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5rw 发表于 2019-7-29 17:56 也许是音柱装不好。 |
春华之语 发表于 2019-7-28 18:30 谢谢哦! 所以一直不敢动啊。高音音色不错,就是低音感觉实在没档次…… |
有定位销的琴一般都是二次合琴,一定是档次高的琴,建议请专业师傅才稳妥。 |
本帖最后由 ba5rw 于 2019-7-27 19:46 编辑 耕耘者 发表于 2019-7-27 11:29 谢谢夸奖! 其实我对自己的“推理判断”也不是立场坚定的态度,毕竟是业余爱好,可能有的朋友对我有误解,记得在QQ群里还有过恶语相向的场合,并被踢出。主要的分歧就是面板能否用手指按压来判断弹性的问题。认为这样挑琴对琴行构成太大的威胁,曾经真的是无意间得罪人。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我的发明,我也是看到人家的博客里说的,但是回头找不到是谁说的了。 然后是陈元光的那本小提琴制作的书里也提到低音梁的制作工艺有一道工序就是把粘好低音梁的面板面部压住宽一点的桌沿,然后身体向前两边拇指按压,目测要能看到略有弹性。还有国外一本提琴艺术也提到低音梁要用这样的方法来检查精修,因为材料的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工艺尺寸,低音梁一般都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而且通常肯定是偏硬的余量,后期都需要检查弹性来矫正的,目测只是其中一道环节,合琴后还要在正常温湿度和保持一定时间的张力(我是花一周的时间来稳定各个部件的张力)下听音,多次拆下面板修正。而我买到的三把4/4白胚琴,没有一把低音梁是合格的弹性,都是坚硬无比,我做了修正后感觉有质的飞越,其中一把被人家强行要走,因为她非常喜欢那样的音色,我只能割爱!而第一把虽然低音浑厚,但是空乏无力,原因是我初次改造,没能理解提琴发音原理,以为是扬声器原理,四周修了很薄,成为垃圾琴,呵呵。现在手中一把自我感觉还行,但是超不过转让的那把。去年又买一把白胚琴,高音没问题,低音振肩膀,修薄了琴码基本上改善了,已经做了虫胶漆,但是使用中对低音实在不满意,可是因为有定位销,一直不敢动手…… |
ba5rw 发表于 2019-7-26 20:53 有一定道理。很有点头脑! |
本帖最后由 ba5rw 于 2019-7-26 20:59 编辑 jialeyh 发表于 2019-7-26 14:56 谢谢,很有启发! 至于我是怎么判断出低音梁弹性不够,面板厚度分布有问题的呢? 首先听G空弦,我用的是多米南特,很熟悉这种弦的音色,同样的弓,正常的琴拉下去音头是一种撕裂旧棉布的感觉,但是这把琴却只是远方比较沉实闷雷的表现,白胚阶段使用厚一点的琴码甚至有振动肩膀的感觉,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弦的振动能量不能良好的转化成面板的振动能量,振动肩膀的现象类似波的传导未能全部出去,比如水龙头的水没能全部从水管喷出,有一部分被前端阻力堵塞反射回水管,造成严重的抖动,无线电术语是驻波比太大。而小提琴低音琴弦转化为面板的振动就是靠低音梁的质量(地球上等同重量,不是产品质量)和弹性的配合来实现低频谐振的,所以这明显的就是低音梁工艺不合格。然后手按面板琴码低音梁处,正常的琴面板会有明显的弹性,但是这把琴坚硬无比。对光目测,这把琴的面板中部有明显的竖条加工形状,意味着面板厚度没能过渡好,出现筋条,而且低音比较闷实必然是厚度太厚,如果低音空旷,那就是太薄。我大概就是这样判断的。 声明下,我只有弄过五把白胚琴的经验,其中两把还是儿童琴,样本不具有说服力,但是应该符合材料声学的原理吧。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jialeyh 于 2019-7-26 15:01 编辑 从尾木处开始。如果定位销能够翘起,就慢慢翘开。如果定位销粘得很牢固,就先用薄刀将定位销割断,再慢慢开琴。最后再解决首木处。应该是这样操作的吧。 不过,请教下,你是怎么判断出低音梁弹性不够,面板厚度分布有问题的呢?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30 15:4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