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标题: 如何才能拉出动人的曲子 [打印本页]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10 10:52
标题: 如何才能拉出动人的曲子
本帖最后由 resthk 于 2017-4-23 07:18 编辑
我们总是羡慕人家小提琴家的琴音“旋律感很强,一句一句高扬深沉饱满有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人很自卑说人家有天赋,人家的琴好。就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答案,也就始终没能找到答案,那优美的琴音始终是小提琴家的专利。练琴的人要多听好的音乐,以提高自身素质。用心去听,开动脑筋。听之前先研究一下谱子,了解旋律的走向,甚至自己先试着唱几遍。音符的升降,强弱,节拍,以及它们的组成结构即是旋律。认真研究大师们的演奏。试试不用看,根据旋律的升降来对应呼吸,吸气紧张,呼气放松,想象每个听到的音所用的运弓动作。我们要有目的地去练,不能依靠没目的的练习来达到目的,右手持弓如同持毛笔有千变万化的笔法,左手提供各种各样的色彩,弓弦接触点的变化产生了音色明亮的变化,曲子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画卷。这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你就是真正的艺术家。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手里的谱子跟他们录制有很大差距,专业学习音乐的可能知道其中原因,对自学的人只有通过对比,模仿来摸索前进的道路,我发现大部分的曲子,音符的高低对应声音的高低,
它基本通过使用弓的长度来解决,高的用多的弓低的用少些,拉弓较推弓重些,练习曲子切不可急招
必须一步一段直到熟练,即不用看谱,动作完全对上呼吸,一句一句的练完整首曲子。
让曲子在大脑安家,不可一下拉完整首或总对着谱子,没有对上呼吸的拉出的曲子就像没有生命,
一点欣赏的价值也没有。每个曲子都应该有换气的地方,只有找到它们,不断地练习,
让拉琴像呼吸一样成为自己的本能,那时我们才可以说掌握了它,并能够为他人演奏了。
我练琴的方式于人不同,一个新的谱子在手,我不会急于求成,可以事先参考他人的演奏。
接下来我会像研究语法一样,将谱大卸八快,认真对应每个音所对应的弓法及呼吸,
接下来我会考虑音符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强弱升降,接下来是句子间的关系,
只要我们够细心,就会发现所有曲子音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多段落重复出现却有差别
它就像是一片文章,有词语有句子有写作手法。在完全掌握每个音如何产生的情况下才开始练习,
直到完全无误的表达,然后是下一段,这样一点一滴练完整首。如果能做到这样,哪怕是只有一次,
也足够,避免了无数次无目的练习,它是最有效而省时的,但只有在你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才能应用。
我不提倡所谓的刻苦训练,我觉得效率才是关键,保证效率时间才有意义!!!
我会像享用美食一样,一口一番细嚼慢咽,将色香味尽收。而不胡伦吞枣,猪八戒吃人生果不知何味。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可以发现原来那优美的琴声是属于大家的,只是我们平常太过自卑,太不上心,不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罢了。
小提琴演奏可分为俩个部份,脑力劳动,其就是我们对音乐的理解,而后我们要将它分析拆分成各种姿势动作通过肢体运动控制小提琴得以表达,其中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不会成功。
体力劳动,就是我们练习的各种姿势动作,大家太注重它而忽略了脑力的作用,其实姿势动作很简单,就是我们身体正常运动的协调能力。
音乐的殿堂是纯洁神圣的,容不得半点玷污。我们所拉奏的每个音要像泉水一样清澈明亮,
自己拉奏的音乐要先感动自己而后才能给人听,不然你只是在制造噪音。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11 09:22
本帖最后由 resthk 于 2017-4-23 06:49 编辑
我认为音乐与语言有所不同,我们说话时都是在呼气,
而拉琴的时候可以在吸气时表达,实际中发现许多弓法复杂的段落,练习时加上正确的呼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我提倡在心里唱出所拉的每个对应的音符,像在说悄悄话,声带不振动,只有这样才能对上呼吸,呼吸与弓法的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撇开呼吸谈弓法毫无意义,这是我们常常犯的毛病,许多弓法自然成为高难度动作。上弓吸气下弓呼气只是个基本概念,真正对应呼吸的是旋律的升降,但它和弓法并不矛盾。心里唱谱的目的,不是为了拉准音而是将准确音符对应于呼吸和动作。练习音准要在这之前。动听的曲子,其演奏者演奏的姿势必定自然
这就要我们身体的动作与呼吸相协调,如打太极一般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琴技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让演奏成为我们的本能
也消除了姿势不对,憋气等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如太极拳般优美的正确演奏姿势,是让小提琴歌唱的前提。
作者: 八级音响 时间: 2014-12-11 13:09
赞!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12 10:40
本帖最后由 resthk 于 2017-4-23 06:58 编辑
谢谢,我再谈谈小提琴的姿势问题,因为只有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才能成就,其实它无非就是讲求自然,音乐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它与人的动作呼吸相呼应,人们用它消除疲劳,陶冶情操。
一切要求自然,这让我联想到太极拳,它的开合动作不正是最自然的状态吗
合为吸,开为呼,正应上弓推为吸,下弓拉为呼。我提倡用肩垫,让小提琴架在肩上
