方法。 慢慢的,我觉得我开始有一丝“线索”, 有了一个自己的“审美基础”。 cremona的东西就是美的么? 别的地方的东西就是“歪门邪道”么? Ulrich的琴, 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审美标准, 一个目前世界都欣赏的审美标准。 Ok,简单, 买一只回来慢慢研究。这就出现了前面与Ulrich的故事。

 

第一次北京比赛之后,紧接着就是意大利三年赛, 也就是Ulrich获奖的那一届。 我大概是排在第70名左右。 这个成绩我是满意的。 三年赛的制作师质量 和 第一届北京比赛的制作师的质量是无法画等号的。 当时参赛的基本目标是进入复赛。  大概300只小提琴作品, 进入复赛100只左右。  环顾前后,基本上也都是一些我比较认可的中国制作师和我的排名也比较接近, 当然, 有人的成绩也比较好。 我只说对我自己来说, 意大利3年赛的70名成绩,我是满意的。而且Ulrich的两个金奖,让我更加坚定不移的开始接受美国,德国,法国的“审美”。并开始进一步完善油漆。开始慢慢抛弃原来的Cremona的“标尺”。

 

 

第二次北京比赛, 得到了第24名的成绩。固然依旧有提高的余地,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讲, 从第90提高到第20,说明我没有选错方向。 以我自己的看法, 这里面有一定运气,我自己的目标是进入前40.而且我并不认为一些排在我后面的琴就做的不如我好, 同样的, 一些排在我前面的琴,我也未必觉得它就比我的琴好。 这就是比赛。 制琴赛不是数学考试, 如果一些人还是搞不明白的话, 那只能永远徘徊在自我安慰的世界里了。

 

所以有人说我比赛成绩怎样怎样,我认为我固然可以做的更好, 但是我的努力也一样已经给我了很大回报, 毕竟我也可以大张旗鼓在进步名次上宣传一番,而且我不做比赛琴,我只拿平时的定制作品去比赛。 所以就是这样, 原来看重的东西,现在不看重了, 比赛固然重要,名次固然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确定我在向着正确的方向接近。

 

 

对于其他国内制作师,我是从来不掩饰我的喜好偏向的。 大伟很棒,他能在国内做到这个地步,是我无法想象的。而且我从不吝啬我的夸奖, 我自己前一阵是不接订单的时候, 我都不记得我给多少来找我的人推荐了大伟的琴。张安老师的也很棒,每一次比赛的琴,审美变化都很大,却又保持了一个基准。上次比赛的油漆成色甚至让我想起了鼎盛时期的Giorgio Ce'.当时一位收藏家问过我国内看好谁能有大赛好成绩,张安是我告诉他的第一个名字。所以以后如果有人要说我于杰怎么怎么样呢, 就不要带上别人,不是同学就是朋友的,我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咱能别这么阴暗么。 至于我看不起国内制作师, 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加上“个别”二字比较好呢, 因为我就是看不起,没办法,请允许我保留个人意见。

 

 

小于在北京这四年 ----  于杰工作室的走向

 

话到最后,我只想说,我是一个制琴师。 我希望自己的工作和审美能被接受和理解。我的兴趣在于提琴制作。 曾经我也一样也花了我的很多时间来为中国小提琴网写一些东西, 曾经希望把我看到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我老婆曾经劝过我很多次,有那个时间,不如弄点儿自己的事情。你教会了,没人惦记你好;讨厌你的,学了你的东西看了你的图片,回来还要骂你的。 但是就像一些人在我开始预定的时候第一时间等着和我斗嘴一样, 他们认为我破坏了他们的圈子, 有的没的, 很烦人。 我懒的解释。小提琴网本身就不是什么专业知识集散中心, 大家有兴趣,就听一下; 没兴趣,或太过专业, 也就散了。 碍于“版主”的头衔,不说不是,说了就斗嘴。  我想, 我已经写了不少东西,一般大家感兴趣了,查查也就查到了, 以后这个公众板块的“版主”呢,我也不当了。不想骂,懒得管。 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非要弄的绝对专业也没意思。 懂我的,看完一笑; 不懂我的,心思可能这家伙在推销什么; 等着踩我的,终于又有机会让他们拍砖了。  我也发现了,我不搭理了,他们也就踏实了。

