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陪伴您终生的一把小提琴:

[复制链接]
21
小于 发表于 2013-2-7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棋烟琴酒</i>在2013-2-7 1:20:00的发言:</b><br>“常识告诉我, 琴内腔空气容积决定音量。 小提琴音量再大,也大不过贝斯。” 我看还是面板振动强度和面积决定音量。贝斯面板做得三指厚,音量能大吗?“内腔空气容积”?无背板提琴的音量小不到哪儿去。 其实做琴的和玩琴的是二码事,前者踏实严谨,精益求精;后者想起一挡做一档,跟着灵感走,是疯子和二百五的快乐游戏。根本讨论不出个所以然! </div><p></p>


  琴兄, 我认为,琴的体积,就好比一瓶水的瓶子, 决定里面能装多少水一样,琴弦,音柱,音梁,音板,最终出现的声音是这些震动在琴身内的介质----“空气”  震动传出来的。

  贝斯面板三指厚,能音量大么? 当然能, 只要有最够大张力的琴弦 和足够大的演奏者施加的压力。  但是, 起码它有大音量的“基础”。   足够的空气。所以只要有其他条件配合,他依旧能出大音量。  


   当然,一味增加空气容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其他条件配合。就像你前面提到的贝斯。  但是  , 他给乐器的音量设了一个底线。

 

 

  所以我认为他是影响音量最关键要素或者叫基本要素吧。

引用马达查来的话  :“音量——又称音强、响度,——在距离和传播媒介等同的条件下,决定于物体被激发时的振动程度即振幅;”。     


   要看好先提条件   就是距离和传播媒介等同的情况下    取决于振幅。  也就是说,距离和媒介这二者是很大程度上影响音量的对么?     什么是媒介  以我们的例子,乐器, 什么是乐器里面的媒介,  空气。 距离简单了,坐在最后排的不可能比坐在第一排的听得清楚。

 

 

    至于你说的无背板小提琴。。。。是个什么东西。。。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22
 楼主| fliu2010 发表于 2013-2-7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小于版主好:

难得您一个专业人士还肯来跟我这样一个随便玩玩调琴的老头子讨论我的拙贴,首先是感谢,其次是惶恐!

您提的问题我都尽力回答了,说得不清楚之处是我水平有限,望多包涵。

1:关于撑低音梁的方法:

我做的是丫型撑,下面用黑胶布包住增加柔弹性,用电话线的细铜丝从f孔送进去后再拉扯固定到位。当然有些麻烦,毕尽还是撑紧了。(不是很垂直)

2:关于热吹风:

吹风机的出风口是用胶带固定在一个漏斗型的纸套上,另一端固定在医用软管上,一开始确实会过热停机,但通过把漏斗加长,调整后就行了。

我特别注意尾孔的温度,怕烫坏了木头,其实没有,因为软管没有碳化(有点热)。

3:关于音量:

我见过的音量最大,最传远,最有传透力的一把琴,恰恰是琴箱体积最小的那种。

所以您说体积决定音量,真还可商榷。

我有过不少把音量小的琴改造成大音量琴的成功先例,但也有无论怎么改,音量也大不到那里去的失败例子:多数大音量的琴面板都不厚,但也有例外:正如我自己说过的,我那把音量特大,而面板特厚的瓜型琴又做何解释???

看来只有相信上帝了!!!

4:关于低音梁:

低音梁的功能就是增加面板的抗压强度。我举北京马驹桥那些多如牛毛的作坊琴的小低音梁为例,说明追求琴好卖的人,喜欢把低音量做小,拉起来声音大,好卖,今后面板会不会变型下陷,他管不着,您说对吗?