左手解放出来,以便灵活自由地移动换把及按指。左手指按琴弦要注意,按琴弦要用指腹而不是指尖。
手指应当自然弯曲如拱桥状,保持手指形状通过指根发力,带动整个手指起落来按琴弦。
就像是弹钢琴的动作。
胸脯要展开,如歌唱家,小提琴是我们的歌喉。琴与弓的运动方向相反,拉g玄时胸脯微收,e玄相对展开。
每个琴弦以及它们相邻之间都要有一个对应的平面,应该尽量让弓与手臂处在同一个平面内。
这样玄面的微小变化给右手运弓提供莫大的帮助,刚刚开始会觉得这样很别扭,
但如果你习惯了就会知道这是最自然的姿势 ,低音深沉内收,高音高亢展开胸膛,
这不就是演唱的姿势吗?练习者应该避免过大的动作幅度,但又不能够受束缚,让我们用最自然的姿势去演奏,才能够发出最优美的琴音。当然到了你能够保证琴音不变的时候,你爱怎么动怎么动。
可以将太极的动作结合小提琴演奏,那样即练琴又健身,拉琴不再是苦差事!!!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12 11:08
本帖最后由 resthk 于 2017-4-23 07:05 编辑
严禁盲目拉琴,许多人对着谱不停拉,似乎学到东西,甚至不用看谱能够拉出,因为许多人只记手指,老师也是这样教导的。但我要问你,
拉琴的同时你知道你所拉的每个音吗,如果没有你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应为我觉得要将音符对应动作形成条件反射,才是练琴的真正目的。一个曲子在手,并不需要背诵再拉,如有相应录音可以跟读几遍,最好是脚踏实地一句一句地练
并在拉琴同时心里唱出每个音,你练熟练后谱也记下了,最后再对上呼吸
刚刚开始节拍可定在60,我认为要在心律之下的节拍,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应人而异,先放慢速度等熟练后逐步加快
切不可一开始就用快节拍练琴,把一切问题归于小提琴很难,错误百出还坚持不懈,真要命!!!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12 18:24
一个谱子在手,最好能得到大师们的录音视频对谱分析,不要把它当作圣经来看很多时候它错误百出,是因为在多年的传抄中人为修改了,它早已面目全非,特别是弓法和升降
音倒是标准,因为许多人练琴只是拉对了音,比锯木头好不过许多
其实万事都存在规律,也就是理,就像我们小提琴木头的纹路
平常人看不出所以然,但其中包含深刻的奥秘,科学家可根据纹理来分析树木的生长环境和气候变化
我们想要拉好小提琴也要有钻研精神,基本上曲子音量的升降和音符是对应的,升降的相接也婉转的
很少出现忽升忽降的情况,记住大多数曲子是动听完美的,而不是垂死挣扎的
要想完全明白,就要了解作曲者所表达的意思,多读些乐理知识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12 18:41
想成功多努力是对的,但不动脑筋是白费力,当你无法集中精神的时候,
还是先把琴放放,因为即使你拉了也毫无收获,甚至事得其反
望子成龙的天下父母们那,请你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
如何调动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才是正途,千万别给他们太大压力
赏罚要分明,一点点小小的进步,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呀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14 18:16
想要好声音,调音很重要a频率定在442,e为663,d为295,g为197,它们之间频率比例是1.5。
作者: supporter85 时间: 2014-12-26 11:35
太受用了,不论什么曲子,音准和熟练度是基本
作者: jjrousseau 时间: 2014-12-29 04:05
非常感谢 学习了
作者: violincanon1314 时间: 2014-12-29 12:38
非常感谢 学习了 ~練習練習再練習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29 23:35
练习是必须的,但不管是练习还是演奏都要用心,音乐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他人。有时练习并不需要琴,当你在做其它事情时哼唱你所练习的曲子,也是一种特殊的练琴方式,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让大脑尽快记住去。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31 08:41
我认为学习小提琴要分为几个层次,许多人开始拉的难听,其实并不是因为琴的问题,
我发现最重要的是在于,开始拉琴的人不了解声音的原理,或者说他们没有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技巧,
往往拉出来的音并不是小提琴真正的声音,小提琴的声音是清澈动人的如一湾清泉。
而许多人拉出来的却是一潭污浊的死水,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运弓和按指,
运弓太轻弓在弦上滑来滑去产生许多滋滋呼呼的噪音,太重限制了弦自由震动或出现杀鸡或杀猪声,
这些都不是小提琴真正的声音,所以对不懂拉琴的人来说,好琴坏琴都一样,
但是他们却一直以为是琴或弓的问题,告诉你们如果你能够让手中的小提琴真正响起来,
你的琴技已经相当了不得了,那也最少要2到3年的功夫。
如何辨别声音,这就要多听音乐,尤其是听小提琴家们的,你慢慢地就会对琴音有一定的了解,
也就会明白自己的差距,其实好琴坏琴就那么点区别,相信你的琴在人家手里会一样动听,
这就是技术问题,好好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4-12-31 08:59
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并能够辨别音质了,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小提琴
找好的制琴师,或自己摸索微调小提琴,使它的功能发挥到最好。有人说小提琴是我们的歌喉,
但光光靠歌喉还不行,好的歌唱家必定有一个发达的胸腔,也就是让歌喉通过胸腔的共振来发音,
我们也要这样打开胸腔与小提琴共振,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声音是从自己的身上发出来的,
人琴合一了,然后再与周围的环境共振,那时就达到了最高境界了。
作者: 束年 时间: 2015-1-2 11:08
很好 学习了!!!!!!!!!!!!!!