 

 

最后在说一个对我比较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小于现在也结婚一阵了, 想安心顾家要孩子了。 处于对国内目前种种现状的考虑,和未来的规划, 我已经决定移民澳洲并已经办妥所有手续,如果我想走,随时可以走。不远的将来,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到一个比北京六环更远,更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去做琴。  想想还是挺美好的。所以我也更珍稀现在和各位的对话。 就像8年前一样, 于杰把自己最本真的想法告诉给位。 也感谢你们又一个四年的陪伴。

 

 

拜谢。

 

 

 

 

                                                                                    制琴师  于杰

 

 


作者: 荷锄晚归    时间: 2014-6-17 00:43
唉,“珍稀”用得真好,“稀”者,疏也、远也、少也,绝尘而去也!劣币驱除良币,看来,以后要买好琴至近还得跑跑香港啦。
作者: 明月山人    时间: 2014-6-17 01:50
“环境不是一个人能改变的,不是一个社团能改变的”,同感,绝大多数人只能改变自己以适应周围的世界,只有伟人才能改变世界使之适应自己的意志。相信你的选择,期待你下一个更精彩的四年。虽然我还没有在你那里买琴的打算,但来到论坛已经从你那里得到很多提琴方面的知识,也期待你能继续向广大琴友提供更多的知识。
作者: 辗转反侧    时间: 2014-6-17 07:18
小于就是小于,胸怀坦荡。
不会忘记你对拉琴人的贡献。怎样看琴码、怎样选面板、怎样选背板等系列专业性极强的科普文章对我们行外人士来说无疑是意外大餐。 
一如既往支持你!

作者: 小月儿    时间: 2014-6-17 08:35

近一个月来,为了再订一把琴的事情多方寻求意见,多方了解,并按我多年一位严谨、专业的执业会计师的工作方法及思路去面对这个“幸福的烦恼”。

 

虽说也曾想到任何的一个行业都无法独善其身,不是任何一个专业人士都能够独善其身。但其中有些“故事”还是要人大跌眼镜。

 

我几乎从不早起的,今早七点就醒来了。惦记着小于老师昨天的跟帖中说会发这个主帖。躺在床上打开电脑,看完后就起来,早早来办公室回复。一般我是九点来办公室的。

 

一直以来,将制琴师看作一个艺术性职业,不由自主带有那么点的精神论来看待他们。但以个人经历,到现在来确实让人有些失望。 一般的琴师倒也罢了,我自己吃点小亏倒也罢了。就连个别非常非常有影响力,足以让我们爱琴人仰慕的工作室,其操作手法,或者至少说工作中的“失误”真是让人惋惜,我对此是不屑一顾的。

 

我在前日定了大伟老师的琴。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小于老师一些专业上意见的影响。小于老师两次在劳碌工作后的凌晨二点回复我。肯定了我的选择。 谢谢小于老师,支持小于老师。


作者: 琴瘾    时间: 2014-6-17 09:26
兴趣爱好与谋生结合是人生的最大享受。
作者: 鱼儿    时间: 2014-6-17 10:05
小于不要怕,不能被别人左右,要保持高调才是你的风格,年轻人就不能装低调。
作者: 小于    时间: 2014-6-17 12:02
以下是引用鱼儿在2014-6-17 10:05:00的发言:
小于不要怕,不能被别人左右,要保持高调才是你的风格,年轻人就不能装低调。

