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小提琴音色与人的听力

查看数: 15414 | 评论数: 17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0-7-28 22:56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kingpin 于 2020-7-28 23:02 编辑 欣赏一首乐曲,评价一把小提琴的音色,都需要最终被人耳接收感知。 声音是主观的这话没错,但人类的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是趋同的。人与人之间听力上的差别并没有大到天 ...

回复

王乐哈 发表于 2022-3-29 11:52:53
涨知识了,谢谢。
也奇89 发表于 2020-8-5 18:37:48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0-8-3 00:01
感觉《开塞》第四课对拉伸左手指很有帮助,我现在天天拉。不过拉不好,手指倒是问题不大,但音准很难,尤 ...

握手!一样一样!我拉这课音准需刻意注意落指,快了就顾不上。
我把开塞第一课和克莱采尔第二课当成“万能练习曲”来拉,各种速度(快速还是不行,最多“准快速”),各种弓段,各种弓法(分弓,顿弓,人工跳弓,连弓四个音到十六个音,上弓起拉,等等),各种节奏(切分音之类),反正自己折腾自己。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0-8-4 15:39:16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20-8-3 21:38
我深有体会,我每次练琴一首练习曲只能认真拉三遍,再多练就会错误频出,因为大脑皮层已经疲劳了{:1_535: ...

完全同意。大脑皮层确实会有疲劳感,届时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练琴只有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聚精会神,才会收效。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20-8-3 21:38:34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0-8-3 10:47
这个道理也懂,就是实行起来不易啊,因为不能老是停留在同一首练习曲上啊。
...

我深有体会,我每次练琴一首练习曲只能认真拉三遍,再多练就会错误频出,因为大脑皮层已经疲劳了  所以一般情况练习曲我就一次练2-3首,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

点评

完全同意。大脑皮层确实会有疲劳感,届时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练琴只有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聚精会神,才会收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4 15:39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0-8-3 10:47:23
洱冬 发表于 2020-8-3 09:17
耐心比音准更重要,向前看比回头看更重要。当然,这也是辩证的。学习的所有进步依靠耐心,耐心也能经过不 ...

这个道理也懂,就是实行起来不易啊,因为不能老是停留在同一首练习曲上啊。

点评

我深有体会,我每次练琴一首练习曲只能认真拉三遍,再多练就会错误频出,因为大脑皮层已经疲劳了 所以一般情况练习曲我就一次练2-3首,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3 21:38
洱冬 发表于 2020-8-3 09:17:36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0-8-3 00:01
感觉《开塞》第四课对拉伸左手指很有帮助,我现在天天拉。不过拉不好,手指倒是问题不大,但音准很难,尤 ...

耐心比音准更重要,向前看比回头看更重要。当然,这也是辩证的。学习的所有进步依靠耐心,耐心也能经过不断学习而得到升华。向前看增加历史的厚重,回头看却是向前看的动力。。。。。


点评

这个道理也懂,就是实行起来不易啊,因为不能老是停留在同一首练习曲上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3 10:47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0-8-3 00:01:32
也奇89 发表于 2020-8-2 23:24
就是,手小+四指短+韧带硬,较高难度技术就难以掌握了。
我现在也很注意拉伸左手指,当然是适可而止,强 ...

感觉《开塞》第四课对拉伸左手指很有帮助,我现在天天拉。不过拉不好,手指倒是问题不大,但音准很难,尤其要拉快时顾不过来。当然可以放慢拉,但没有那个耐心。

点评

握手!一样一样!我拉这课音准需刻意注意落指,快了就顾不上。 我把开塞第一课和克莱采尔第二课当成“万能练习曲”来拉,各种速度(快速还是不行,最多“准快速”),各种弓段,各种弓法(分弓,顿弓,人工跳弓,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5 18:37
耐心比音准更重要,向前看比回头看更重要。当然,这也是辩证的。学习的所有进步依靠耐心,耐心也能经过不断学习而得到升华。向前看增加历史的厚重,回头看却是向前看的动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3 09:17
也奇89 发表于 2020-8-2 23:24:07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20-8-1 15:39
如果耳鸣对你拉琴没有影响就可继续练习小提琴。成人学琴不少人觉得自己的手小,包括我自己的手也小,伸展 ...

就是,手小+四指短+韧带硬,较高难度技术就难以掌握了。
我现在也很注意拉伸左手指,当然是适可而止,强度太大拉伤了就不好玩了。

点评

感觉《开塞》第四课对拉伸左手指很有帮助,我现在天天拉。不过拉不好,手指倒是问题不大,但音准很难,尤其要拉快时顾不过来。当然可以放慢拉,但没有那个耐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3 00:01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20-8-1 15:39:47
本帖最后由 小提琴爱好者 于 2020-8-1 15:44 编辑
也奇89 发表于 2020-7-31 23:58
目前还没有感觉小提琴高音区(e弦五把位以上吧)刺耳,自己拉“呲”了除外。
我估计我很难去拉中提琴,手 ...