5:关于“集中”,“收拢”和“散”的问题:

我们玩琴人和您们做琴人还是有所不同,只关注发音,别的都无所谓。

所谓“散”,是专指gd弦而言,拉起来看似浑厚了,但嗡嗡声太多,含混不清,就叫“散”,或者说没“磁性”。

所谓“集中”,就是gd弦不“散”,有内容,有磁性,像一根拧紧的绳子一样有张力。

对制琴我不懂,但我曾通过换不同指板,把本来有点“散”的琴,成功“收拢”了。

6:关于数字7:

7个小矮人,是德国格林童话里的白雪公主的故事,北斗7星是大熊座,我对数字7有崇拜心理,每次喝水喝7口,收藏7“仙女”,并无别的意义。

7:关于合琴:

这个问题我没讲清楚,实际上向前推面板就是让琴受一种内置预应力,一种强迫性的变型,这种变型抬高了指板,压低了琴头,表面上看,力平衡了,实际上琴内部是紧张的,一是琴颈处紧张,二是面板紧张,这种紧张对振动肯定有影响,是好的影响吗?

至少我个人以为是。

8:关于心态:

我心态不大好,只喜欢听吹捧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这要改,活到老,改到老。

至于走火入魔嘛,我还差一点,没那大本事,说我痴迷于琴,就是对我的最大吹捧了!

 

23
小于 发表于 2013-2-7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2010兄不用惶恐,我本一小生,不知之事甚多,既是论坛, 也无非就是问答之地。

 

继续。

1:关于撑低音梁的方法:

我做的是丫型撑,下面用黑胶布包住增加柔弹性,用电话线的细铜丝从f孔送进去后再拉扯固定到位。当然有些麻烦,毕尽还是撑紧了。(不是很垂直)

 

 

到了这个解决方法的时候,我都有点儿不知所措了。。。。 你提出的这项技术简直是神乎其技。我都不敢说我是做琴的了。  电话线铜丝缠住一个Y型支撑。好吧, 假设你现在从音孔放入了,这时铜丝是垂直音柱方向,没问题吧?进到琴身内之后,铜丝要弯曲大概九十度吧?然后才能再在里面像两边分别伸进去130mm左右。这个时候,你的支撑物的角度是垂直于音柱的。  到了这个地步, OK,  能做到,  没问题。绝招出现了。  你还能把他立起来并让已经碰不到的那一端再自己旋转90度卡住音梁    这技术就“神技”了。装过音柱的有概念。  别说再伸进去130mm了,  就光一个音柱,就放在音柱那个最简单的位置。  你用铜丝。。。。  看好哦。。。是电话线的铜丝,不是音柱钳,铜丝稍微一碰就变方向回不来了哦 根本无法用力哦。   而且是放3个哦。 至少3次哦, 如果支架高度不对在办?拿出来从新弄哦。。。。。。  2010兄    你给出的细节越多   问题越多。    恕我孤落寡闻, 哪位有识之士能做到铜丝缠三个支架在不开琴的情况卡主低音量中部和两端  并使之稍微受力,   请出来让我膜拜。

 

 

最大问题你知道在哪儿么,   就是你自己说了 , 温度也控制好了 ,仅仅是吹吹风,侧板都肯定不会开胶【见侧板开胶的比见低音梁开胶的多吧?】,  那你费那么大力气练出这个“神乎其技”,到底是干嘛。

2:关于热吹风:

吹风机的出风口是用胶带固定在一个漏斗型的纸套上,另一端固定在医用软管上,一开始确实会过热停机,但通过把漏斗加长,调整后就行了。

我特别注意尾孔的温度,怕烫坏了木头,其实没有,因为软管没有碳化(有点热)。

 

好,尽管一开始的听诊器软管变成了医用软管,二者内径相差不少,我就当没看见。胶带啊胶条啊密封效果如此之好也就拉倒了。你也承认会过热停机是吧。  然后呢? 又是神乎其技了,加长漏斗。。。。  过热停机为什么? 出风量太小电热丝过载,  出风量太小为什么, 软管太细。 你调整漏斗长度能起到个什么作用啊?