放心,这都是很久之前就决定了的。 高调低调的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我能安心做我该做的事,没人来烦我。
作者: 小月儿    时间: 2014-6-17 12:57
小于老师,重要的不是有没有人来烦你,是“你能”安心。你安下心来,别人就是来烦你,你还是安心于己,安心于琴,安心于支持与理解你的朋友们,还有何求?
作者: gushuai2000    时间: 2014-6-17 13:27
地球不大,我们的心距很近。
作者: 小提琴爱好者    时间: 2014-6-17 14:33
小于终于要走了,手艺人在哪儿都是凭本事吃饭,你对这个论坛所做的贡献大家都有目共睹,祝你在新的国度生活愉快,事业顺利。
作者: 末代知青    时间: 2014-6-17 16:46
偌大的国度却留不下能人。感谢小于老师四年来对论坛的贡献!特别是对我们小提琴爱好者的无私奉献!感谢您!祝您制琴顺利开心!
作者: mwcok    时间: 2014-6-17 19:12
我是一个小提琴爱好者,与琴相伴几十年,不离不弃。来小提琴网上学习已有好几年了,羞于水平,打字输入又只能一指禅,发帖稀少。 在这里,能感受到一些令人尊敬和心仪的朋友。小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也没有什么交往。但每一读到他发表的文字,他就是那么真实的面对着你。而且不会让你白来,总有所获。 朋友就要去远方了,为了他好,祝福他吧。 地球其实是很小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是会相见的。
作者: yanjp    时间: 2014-6-17 19:56
平时喜欢看小于的文章和视频,从中获益良多。也可以从中看到小于认真做人、认真做琴、认真授艺、认真与琴友交流的为人本真。本人虽从未在本版发过言,但说心里话还是非常喜欢看小于发表的东西,也很赞同他的为人和技艺。希望小于今后能更好地发展,当然也希望能继续关注此版块!非常感谢小于!
作者: 荷锄晚归    时间: 2014-6-17 20:21
以下是引用鱼儿在2014-6-17 10:05:00的发言:
小于不要怕,不能被别人左右,要保持高调才是你的风格,年轻人就不能装低调。

同意,年青的时候不唱高调,等老的时候就没得什么值得回忆的故事。
作者: 陈祥伟    时间: 2014-6-17 20:41
于杰大家对于你在论坛所做贡献有目共睹,每个看你用心写的文章的人都会获益,包括我在内。送你一句哥们送我的话, ’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人‘ 别的不说了 得空来天津玩咱哥俩喝点。
作者: leilei0611    时间: 2014-6-17 22:22
唉,往往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认真看完小于的帖子让我更觉得这些都是小于最最心底最真最真的话了。这对我的启发很大,为了挣钱而去学做琴是永远做不好琴的,支持小于去做琴,安心的做琴,静心的做琴。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要一个小小于吧,到时给大家发个宝宝的照片,祝福你!
作者: 荷锄晚归    时间: 2014-6-17 23:14
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期望。孟母三迁还不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俺现在也支持你小于哥,与其让孩子像你一样的生活在一个凡事充满“地沟油”味的环境,还不如到澳洲看看蔚蓝的天空,呵呵。
作者: 沉香木    时间: 2014-6-17 23:32
以下是引用陈祥伟在2014-6-17 20:41:00的发言:
于杰大家对于你在论坛所做贡献有目共睹,每个看你用心写的文章的人都会获益,包括我在内。送你一句哥们送我的话, ’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人‘ 别的不说了 得空来天津玩咱哥俩喝点。

真没有想到陈大师开口说话的确不一般,也不过如此,只能说传说中的为人和你的名次不成正比,请问对小于如果有不满意的人就都不是人吗?针对你这句话, 我收回关于你是国内一流做琴高手的断定,首先你做人的人品就不怎么样,实难指望你能做出什么好琴来。是的,小于这个帖子是因为我的一个回复贴引起的,我的确是对他的不专注做琴有不同的看法,反过来看这是我对他的善意提醒,希望他能努力提高技术。我说过良药肯定苦口,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还要说明一下,小于对这个论坛有过很大贡献的确不假,但是难道不也正是这个论坛让他有很大收获吗?如果没有这些年这论坛和论坛上一些人的支持,也不能成就他的今天。这个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不要总想着你付出了什么,同时你也要想想付出的同时得到了什么,要有感恩的心。 是不是只要将来有人对你陈大师有某些方面的不满意你也会说不是“人"?记住人无完人,谦虚是所有成功人必备的一个品质。做琴和做人一个道理,琴如其人,我发现越是有成就的琴师,为人越谦虚,说话也越谨慎。虽说你这次国内比赛是金奖第一名,但是你初赛声音分才第20名,获得第一名完全靠这次的比赛规则:工艺分占的比例大,如果放在意大利或美国比赛(按美国或意大利的比赛规则, 声音分占的比例大得多),你连国内比赛前5名都进不了, 更别说其他国家的高手还都没有来比赛。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点道理都不懂, 只能说...
作者: 小于    时间: 2014-6-17 23:51
以下是引用沉香木在2014-6-17 23:32:00的发言:

真没有想到陈大师开口说话的确不一般,也不过如此,只能说传说中的为人和你的名次不成正比,请问对小于如果有不满意的人就都不是人吗?针对你这句话, 我收回关于你是国内一流做琴高手的断定,首先你做人的人品就不怎么样,实难指望你能做出什么好琴来。是的,小于这个帖子是因为我的一个回复贴引起的,我的确是对他的不专注做琴有不同的看法,反过来看这是我对他的善意提醒,希望他能努力提高技术。我说过良药肯定苦口,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还要说明一下,小于对这个论坛有过很大贡献的确不假,但是难道不也正是这个论坛让他有很大收获吗?如果没有这些年这论坛和论坛上一些人的支持,也不能成就他的今天。这个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不要总想着你付出了什么,同时你也要想想付出的同时得到了什么,要有感恩的心。 是不是只要将来有人对你陈大师有某些方面的不满意你也会说不是“人"?记住人无完人,谦虚是所有成功人必备的一个品质。做琴和做人一个道理,琴如其人,我发现越是有成就的琴师,为人越谦虚,说话也越谨慎。虽说你这次国内比赛是金奖第一名,但是你初赛声音分才第20名,获得第一名完全靠这次的比赛规则:工艺分占的比例大,如果放在意大利或美国比赛(按美国或意大利的比赛规则, 声音分占的比例大得多),你连国内比赛前5名都进不了, 更别说其他国家的高手还都没有来比赛。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点道理都不懂, 只能说...

期待“沉香木”先生为我们 讲琴,分析,指出我们的各处不足。 那还希望能有幸看到您的作品,更希望能展示您谦逊的为人,以便让我等自行惭愧,奋起直追。
作者: huanglp    时间: 2014-6-17 23:57
为什么一定要对人或者为人评价一番呢?有人相交几十年都不敢轻易对对方人品作出任何说明,何况只有网上只言片语? 能否只对事不对人? 我也来这个坛子一阵了,对于小于停止做的几件事既遗憾又理解--他会有更多的时间放到他自己希望投入的事情中去。琴友们可能暂时听不到更多的信息,但是作为一个琴师,他要把时间花在他的主业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一天他的名字会不会出现在一个更大的舞台? 至于陈生说的几句话,短短几句,至少以我的阅历看不出他为人有何问题,年轻人难免气盛,说几句没经过思量的话就被扣上人品的帽子是否有失考量? 虽说良药苦口,您尽可以对小于或者陈生提点您的建议,无论是否好听,那都看人家是否接受--我作为门外汉在旁边也就是个看客。但网络毕竟是一个公共场所,一句欠思量的话就惹来人品质疑,是否您在下结论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 旅居海外,从没有跟小于或陈生二位有任何交集,只是作为一个看客发点想法,如有不周,得罪得罪,对事不对人。
作者: 明月山人    时间: 2014-6-18 01:15
中国古有“文人相轻”之陋习,就不要“琴人相轻”了。大家都是同道中人,或制琴或拉琴都是爱琴人,希望琴能够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而不是让我们疏远。
作者: 辗转反侧    时间: 2014-6-18 06:05
沉香木先生刚给小于吃了颗苍蝇,现在又给大伟吃了颗苍蝇。呵呵。
人家小于、大伟是真名实姓,要您沉香木敢亮出自己名头的要求有点高,亮出您的作品应该行吧,或者,你也能像小于一样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知识。
要是不敢或是不能,就别在这玩那点子低级黑。

作者: leilei0611    时间: 2014-6-18 06:31
以下是引用辗转反侧在2014-6-18 6:05:00的发言:
沉香木先生刚给小于吃了颗苍蝇,现在又给大伟吃了颗苍蝇。呵呵。
人家小于、大伟是真名实姓,要您沉香木敢亮出自己名头的要求有点高,亮出您的作品应该行吧,或者,你也能像小于一样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知识。
要是不敢或是不能,就别在这玩那点子低级黑。

您说的有点意思,但要控制好,低调低调。
作者: 辗转反侧    时间: 2014-6-18 06:37
 回明月山人网友:
制琴界都同您一样,那我们拉琴人就晕了,呵呵。正是透过这个帖子,才让我辈窥见了制琴界的一角。同样的江湖险恶。但也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制琴师人品。诚信第一!
如果我要再买琴,一定是在小于、大伟、张安包括您这个圈子里选。