作者: cuidong0208 时间: 2015-1-23 22:11
多观察身边和音乐有关的事情,多注意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嘛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6-3-3 17:20
本帖最后由 resthk 于 2017-4-23 06:15 编辑
最近孩子练双弦,那声音被我形容是鬼叫。 因为握弓无力,再加上找不到弓弦的接触面,其声音想想就可知。我并不是个会拉琴的人,可是我很在意噪音,但我是个讲理的,我相信有理走遍天下。你要爱怎么拉就怎么拉,找个房间自己慢慢享受。在人前拉的时候就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心态,因为声音也是一种污染, 哪怕你不是故意的。我叫孩子先别急着拉,事出有因,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源头,拉的再多声音也好不起来。弓没握好就像开车不用方向盘,后果可以想象。做好姿势后找到弓弦的接触面也还不急拉,按弦时发现琴弦下陷弓弦的接触面又变了,弓子靠马变得少声音大,靠指板变得多声音小。所以建议靠马拉,同时在头脑中有随按弦对弓进行微调的概念。就是在拉双弦的时候让弓子尽量靠近把位相对高的那个弦,这样更容易找到正确的弓弦接触面, 然后再拉声音就好多了。
作者: patrick14563 时间: 2016-3-4 00:26
不论什么曲子,音准和熟练度是基本
作者: tansup 时间: 2016-3-5 10:17
非常感谢,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 royce 时间: 2016-3-5 10:43
好文。学习了!
作者: zwczdlsyr 时间: 2016-3-9 20:01
谢谢楼主 学习!
作者: jp00fa 时间: 2016-11-24 15:50
好东西,学习。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6-11-24 17:19
还是专业的固定调,除了音是否也关心一下旋律的完整。我总是依照乐句的结构分段对弓法,节拍和呼吸升降来练习,而且记多少拉多少尽量不看谱,调整自己的弓法与呼吸拉出歌唱性。读谱不应该只是局限于音符,有谁也是这样练的吗?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6-11-24 17:20
拉空弦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对小提琴的控制力,尽量的打开自己所有的感官将自己的动作与琴音匹配达到令自己满意的艺术效果。人的能力有限,拉空弦可以暂时去除干挠专心练好右手的控弓能力。练习主要是在于自己对弓的掌握控制程度,不是次数和节拍,所以耳朵聆听心里跟唱以及呼吸动作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6-11-24 17:42
音符和它的长短(节拍)是基本,鉴别音符的正确拥有好的听力非常重要,起码在第一把位能够听清一个手指的差别即升啦和降西的区别,好的要能听出半个手指的区别即同一个音的冷暖区别。节拍的掌握与弓法和呼吸动作密不可分。要想拉出歌唱性甚至感人的乐曲,没掌握旋律结构和音符的升降及色调就无从谈起。
作者: resthk 时间: 2016-11-24 17:51
我说的音符升降不是音的区别,而是音量大小的区别。当掌握了音的大小,长短,色彩就如同拥有了马良的神笔。
作者: f12f12 时间: 2016-12-2 15:56
加点揉弦试试 声音就会变温暖
作者: Nra14wj 时间: 2016-12-8 09:57
感觉动人很大程度受揉弦影响
作者: jp00fa 时间: 2016-12-16 14:20
随着时代推进,人们审美渐变,对视觉听觉刺激加大,戏剧冲突加剧,口味加重。揉弦演变为每音必揉,更连贯、持久、浓烈。
作者: xuxianzhou 时间: 2016-12-16 17:44
增加阅历,用心去拉琴。
作者: 乐乐呵呵 时间: 2017-1-16 19:14
“自己拉奏的音乐要先感动自己”,做到这点就很可以了!
作者: 乐乐呵呵 时间: 2017-1-16 19:16
“ 练习是必须的,但不管是练习还是演奏都要用心,音乐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他人。
有时练习并不需要琴,当你在做其它事情时哼唱你所练习的曲子,也是一种特殊的练琴方式,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让大脑尽快记住去。”。非常赞成,非常赞成!
作者: kenneth55 时间: 2017-1-29 13:37
好贴,学习了。
作者: liseahai 时间: 2017-3-6 22:47
难道这就是林耀基大师所说的:内心歌唱率两手吗?
作者: 童心依旧 时间: 2017-4-5 22:55
学习了!
作者: qingreeee 时间: 2017-4-25 08:54
好样的 

作者: kiko94780 时间: 2017-6-9 12:35
学习了。消息分享~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