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兔子兄“作曲家确认调性布局,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各个乐器的音域、在不同音区的色彩、演奏便利性等等”这个观点。另外,一个大型交响乐曲,其各章节段落的调性设置,如同大型建筑的结构设计,又如长篇小说的布局谋篇,各部分彼此间的转换衔接极为考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改调则全曲总谱须作相应调整,故其调性不可更改。但一线老兄只是演奏片断,并不涉及全曲,所以完全可以移调演奏。 |
本帖最后由 kenneth55 于 2019-8-7 13:06 编辑 老柴的天鹅湖不是专为钢琴做的,不应该用十二平均律去论#F和bG。弦乐里的#f实际和bG要相差24音分,不知这样说是否对?钢琴伴奏和管弦乐团伴奏,对小提琴的音高要求不同,需要演奏员自己适应调整的。 |
一线天机 发表于 2018-2-4 08:19 这段就说得靠谱多了 |
以下节选自网络,最后几句仿佛专为我而解答,呵呵![]() 调式指几个音组成的音高系统,调式限定了调式内音的关系。不同调式有不同色彩与表现力。 选择调式(不论有无人声)主要与作曲家表现意图有关,比如自然大调式明亮,主音上方三度,六度,七度都为大音程。 最亮的属利底亚调式,主音上方四度为增四度,比大调还有扩张感,但物极必反,它的特点过于强烈,个性太强,强到没有了下属音,适应范围不如自然大调,因此只在特殊情况使用。 像密克索利底亚也是大调色彩的。自然小调色彩暗淡,主音三度,六度,七度均为小音程。 西方音乐常用它来写田园风味,异国情调什么的。 和声小调接近了一点大调,主音上方七度为大七度,暗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悲怆,力量的内容,所以葬礼进行曲什么的几乎全是它。像弗里吉亚,多利亚都是带有小调色彩的调式。 调式选择和人声,乐器音域基本无关,音域主要与调性有关。 调性指的是主音的高度。不同调性色彩有差别。比如钢琴C大调与B大调色彩有所不同(由于十二平均律的影响,音高距离有微小差异。另外琴弦张力,粗细不同) 调性改变后基本不影响音乐形象,普通作品可以认为不影响本质,但色彩会有微差。 特殊作品不能移调,比如作曲家把调性表现力考虑在内的。 另外有的器乐曲可能无法移调,简单点的例子比如弦乐利用空弦的技巧,移调后可能无法演奏了 |
崩牙兔 发表于 2018-2-3 15:10 与你所见略同,其实从一开始我就不信性格之说。 比如小提琴曲梦幻曲、新疆之春、新春乐、金色炉台、查尔达什,乃至梁祝等等,从指法舒适度说,调性定位是恰到好处! 但是,大、小调调式的风格差异确实存在的。 下面这段说法较全面,仿佛专为我的问题而发,可参考一下...... |
说说我的看法吧。我觉得调性的个性、色彩都是比较扯的说法,没有什么依据,更多的是个人感觉,每个人都不一样,完全没有参考意义。作曲家确认调性布局,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各个乐器的音域、在不同音区的色彩、演奏便利性等等,而不是这些无中生有而且虚无缥缈的调性性格。再有,一首大型乐曲肯定不会只有一个调,中途的转调离调非常多,这时作曲家叫它xx调xx曲,不过就是说明其基本主题所在的调而已,同时也是便于对乐曲的命名。 |
楼主玩的有点深奥啊!学习了! |
