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标题: 删除 [打印本页]

作者: 伊森1210    时间: 2018-6-9 18:52
标题: 删除
本帖最后由 伊森1210 于 2019-10-31 17:10 编辑

删除
作者: ccq333    时间: 2018-6-9 23:15
太牛了!上弓连顿就够有难度了,下弓连顿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先生拉的粒粒清晰均匀。绝对可以媲美大师级演奏。佩服佩服哦!
作者: edwardpychan    时间: 2018-6-10 00:19
绝对牛! 绝对佩服!
作者: 董继宏    时间: 2018-6-10 04:47
太赞了!薛伟也不过如此。伊森老师,提点意见,就是视频中没看到右手的动作情况。右手究竟是怎么运弓的,给我们示范一下呗。
有人说这种弓法完全靠天分,天分不够的人就别想练这种弓法了,想都别想。是这样的吧?
作者: 杭州老琴    时间: 2018-6-10 12:29
太厉害了!连顿弓!据说世界上能掌握这一技巧的人屈指可数,想不到在小提琴网上就有,真是佩服,膜拜!
作者: 伊森1210    时间: 2018-6-10 14:33
董继宏 发表于 2018-6-10 04:47
太赞了!薛伟也不过如此。伊森老师,提点意见,就是视频中没看到右手的动作情况。右手究竟是怎么运弓的,给 ...

首先感谢琴友们的支持和鼓励,对不起了!因为本人沒有什么资历在这个小提琴论坛的平台上说一道四,本人17岁时开始学拉琴,七+年代学琴经历可想而知,要资枓没有何况是视频?做梦去吧!要是有台收音机那是最好的学习资枓了,我们的区域是广西中越边境的一个穷山县,学习条件极差,全都靠摩仿来学琴,我们哪里是学琴、是玩琴玩出来的,所以我没什么资格在这里发视频讲座,人家专业可不把你笑掉牙,自重点吧。不过以我的经验右手慢练是达不到效果的,只有右手属于紧张、硼紧的状态才演奏出效果的。

作者: ba5rw    时间: 2018-6-10 23:29
本帖最后由 ba5rw 于 2018-6-10 23:31 编辑

五体投地!还有楼主说的慢练是没有效果的,我略有体会,感觉是真话!

作者: jyx52    时间: 2018-6-11 00:25
厉害了。漂亮的快速连顿弓,可以媲美大师级了。不知道的会以为海菲茨拉的。
作者: huangzehong    时间: 2018-6-11 11:48
羡慕,我的连顿弓就是快不起来。
作者: huangzehong    时间: 2018-6-11 11:51
拉这种连顿弓有天才的成分,好多专业的大师想达到这种水平都只有叹气,有些技巧是练不出来的。
作者: ZHAOSHUYI52    时间: 2018-6-11 16:39
静静聆听,膜拜!
作者: 春华之语    时间: 2018-6-11 16:55
高人高人,收学生吗?
作者: 老人与海    时间: 2018-6-11 18:34
听后静静的抽了一根烟
作者: 太极神人    时间: 2018-6-12 01:33
完全拉出了东欧民间舞蹈的风味。太棒了。望尘莫及啊!希望今后多多发表视频,让大家学习欣赏。
小提琴的声音也美极了。不知是什么品牌?
作者: sunlinn    时间: 2018-6-12 09:17
太棒了,值得学习!
作者: 伊森1210    时间: 2018-6-12 16:32
春华之语 发表于 2018-6-11 16:55
高人高人,收学生吗?

没有资历那敢收学生?不是专业的人家不信,自娱自乐吧!

作者: 春华之语    时间: 2018-6-12 19:28
拉的好就是资历。我们这现在好多收学生的老师都不见得比你拉的好。
作者: chenrsh    时间: 2018-6-12 23:50
除大师外,有几个专业的能达到伊森老师的水准?
作者: 心思    时间: 2018-6-13 20:35
拉的如此之好,真心称呼您——人民艺术家!
作者: 伊森1210    时间: 2018-6-13 22:26
承蒙各位琴友的关心和抬爱,我希望大家别把它当真,什么大师、人民音乐家、我承受不起啊,一个无名老卒。

作者: 春华之语    时间: 2018-6-16 22:38
本帖最后由 春华之语 于 2018-6-16 22:42 编辑

伊森老师拉的琴就是好听。那些经典名曲经伊森老师一拉就活了起来。尤其文革时期的好些曲子,唯有森老师拉的最有情有意,太有珍藏价值了。
作者: ztyzg    时间: 2018-6-16 23:58
专业的味道,太美了,望尘莫及,佩服
作者: 半个音符    时间: 2018-6-19 16:42
伊森老师能传授一下连顿弓的要领吗?
作者: 伊森1210    时间: 2018-6-19 21:26
半个音符 发表于 2018-6-19 16:42
伊森老师能传授一下连顿弓的要领吗?

