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職業小提琴家而言,義大利北部的克里蒙納(Cremona)是一個充滿神祕的城市。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是安德烈 阿瑪悌(Andrea Amati)在1550年左右在克里蒙納製作,這座小鎮是小提琴的發源地,還孕育出史上最著名的兩位製琴大師: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和「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對於史特拉底瓦里與「耶穌」瓜奈里展現了無可取代的偏好。就算後來有無數的製琴高手都熱衷於模仿這兩位大師的作品,而且自工業革命以來各項科技都一直進步,史特拉底瓦里與「耶穌」瓜奈里仍然是演奏名家的最愛,至今仍無法被取代。為什麼無法重新仿製出史特拉底瓦里與瓜奈里名琴的音色,已經成為西方文化中最傳奇的奧秘之一。根據臺大化學系戴桓青助理教授與名琴收藏獨步全球的奇美博物館的合作研究,這個神秘的關鍵可能隱藏於木材之中。這項成果已於12月19日刊登於國際著名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並且得到倫敦泰晤士報與紐約時報與等國際知名媒體的關注與報導。
歷史上曾有許多專家認為名琴的聲音秘密來自於特殊的塗漆。史特拉底瓦里的塗漆手法,特別擅於增強楓木的條紋反射特性,造成類似貓眼石的雙色效果,幾乎無人能複製。但是根據歐洲學者最近對於史特拉底瓦里的塗漆的研究,似乎看不出有什麼材料特性足以對琴音有革命性的影響。因此現今的許多的提琴大師轉而不再把史特拉底瓦里的塗漆當做是調整聲音的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