作者: 辗转反侧    时间: 2014-6-18 06:46
以下是引用leilei0611在2014-6-18 6:31:00的发言:

您说的有点意思,但要控制好,低调低调。

我是个看客,拉琴那伙的,不是他们圈子里的人。用不着低调。对小于好感来自于他实打实地发表了很多关于制琴方面的好文章。 以前看琴是人与亦云,或凭着自己感觉乱说一气。现在看琴是知道从哪入手,虽然连半桶水都算不上,但至少在系统性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感谢小于为我等无偿提供的帮助,所以,我也是看不上那些“相轻”之流的。
作者: 老拙石    时间: 2014-6-18 07:10
祝贺并相信于杰老师在新的国度里有比现在好的发展环境和大的市场,国内制琴的多,因此环境就不好说了。另于老师的第13号琴声因很好,感谢于杰老师!
作者: 老拙石    时间: 2014-6-18 07:12
不好意思,前文打错字了,“声音”写成了“声因”,请谅。
作者: evariccobono    时间: 2014-6-18 09:11
以下是引用huanglp在2014-6-17 23:57:00的发言:
为什么一定要对人或者为人评价一番呢?有人相交几十年都不敢轻易对对方人品作出任何说明,何况只有网上只言片语? 能否只对事不对人? 我也来这个坛子一阵了,对于小于停止做的几件事既遗憾又理解--他会有更多的时间放到他自己希望投入的事情中去。琴友们可能暂时听不到更多的信息,但是作为一个琴师,他要把时间花在他的主业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一天他的名字会不会出现在一个更大的舞台? 至于陈生说的几句话,短短几句,至少以我的阅历看不出他为人有何问题,年轻人难免气盛,说几句没经过思量的话就被扣上人品的帽子是否有失考量? 虽说良药苦口,您尽可以对小于或者陈生提点您的建议,无论是否好听,那都看人家是否接受--我作为门外汉在旁边也就是个看客。但网络毕竟是一个公共场所,一句欠思量的话就惹来人品质疑,是否您在下结论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 旅居海外,从没有跟小于或陈生二位有任何交集,只是作为一个看客发点想法,如有不周,得罪得罪,对事不对人。

你以为人家木大师跟你一样只在网上见识过这两位,你看不出来还不许别人看,打圆场说好话谁不会,这些话有意思?能回你贴算赏你的 这年头谁跟谁啊。
作者: 大老土    时间: 2014-6-18 09:11

梁实秋先生有篇《骂人的艺术》的小品文。为人者,不妨皆一看。欲“骂人”者,更需一看。被人“骂”者,可一看以知差距。

 

此论坛为了琴,提供给大家平台。靠多数用心生活的人的维系,越来越好。

 

总结一下,在这里最有“资格”,最受欢迎且最应该发表意见的不外以下几种类型:

 

1、能够制作一把好琴的人;

 

2、想制作一把好琴的人;

 

3、不会制作一把好琴,但有一把好琴的人;

 

4、能够把琴拉好的人甚至即使没有一把好琴,但也能够把琴拉好的人;

 

5、暂时还不能够把琴拉好,但准备耐住十年的寂寞与枯燥,准备将琴拉好或好好地去拉的人;

 

6、尽管还没有一把好琴,但已经在好好工作,有迹象表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准备和可以拥有一把好琴的人;

 

7、积极、用心去生活的人。

 

我相信此论坛受大家欢迎、喜爱、支持的无非在此之列。有些人可以对号,但能否入座,其他人特别是第七类琴友对他是会有一个合理判断的。

 

到今天了,都没有一丝迹象表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够做把好琴,或是把琴拉好,甚至是不能买把好琴的极少数人,劝您还是歇歇吧。特别是成人,这琴,不是个玩意儿。不要成天自迷于以后生儿子还是女儿好了,先找到孩子她妈才是当务之急。

 

支持小于。

 

 