为了这问题,刚才我找了些资料,24调性感情色彩如下: •C大调:纯白色的C大调,纯净、初始。 •c小调:纯黑色的c小调,抗争、奋斗。 •#C大调:奶白色的升C大调,阳光、纯洁。 •#c小调:深褐色的升c小调,痛苦、呻吟。 •D大调:纯绿色的D大调,质朴、自然、天然。 •d小调:墨绿色的d小调,思想深刻、沉思。 •bE大调:亮黄色的降E大调,光明、明亮。 •be小调:淡黄色的降e小调,充满灵感、思维活跃。 •E大调:纯黄色的E大调,灿烂、光辉。 •e小调:深蓝色的e小调,忧郁、悲伤。 •F大调:淡红色的F大调,暖和,温馨。 •f小调:深红色的f小调,悲愁、哀伤。 •#F大调:鲜红色的升F大调,明朗、有魅力。 •#f小调:暗红色的升f小调,寂寞、伤感。 •G大调:大红色的G大调,非常温暖。 •g小调:海蓝色的g小调,怀念、思念、伤感。 •bA大调:明黄色的降A大调,坚定有力、有气势。 •#g小调:淡蓝色的升g小调,轻松、欢快、优美。 •A大调:金黄色的A大调,宏伟、辉煌。 •a小调:纯蓝色的a小调,惆怅、忧伤。 •bB大调:淡粉色的降B大调,活泼、轻盈。 •bb小调:棕黄色的降b小调,庄严、虔诚、忏悔。 •B大调:银白色的B大调,高雅、明丽。 •b小调:暗灰色的b小调,悲怆、断肠、冷峻。 更有人描述: C大调 一个平稳,中庸的白色调性,如同山谷般的宁静和晴朗。较一般大调更为宁静(巴赫C大调前奏曲)。 G大调 兴奋而有光彩,十分的活跃,可以说是充满着动力的一个大调 e小调 通常具有不寻常的感觉,乐曲经常产生奇特的形态与魅力。 F大调 明朗而欢快,活泼风趣,甚至具有些许的谐谑性质,但有时也会蕴涵着一些隐隐的悲伤。 d小调 是阴郁的小调,是充满着浪漫主义的 悲歌,抑郁哀伤是其特征。宛若孤单的 走在一座废弃的庄园。 D大调 最具透明而光亮的色彩,音响最纯净 ,是我们外在感觉最温暖的一个调,恰 如漫漫冬雪后的暖阳和它的温暖。 b小调 也许受其大调的影响,它轻快却不失 华丽的感觉给人以轻松的氛围。 降B大调 温暖的大调,如果说D大调是照在身 上的暖阳,一扫冬日的阴霾。那么降B大调就是心中的一阵暖流,给予我们复苏的力量。 g小调 具有敏感的特性,但受小调的影响, 略带忧郁和阴沉。 A大调 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身边充满着明媚 的阳光,能不为之兴奋而活力无 穷吗?手臂舞起来吧,在这阳光下,尽情的欢笑,尽情的爽朗吧! 升f小调 绝望中的奋进, 如江河般咆哮不止,奔流不息,让所经过的一切地方,留下 我的足迹和信仰。这是悲痛中崛起的力量! 降E大调 这是星空的旋律。明净而充满温馨,是一个另人陶醉的大调。躺在草地上, 刚刚刈过的牧草清香和微风轻轻的溜过脸庞,望着天空,去聆听天使的声音。 c小调 忧郁中伴随着庄严,这是虔诚的心倾 诉着心中的渴望。 E大调 清新的大调,充满着恬静的田园风情。清风,牧童。一派闲情雅致。 升c小调 如惊雷震天。当它的力量迸发之时,胸臆的悲愤溢于言表。它是痛苦的哀鸣 ,它是生命的呼唤! 降A大调 散发出阵阵的依恋与不舍,然而,岂 能事事遂人心愿? f小调 最具感情深度的调性,悲怆的小调, 无比的沉重,悲壮,最具悲剧性的调性,不免使人为之唏嘘,潸然泪下。 ...... 如此看来,调性确有性格,从肖邦的升c小调到贝多芬的命运,都可体会到这种说法。 但转而一想,又感觉上面说法文学成份多了些,实际还真不可一概而论...... 比如,以下均为小提琴曲 《江河水》,F 《金色炉台》,E 《阳光照耀塔吉库尔干》,bE 《圣桑天鹅》,G 《幽黙曲》,G 而《爱的忧伤》及《爱的欢乐》都是C调 太多太多的例子...... 以上又违背了关于调性的论述,所以是否可理解为,器乐曲的调性主要便于乐器表达乐曲,可问题又回来了: 那么老柴的《天鹅湖》为何要如此折磨演奏者呢?我的目的就是为移调《天鹅湖》找依据,呵呵,你说呢?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3 06:2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