 

 

按你的“思路”啊, 我帮你完成了一下。 我都没明白是不是我脑子太简单。。。。  你就用一张正常版面的报纸打开,  卷一个大概1米长的圆锥纸卷粘好【粘纸哦, 不是贼烫的吹风机出口哦】,一头放吹风机, 一头放进尾柱孔 别的什么也不用。温度,密封,停机三个问题就都不存在了 

 

 

所以解决问题的步骤是  先用常识去想问题最关键点, 然后是实际操作的可信性, 然后加上手上的功夫, 才有可能,看好,  是“有可能” 解决问题。   光用脑子灵光一现来解决问题  尽管听上去很美  但是,   在细节上是站不住脚的。

 

 

 

3:关于音量:

我见过的音量最大,最传远,最有传透力的一把琴,恰恰是琴箱体积最小的那种。

所以您说体积决定音量,真还可商榷。

我有过不少把音量小的琴改造成大音量琴的成功先例,但也有无论怎么改,音量也大不到那里去的失败例子:多数大音量的琴面板都不厚,但也有例外:正如我自己说过的,我那把音量特大,而面板特厚的瓜型琴又做何解释???

看来只有相信上帝了!!!

 

我不信上帝  我的解释在楼上的楼上。

 

 

 

     不好意思后面的我没时间看了 ,    有常识的人看到这里已经足够了     我留点儿经历给其他事情了,不再回帖了     各位仁兄没有意见吧。   再有“神乎其技”怎么办?  赶紧拜师去学啊!  

24
winlot999 发表于 2013-2-7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已經到此 就該封帖了 再說下去也就實在是沒有意義了!就此打住。
25
 楼主| fliu2010 发表于 2013-2-7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小于版主好:

感谢您最后的回贴!

应您之邀,我尽力回答了那些问题,一己之见,见笑了。

我是一个数字迷,登录此论坛刚好100次,应是一个好数字吧!

如果哪天我的登录无效了,不能发贴了,就暂时对大家拜拜吧。

每个人的贴都有关注和不关注的人们,我当然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引起大家的讨论和兴趣:这不是虚荣心在作怪,是觉得或许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吧。

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老朽:fliu2010再拜!

 

 

26
skbao 发表于 2013-2-7 15:57: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在象小学生听课一样地学习着fliu2010和小于版主两位老师的贴子,获得的一种感受是,任何设想或创新都必须与亲身实践或试验结合起来才最有说服力或最有参考价值。
27
zh_e_mail 发表于 2013-2-7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fliu2010老先生的确对琴的痴迷,走火入魔。在制琴上专研,一时走火入魔,有时难免,如果长久如此,那就不好了。看fliu老先生的帖子,满是痴言,难以自拔。我认得的黄老先生,制琴几十年,现在80多,还在孜孜以求。前2年,去他家,儿子试拉一把新琴,他感觉琴箱里有杂音,就透过f孔去看,说道:琴里有东西。这时候。黄老师,说,自己正在做一个实验,为了提高金属声音,增加音量,在后肚上,加了一根刚箔条,他称之为,希望产生超声波(当然是他自己想象,这个尝试也称之为超声波实验)。当场黄老师承认,这个实验失败,立即不钢条取出,扔掉。小提琴的结构,是要遵从对称性。从外观上看,肯定是对称的,内部 靠近G弦有低音梁,靠近E弦有音柱,我想它应该还是符合对称的。小提琴之所以有如此多大魅力,我想,它的结构,尺寸,经过发展,已经达到了很完美的程度,几百年前就已经定下来了,我们制琴还是不要过于异想天开。当然讨论,一些音色,列举一些物理,术语,支持我们的想法,有时也未必能有一个正确的结果,当年那些制琴大师未必懂得这些。比如音量,响度,我们按主观想法,可能尺寸越大,音量就越大。那么按照这样的推测,小提琴音量最小,中提大些,大提更大,贝斯最大,这里我不想在客观,理性上做分析。当我们听,重奏,乐队,未必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耳朵对低音不敏感,贝斯在乐队里是为了提高低频音,让我们感觉音乐更厚重。回到小提琴上,它的尺寸是比较固定的,我们还是不要按照主观猜测,做所谓创新(当然创新会有的,并且会超越现在名琴的那些标准)。对于制琴,还是不要擅自更改标准尺寸。当然作为调琴,因为任何配件,在琴上的任何改动,都会改变琴的音质,不要认为你的某一改变,就是一个重要发现!当然作为一般调琴,有的琴师总结,认为,首先调琴码,其次音柱,琴弦等等,这些也是一般的调试方法。有的人认为码子最重要,有的则音柱,有的认为低音梁。。。。作为影响音素,某种程度上,都很重要,对于一把琴则要具体分析。