作者: evariccobono    时间: 2014-6-18 09:22
以下是引用陈祥伟在2014-6-17 20:41:00的发言:
于杰大家对于你在论坛所做贡献有目共睹,每个看你用心写的文章的人都会获益,包括我在内。送你一句哥们送我的话, ’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人‘ 别的不说了 得空来天津玩咱哥俩喝点。

david哥真是语出惊人:对你们不满的人 都不是人。而且david哥一边看电视一边做琴的绝活也是坊间流传的佳话哈哈,不过大伟的活儿真是一流 工艺超厉害。凡事都得一分为二,有优点就有不足,13比赛颁奖音乐会 吕思清大师本来用你的金奖琴拉的挺好的,最后还是换回他自己的琴拉完音乐会剩下的,是不是你的琴禁不住他老人家的爱抚呢 哈哈
作者: evariccobono    时间: 2014-6-18 09:26
以下是引用大老土在2014-6-18 9:11:00的发言:

梁实秋先生有篇《骂人的艺术》的小品文。为人者,不妨皆一看。欲“骂人”者,更需一看。被人“骂”者,可一看以知差距。

 

此论坛为了琴,提供给大家平台。靠多数用心生活的人的维系,越来越好。

 

总结一下,在这里最有“资格”,最受欢迎且最应该发表意见的不外以下几种类型:

 

1、能够制作一把好琴的人;

 

2、想制作一把好琴的人;

 

3、不会制作一把好琴,但有一把好琴的人;

 

4、能够把琴拉好的人甚至即使没有一把好琴,但也能够把琴拉好的人;

 

5、暂时还不能够把琴拉好,但准备耐住十年的寂寞与枯燥,准备将琴拉好或好好地去拉的人;

 

6、尽管还没有一把好琴,但已经在好好工作,有迹象表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准备和可以拥有一把好琴的人;

 

7、积极、用心去生活的人。

 

我相信此论坛受大家欢迎、喜爱、支持的无非在此之列。有些人可以对号,但能否入座,其他人特别是第七类琴友对他是会有一个合理判断的。

 

到今天了,都没有一丝迹象表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够做把好琴,或是把琴拉好,甚至是不能买把好琴的极少数人,劝您还是歇歇吧。特别是成人,这琴,不是个玩意儿。不要成天自迷于以后生儿子还是女儿好了,先找到孩子她妈才是当务之急。

说的好,大家都散了吧,琴海无涯回头是岸
作者: 辗转反侧    时间: 2014-6-18 10:04
以下是引用老拙石在2014-6-18 7:10:00的发言:
祝贺并相信于杰老师在新的国度里有比现在好的发展环境和大的市场,国内制琴的多,因此环境就不好说了。另于老师的第13号琴声因很好,感谢于杰老师!

请教石网友,13号琴是哪把?方便的话给个录音链接。谢谢
作者: 飞天小扑    时间: 2014-6-18 10:24
加油!
作者: 荷锄晚归    时间: 2014-6-18 13:25
以下是引用飞天小扑在2014-6-18 10:24:00的发言:
加油!

您这哥们真有趣,已经着火了,还加油!?鱼版现身吧,拿出你的看家本领,删帖,大家都洗洗睡吧。
作者: 荷锄晚归    时间: 2014-6-18 13:29
"evariccobono"先生有时看事情果真是一针见血,又多说了一句。
作者: evariccobono    时间: 2014-6-18 16:28
也是我最近工作不忙 闲的老有时间上网。楼上晚归哥 咱别给这添乱了,让我们一起祝福david哥和老于吧
作者: demonkobe    时间: 2014-6-18 18:18
这论坛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各种大神小神吵架互掐。。。哈哈,像我们这种小罗罗干活上班学习无聊了,来这里在一旁观赏实在是乐哉!
作者: 刺猬哥    时间: 2014-6-18 20:37
制琴师也好,琴贩子也罢,于杰有他的理想和追求,他用他的方式传道解惑,普惠琴友大家有目共睹,理应得到最起码的尊重!!某些朋友仅凭一张红口白牙,说自己的话让人无路可走,情何以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活法,不防换位思考,于杰是制琴师,但起码是像你我一样普通的人,何为专心制琴?不发贴,不说话,不支声?难道制琴需要练就葵花宝典?假如你是于杰,此情此景,如此处境,您作何感想?起码做人的气度上与于杰相比,在我看来相差甚远!于杰,我支持你!
作者: 刺猬哥    时间: 2014-6-18 20:40
这是一次危机处理,于杰已经完胜!
作者: 明月山人    时间: 2014-6-19 02:03
以下是引用辗转反侧在2014-6-18 6:37:00的发言:
 回明月山人网友:
制琴界都同您一样,那我们拉琴人就晕了,呵呵。正是透过这个帖子,才让我辈窥见了制琴界的一角。同样的江湖险恶。但也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制琴师人品。诚信第一!
如果我要再买琴,一定是在小于、大伟、张安包括您这个圈子里选。

