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版主好:
难得您一个专业人士还肯来跟我这样一个随便玩玩调琴的老头子讨论我的拙贴,首先是感谢,其次是惶恐!
您提的问题我都尽力回答了,说得不清楚之处是我水平有限,望多包涵。
1:关于撑低音梁的方法:
我做的是丫型撑,下面用黑胶布包住增加柔弹性,用电话线的细铜丝从f孔送进去后再拉扯固定到位。当然有些麻烦,毕尽还是撑紧了。(不是很垂直)
2:关于热吹风:
吹风机的出风口是用胶带固定在一个漏斗型的纸套上,另一端固定在医用软管上,一开始确实会过热停机,但通过把漏斗加长,调整后就行了。
我特别注意尾孔的温度,怕烫坏了木头,其实没有,因为软管没有碳化(有点热)。
3:关于音量:
我见过的音量最大,最传远,最有传透力的一把琴,恰恰是琴箱体积最小的那种。
所以您说体积决定音量,真还可商榷。
我有过不少把音量小的琴改造成大音量琴的成功先例,但也有无论怎么改,音量也大不到那里去的失败例子:多数大音量的琴面板都不厚,但也有例外:正如我自己说过的,我那把音量特大,而面板特厚的瓜型琴又做何解释???
看来只有相信上帝了!!!
4:关于低音梁:
低音梁的功能就是增加面板的抗压强度。我举北京马驹桥那些多如牛毛的作坊琴的小低音梁为例,说明追求琴好卖的人,喜欢把低音量做小,拉起来声音大,好卖,今后面板会不会变型下陷,他管不着,您说对吗?
5:关于“集中”,“收拢”和“散”的问题:
我们玩琴人和您们做琴人还是有所不同,只关注发音,别的都无所谓。
所谓“散”,是专指gd弦而言,拉起来看似浑厚了,但嗡嗡声太多,含混不清,就叫“散”,或者说没“磁性”。
所谓“集中”,就是gd弦不“散”,有内容,有磁性,像一根拧紧的绳子一样有张力。
对制琴我不懂,但我曾通过换不同指板,把本来有点“散”的琴,成功“收拢”了。
6:关于数字7:
7个小矮人,是德国格林童话里的白雪公主的故事,北斗7星是大熊座,我对数字7有崇拜心理,每次喝水喝7口,收藏7“仙女”,并无别的意义。
7:关于合琴:
这个问题我没讲清楚,实际上向前推面板就是让琴受一种内置预应力,一种强迫性的变型,这种变型抬高了指板,压低了琴头,表面上看,力平衡了,实际上琴内部是紧张的,一是琴颈处紧张,二是面板紧张,这种紧张对振动肯定有影响,是好的影响吗?
至少我个人以为是。
8:关于心态:
我心态不大好,只喜欢听吹捧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这要改,活到老,改到老。
至于走火入魔嘛,我还差一点,没那大本事,说我痴迷于琴,就是对我的最大吹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