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各种四音列在小提琴上等于四个手型
毕达哥拉斯以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希腊相继涌现出一批学者从事律学的研究,使律学进入新的繁盛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学来研究律学,被称为“理论派”,后起的一批人则强调根据听觉来定律,被称为“和声派”。和声派以音乐理论家阿里斯托克塞诺斯(Aristoxenus,公元前375或前354—?)为首。此外尚有数学家兼法律家阿希达斯(Arkhytas,公元前400—前365)、数学家兼哲学家艾拉托斯塞奈斯(Eratosthenes,公元前284—前202)、音乐理论家季季莫斯(Didymus,公元前63—前10)和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普托莱米(Claudius Ptolemy,公元83—161)。他们对各类四音列提出多种多样的音程结构,涉及三分音、四分音、四分之三音和纯律。
古代希腊音乐是单声音乐。在古代希腊音乐,“四音列”(tetrachord)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四音列即在构成纯四度音程之间加入其它而成。在理论上,四音列是调式构成的基础;例如把两个四音列连接起来;就成为七声调式。
把各种四音列用不同方式连接起来,加入其它方法,可以构成七种七声调式,完成了古代希腊音乐的七声体系。七种调式的名称依次为:
1、混合利第亚调式: B C D E F G A B
2、利第亚调式: C D E F G A B C
3、弗里吉亚调式: D E F G A B C D
4、多里亚调式: E F G A B C D E
5、下利第亚调式: F G A B C D E F
6、下弗里吉亚调式: G A B C D E F G
7、下多里亚调式: A B C D E F G A
上例中2、3、4三种调式,是主要的调式:都由两个相同的音程结构(半音位置相同)的四音列用“连接”方式构成。例如4调式由E、F、G、A的四音列与B、C、D、E的四音列连接而成,两个四音列的半音位置均在第一音与第二音之间。这种把两个相同的四音列连接成为七声调式,在现代欧洲音乐理论中上广泛应用。例如C、D、E、F与G、A、B、C两个四音列连接起来,就成为现代的大音阶。
摘自(缪天瑞《律学》)。
我们可以发现这七种调式的排列规律就是自然音阶的规律。每一种调式的结尾可以衔接下一个调式开头。第七种调式与第一种调式是一种自然音阶的可循环的链接关系,所以这七种调式可以按照这种规律无限循环。
以上七种调式的四音列正好完全符合小提琴用四个手型所演奏的自然音阶规律。在任何一个调里,每两个相邻的四音列即两个手型必然与上面某一个调式相同,所以被我用在《全程音阶》里。它与以往其它小提琴音阶最大的不同就是:1、可以用四个手型演奏任何调的所有把位上的音(其它音阶则不能)。
2、四个手指轮流大、小二度换把(以往的音阶很少涉及)。
3、每半个音就是一个把位的概念得到加强(突破以往的把位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