如果耳鸣对你拉琴没有影响就可继续练习小提琴。成人学琴不少人觉得自己的手小,包括我自己的手也小,伸展手指困难,原因其实是手指的韧带已经僵化了,而儿童学琴的好处恰恰是他们手的韧带软,容易伸展开,而且经过训练,他们的四指被拉长了,这使他们的左手的优势超过了成人学琴,程度好的孩子在较早时间就开始训练拉换指八度,为他们以后学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础好的学生将来能拉出快速流畅准确的三度双音,换指八度双音,也能拉双泛音,是他们将来走专业路的基础。

点评

就是,手小+四指短+韧带硬,较高难度技术就难以掌握了。 我现在也很注意拉伸左手指,当然是适可而止,强度太大拉伤了就不好玩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 23:24
也奇89 发表于 2020-7-31 23:58:38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20-7-31 15:04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对高频声音的耐受力会逐渐下降,一旦感到对小提琴在高音区的声音比较刺耳时,就尽量少 ...

目前还没有感觉小提琴高音区(e弦五把位以上吧)刺耳,自己拉“呲”了除外。
我估计我很难去拉中提琴,手不够大,小拇指又比较短,c调一把位e弦,二指按住5不放,四指要按准7都有点费劲。

点评

如果耳鸣对你拉琴没有影响就可继续练习小提琴。成人学琴不少人觉得自己的手小,包括我自己的手也小,伸展手指困难,原因其实是手指的韧带已经僵化了,而儿童学琴的好处恰恰是他们手的韧带软,容易伸展开,而且经过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 15:39
D调的人 发表于 2020-7-31 20:53:19
不错的文章,我也测了一下,让我有自知之明了。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0-7-31 20:32:30
本帖最后由 太极神人 于 2020-7-31 20:35 编辑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20-7-31 15:04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对高频声音的耐受力会逐渐下降,一旦感到对小提琴在高音区的声音比较刺耳时,就尽量少 ...

我小提琴和中提琴都拉,甚至有时客串大提琴。平时主要拉小提琴,参加乐团时有时拉中提琴(390mm的)。感受跟你的一样,拉中提琴后,揉弦和运弓都有很大的改善。


不过我拉中提琴不是因为不能承受小提琴的高音,而是我的左耳朵因遗传关系,很早就几乎全聋了,右耳接近正常。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20-7-31 15:04:26
本帖最后由 小提琴爱好者 于 2020-7-31 15:15 编辑
也奇89 发表于 2020-7-31 00:17
用手机插上耳机听,12千赫是明显的,14.1千赫静心仔细捕捉也能听见。
不知耳机频响范围是否有影响?
以前试 ...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对高频声音的耐受力会逐渐下降,一旦感到对小提琴在高音区的声音比较刺耳时,就尽量少拉小提琴,甚至可以改拉中提琴。勃拉姆斯在晚年时感到无法忍受小提琴在高音区的声音,他先创作了两首单簧管奏鸣曲,后改编成中提琴奏鸣曲,经常在音乐会上被演奏,我学过第二奏鸣曲。我是在10年前就开始预防小提琴的高音对听力的过度刺激,开始以拉中提琴为主,前些年基本完全拉中提琴,进乐团也是拉中提琴,从去年起恢复适当拉小提琴,主要是想保持技术能力。

乐团一位老师告诉我,有些乐团要求小提琴演奏员要兼练中提琴,以改进小提琴的发音,我经过这些年练习中提琴,确实感到拉中提琴对改进小提琴的发音有益,我的左手揉弦能力和右手运弓发音比以前改进不少。

点评

目前还没有感觉小提琴高音区(e弦五把位以上吧)刺耳,自己拉“呲”了除外。 我估计我很难去拉中提琴,手不够大,小拇指又比较短,c调一把位e弦,二指按住5不放,四指要按准7都有点费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1 23:58
我小提琴和中提琴都拉,甚至有时客串大提琴。平时主要拉小提琴,参加乐团时有时拉中提琴(390mm的)。感受跟你的一样,拉中提琴后,揉弦和运弓都有很大的改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1 20:32
也奇89 发表于 2020-7-31 00:17:48
本帖最后由 也奇89 于 2020-7-31 00:32 编辑

用手机插上耳机听,12千赫是明显的,14.1千赫静心仔细捕捉也能听见。
不知耳机频响范围是否有影响?
以前试过不用耳机直接听手机,受环境和手机喇叭频响动态影响,只能听到8千赫。
本人63岁,患持续性高频耳鸣五年,但比较轻微,白天听不到,夜深人静时像是极遥远处传来持续不断虫鸣声(频率大约6千赫左右),不影响睡眠,听力也未见明显降低。


点评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对高频声音的耐受力会逐渐下降,一旦感到对小提琴在高音区的声音比较刺耳时,就尽量少拉小提琴,甚至可以改拉中提琴。勃拉姆斯在晚年时感到无法忍受小提琴在高音区的声音,他先创作了两首单簧管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31 15:04
kingpin 发表于 2020-7-29 12:15:51
洛阳爱好者 发表于 2020-7-29 08:22
好文章!带耳机听还是用音箱?声音开到多大?不好意思,我还没有打开链接。 ...

你好。不建议用手机扬声器。耳机和音响当然更好。音量每人情况不一样,调节到平时觉得舒服的位置就可以。听不清楚了想增大一点音量也没关系别大到让自己难受就可以了。
洛阳爱好者 发表于 2020-7-29 08:22:44
好文章!带耳机听还是用音箱?声音开到多大?不好意思,我还没有打开链接。

点评

你好。不建议用手机扬声器。耳机和音响当然更好。音量每人情况不一样,调节到平时觉得舒服的位置就可以。听不清楚了想增大一点音量也没关系别大到让自己难受就可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9 12:15
huangzp1946 发表于 2020-7-29 06:41:45
长见识了,谢谢分享。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7 16:3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