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标题: 关于瓜琴与音色的拙见---6月1日优秀提问的回答: [打印本页]
作者: 回来火车 时间: 2018-6-28 12:32
标题: 关于瓜琴与音色的拙见---6月1日优秀提问的回答:
本帖最后由 回来火车 于 2018-6-28 12:32 编辑
赞成火车的说法。但是有一点困惑:常常说瓜琴做工差,但是音色好,这是什么造就的呢?
回答如下: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感谢您的有心观察和关注!这里说的"瓜琴"应该是,'朱赛佩.瓜乃里.德吉苏' 下文中简称"瓜"
关于提琴的很多概念性问题,每个制作师、演奏者、收藏家、都有自己的认定标准。如果,再换个角度说,就是自己专业领域角度观察到的标准。
故而有了,大多数演奏者听声音、大多数收藏者看历史、大多数制作者看工艺。当然,如果要全面的判断一把琴,更准确的说,要综合的去考量她的每一个标准。
因为音色、是很难有量化的标准,所以,衍生出了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判断,当然,这些看法是值得尊重的。
好了,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话入正题:1.认为瓜琴粗制滥造的说法,我个人认为是有待推敲的
因为,此工艺、非彼工艺。
简单的讲,从他一定阶段时期的作品看来,他是完全有能力做出更优美的琴头曲线,婉约的中腰、对称且圆润的F孔、遵从逻辑的侧板对花。
如1727年的‘丹克拉’的f孔
1729年的'斯特雷顿"侧板
1737的“约瑟夫王”琴头
在他的琴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为刀功不俗,却又玩世不恭的制作师。(这点我们可以在他的很多人物传、野史中读取到蛛丝马迹)
当然,从他的制琴学习过程来看,他对于传统斯特拉迪瓦里琴型的制作,应该已经完全掌握。而后才有更多天马行空的创作,改良。
只是,历史已经无法证实他当初是抱着什么心态制作琴,或许他当初仅仅是因为一个现代人看起来很愚昧的想法?做出了F孔左低右高的琴,又或者是为了某种F孔中间的震动区域面积换算?太多疑问!
历史没有留下太多的资料给我们参考。更多的人愿意把这种手法表现为书法中的狂草。
但你若是仔细的体会他的制作逻辑。他的琴,与那种想做好,却做不好,一定是有区别的,与那种想工整却工整不了琴,也是完全不同。
所以,还是文中我提到的:工艺好,不仅仅是把琴头琴角做漂亮。工艺差,并不是因为某种声学设计、也不是因为某种放荡不羁的表现形式。
差、本身就在骨子里,模仿不了好!好、本身就在骨子里,也模仿不了差!
2.时间是伟大的,是最后的试金石历史的沉淀,无数次的质疑和洗礼。我们或许可以从中读取到些许信息,却无法反驳。
3.标准的制定者与一个标准的制定者,谈超越。岂不是很难?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回到最初的时代,超越他!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与之更近!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您这个问题的解读与理解。
因为我对老琴名琴的了解完全没有入门,只凭着一腔热情逐渐的摸索。或许我只是提琴历史中的“三季人”无法看清真相,或许,我们都是!
因为,我只能保证我发表的这些东西,在我成长到目前这个程度时,我觉得这是对的。谁能保证明天我又怎么想呢?
欢迎你加入我们!
加火车的微信,进群和大家畅聊更多提琴知识:
作者: blee88alee 时间: 2018-6-28 13:06
很有态度的文章,顶一个
作者: lureman 时间: 2018-6-28 16:05
有百家言才有百家争鸣之盛,字里行间是看得出工匠精神。
作者: 半个音符 时间: 2018-6-28 16:31
支持楼主,顶!
作者: pp2018 时间: 2018-6-28 17:02
說的好。讚。
作者: jyx52 时间: 2018-6-29 14:44
很有见的,很深刻。足见楼主是下了大功夫的。
作者: liabc 时间: 2018-6-30 22:23
有思想的工匠!!
作者: 605208068 时间: 2018-6-30 23:07
深感震动。
作者: 回来火车 时间: 2018-7-2 16:06
谢谢啦!
作者: 回来火车 时间: 2018-7-2 16:07
过奖啦!只是一点小小的感悟
作者: 回来火车 时间: 2018-7-2 16:07


作者: 回来火车 时间: 2018-7-2 16:10
谢谢~
作者: 杭州老琴 时间: 2018-7-2 19:32
火车版主:是否可以这样比喻,瓜式琴就像中国画的写意,出大手笔,洋洋洒洒,不拘小节。而斯式琴就像中国画中的工笔国画,精描细画,一丝不苟。
作者: 回来火车 时间: 2018-7-6 11:34
有点道理奥,但凡能够掌握水墨画写意的人,工笔画自然也不会差。同理,一个不能掌握斯琴工艺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出瓜琴那样美好的音色呢?所以有些“大师”只看音色不看工艺的说辞自是不攻而破。
欢迎光临 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https://www.chinavioli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