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琴制作] [求助]谁有关于“卡利恩.哈钦斯博士”的发明资料?

[复制链接]
21
小于 发表于 2010-2-3 01:1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从来没有用Hz数据和震动图形来决定过一把琴的厚薄。 不管是1,2,5mod, 到最后完成,尤其是对于完全使用内模具一次合琴的我,这个参考价值我是不太在意的。 因为镶线以后整个的边圈的厚度要从新制作,完全就无法精确测量了。 面板就麻烦了。 测的时候你上不上低音梁? 上了以后测量?还是之前测量? 合琴以后必然又有新的应力出现,那是放着不管,还是打开从做。合琴结束,装上弦以后,这4个弦给面板的力量显然会让这3个模式的震动又有很大改变。

而且从目前大家自己使用的仪器来讲,本身的误差就是很大的,你的支点放的位置稍微变动一点,或者不是完全水平,或者1,2,5这3个mod之间你的支点有没有因为震动移动过一点儿,这个对于最后的成型图案影响还是很大的。

      这个实验室为了了解弧度和厚薄对于震动的改变,以及某个具体区域的改变,最后在这个震动模式下会有什么改变。

   那这个实验本身而言  似乎不存在“成功”这个概念。 因为我觉得如果是要达到分部状况的图形合理,Hz数值正确这一点的话, 应该有很多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状态”存在。  为了要把琴的单纯的音板部分做到一个“数字”,而去掉某一个部分的材料目前为止我还是不觉得是必然的。


     所以这个实验, 他是一个实验, 对我来说,目的是了解厚度的均匀状况对于震动的重要性,以及1,2,5这3中震动模式各自对于那个区域的影响更大。 对于琴最终的音质,很显然起到了很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既然是参考,就是有正面,负面两个方向的。 所以我不会用它来决定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3 1:12:27编辑过]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22
 楼主| 任龙提琴 发表于 2010-2-5 00: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于在2010-2-3 1:12:00的发言:

    ........来决定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3 1:12:27编辑过]

啊,首先感谢小于1:12:00的回复,回复了这么多,辛苦了~~

我原也是用内模具一次合琴的,有时候是二次合琴。现在正考虑先油漆再二次合琴。
这个东东花钱不多,可实验起来花得时间精力和板子不少,用成本核算下来比买这个东东贵多了。

你说的其中的变数真的很对,我也考虑过不少,但还是想把它弄弄明白。
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想看看不同传音速度的木头其弧度对震动的影响状况;硬度分配不均匀的音板其厚度分配与改善震动的可塑性;良好图形形成后的手感和以往经验手感的区别;良好图形后的音质与以往经验手感音质的区别;

但我发现我现在做的这些似乎是正在烧钱,因为以前每年多多少少会买些料存起来,这样不同品、性的料,变得越来越多也不是什么好事。

哎呀!烧就烧吧,有时候心痛比闹心好一些,至少你知道心在哪里,并随后迸发感恩之情。希望这次实验过后能对木头有进一步的了解。

木头木头我爱你,因此花钱买了你,这回你就认了吧,刻你我也挺心痛。

再次感谢有缘人:)

23
ba5rw 发表于 2013-12-18 19:21:00 | 只看该作者
后来呢?成功了吗?关注……
24
ba5rw 发表于 2013-12-18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棋烟琴酒在2013-12-18 20:39:00的发言:
还用关注吗?要是成功的,美国早就成批生产廉价好琴了,哪有中国的市场!

资本主义是这样的:牛奶过剩卖不出去就往沟里倒,绝对不会施舍给快饿死的穷人的。所以美国是全世界不稳定因素的罪恶的根源……好琴也是一样的道理,卖不上价或者市场就那么大了,绝对不会降价处理的。哈哈……这是经济规律。但是我们是业余爱好者,不会影响市场行为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3 12:5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