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要了解小提琴音色的涵义,其实就是在基频上的谐音分布的成份构成不同的音色,高次谐波份量多的提琴声音就比较尖利。不同的谐音分布由于空气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衰减不一样就会影响穿透力。
用两把琴来举例:其中一把A琴高次谐音能量大,另一把B琴低次谐音能量大。根据上面关于雷声的类似情况,问题就很清楚了。随着距离的增加,A与B琴的高次谐音都在空气中迅速衰减,原来在近处听起来两把一样声强的琴,在远处就明显的区分出来了。演奏者提供给琴弦的能量是有限的,而高次谐音分配了更多的能量到了远处低次谐音的能量自然就少了,这样A琴听起来声强明显减弱。而由于B琴更多的能量分布在低次谐波上,那么远距离衰减就少得多,这样B琴的穿透力显然就比A琴强多了。
但是关于音色的喜好其实属于审美心理学范畴的问题,有的人喜欢高音靓丽刺激的琴,而有的人却喜欢低沉含蓄一些的提琴,而且用途不同应该选用不同的提琴。
总之,如果您很在意穿透力,就不能有高次谐音太丰富的琴。这种琴初次接触感觉高音没有那么激昂亢奋,听起来没有那么丰富多彩,但是在大厅里演奏,坐在最后一排的听众和最前面的听众感觉差别却不会太大。那些听惯了不用扩音器和音箱的原声音乐会爱好者就会感觉这样的琴才是上乘顶级的。我个人这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究这种琴的发声原理和改造的途径。
说的不好,见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