这个让我很为难,问题是我拉提琴半辈子了都沒有见过什么老师传授给我的秘诀,我拉提琴是无门无派的,很不规范,可我见过拉小提琴的人很多,他(她)姿势看上去很正规的,前后摆动像专业一样看得我直流口水,最后拉出的效果是怎样?硬棒棒的,没有一点感情,所以我的观点是:不管你是那门学派能拉出好的声音才是硬道理,当然由于我的文化水平浅薄不能像老师那样条条框框来说明道理,这只能是靠自己的积累经验而已。(连顿弓的难点不在于是否能够拉出连续的顿音,而是在于如何拉出快速和清晰的顿音。我们只要解决了速度和控制的问题,就解决了连顿弓的问题。)

作者: 半个音符    时间: 2018-6-20 19:39
伊森老师,连顿弓是否要先解决左右手对位的问题。谢谢伊森老师的指教
作者: 伊森1210    时间: 2018-6-21 20:00
半个音符 发表于 2018-6-20 19:39
伊森老师,连顿弓是否要先解决左右手对位的问题。谢谢伊森老师的指教 ...

连顿弓与左手无关,想拉好连顿弓: 钥匙开门和鸟啄食。我们知道,压力型顿弓的技术方法是:弓放在弦上并给予一定的粘合力以勾住琴弦,然后食指、拇指、中指扣住弓杆,并利用手臂重量下压,发动弓子后立刻放松,结束时弓不离弦,这样就拉出-个顿弓的音符。但是,如果要把许多这样的音型快速连接,只用这种顿弓的演奏方法就很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利用腕指结构的灵活优势来解決了。      腕指结构具有好几种不同的动作能力,其中最敏捷并最有弹性的是手腕基础上顺时针扭转动作。这个动作看上去像一个用钥匙开门的状态。另-种运动较快的动作是以食指为终端的垂直动作,这种状态看上去像鸟啄食的样子。                                           以上的都是我乱说-通,也许也对你有点启发。

作者: 半个音符    时间: 2018-6-21 21:41
伊森老师,小弟在此有礼了!先谢谢!谢谢启蒙!如有缘一定当面聆听受教!
作者: 计算机场统计    时间: 2018-6-22 09:04
要是能在网上拜师,学艺就好了!
作者: 半个音符    时间: 2018-6-22 20:39
今天是第十遍看伊森老师演奏了
作者: pebble    时间: 2018-6-25 22:54
为啥看不到演奏内容呢
作者: 上山下乡    时间: 2018-6-29 23:55
佩服!佩服!
作者: bobosun    时间: 2018-7-16 18:23
em17]
作者: bobosun    时间: 2018-7-16 18:59
伊森1210你好!今天听了你的演奏,非常棒!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中少见的高水品演奏!谢谢你的演奏,学习的榜样!姚继林
作者: jackwrh    时间: 2018-8-5 23:04
下连顿需要服!很棒!
作者: hbwsjd001    时间: 2018-8-6 18:48
太棒了!绝对高手!
作者: libuwei    时间: 2018-8-8 09:31
这里为什么看不到视频?要到优酷去看?
感言:伊森真是一神啊!
这个视频可以看到左手,最后看到伊森脸面一闪而过。膜拜顶礼了。
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学者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就是专业院校的老师这个年龄也未必...啊。
下载收藏了。
作者: libuwei    时间: 2018-8-10 07:22
伊森老师介绍的连顿弓的方法很重要。
连顿弓与左手无关,想拉好连顿弓: 钥匙开门和鸟啄食。我们知道,压力型顿弓的技术方法是:弓放在弦上并给予一定的粘合力以勾住琴弦,然后食指、拇指、中指扣住弓杆,并利用手臂重量下压,发动弓子后立刻放松,结束时弓不离弦,这样就拉出-个顿弓的音符。但是,如果要把许多这样的音型快速连接,只用这种顿弓的演奏方法就很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利用腕指结构的灵活优势来解決了。      腕指结构具有好几种不同的动作能力,其中最敏捷并最有弹性的是手腕基础上顺时针扭转动作。这个动作看上去像一个用钥匙开门的状态。另-种运动较快的动作是以食指为终端的垂直动作,这种状态看上去像鸟啄食的样子。                                           以上的都是我乱说-通,也许也对你有点
作者: 快乐老汉    时间: 2018-8-15 09:02
本帖最后由 快乐老汉 于 2018-8-15 09:04 编辑

      楼主,真得不简单!据其自称(“没学历”)是自学的,我感觉你的演奏水平,可以与“专业”老师水平是同样的份量,甚至高于 一般的专业老师。也许,我是孤陋寡闻,但是,我的内心是这么认定的!愿楼主青春永存!将优美琴声与琴友同享!向你祝福!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