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米尼在2013-8-8 15:02:00的发言: 这个是外贸的事情了,不必管它。关键是不要过于迷信欧料,欧料是不错,但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比如南斯拉夫料,也是欧料,卖出的价格还要低于国料了,哈哈
槭木:
槭木属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纲,在欧洲用于制作提琴的槭木产于阿平宁山区、达尔马吉亚群岛,比较著名的产地有南斯拉夫,、土耳其、捷克、罗马尼亚、在法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也有部分出产。 意大利的波河地区也有槭木的出产,但树木的直径较小、花纹相对较窄、不是很规则。意大利早期的制作人是有一部分用本地出产的槭木做琴,意大利的槭木声学品质较好、质轻而有弹性。 南斯拉夫的槭木颜色相对较浅,木射线发达、年轮分布均匀,质地轻弹性好且带有丝织品的柔软光泽、花纹均匀 、较长。 中国的槭木分布较广,种类也有很多。东北地区所出产的槭木,俗称叫色(sǎi)木,还有一种叫白牛槭、俗称白牛子。白牛槭的木射线组织较发达,横向弹性模量高,用于制作琴码、很多作坊和琴厂都是用这样的琴码。 东北地区出产的槭木,有两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其一是这种材料的假心材的比例相当大,随着树径的不断增大,深色的假心材部分也增大,这大大减少了出材率。东北槭木的另一个问题是髓斑(也有人叫水线)。髓斑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树皮中的形成层遭到害虫的幼虫蛀食的危害后,伤口愈合的疤痕。随着树木的生长,这些疤痕组织就被包在木质部中,锯解后呈深色斑痕,髓斑不但影响乐器的外观,也容易造成乐器的局部开裂和变形,是木材的一种缺陷。
东北地区的森林由于过度采伐,现在以很难找到大胸径的槭木,东北地区的槭木较欧洲槭木及其它产区的槭木质地要更硬且重,因此用这种木材制作的提琴,往往在高音部分产生非常明亮的音色,略发尖,而低音部分的频率往往偏高,所以,使用东北地区的槭木需要在音板厚度方面作适当的调整,使之容易震动和发音,并使4根弦的音色和灵敏度趋于统一。 90年代以来,在四川、云南、西藏、贵州都有不少制琴背板材料上市,这些材料的种类有很多,质地也不一样,其中有些是槭木,有的是其他种类的硬木,这些材料的外观有的与槭木较接近(有一些也有很好的花纹),有的可以用来制琴,但声学品质良莠不一。因此大家在选择时需要特别注意,有一部分人都被蒙骗过,从而买到了类似槭木的材料。 四川槭木大部分成浅棕色,材质比东北槭木要是疏松,木棕眼比较大,木射线非常发达,颜色也比较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