别误会,真的很希望我能自己动手做一把琴,可只能是临渊羡鱼,馋了买鱼。到我这个圈子选购?我这里破破烂烂倒有几个,舍不得出让,所谓敝帚自珍啊。
作者: 高山流水zl    时间: 2014-6-21 23:22

我希望将来能看到顶级制琴师的小于, 而不是提琴交易商的小于。

 

我对小于的评价:积极上进,有商业头脑,诚信,热心,将来应该是一流经营商和运营活动商,而不是顶级制琴师。发挥你已经散发出来的潜能,不要辜负了本论坛已挖掘出来的你的潜能,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并不是丑事和易事。什么不能成为一流提琴交易商呢?

 

我也懂你吗?小于制琴师。

 


作者: 小提琴爱好者    时间: 2014-6-22 20:06
以下是引用小于在2013-10-8 21:30:00的发言:

    意大利的琴展一年比一年小,政府要的租金越来越高。  今年很多制作师为了抗议政府的做法,选择了不去展览,而是在自己的制作室里面做沙龙,做自己的小型展览,省去大笔的费用和时间。

   不知道Cremona市政府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他们的乐展要是再这么搞下去就完蛋了。 在Cremona搞完了去 纽约搞, 纽约搞完了去慕尼黑, 慕尼黑搞完了据说还要来上海,  如果这样的话,试问还有几个人需要去Cremona 。

   而且很有意思的就是,那些自己不怎么做琴的所谓制琴师的摊位倒是一直都很大气。 而且是越好的制琴师的摊位越往后,带的琴越少。

   几个很好的工作室和木材商现在已经不在了,虽然我们知道的人可以直接去工作室或者材料商店,但是毕竟对于展览来说还是很大的损失。

   意大利乐展总而言之,底子厚,现在已经瘦的不成样子了, 就看他自己能不能反应过来了。

 

以下是引用小提琴爱好者在2014-1-8 17:24:00的发言:
小于老师,搞展览经济以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我92年曾去过德国的汉诺威参加一个专业的博览会,那个展会的建筑规模远比我们当时的广交会大多了,汉诺威的展会经济对这个城市的贡献是很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个体经济在展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一些集团(就像你说的不是做琴人的参展者,而是做乐器生意的公司)则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展会中占据的摊位越来越大,除非你是顶级的个体制作者,具有极大知名度,可在展会中占有较突出的展位,而一般制作者要想参加这样的展会,恐怕将来不得不依靠大型贸易公司来给你包装推销,否则根本无法在这种展会上有什么收获,最后只好退出展会,而凭借朋友和熟悉的人来帮助推销自己的产品。如果这些制琴师抱团组成自己的参展团队来参展,可能效果好的多,但他们愿意这样做吗?

 

以下是引用小于在2014-1-9 0:05:00的发言:
是啊。 说起这个心情太复杂。 提琴制作艺术, “艺术”二字对所有人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记得在意大利留学的第一年, 某国内著名提琴厂的厂长懂事和儿子来Cremona参观展览, 人家根本是瞧不起我们这些学做琴的学生的。 一句话,产量上不去,搞什么搞? 我们的材料都是用火车拉回来的......... 我瞧不起他,他瞧不起我。

