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濯清涟老师的样本!我觉得讨论音色音质没有跟上录音样本沟通会比较困难,尤其像我这样非音乐专业的爱好者。
接着感谢陈老师和skbao老师的支持鼓励!这里做一点说明:这两把琴外观结构不一样,各是所谓斯式和瓜式,音孔区分特别明显,孔裂缝大小和孔珠大小差别很大。我在音板处理方法上也做了一点区分实验。
2号琴是斯琴结构,响应曲线弄得比较平坦,声音比较开阔,可能就是所谓比较空薄的感觉,现在使用尼龙弦,保持了一定的颗粒感和落弓撕布的感觉。
3号琴是瓜琴结构,音板刮板基本原则和2号琴的确是一样的,所以听起来是同一类型的音色,但是空腔共鸣特征保持较多,听起来应该有更为明显的罐头味道,不知道这是不是小提琴应该固有的音色特征?
开始的时候我喜欢2号琴的音色,各个音域比较均衡,低音虽然不浑厚,但是感觉比较透气。
昨天我又喜欢上3号琴,虽然听起来有点罐子味,但是我听了网络上民族乐器之星吕思清的《沉思》(怎么看都不像吕思清,也许是早年的录像)之后又感觉要有点这样的味道比较好。
这两把琴可以尝试用音响心理学中的40万频宽等式(低频响应下限与高频响应上限的乘积等于400KHz)效应来解释音色,2号琴的乘积值应该接近400KHz吧。
我自己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有一定的喜新厌旧的音乐欣赏心理,一种音色听久了换一种就有新鲜感,所以搞不懂了,纠结中……
|