这里比较矛盾,一方面不要太异想天开,另一方面也不要迷信琴的固有结构。像fliu先生给低音梁加支架,还有论坛一些甚至什么多个低音梁,2个音柱,这都是万万不要尝试的。此外,琴音不好,打个比方,好比人有病。琴上有毛病,那么声音就受到阻碍,发不出来。现在的琴的结构,尺寸,如果料子没有毛病,那么就应该是好的声音。比如最近小孩买了了一把琴,声音很差,琴头,螺旋部分有毛病,就把它给锯下来了,琴音就变好了。因此调琴,就是发现琴上毛病,解决了,就会好,没有那么多的奥秘和神奇。

 

28
庞熔 发表于 2013-2-13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一把琴陪伴了你终生,说明你没有找到更好的,琴应该随着演奏水平、经济条件不断的更换。
29
tianlianglu 发表于 2013-2-22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真好,越用越值钱,口琴越用越....
30
GZ病毒 发表于 2013-3-29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2010老兄确实是很爱琴,不过这帖子里的东西,我就想说两句不好听的话,扯淡
31
何乾忠 发表于 2013-3-29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我看到这个论坛里经常都在进行永不休止的争论,争论的各自观点没有哪个是正确的,就算有点小经验都只能适合某一把琴,遇到其他的琴就不灵了,因为琴的木材特性相差很大,为什么2010和棋烟琴酒手中始终还有调不好的琴,无论怎样调试费了力都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其原因是没有找到根本的原因,就更不要说解决的方法了。 前面说的容积的大小决定音量这种理论也不对,人们一直在不对的理论里面争论和徘徊,照此下去估计还过100年仍然不知道声音的秘密在哪里?
32
荷锄晚归 发表于 2013-4-7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何乾忠在2013-3-29 12:41:00的发言:
我看到这个论坛里经常都在进行永不休止的争论,争论的各自观点没有哪个是正确的,就算有点小经验都只能适合某一把琴,遇到其他的琴就不灵了,因为琴的木材特性相差很大,为什么2010和棋烟琴酒手中始终还有调不好的琴,无论怎样调试费了力都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其原因是没有找到根本的原因,就更不要说解决的方法了。前面说的容积的大小决定音量这种理论也不对,人们一直在不对的理论里面争论和徘徊,照此下去估计还过100年仍然不知道声音的秘密在哪里?

如果神马都有定论了,任何过程及尺寸都将绝对数字化,那小提琴也就死了,手工师傅也完了,机器制琴又将一统天下。
33
庞熔 发表于 2013-4-8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fliu2010老先生的确对琴的痴迷,走火入魔。在制琴上专研,一时走火入魔,有时难免,如果长久如此,那就不好了。”精辟啊,还有一个就是棋兄,他们两个有一比。
34
tjq 发表于 2013-11-27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35
庞熔 发表于 2013-11-27 18:00:00 | 只看该作者
对老婆从一而终也就算了,对小提琴大可不必如此,良鸟择木而息,梁人择琴而用。
36
霍拉舞曲 发表于 2013-12-7 11:39:00 | 只看该作者
抬杠长见识。
37
1987924xyz 发表于 2013-12-11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真理越辨越明 希望多看到这样的贴!
38
jiangjun 发表于 2013-12-18 11:23: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国情,五十步笑百步.

39
jiangjun 发表于 2013-12-18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孤独的琴声在2013-2-6 11:47:00的发言:
凤姐,芙蓉姐就是有人喜欢也没办法,这就是国情,刚好经济又在起飞,所以国外的垃圾琴和好琴都在往中国进,聪明的人是可以买到好琴的,可怜了楼主,一辈子喜欢了琴,到头来还是一堆垃圾琴陪伴着他,选择了拉琴,又拉得那么芙蓉,,,,,,不说了,折寿一年,真不值得。

还有一个国情,五十步笑百步 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3 13:41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