作者: 小提琴爱好者    时间: 2014-6-22 20:37
从以上与小于的对话中能看出他有做提琴生意的兴趣吗? 现在制琴业竞争是如此的激烈,好酒也怕巷子深,一个制琴师如果只会闷头做琴,而不管销售,他的作品能卖给谁?小于对这个论坛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人品俱佳,凭什么就不能享受这个论坛带给他事业上的利益? 同时,一些想买欧洲顶级制琴师作品的人,一没有渠道,二不了解对方的资信,三不了解价格行情,四不了解售后服务,基于买卖双方的信任,小于给这些人提供了服务,买卖双方都满意,小于从中收取佣金,这是天经地义的,对此有妒忌心的人不妨扪心自问,为什么没有人找你做这种服务。国内老师不少也要帮学生买琴,基于对老师的信任,不少家长并不认为老师帮买琴是在做生意。本人从不怀疑小于的真正兴趣是制做提琴,接受过良好专业训练,见多识广,这些都是他取得更大进步的基因。 
作者: lujs2005    时间: 2014-6-25 14:28
楼上所言甚是,这就是我等一干人想说的话。
作者: lujs2005    时间: 2014-6-25 14:34
以下是引用辗转反侧在2014-6-18 6:05:00的发言:
沉香木先生刚给小于吃了颗苍蝇,现在又给大伟吃了颗苍蝇。呵呵。
人家小于、大伟是真名实姓,要您沉香木敢亮出自己名头的要求有点高,亮出您的作品应该行吧,或者,你也能像小于一样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知识。
要是不敢或是不能,就别在这玩那点子低级黑。

江湖险恶,躺着也中枪,制琴界更甚啊!
有时间想想怎么把自己的琴做好,干嘛别成天想搞歪门邪道把心思放在黑别人身上。
我支持小于!

作者: lijingyuan    时间: 2014-6-26 21:53

作者: 忘我沉沦    时间: 2014-7-24 11:05
于版加油!祝您成功!
作者: 小森    时间: 2014-8-9 00:42
小于老师, 我只见过你一面,但是你却是我开始学做琴的最直接也是最间接的引导者。从第一次莽撞发帖求助,到翻遍你的帖子,小于老师是个让人佩服的正直好学的人。制琴工作室的微信我也有在看,虽然估计以后很可惜会停掉,很谢谢你一直以来没有保留地跟所有人共享知识跟给予帮助。 很久没来论坛,今天看到这个消息,第一感觉是深深的尊敬。。。从去年到今年小小接触了一下制琴的世界,脱去好奇惊叹声,这其实是个非常现实的世界,能就这样断然舍弃绝对不算少的easy收入。。。小于老师大概是l'unico吧。。。 看到后面大家的评论,虽然我不是谁,更没有实际上对小于老师有过任何支持,但还是想说。。。这个世界好小,澳洲也好近,什么时候安定下来了觉得有精力的话,继续做现在做的很多好的事情也很好哇。 小于老师,加油!
作者: sdk622    时间: 2014-8-9 13:31
加油。
作者: herrick    时间: 2014-8-12 00:34
大概从我注册这个论坛就开始关注小于哥了,希望有机会能跟您接触
作者: 日瓦戈    时间: 2015-10-27 22:22
哈哈!!学习了,小提琴界也这么多纠结啊??
作者: 计算机场统计    时间: 2015-10-29 17:46
    
          小于老师要去澳大利亚了,还真让人感觉不舍!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祝一切顺利! 

作者: mody    时间: 2016-3-10 11:24
不知道小于老师成行没有?
为什么不来加拿大呢?
唉! 知道得太晚了.
否则一定会力劝小于老师来加拿大!
作者: tszyy    时间: 2016-3-14 11:29
本帖最后由 tszyy 于 2016-3-14 11:54 编辑

心静心自安。一定要从美学转到声音,期待你从直觉转到利用科学知识和手段。美学就绘画为例,细致有伊朗的精细画和中国的工笔画,意境表现有西洋风景画和中国大写意水墨画,没有统一标准。你喜爱什么,什么就是好的。但声音是有特定频谱的!我本人非常感谢你在提琴知识方面对中国提琴界的贡献!人,可傲不可狂,本事是自信的基础,差距对于强者是内在的动力。
作者: qq3122942    时间: 2016-6-12 00:16
从梵婀玲琴会创立的时候就一只默默的关注着于杰老师在论坛上发的帖子,让我这种对提琴一窍不通的人也开始慢慢了解到小提琴这一乐器构造的来龙去脉。一晃多年过去了,再上论坛看到梵婀玲琴会的的结束,无奈感叹光阴飞逝,不过旧的事物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新的开始,预祝于杰工作室能日益辉煌!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